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虚妄人生 流注记述 ...

  •   九十四

      十二月的天,昏沉沉的。天都好似睡不醒的人。

      那天,是给奶奶过五七的第二天。

      做七,民间习俗。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听老人说“魂魄聚散”都在这个“七”里了: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从开始到结束就此圆满了,此生的劫难算是结束了。

      外婆是佛教的俗家弟子,在一七开始前就开始念佛,她打电话告诉我,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孝属亲友为他做佛事,可以让她灵魂走得安详,黄泉路上头脑清醒,不至于迷路,对于自己今生做过的错事,如能幡然悔悟、当下忏悔,立意向善,就可以免去做畜牲,重生为人了。

      在特定的时间段,听到有关民间和佛教的各类对于人生归宿的传说,我也不去纠结科学迷信了。只希望灵魂安歇,亡灵安详,那个世界他们能快乐。

      我胡乱思想着,还上网搜寻着民间,“做七”的一些记载。

      惠美阿姨和村上一位九十岁的老奶奶进屋了。

      我顺势就说起了网上一些关于“做七”的记述。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福建、广州、甘肃、陕西,虽然形式有所区别,但都大同小异。依照的就是“寄送死者”,以七天为一个忌日,烧纸钱、端茶送水,嘱托先人,祝福新亡人,早日安息。

      我等着老奶奶给我带来流传的故事。从小我就是爱听故事的人。

      我记得奶奶给我说过,人死后60天,亡魂要经过阴府奈何桥,其实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她就平时一样的,眼睛里可以看到一切,还能看见我们,只是我们看不到他们。

      我记不清这是什么时间奶奶告诉我的,只是此刻突然想起,有点惊诧。

      九十岁的奶奶,头发已经全白了,面色却显得很红润,她脸上甚至没很深的褶皱,手也不是松松的赘皮耷拉着。

      甚至她的眼睛也不是如我奶奶那般,眼皮松弛,眼球微微暴突,眼袋鼓出。

      只见她低头凑近我,摸摸我的头。

      “丫头,你可是有灵性的人呐。”

      “人死了跟活着一样的话一般人不知道的,你竟然说出来了。我告诉你,人死了要过奈何桥,不能走回头路的,他一直走着,看到的情形就是我们常人离别,送行那样的。我们活着的时候,送别的时候,可以哭哭啼啼的,但是死去的人身上是不能沾泪水的,如果沾到一滴,就搅乱了原本他走向奈何桥的平静,奈何桥里的水,就会涌起浪花,沾惹到他身上,他的指甲就脱落了。泪水如果沾到身上和腿上,肉身就开始焚化了,这时候灵魂就会受到干扰。”

      “我们做七,就是为了不让亡灵受到干扰吗?”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通过阳间的习俗,让亡灵安安静静的走。”

      “佛教和道教还有念经超度一说。”惠美阿姨在一旁道。

      “做功德”、“做和尚”等,都有各自的道场,拜忏的时间,有1夜,7天7夜,甚至49天。死后1周年,俗称“小祥”。死后3年,称“大祥”。

      看我疑惑。惠美阿姨说:“周年祭”俗称“小祥”,举行“三年祭”称“大祥”。

      丧葬做七贡品要单数。因为单为阳,双为阴。现代人们点菜时不点单数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在屋里说话的时间,外面阴云密布,不一会儿,雪,沸沸扬扬起来。

      空中急速流窜的大气猛烈涌动着。

      伫立于窗前,将窗户拉开一条小缝隙,雪斤欢呼雀跃般涌进来。

      伏上墙壁,窗台,一瞬即湿。

      妈妈跟着惠美阿姨和老奶奶出去后,我呆在窗前,想起刚才的对话来。

      我记得奶奶给我说过,人死后60天,亡魂要经过阴府奈何桥,其实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她就平时一样的,眼睛里可以看到一切,还能看见我们,只是我们看不到他们。我记不清这是什么时间奶奶告诉我的,可是奶奶是什么时候告诉我的,我却迷糊了。

      我趴在窗台上,忽然想起奶奶生大病那年,我做梦在梦里哭。

      宿舍一个女孩推醒了我。

      周末回去后,才知道奶奶住院了。

      我解释不清梦境照进现实,更无从得知亡灵在走向另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之时,是否还能看见我们微笑和哭泣。但逝者已去,我们一生总要学会告别,学会坚强,学会在往事中,丰满自己。学会在突然的遭遇中,不慌不忙。

      中午吃过饭。妈妈在堆放杂物的小屋里忙活。

      我进去在她身边转悠,还想问上午老奶奶的事情。

      “妈,那个奶奶就是多了,咋跟其他老人不一样呢?”

      “她们家有长寿基因,是方圆百里的长寿之家。”

      “鹤发童颜,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你别看老奶奶没有上过学,可是自学成才,读了很多书,家里堆的都是书?”

