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年关将至,学堂照例放假。
      这几日,叶桐一直待在府里学习算账目。沈凤鸣希望他劳逸结合,便想带他上街逛逛,谁料沈老爷突然要带着沈凤鸣下乡。

      今年,安阳县发生蚕病灾害,大量蚕农损失惨重。沈家本就做丝绸生意,与蚕农们有着很多往来。看着蚕农们愁云暗淡,沈老爷念着即将过年,便带着沈凤鸣前去慰问蚕农们。
      叶桐听说了,便想和沈凤鸣一同前去。沈凤鸣本来觉得乡路泥泞又颠簸难走,不愿叶桐跟着去,但是叶桐执意要去,沈凤鸣便在马车里铺上厚厚的软垫,和叶桐一同坐上马车。

      叶桐原先只听说今年有蚕病,不曾仔细了解,于是在路上问起这次的蚕病灾情。
      沈凤鸣便细细讲与他听,“这一次灾情原本只有桂香村有,大家也没在意,以为只是那几户蚕农照料蚕宝宝时粗心出了岔子,没想到没过多久,附近的几个村子的蚕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相似的状况。很快,蚕病疫情在整个安阳县爆发。据说,得病的蚕宝宝食桑量大大下降,排出的粪便中有蚕丝,将粪便连接在一起,蚕宝宝根本长不大,还没吐丝结茧便死了。”
      叶桐闻言便担心起来,“那蚕农的损失大吗?”
      沈凤鸣答道,“虽然现在已经找出了蚕宝宝的发病原因,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救治,但是已经损失的就无法挽救了。今年的蚕农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三成。”
      叶桐的心脏被揪紧了,他喃喃道,“那他们怎么办?辛苦一年连钱都赚不到。他们吃什么穿什么?”
      沈凤鸣知道叶桐心善,后悔不该告诉他实情,连忙搂住他安慰道,“天有不测风云,发生这样的事情后,只能先想尽办法活下来,等明年东山再起了。不过,阿桐你放心。父亲说,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次发生这样的灾情,我们家会尽力帮助这些蚕农的,咱们这次去下乡不就是去赈灾的嘛!”
      叶桐点点头,他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幸好这次他跟着沈凤鸣一起来看看。
      转念一想,叶桐又担心起来,“那今年我们家的生意怎么样了?货源没了怎么办?”
      沈凤鸣很满意这句“我们家”,他心里一暖,安慰道,“没关系。咱们家不止安阳县这里一处货源,别的地儿的蚕宝宝没什么事儿。最近的几个单子的违约金定得少,而且现在咱们家在开始做其他的产业的生意,还可以在别的产业上赚钱。”
      沈凤鸣忍不住在叶桐脸上亲了一口,坏笑道,“放心吧,就算咱们家穷到揭不开锅了,哪怕我不吃不喝,也一定让你吃上饭!”
      叶桐的忧虑被彻底扰断,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讷讷地道,“我。。。。。。我不是那个意思。”
      沈凤鸣觉着叶桐的反应怎么看怎么可爱,他哈哈一笑,拉过叶桐的手捂着,道:“阿桐,你别担心,不管发生什么事,山人自有妙计——”
      沈凤鸣假装狗头军师的搞怪模样逗得叶桐哈哈大笑。
      看着叶桐开怀大笑的样子,沈凤鸣觉得自己做的一切实在太值了。其实,前后两辈子,除了叶桐小时候,沈凤鸣都没有看到过叶桐这么恣意大笑过。现在叶桐能这么开心,沈凤鸣便跟着开心。

      一个多时辰后,一伙人便到达蚕病灾情最严重的桂香村。
      众人先去村长家说明来意,村长听明白后感激涕零,对着沈老爷欲行三跪九拜的大礼,被沈老爷很及时地制止了。
      村长感激道,“沈大善人,咱们村今年灾情最严重,辛苦一年,结果连收成都没有。村里有好几户人家都快揭不开锅了。别的村的养蚕人怪灾害是从咱们村始发的,都不愿意借咱们粮食。可是,咱们村也不想有这蚕病灾害呀!”连日的困难把村长折磨的不轻,村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陈述近日来自己村里的境遇。
      沈老爷安慰道,“今年这样子,大家也都没想到。唯今之计,先把今年的难关挺过去,来年加把劲,才能否极泰来,东山再起!”
      村长抹着眼泪,连声答应,“是是是。”

      话不多说,沈老爷问村长要了村里养蚕人的名册,开始挨家挨户地送东西。
      东西不多,只是一些米粮肉油和一点点钱。可是对于桂香村的村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他们本以为今年要惨淡过年,没想到还有大好人送东西,这下终于可以过好年。
      好多村民都要给沈老爷一行人下跪,沈凤鸣和叶桐连忙制止。
      有些眼尖的养蚕人认出沈老爷和沈凤鸣是向他们购买过丝绸的生意人,高声喊道,“谢谢沈老板!来年我们还养蚕,把最好的蚕丝给您留着!”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沈老爷向大家作揖道谢,“沈某先谢过大家了。”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沈老爷安慰一番,让领到东西的户主在名册上摁下手印,便继续去下一户人家送东西。

