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三十四
      时间又过了几天,这天中午一个给县政府跑腿的骑着一辆自行车,背着一个帆布挎肩包来到了村委会,他来的时候村委会里面还正在吃饭,他进了院子看见没人,就大喊道:“有人吗?”。
      后院里面正在吃着饭,以为是村里的人,就朝外面吼着:“在这里面吃饭呢!”
      然后这个跑腿的就径直的来到了后院里面,他进来之后正在吃饭的人抬头看着他,发现并不认识。他也看了所有人一遍,想找着看起来像领导的人。可是这些天胡书记和周主任也跟着一起干活,大家穿的都一样,身上全是汗水的印子,还粘满了泥土,于是他就问道:“你们好,我是来送图纸的,请问你们谁是领导啊?”
      胡书记和周主任一听是来送图纸的就高兴,周主任离得近,顺手拉来一根凳子给他坐。周主任说道:“你还没吃饭吧,正好,来一起吃。”
      胡书记跟张阿姨说:“你去在那一双碗筷来。”
      张阿姨答应着:“诶。”,然后就起身去拿。
      来送图纸的说道:“不用了,我这给你们了就回去。我家里面都煮好了的。”,他从背的包里面拿出了一沓纸,估计有十几张,递给了周主任。
      周主任结果图纸说道:“来了就是客,这都大中午了,要回去到县城里面还要走一两个小时。就在这里坐下,先把饭吃了。”
      胡书记也说道:“我们这里的人都好客,而且你还是帮我们送东西的。哪里有赶上吃午饭了还让客人走的道理。”
      张阿姨的碗筷都拿过来了,她盛了一碗满满的饭端过来递给那个人。他也不好意思在推辞,接过了碗说道:“谢谢,那我就不客气了。”
      周主任说道:“有啥子好客气的,现在这个年头都没有啥子好吃的,你不要讲理就行了。”
      吃过了饭胡书记和周主任回到办公室,在胡书记的抽屉上把图纸摊开来看。刚打开图纸,周主任看见胡书记的桌子上面有一封信,上面写着“吴源(寄)胡文兵(收)”,周主任问道:“老胡,吴源都给你回过信啦?”
      胡书记说道:“啊,对,上个礼拜就收到了。”
      周主任拿起信说:“他给你写的啥子哦?还收到信了都不告诉我一声。”
      胡书记看着他把信拿在手里,说道:“这是写给我的,属于私人来往的信件,你就这么随意的看别人的信?”
      周主任当着他的面把信封里面的信拿出来,说:“别以为就你一个人把吴源当个宝,我还拿他当亲儿子呢。他写的信我为什么不能看?”
      胡书记看着图纸,开着玩笑说道:“哼,还好这信不是我的小媳妇写的,要不然落到你手头,估计全村人都要晓得。”
      周主任被这话逗得乐了,回道:“你要是找个小媳妇,你屋头的那位不把你杀了。”,周主任看完信的落款日期说:“这信都写了十几天了,你有没有告诉吴大志?”
      胡书记说:“我收到信的时候都想过告诉老吴,后来一想,这只是一封写给我感谢信,觉得没得必要跟老吴说。而且我怕他问起吴源为啥子要给我写信,到时候我怎么说?我要是跟老吴说是我先给吴源写的信,他又问我为啥子要给吴源写信,我又怎么说?想来想去为了减少麻烦,我就干脆谁都不告诉。”
      周主任叹了口气说道:“这个老吴就是犟脾气,要是换我,我也懒得告诉他。就怕他想得多了。”
      有了图纸以后,他们施工起来就方便得多了,这些图纸都是手绘的,画得很细致,标注得也很清楚,胡书记和周主任很容易看懂。泥土是最好挖的,村民们现在已经把标记出来的基础位置挖到了石灰岩了。但是图纸上的基础宽度要求的是十米以上,他们当初没有图纸,是胡书记和周主任两个人自己标记的。他们拿着皮尺量了一下现在已经挖好的宽度,才只有五米宽。
      胡书记看着图纸,一个头两个大,他抠着脑袋说道:“这基础需要这么宽吗?”
