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上什么大学 ...

  •   王小春这胎是个心疼娘的,除了查出怀孕那天,就再也没害过口。秋收后分粮,家里吃的东西也多了起来,刘大柱还乘着下雪前去山里收了好多山货干果,这一冬老刘家过的喜气洋洋,每天都乐呵呵的。

      春耕的时候,王小春被安排了撒种子的工作,也没有累到,等春耕结束,地里不那么忙了,也就不让她下地了。刘小雪的小侄子刘爱国是63年6月20出生的,瘦瘦小小的,才五斤多,不过她娘说不小了,这已经算胖的了,因为怕他吃不好,还特意让王小春坐了个整月子,没少喝鸡汤,就怕她身体不好奶不壮。出了月子就赶上夏收秋种,虽然大队长给王小春安排的是稍轻的活,但还是累的够呛,毕竟快一年没怎么上工了,又刚生过孩子。为了怕回奶,王翠花也不心疼鸡了,这段时间又杀了几只鸡给家里人补补,当然主要是王小春,为这村里人都羡慕王小春,都说她嫁进了福窝里。村里的小姑娘,老娘们都把眼光放在了刘二柱,刘三柱身上,要不是他俩还在上学,估计早都上门探口风了。

      今年家里养了二三十只鸡,养了三头猪,家里每个人都忙的飞起,上工前就要把猪食煮好,把鸡猪都喂好,下工了,捡柴,挑水,洗衣服,打猪草,煮蚯蚓,伺候自留地。反正每个人就没有闲的时候,累了逗逗刘爱国就全身都是劲,累也开心,因为生活有盼头。

      刘小雪现在在纠结让他二哥三哥考不考大学,考的话只能考军校,考其他学校66年的时候还是要“上山下乡”,但是考军校又怕那时候直接转为军人,以后有可能上战场。刘小雪决定还是等等看,如果考上了就从旁边吹风,让他俩报哈军工,离家又近,别管能不能放假回家,他就离家里不到两百里地。这些都等明年考完试再说,是的,明年,现在是5+3+2的模式,等到66年会变成5+2+2的模式。

      现在还是挣钱要紧,因为预计到嫂子坐月子要吃鸡,所以在王小春快生的时候,刘小雪又让她娘孵了一窝小鸡,现在家里20只大鸡,和16只半大鸡每天都得散出去找食,得亏她家在山脚下,吃的好找,不然都不敢养这么多,喂不起。今年过年靠山大队总算又恢复了以前的热闹,家家户户又是大丰收,刘家这一年卖的鸡蛋,年前卖的公鸡和猪肉,加上队里工分换的钱,家里共进账四百多块,让王翠花狠狠的舒了一口气,乘着过年把家里攒的票,快过期的都用了。这个冬天大家都过了个肥年。

      64年夏收秋种的时候,靠山大队出了个大新闻,刘二柱,刘三柱兄弟俩都考上了哈军工,这不仅是轰动大队,镇上,县里都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因为军校是要政审的。因为要往上审三代,而刘家又是逃荒过来的,中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都过世了,所以部队上的人在询问了老家地址后,又到老家附近确认才审核通过。

      就是这次审核的人带回来一个消息,老家还有亲人活着,是刘栓子的最小的弟弟刘根子,当年逃荒的时候他8岁,后来走散了他一直跟着老家村里一对夫妻,那对夫妻结婚7年还没生孩子,估计也没希望了,对孩子就多抱了份善心,后面一直护着他,才让他能活下来。灾荒过后,他们一起回了老家,想着家里兄弟姐妹如果回去,还能找到那孩子。后来刘根子就跟着这对夫妻生活,刘栓子老家一个村子大部分都姓刘,这对夫妻也姓刘,刘根子也不用改姓,后来两夫妻又给刘根子娶了媳妇,刘根子夫妻就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准备给他们养老。

      刘栓子听到这个消息,四十多岁的老爷们哭成了泪人,想起走了的爹娘,想起不在了的兄弟姐妹哭的不能自己,又为这个小兄弟还活着高兴。不是不想回家看看,可当时还有战乱,建国后孩子又小,日子过的也只能糊口,日子刚过好点,又赶上那三年,现在知道了消息,是一定要回老家看看的。