      这次到达一户人家时,只有一个妇女和两个孩子出来,一个孩子大约十岁左右,另一个大约五六岁左右。走出门时,那女子愁云满面,她接过东西后,强颜欢笑地道谢,可是眼神中仍有浓重的哀愁。那两个孩子面黄肌瘦,但极为懂事,知道沈老爷给他们家送东西,脆生生地向沈老爷道谢,还要磕头,也被及时制止。

      一行人离开后,沈老爷悄悄让沈凤鸣和叶桐去打听那户人家到底出了什么事,他还得给别的养蚕人送东西,暂时脱不开身。
      沈凤鸣和叶桐也正有此意,赶忙去了。
      很快,他们便打听到情况。

      那户人家是一家四口,男主人姓杨,人称杨大哥,而女主人,人称杨大嫂。本是幸福的一家四口。可是从初夏开始,男主人便生病卧床不起,看病吃药把家里为数不多的银子都已花光,还是不顶用。杨大嫂本想今年多养些蚕,好挣钱看病,没想到却遇上今年的天灾。如今,家里没钱,也借不到钱,男主人只得在家等死。
      叶桐听完,眼圈儿微红。
      回去找沈老爷的路上,叶桐告诉沈凤鸣,他想给杨大嫂家点银子。
      沈凤鸣点头赞同。

      两人立马转身去杨家。
      幸而原定于今天要上街,叶桐身上揣了自己攒的银子。

      沈凤鸣和叶桐进杨家的门时,杨大嫂正在煮饭。他们向杨大嫂说明来意后,杨大嫂无措地摆手,“这怎么使得呢?你们给咱们家这么多吃的,我们实在没脸再要钱了!”
      叶桐劝道,“大嫂,钱财乃身外之物,当务之急是要先给杨大哥看病,其他的以后再说也不迟啊!”
      一番推脱之后,杨大嫂含泪收下,又要给沈凤鸣和叶桐磕头。沈凤鸣和叶桐制止后赶忙离开,他们应付不了杨大嫂的感恩戴德。

      找到沈老爷后,沈凤鸣将情况告知沈老爷,沈老爷很是欣慰,夸赞沈凤鸣和叶桐懂事。
      送完一个村的东西后,沈老爷一行人便打道回府。他们明日还要去别的村庄送东西。但是,一来赈灾物资太多不好带,只能每天回家再取;二来若是住在老乡家里还得劳烦老乡。所以,即使老乡们万般挽留,他们还是决定回家。

      回家路上,叶桐还是有些忧愁。
      沈凤鸣便想逗他开心,与他说起最近出去做生意遇到的趣事。他近日看到几个洋人,便说与叶桐听,“那些个洋人啊,长得奇奇怪怪,有的洋人长着黑头发,皮肤黄黑黄黑的;有的洋人头发是黑的,而且是卷发,乱糟糟的,最神奇的是,他们皮肤黑得跟木炭似的,牙齿倒是雪白雪白;还有的洋人,皮肤特别白,但是鼻子特别高,头发是金色的,眼睛是蓝色的。他们说话叽里呱啦的,怎么都听不懂。”
      叶桐从书上看到过关于洋人和其他国度的记载,奇道,“他们是从海外之地而来的嘛?”
      沈凤鸣点头,说道,“嗯嗯。他们乘着很大的船来这里做生意。我听说,他们国家的有钱人格外喜欢咱们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因为他们那里没有这些东西。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在他们国家卖得可贵了!”
      叶桐欣喜道,“那要是这些养蚕人的蚕丝可以卖到他们国家去就好了,一定可以赚很多钱,他们就不怕没饭吃了!”
      沈凤鸣灵光一现,顺着叶桐的思路往下说道,“你说得对。他们可以到咱们国家来做生意,那咱们也可以去他们国家做生意。如今朝廷没有制止与他国通商,甚至最近洋人来得特别多,想必朝廷是鼓励咱们做生意的,那这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机会!”
      具体的操作流程还要调查后再做研究,但是这个想法让沈凤鸣很欣喜。上辈子,在沈老爷去世前,他还是个浪荡子,没机会知道这些;等沈老爷去世后,他忙着还债、筹钱、白手起家,更没有消息渠道知道这些事情,因此白白错过了一个巨大商机。而如今,重来一次,沈凤鸣决心要好好把握住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沈凤鸣和叶桐都跟着沈老爷去赈灾。虽然辛苦,但是他们却觉得很有意义。
      几天一过,便到年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 16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