      周主任看着也是头疼,他们倒不是担心在人工上花时间。他们最缺的是水泥、砂石、钢筋这些浇筑水坝是必须要的东西,现在要挖至少十米的宽度,他们一想到地上有一个又深又长的坑全都要用这些东西来填,心里面就没底,而且不止是地地下,地平面往上还有七八米。
      胡书记说:“先不管它三七二十一,找着施工图上搞,到时候再想办法。”
      周主任说:“那还能怎么办!现在只能继续往前头走了嘛,先把基础的坑挖出来,以后我们实在是买不起东西就去借,我们借不到就找县长帮忙去借。”
      胡书记苦笑着说:“对,你说得对,反正都穷了一辈子了,脸皮早就穷厚了。”
      然后他们两个二话不说,带着头又把宽度重新用石灰粉标记。
      正在干活的村民看见他们又在两边各画了一条白线,问道:“胡书记,这个线是爪子的哦?”
      胡书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个也是要挖的,以前的宽度不够。”
      有人开着玩笑说:“那这回画的宽度够不够?不要二天挖完了又重新画线,那才麻烦哦。”
      胡书记和周主任笑着不说话。玩笑归玩笑,村民们不用他们吩咐,自觉的又从他们现在画的线开始往下挖,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两个领导干部可从来没有坑过村里的任何人。再说村里不管是谁家的大事小事,胡文兵和周富顺都挺上心。
      今天该王小东和陈辉出工,他们两个一心想要砸二锤,吴大志就把他们两个交给你另外一个队长带着,反正挖泥土的地方少一两个人也慢不到哪里去。他们两人听说吴叔叔要让他们去弄石头,刚开始的时候还兴高采烈地,可是后来发现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他们被带到采石头的地方发现没有锤子了,只能搞一搞搬运的工作,他们要把石头从山上搬到山下正在挖土的地方。远不说,主要是下山路本来就不好走,而且他们还得抬着石头走下山路。
      搬运石头的工具是村民们做的,用一根又粗又园的杉树木棍,在中间拴着绳子吊起一个箩筐。王小东和陈辉两人抬着半箩筐大小不一的石头,看起来不多,但是重量起码得有一百多斤。陈辉走在前面,王小东走在后面,在下坡的时候箩筐重心会往前面倾斜,又因为他们两个的步子不统一,所以走一步箩筐就会撞陈辉的屁股一下。陈辉说:“胖胖~胖~小东,你能~能~能不能拉~拉着一点。它它它~老是撞我我~屁股。”
      王小东本来是两只手撑着木棒的,因为还不太习惯,抬久了肩膀有点痛,他用双手撑着木棍可以减轻一些肩膀上的压力。听到陈辉说的话后他腾出一只手来把箩筐向自己的方向拉着,避免再撞到程辉的屁股。王小东说道:“现在是不是好了?”
      陈辉说:“嗯。”
      三十五
      刘宽和杨老三也在做搬运石头的工作,不巧的是他们两人还被安排在了一起,刘宽心里有些不高兴的说道:“真是冤家路窄啊!”
      他们两个的身高差不多,只不过刘宽看起来要瘦弱一些,他们也装了半框的石头,装好后杨老三说道:“你还是走后面算了,后面要省力一点。”
      刘宽在后面抬着,下坡的时候自觉的用一只手把箩筐拉着。他想到上次敲诈不成,反被杨老三狠狠的打了一顿,吸取了教训,现在最好也不要找麻烦,上次就是自己理亏了导致所有人都不帮着自己说话。他跟杨老三显得很配合,但是他的心里一直在想,等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一定要报上次的仇。
      王小东和陈辉来到了堆放石头的地方,放下箩筐,两人把石头一块一块的从箩筐里面拿出来,大的一个人拿不动就两个人一起抬。杨老三和刘宽的脚步快,来到对石头的地方后直接把箩筐翻过来一到,再用木棍敲打两下,石头就全部出来了。刘宽看着旁边的王小东和陈辉,嘲讽着说道:“你们速度也太慢了,我们比你们后来都倒完了。”
      杨老三这人喜欢干实事,没有瞧不起别人的习惯,他走过去对王小东他们说:“你们干这些事情还不习惯,直接把箩筐翻过来就可以了。”,说着他自己动手抬起王小东他们的箩筐往另一边翻过去,王小东和陈辉赶紧的帮着使劲。
      石头倒完后,王小东和陈辉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么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自己怎么想不到呢。他们两人跟杨老三说道:“谢谢你。”
      杨老三说道:“不用客气。你们是城里面来的知识分子,刚开始当然还不会干我们农村的活,慢慢来嘛,以后干得多了就熟能生巧了。”,话说完就和刘宽抬着自己的箩筐往山上走。
      王小东和陈辉也跟了上去,王小东他们追上杨老三,他们感觉这个人的印象不错。上次他们见到杨老三的时候是在村委会,杨老三因为和刘宽打架,他们当时觉得这两个人太粗暴了,心里对杨老三的评价是有些蛮横。可是现在看来,杨老三的说话和行为都显得大方得体。王小东走上去跟杨老山搭话说道:“你叫杨老三,我们刚到村里的那天见过你。我叫王小东,他叫陈辉,你能告诉我们你的名字吗?”