      正好地里最忙的活都干完了,孩子的通知书也拿到了,这个事大队都知道,大队长直接开了介绍信,一家人把家里托给亲家王木匠家,带着买好的东西,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一路上刘栓子一直很激动,而王翠花却有点难过,虽然通过老家的人查证了她的身份,却没有她的亲人的消息,这让王翠花心里很难受,刘小雪就劝她,没有消息也是好消息,也许也像他们家一样在别的地方落户了,也许也像她小叔刘根子一样幸运,有好人帮忙呢?王翠花自己也经历很多生离死别,火车还没到站,她自己就调节过来了,日子还得过,有一个好消息就让人够高兴的了,人不能奢望太多。

      回到了四川老家刘家村,见到了刘根子一家,收养刘根子的刘铁牛比刘栓子大三岁,本来他们按族里辈份就是叔侄,要不刘铁牛也不会那么安排刘根子,都有亲缘关系,不能差辈份了。刘根子现在有三个孩子,老大刘大山11岁。老二刘小山8岁,老三刘大河比刘爱国还小两个月。

      老家的条件没有东北那边好,这一次刘栓子一家是背着口粮来的,现在谁都不好意思上门做客留下来吃饭,但刘栓子是准备在老家呆几天的,所以就让大柱,二柱挑了两挑粮食来,两家团聚不提,到了要回东北的时候,两兄弟说好了写信联系,刘栓子给刘根子留了100块钱,刘根子不要,刘栓子说这是留给孩子们读书的钱,让刘根子一定要让孩子们都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才能不回农村种地。就这样两家经常互通有无,后来一直联系未断。

      回到了东北,感谢了亲家,又送走了上大学的两个儿子,儿子上大学不花钱,每个月还有补贴,女儿也上初中了,这让刘栓子一家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就过的快了起来。家里今年喂了四头猪,50多只鸡,本来是害怕两个儿子都考上大学钱不够,才多养的,刘小雪故意吹的耳边风,现在到年底全变成了小钱钱被王翠花收在她的小箱子里,不过因为刘爱国还小,两家还是在一起吃,但是每年刘大柱和王小春的工分年底分的钱就归他俩自己收着,王小春也同意,孩子小,分开了她自己忙孩子忙家里就挣不了工分,挣工分就管不了家里孩子,所以还是这样划算,因为刘栓子说过,回头等三个儿子都结婚,家里的钱平分,虽说二柱三柱结婚家里要花钱,可现在他们一家三口也是吃家里的,用家里的。刘家没有懒人,不说公公婆婆挣的,就是小叔子们每次休息回来都上工,没有一天休息的,所以王小春想的开。

      今年在刘小雪的念叨下,把去年的老鸡都卖了,就留了今年孵的十几只一年鸡,公鸡杀了两只过年吃,把王翠花心疼的哦……

      65年还没春耕,大队长去公社开完会回来就通知各家,鸡按人头养,猪在大队养,私人不能再养猪了,自留地也再次收回村里,每家只能在自己家的前后院种菜啦,还好靠山大队还没换猪仔,靠山大队比较团结,都听大队长的话,大队长既然说不给留了,虽然心里心疼,但该卖的卖,该杀的杀,该腌制的腌制起来。每家只留下人头数的母鸡养着下蛋,也有几户人家想着要鸡打鸣,就留了一只公鸡。刘栓子家能养六只(二柱,三柱的户口上大学迁走了),王翠花本来想都留母的,但刘小雪给拦了,公鸡肉好吃,以后万一家里有什么事要杀鸡,母鸡炖汤不好看,而且母鸡养时间长了就不下蛋了,还是要重新孵小鸡,那公鸡就别断了,到时候还要到别人家换种蛋,麻烦。所以还是留了一公五母。等到检查队下村检查的时候,靠山大队得了个“先进大队”称号,别的村多出来的鸡,菜都被拉走了,大队长还被批评了一顿。

      65年就这么过去了,日子平静无波,小老百姓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日子再过好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