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为戴佳谋出路 ...
-
一大早上,胤礽叫来各位兄弟到毓庆宫开早会,当然,胤禟、胤还小,自是不用来的,扎拉丰阿名义上只是堂兄弟也是不来的。
“胤祐,用过早膳后,孤就要与你们去承乾宫考核姐妹们的嬷嬷,你心里有什么章程没有?”胤礽坐在上首开口问道。
因都是兄弟,且都还是孩子,规矩没有那么严格,胤祐坐在椅子上道:“弟弟以为,这里有同母姐妹的哥哥们最适宜发言。首先,咱们应该先统一自己的审核标准,才能在审核这些年老经验的嬷嬷时,不被小觑和糊弄了去。弟弟心里的标准已经写在了纸上,还请太子哥过目。”
胤礽让何玉柱接过后,先大体浏览了一遍,随后传回给胤祐:“七弟,不如你将你写的标准念一遍,让哥哥们都心里有数。”
胤祐接过折子念道:“大清公主出嫁年龄小至十六,大到二十二,为最为康健之年龄。女子生育最佳年龄在于十八至二十六岁之间。然,大清公主出嫁后,多不满而立而逝,且有子者少见。关于公主教养嬷嬷考核的标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一、教养嬷嬷对于蒙古环境和风俗礼仪的了解;二、教养嬷嬷对于公主出嫁后和额附之间如何相处的看法;三、教养嬷嬷对公主平日喜好的了解;四、教养嬷嬷的性格和思想。第一,若教养嬷嬷本身就对蒙古环境和风俗礼仪不够了解,一起不到辅佐公主的作用,若还是刚愎自用者对公主百害而无一利,二公主出嫁,教养嬷嬷的数量是定额的,若教养嬷嬷自己就不能照顾好自己,对公主的班底来说损害极大。第二,若教养嬷嬷严守刻板礼教,整日限制公主和额附相处,不利于公主和额附感情和睦,更不利于子嗣传承,因此致使公主心情抑郁,也不利于公主身心健康。第三,若教养嬷嬷凭自身资历和经验,无理限制公主喜好,公主生活自由受限,天长日久,难免教养嬷嬷奴大欺主以教养辖制公主,其结果同第二条。第四,不怕聪明不忠的奴才最怕愚蠢自专的奴才,若教养嬷嬷心性狭隘还自作聪明,不仅对公主不利,对公主班底组成更不利。远嫁的公主需要的是眼界宽有大局观,胸襟开阔的教养嬷嬷,远嫁的公主视线不应只在后宅的方寸之地,和硕格格位比郡王,固伦公主位比亲王,公主的班底要辅佐公主在蒙古站稳脚跟,教养嬷嬷是公主班底的领头羊,所以教养嬷嬷的性格和思想至关重要。”
“小七说的好,连额娘们见到四姐身边的嬷嬷都要客客气气,生怕她们在额娘看不见的地方就对四姐苛刻,可见姐妹们平日里过的是什么日子。”胤祺和哈拉哈齐相处的时间久,自然知道教养嬷嬷对公主们有多苛刻。
胤礽听了胤祺的话,想着也要问问胤祉:“三弟,二妹妹平日里最受皇阿玛宠爱,她可有受嬷嬷的辖制。”
胤祉皱着眉回道:“回太子哥,弟弟只知道,有嬷嬷在的时候,姐姐就像刻板的小老太太,没有一丝鲜活气。没有嬷嬷在的时候,姐姐虽明显开怀些,但也顾虑着礼教礼仪不能开心大笑大声说话,一行一卧之间都是规矩礼仪。弟弟只觉得还是兄弟们自在些,姐妹们实属不易。”
胤礽想了想做了总结词:“大清的公主们是世间最尊重的女儿,规矩礼教要遵守,要做天下闺阁女儿的典范,但没得为了这个典范就做个木头的道理。孤以为,凡事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不能认为仍有道理。胤祐陈述的四个标准,孤以为很适合,众位兄弟们可还有补充。”
胤禛回道:“太子哥,兄弟们平日里都是和哈哈珠子、太监们相处,教养嬷嬷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并不知姐妹们身边的教养嬷嬷到底如何行事。不如,大家先按照小七的标准提问这些嬷嬷们,提问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再随机应变的提出来如何。”
用过早膳后,在皇贵妃的安排下,各位公主的教养嬷嬷都领了牌子,被安排在一个厅里等待,叫到号的就进入安排好的房间里等着阿哥们问话。
皇贵妃坐在上首陪听,胤祐还借用了皇贵妃身边的六品姑姑记录,如嬷嬷伺候的哪位公主,名姓为何,家里底细等个人信息,之后便是哪位阿哥问了什么问题,嬷嬷如何回答。
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将所有公主身边的嬷嬷考核完,至于考核结果不是阿哥们能说了算的。最后胤祐提议,将今日每份谈话记录多抄几份,首先各位阿哥们拿回去在每份谈话记录后附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结果,最终汇总在一起交给康熙阅览,其余者拿给公主们的额娘、皇贵妃还有太后以及太皇太后阅读。
不得不说,康熙确实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父亲,梁九功拿回来的谈话记录还有各位阿哥们的看法和建议结果,康熙都仔细阅读了一遍。