      刘宽走在后面,听到王小东在问杨老三的名字,他插话说道:“他的名字就叫杨老三,没得大名。”
      杨老三说:“我从小就没有上过学,爸妈说我以后又不用出门,就在屋头种庄稼,用不着起名字,他们也不认识字,不晓得怎么起名字。所以除了我大姐,我们其他的几个姊妹都是用的数字叫的。”
      王小东说:“你没上过学?那我听你说话有条有理,怎么感觉你是读过书的。”
      杨老三说:“这些都是我大姐教我们的,她跟现在去读大学的吴源在一起上过高中,我姐的成绩一直也很好的,就是高考的那一年我的七第和八妹都生病,爸妈为了给他们看病花了很多钱,农活又忙不过来,我姐觉得家里的压力太大了,就跟学校请假回来帮着干农活,就这样耽误了学习,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不想去,她说不用考了,反正都考不上了。后来是学校的老师过来请她去参加考试的,结果......”,他说着说着就变得很难过,每次想起这些事他都会为他的大姐觉得惋惜。
      王小东说:“那确实可惜了,不过还可复读的啊。”
      杨老三说:“哪有钱再去读书,再说了,我姐现在也没得心思去读书了。她一天到晚哪里都不去,除了下地干活就把自己关在屋头,有空的时候就教教我们认字和学数学。”
      陈辉说道:“我我我~知道那那~种感觉,她~她她是觉得没~没有人能够理理~解她。”
      王小东说道:“我觉得你姐肯定是心里面还没过去这个坎,可是她又不得不接受现实,说以她可能会心情不好,一直这样时间长了说不定会憋出病来。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让你大姐心情一点。”
      杨老三也知道姐姐的心情一直都不好,他也关心过问过,可是他姐总是装作没事的说:“我哪有心情不好。”,大姐不愿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问王小东:“你有什么办法?”
      王小东说:“像你姐这样,她现在肯定想找一个能说说知心话的人,刚好我们的队伍里面有一个跟你姐差不多经历的人,她也是个女的,也是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的原因没有上得了大学,不过她很开朗。我觉得可以让她跟你姐交个朋友,让她们多聊聊天,这样说不定你姐就会像她一样变得开心起来了。”
      杨老三觉得这是很不错的主意,他二哥和他都是男的,其他的妹妹们又都还小,姐姐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或许让姐姐诶接触一下跟她年龄相仿的,让她有一个说话的朋友还不错。他跟王小东说道:“如果这样就太好了。”
      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聊着,王小东说:“那就这样,明天你带着你姐一起来。问题是我们队伍那个女的估计你也不认识,我们明天又都不来,这怎么让你姐跟她认识呢?”
      杨老三想了一下说道:“就是哈,我又不认识,明天带着我姐过来怎么找她呢?”