      “自学?怎么学的?”

      “拿着书,一边下地,一边在地上胡写乱画,一直学,慢慢就会了呀。”

      “你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你还教会我几个字呢?”我妈打趣。

      “奶奶走了,你难过吗?”

      “人,最终土里来,土里去,有一天妈妈也会走的。”

      妈妈云淡风轻的说着,手里把刚找出来的七彩纸分别挑出来,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奶奶后面烧纸的时候,想给她带点别的东西过去,我剪纸和扎花的技术不行,我找惠美阿姨请老奶奶过来教教我,她老人家懂的多,许多花样都有说法,报平安一送万里,保富贵的脚踩黄金,多着呢。”

      看着妈妈忙乱的身影消失在门口。

      我脑海中又出现出奶奶的笑容,我抬头看天,微笑着,想着,奶奶此刻也在那边看着我吧,如果我笑,她也会笑。如果我想起童年,她又能看到我小时候的影子,这样她又会回到自己的当年。

      她梳着自己长辫子,坐在炕上。也会像我刚才那样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

      高大笔直的白杨树是被雪精心修饰过的,默然排成两行,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

      我们的房子就在大马路的左边,光洁素净的白雪上,有车轱辘的痕迹,还有清脆悦耳的叮当声。

      周围白雪皑皑,房屋上,枝丫上,到处都是蓬松松的柔软的洁白。

      此刻,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去上学,几个玩伴会挑地势稍高的地方,溜下去,上来,再溜下去。明天早晨,背着书包一出门,他们就会如同我小时候一样,瞬间掉进空灵的雾境里。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雪停住的清晨。

      那是我童话的王国,是我无法复制的醉心游荡的世界。

      我在路上快快活活跑一段,站定望身后的屋子,树,一片模糊。随之倒退一些路仔细瞅刚走过的路,又一次不真实起来。

      于是反复几次,独自追逐着,玩着一个人的游戏。

      我仿佛又看见呼哧喘着大气的样子,还有红朴朴的脸。

      我总是想起童年那美丽缭绕的雾。在周围铺天盖地的白色中,只有我是一个小黑点,惟一可以感觉到空灵气息的可以移动的活物。

      雾与雪是相互陪衬,互相融合的。

      从来没有慢慢蒸腾起来逐渐弥漫的突兀。

      我爱极了当时的场景,爱极了白茫茫的雪地间让人心安的雾,像一层厚实的保护膜。

      下午放学,我跟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走到校门口,我忽然看见一个人。

      他戴着亮的钻石耳钉,在阳光下高大的身影,帅气中有一丝不羁,像极了一个人。

      宿舍里雪簌簌,烦人的钟表“滴嗒—滴嗒”,一顿一顿地响,空洞洞的被我睁着眼睛,听后,我怕自己会永远患上了失眠。

      我彻底失去美妙的睡眠了,心情越发的烦躁不安,可是再也没有安详的睡眠,给我厚厚的抚慰,让我蜷缩起来,沉沉地睡。

      睡不着,就不睡了,索性甩开睡觉,认认真真地开始想自己的事情。

      思维的火花跳跃着、闪耀着,闪得我心里痒痒的。我像只馋猫,看着眼前有美味,却无从下口。

      无奈地坐定,我看见夜幕降临覆盖浓重黑暗的村落,我被时间甩开,被城市甩开,我早已忘记了夜晚的天空也有云海,忘记了路灯在固定的时间亮起,街角或许还有路人遥看。

      “过了纯情的年代,每个人还能守住纯真,纯粹吗?”

      我想起有一次几个人在宿舍里的谈话。

      曲晓笑着说:“谁守,谁傻子,时代在变,墨守成规是可耻的行为。纯真,守着,守着,也就不纯真了,一直守着纯真,开玩笑吧。”

      叶子歪着脑袋:“说起纯真,我反复会想起一个人,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一年四季,喜欢白色衣服,她告诉我,做人应该有坚持的东西,认定了要坚持,这个算不算呢?”

      晓燕纳闷:“穿白衣白裤就算纯真,我也喜欢,你看我纯真不?”

      几个人哈哈笑成一团。叶子叹口气:“一般你们说话我插不上,今天好容易插了句,还被取笑了。”

      韩晓溪看看叶子,安慰道:“一个人爱好什么就会守护什么,老师喜欢白色,骨子里就是希望守护和期待圣洁纯净的东西,我相信她心里肯定有对纯真的守护。”

      叶子转头看我。“一水,好开心,我插话成功了。嘻嘻。”

      此时想想,叶子多是纯真。

      而我脑海中,纯真的印记在哪里呢?

      书上说,:“当你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个人,他的影子,他的话语,那就是你宿命中反复需要你检验和印证的那个人。”

      我闭上眼睛,脑子里的人哗啦啦能出来一大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