“朕心甚慰啊,朕的阿哥们能做到懂礼教却不被礼教约束,很是不易。虽说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可朕的姐妹、姑姑们本就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儿,如何会皆早逝?什么女儿家的守礼名声,公主们身边皆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奴才,如何就需要将自己变成一个个木头了呢。蒙古的那些台吉,亲王们又有几个是真心迎娶皇室公主的,大清的公主苦啊,朕必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也落到那样的地步。”康熙的感慨是很深的,很快他召见了宗人令简亲王,与之商议如何为每位公主郡主等配备出嫁的奴才班底。
除此之外,已经出嫁仍存活的皇室公主们突然获得了康熙的赏赐。起初,公主们还很懵,不懂康熙是受到了什么刺激,毕竟平日里康熙是不会平白无故非年非节赏赐出嫁了的公主的。直到有公主拜见过了太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是第一次,皇室宗亲开始留意起那个天生注定与大位无缘的七阿哥胤祐。
很快要到年底了,胤祐打着算盘要给戴佳一族谋福利了。于是,这一天胤祐和胤祺打了招呼不回翊坤宫用膳,要到承乾宫和胤禛蹭饭。
“给皇贵妃娘娘请安,胤祐跟着四哥一起来蹭饭来了,娘娘可别撵儿子走。”胤祐先恭敬的给皇贵妃行了礼,自打皇贵妃所出的小格格夭折后,胤祐看的出皇贵妃是完完全全把胤禛看成自己唯一的孩子了,所以,胤祐对皇贵妃的印象还比较好。
“你们刚下学,胤禛身边的小路子就过来说你们小哥俩要来承乾宫用膳。本宫也不知七阿哥喜欢吃些什么,想来你们哥俩的口味不会差的太多,就准备了些胤禛平时爱吃的菜。快坐下尝尝,看你是否喜欢,小厨房的火一直点着呢,不喜欢的话再安排人做。”皇贵妃真心对胤禛好,自然也喜欢这个没有威胁还得康熙看重的七阿哥,热情的邀请胤祐坐下用膳。
胤祐一边坐下,一边打量桌上的菜色:“娘娘想是能掐会算,儿臣的口味看来确实和四哥相近。”
胤禛嘴角微微咧起,面上严肃的说道:“小七,食不言寝不语,额娘咱们用膳吧。”
平日里,在翊坤宫用膳时,宜妃不是那么讲究的人,只要嘴巴里的东西咽下去了,大家还是可以在饭桌上交流的。于是,胤祐第一次在承乾宫的蹭饭生涯就这么寂静无声的过去了。
用完膳后,胤祐直接单刀直入,并没有绕弯子,向皇贵妃说道:“娘娘,每年宫中在年节里会请了戏班子进宫来唱戏,儿臣今年有新的想法,不知可否和娘娘说说。”
皇贵妃笑着看向胤祐:“怎么,胤祐,上次出宫你们看到什么好玩的了吗?”
“嘿嘿,娘娘,原是这样,宫里每年请的戏班子唱的多是京剧或是昆曲,来来回回就那几个本子,儿臣觉得怪没有意思的。上次儿臣们一起为皇妈嬷准备表演会的时候,儿臣就想安排新式的戏曲了,只是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就想着赶在年节上孝敬孝敬各位长辈们。”胤祐是不好意思说自己听不懂京剧和昆曲的,他喜欢的还是后世写实的白话表演。
胤禛虽还没见识过胤祐所说的新式戏曲,但他相信胤祐的能力,于是助攻道:“额娘,上次儿子们的表演,您也见过了,大家都是满意的,不如,我们就看看这新式戏曲如何吧。”
皇贵妃看着这俩孩子好些头大,请到宫里来的戏班子自是有两把刷子的,至于戏本子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一个确实是流行的就那些,一个就是民间很多出彩的戏本子未必敢拿到皇宫里来演啊。“你们还小,或许不知,宫里年节时都要准备什么,都是有定例的。你们以为戏本子就那么几个吗?不过是应景的就这些罢了。”
“那娘娘,如果戏班子是我们皇家自己的戏班子,是不是就不用顾虑那么多了。”
“怎么,胤祐,你还要组建戏班子不成?你身为皇家阿哥,怎可操持贱业?”
“回娘娘,儿臣认为戏曲只是让人欣赏和寄托情怀的一种文化产物和展示形式。大家明明都喜欢看,也乐意看,却为什么要排斥偏见它呢?”
听到胤祐的话,皇贵妃是真的头痛了,如果不了解胤祐的话,她或许就以为胤祐是在和她顶嘴不敬长辈了。她想了想说道:“胤祐,你所说的事情本宫做不了主,本宫也不希望你将你四哥拉到这件事情里来。你可以和皇上,也可以和太后说说你的想法,本宫只能是不阻拦你。”
胤禛以为皇贵妃不喜胤祐了,有些着急的说道:“额娘可是怕儿子们耽误了读书课业,额娘,您放心,儿子们分得清轻重缓急……”
皇贵妃止住了胤禛的话:“不是这个原因,你们记住了,你们的身份是皇上的阿哥,若让宫外的人知道了,你们作为尊贵的皇家阿哥竟然琢磨这些事情,让外面的人如何看待你们?”
“可是,上次太后的表演会大家不是都很开心吗……”胤禛虽说因为之前的事情成长了,但到底还是个孩子,很多事情还不懂,且性格里还保留着很大一部分的耿直。
“那是家宴上你们作为孙儿彩衣娱亲,这是不一样的。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不要再说了,胤祐你也回去吧。”
胤祐行礼道:“娘娘,您放心,儿臣不会带着四哥胡来的。想必,其他额娘也是这样的想法,儿臣会自己找机会和皇阿玛说说的。儿臣就先告退了。四哥,你也早点休息,弟弟先回去了。”
其实,皇贵妃会不允许,是在胤祐意料之中的,但只要皇贵妃不阻拦就已经是个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