      陈辉和王小东正在抬着石头,他的脑袋转了一下说道:“那那~还不简单,你等一下收~收收~工了跟着我们回~去先认认识一下,明天不~不就就~好找了嘛。”
      王小东说:“对啊!陈辉说得对,等一下你和我们一起先去互相认识一下,明天直接给你姐介绍一下就好了嘛。”
      杨老三今天是和他的二哥一起来的,他二哥在山上挥舞着二锤砸石头。晚上收工的时候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二哥。杨老二听了也觉得挺好的,然后他们两兄弟就跟着去了吴大志家里,王小东一说这个主意后,戚丞云也表示很乐意跟他们的大姐做朋友,并表示她一个人也觉得很无聊。确实很无聊,每天面对着几个男孩子,自己也是连一个说话的都没有。
      杨老三和二哥晚上回到家之前先去还了他们用的工具,他们每天早上去队长家里面领,用完了每天收工都要还回去,而且还要签字。他们到了家先是挨了一顿骂,因为他们推迟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家。吃了饭他们两人拉着大姐就说今天去见了那几个知青的事,大姐很好奇,就听着他们说。
      三十六
      杨老三他大姐的名字叫杨雨。杨雨这个名字是她自己上初中后给起的,她上了六年的小学,本子上一直写的名字是杨一,但是除了老师要叫她杨一之外,其他的人都叫她杨老大,包括她的父母也是。
      老三和老二没有直接跟姐姐说要介绍戚丞云给她认识,只是说了他们今天在干活的时候认识了其中两个知青,然后说了知青们各种好,而且还去了人家知青住的地方,又旁敲侧击的说到了戚丞云。杨老三看姐姐听着很有兴趣,就说:“姐,要不明天你出工,我和二哥留下一个人在家里帮爸妈做事情。”
      看着姐姐有点犹豫,老二说道:“我去跟爸妈说,明天我留在家里面。老三明天和你出工去。”
      杨雨说道:“那我和你去跟爸妈说吧。”
      杨老三和二哥听大姐这话是同意明天要去了,两人高兴的说道:“我们一起去。”。他们大的白天干的活多,晚上不用洗碗扫地,这些事情全都分给了弟弟妹妹们去做。
      他们的父母在外面小院子里面挽着草把子,农村里面柴火比较紧缺的时候他们就只有用草来烧火做饭,这些草是白天晒干了的,然后收起来把它们挽成一把一把的放在灶房里去。老二走在前面,杨雨和老三走在后面,他们来到父母面前。老二说:“爸妈,我们三姐弟刚才商量了一个事情,明天大姐和老三出工去,我留在家里面帮你们干活。”
      杨万平觉得这事有反常,平时这两个弟弟都怕大姐干了重活,都是抢着把重的干了。他知道两兄弟出工在山上都是干的很重的工作,现在为什么要换杨雨去做那么费体力的事情?杨万平问道:“为啥子要你姐去出工?”
      老二解释道:“我和老三今天在工地上认识到了从外地来的那些知青,我们还跟人家聊天了,晚上收工的时候我们又去了吴队长的家里,跟他们很聊得来。后来我和老三就想,他们跟大姐一样,都是有学问的人,而且他们队伍里那个女的比我们大姐只大两岁,我和老三都觉得她们两个肯定聊得来。所以我们就想,明天让大姐去跟人家交个朋友。”
      他们的父母没说话,继续做着手里的事情,但是他们也在思考着。
      老三说道:“我们是这样想的,大姐是上过高中的人,跟人家那些知青有共同的语言。今天我们去人家住的地方见到了那个女知青,我觉得她说的话说得好,她叫戚......啥子名字”
      老二说:“人家叫戚丞云。”
      老三:“哦对,人家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知心的朋友,朋友之间不仅要无话不说,最重要的是要互相理解对方。再想想我们大姐,现在是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而且自从收到学校的通知书晓得没考上大学之后,她就一直都不出门了,要是有一个人跟她说说话,聊聊天那不是好事嘛。”
      他们的父母也是一直为了她没有考上大学感到有点亏欠这个大女儿的,当初他们两夫妻带着生病的老七老八到处寻医问药,得知杨雨自己跟学校请假回来帮着家里干农活的时候,他们两夫妻都气得哭了。可自己的孩子要看病,家里的农活正是需要人做的时候,老二老三根本就忙不过来,弟弟妹妹又还小,他们也没有办法,只有让杨雨待在家里。杨万平说:“嗯,好是好。但是老大是一个女娃儿,那些敲石头抬石头的活她怎么干得动。”
      母亲也说道:“他们都是知识分子,能在一起说说话也要得,就是那些活太重了。”
      老二说:“不用抬石头,明天大姐去了跟人家换一下,让大姐和那个女知青在一起挖泥巴。”
      杨万平说:“人家要跟我们换啊?”
      老三说道:“要换,人家那些知青人都好得很,你们不用担心。”
      母亲说:“嗯,那要得嘛,明天老二就留在家里。”
      吴大志坐在自家的晒坝里,他洗完澡刚把媳妇也洗完凉起来,他坐在椅子上忽然感觉有一丝凉意,一下子想到秋天马上就要过完了。然后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吴源了,吴源走的时候只带了两套夏天穿的衣服,他想着该给儿子寄写棉衣棉裤过去,担心要是降温了儿子没有衣服穿该怎么办。看着夏俊军他们从井里打起凉水洗衣服,他说道:“俊军,马上就快进冬月了,你们有没有带到冬天的衣服啊?”
