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那天之后苏家表面上一切风平浪静,而对于相看结果苏家已经不抱有什么期待。

      毕竟双方年轻人都好像没开窍一样,十分有默契地忽视了相看这件事。

      而苏青提出的上学,表面上在苏家得到了解决,但是苏青知道并没有,表面上风平浪静,暗里却是波涛汹涌。

      这两天两个嫂子变着法的向她打听她为什么会有要读书这个想法,她们觉得苏青就是年纪小没经过事儿,被别人三言两语给唬住了。

      要不然怎么早没有这种想法,现在突然有了。

      平时下工之后在灶屋里做饭或者是一起去河边洗衣服时,苏家两位嫂子总是不由余力但又自以为隐晦地向她解释读书的“不好”以及家里的负担重。

      每当这个时候苏青总是微微笑着点头,表示知道了。让两位嫂子安心,她也知道现在日子不好过,吃饱穿暖就是人间幸事了。

      看她良好的态度,两位嫂子都以为她把她们说的“贴心话”听进脑子里了。对她这幅听话懂事的样子表示了十二分的满意。

      平时面对苏青的笑容也真诚了许多。

      水稻杨花期没多多久,地里的稻谷从谷粒上还带着一粒粒细小的白花的米浆变成了青黄色的一片片稻谷,地里劳作的乡亲一个个低头弯腰,伏在一片片青黄色中,除了草帽帽顶偶尔露出的金黄色,潜伏在这边稻里简直毫无违和感。

      完全不会被发现。

      苏青一如既往的上工下工,好像没有丝毫异样。

      但她还是坚持把以前的书籍找了出来,每日忙完后就窝在大堤上的树林外围看书。

      其实很多知识哪怕苏青上辈子也学过,但是长期不用也逐渐还给老师了。

      她现在右手写字,一笔一划都非常生疏。长期不写字,手也生了。

      所以她现在也不知道不能上学是不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按她现在自己这个学习进展,她自己都觉得要跟上老师学习进度非常难,更别说考学了!

      “唉”。苏青无奈的叹息。

      用手把刚才用树棍写过字的松散泥土拂平,心里默背以前监督小女儿背过的乘法口诀。

      今天是苏青监督放牛,顺便照看三个侄子。大堤树林后面跑几步冲下去就是接通长江的大河,以前村里有孩子夏日里嫌热,跑去河里游泳结果出事儿了。

      偏偏大堤上野草十分丰富,是放牛放羊的首选之地。

      一般轮到家里孩子放牛时,家里总要跟一个大人,防止这群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跑去河里玩。刚好今天是苏家几个小辈放牛,苏青就跟着来了。

      把牛系在牛栓子上后,让牛自己吃草。

      苏青背完一遍乘法口诀后,就带着苏家几个皮猴子去面朝着村庄的这面大堤下跑去,堤下有一条潜水沟,水刚到小腿肚,苏青让几个孩子在岸上去找半死的枯草根,她站在水里摘野芹菜,摘到一把后人上岸,让苏家几个皮猴子拿草根把它们系成一把。

      这种野芹菜又叫水芹菜,口感没有芹菜脆和水分足,个头也不芹菜小很多,大多数都是细细短短的一小把,颜色比较深,味道有一股无法描述的滋味。

      农家常常摘这种野芹菜和另一种叫腊菜的野菜吃。

      因为炒这两种菜要大油大盐爆炒才好吃,少油少盐有一股苦味儿。

      这年头每家每户都缺油盐,虽然这边也种油菜,但到底旱地里产量不高,还是缺油少盐。

      偏偏姆妈这个人平日里比较节俭,家里炒菜都是用油罐里的布沾湿一点点油擦锅然后和水煮。

      所以苏青不爱吃这两种菜,味苦又不好闻。

      但是姆妈每次趁她们要出来放牛,一定会千叮铃万嘱咐让她们摘寄吧野芹菜回来吃。

      偏偏这菜体积小,等苏青摘了四五把上岸休息。这菜拿回去炒也只能说是刚好一盘。

      几个侄子嘴里叼着狗尾巴草,手脚麻利的把菜系完扔在篮子里就呜呼一声朝大堤四处跑开。

      嘴里笑嘻嘻地冲苏青说:“二姑,我们就在这林子里玩,肯定不跑远也不会去河边,你放心吧。”小胸脯拍的啪啪作响。

      苏青没理会他们的胡扯,不远不近的跟着他们。

      她可不能这几个皮猴子的保证,万一真出事儿了那可就晚了。

      苏青不远不近的跟着,苏家几个皮猴子一路嘻笑打你闹,你拍一下我的肩,我拍一下你的手,你追我赶十分热闹。
      时不时还蹲下来这里摘一多野花那里逗一下大狗。

      现在的乡间充满了纯朴而原始的味道,土路、竹林和低矮的茅草屋、土砖房。各家各户门口都种了一些橘子树和柚子树、泡柑树。房屋两旁要么是菜园要么就种着几颗沙树。

      沙树是种着等家里孩子长大结婚打床和柜子用,如果家里孩子还小或者已经结婚了,那沙树大多数都是留下来将来做凳子椅子用。

      沙树林一般都靠近房屋,以房屋为基准,期间几棵树之间夹杂着鸡笼或者是种着十几颗扫把草,现在扫把草还是青绿色的一丛丛。乡里人家除了一些自家不能生产的布料和盐、铁刀之类以外,其生活用品大多自给自足。

      苏青跟着几个侄子这一路,一边看管他们,一边接着大堤良好的地形优势,将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看着大堤下既熟悉又陌生的乡村风景,苏青是怀念的,同时也十分感概。

      二十多年后的农村发展的越来越好,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城市接轨。

      除了少些高楼大厦和商业店铺及人流量外其实跟城市真的没差多少,但进步的同时乡村原本的自然风貌也破坏殆尽。

      上辈子的苏青在村里几乎没见过沙树和扫把草了,就连田地边的杨树都见得少了,到处都是楼房和水泥地面,从家里都田地,一路上都是水泥路,土路几乎绝迹。农家里鸡鸭少见,土狗少见。

      倒是后来那些受欢迎的泰迪狗、金毛狗等等十分多见。

      老实说,其实苏青很怀念眼前的家乡,这才是她记忆中家的味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