      夏俊军说道:“我们都没有带,来的时候正是夏天,都没有想到带冬天的衣服。”
      吴大志说:“那你们该给家里写信让你们的爸妈把你们在家里穿的衣服给寄过来了,进了十一月就该降温了,我们这个地方虽然不下雪,但是冷起来的时候还是很冷的。”
      夏俊军他们说道:“诶,好的,等一下我们就去写。”
      吴大志对戚丞云说:“小云,我去你睡的房间找些衣服,给吴源寄过去,他走的时候也是只带了夏天的衣服。”
      戚丞云说:“嗯,好的,吴叔叔。”
      吴大志点起了煤油灯来到衣柜旁,这个衣柜看起来很古老了,他把里面的棉衣全都翻出来,他一件一件的翻着看,想找一件好一点的给吴源,毕竟现在是在大学里面,又是在城里,想给他寄一件看起来稍微体面一点的。可是家里的衣服穿了好几年了,都是旧的,他翻来覆去的找,不是破了个洞就是补过的。他不想将就这些衣服给吴源寄过去,他害怕自己的儿子穿上这些衣服让别人笑话。他坐下来想了一会儿,然后好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一样,走到他用来锁妻子遗物的箱子面前,从兜里面掏出一串钥匙,用其中一把打开了这个箱子。从里面拿出来一个盒子,他把盒子打开,里面装着一些钱,这些钱是他存起来给儿子下个学期的学费用的,他看着这些钱又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下了决心从里面拿了几张一块的,他把拿出来的钱放在自己裤腰上一个小口袋里。然后把存钱的盒子放回原来的位置,最后把箱子锁了起来。他把翻出来的那些棉衣又塞回衣柜里面。
      吴大志走出房间的时候,夏俊军他们的衣服才刚洗完。他又回到椅子上坐着,等着夏俊军他们去写信,信写完了就该睡觉了。
      第二天吴大志把人带到了工地上,之后跟胡书记和周主任说想去做两套棉衣给儿子寄过去,请了假就去了刘有才家。可没想到刘有才家里没有棉花了,告诉他过几天进了货回来才能做,他又不想等,就走了十几里路去了镇上。在镇上找了一家裁缝铺,吴大志上前去问道:“老板,你家做棉衣不?”
      店里的老板回:“要做啊,你要做好大的?”
      吴大志说:“就按我的身材,然后稍微瘦一点就可以了。”,吴源跟他爸爸身高差不多,只是身材要比他爸瘦一点。
      老板:“要得,单做一件衣服4角,裤子一件3角。如果做一套的话就便宜点,只要6角5分钱。”
      吴大志又问:“你们做的棉衣有多厚?棉花是新棉花嘛。”
      老板笑着说道:“你放心,我们做的新衣服肯定都是新棉花。”然后老板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件做好的小孩子穿的棉衣出来,说道:“厚度就跟这个一样”
      吴大志摸了一下老板拿出来的衣服,感觉还合适,就说:“嗯,要得,可不可以再便宜点,我想做两套。”
      老板一听都乐开花了,做两套的可是大买主,平时的顾客都是做一件的,但是无奸不商,即使是有大生意,也不能说减价就减价,说道:“今年生意难做,我们做一套的成本都要6角钱,卖给你一套我们才挣5分钱,我们也要吃饭的呐。”
      吴大志一直把钱看得很紧,能省则省,不该花的钱绝不会花,他说道:“你就说最低价,少了多少不做。”
      老板很干脆的说:“我看你是爽快人,也就不跟你啰嗦了,就6角钱一套,两套一块二。”
      吴大志:“一块钱做不做?”
      老板:“最多再让你5分钱,一块一角五。要做的话马上给你量,明天就可以来取。”
      吴大志:“我最多给你一块一,你要是觉得能做就做,不行的话我就去再找找其他的。”
      老板:“哎呀,要得要得,我给你做。”
      吴大志说:“明天就来取,我还要寄到外地去。”
      老板说:“好的好的,明天上午来,我今天就是加班都给你做出来。你先给我一半的定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