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方知岁生(3) ...
-
岁生觉得她的脑袋昏昏沉沉的,她无数次努力睁开眼,却怎么样都没办法逃离梦魇。她被困在深深浅浅的梦境里,意识被不同的梦不断撕扯,溃散得不成样。
突然被惊醒,她猛地睁开眼睛,大口地喘着气,意识还尚未从中抽离,刚刚的恐惧感仍在心间弥漫,久久不散。
她的后背被汗浸湿,连带着衣服黏糊糊地贴在身上,弄得她浑身不舒服。她手伸到背后去拨开,让衣服不再紧贴着背。然后把嗡嗡作响的闹钟关掉,但这些琐碎的事情也无法打乱她的思绪,她现在满脑子都还是那个眼神。
闭眼在想,睁开眼也还是在想。
那个眼神直直的戳进她的心,连带着激发出她所有的恐惧。
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没事,只是一个梦而已……那个人,不会在现实世界里对你有这样的眼神的。
因为,可能这辈子,再也不会见到了。
岁生起身,把房间的遮光帘拉开。跟她预想得不太一样,倾洒的并不是灼热刺眼的日光,反倒是暮色时分才会有的柔和微光。
她睡了可真久啊,她想,一觉过后,好像世界都变了个样。
她已经很久没有梦到高中时候的事情了,澄澈的青春里的激情早已在年岁的冲刷下殆尽。而藏在碧波下曾无数次搅乱她的心的暗涌,终究也只能是暗涌。一直潜伏在水底,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并汇入到回忆的汪洋大海里。
匆匆往事,往事匆匆。一路走来,弄丢了些东西,走散了一群人,都不过是时间流逝的必然结果。
而梦到博素,她心里未免有些感慨。俩人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是同学,见证了彼此从懵懂青涩到盛放的成长和变化。六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并且还发生在她无比美好的青春时代,以至于曾经她以为,她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
现在……两个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过了。
在大部分时间都被困在学校里的时候,大家都好像被保护得太好,所能接触的灰暗面与社会大染缸相比简直就是凤毛麟角。那时的人际交往,很多只是单纯的聊得来,大部分人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一套属于自己的择友观——或许是有的,但没来得及在这些小事上显露出来。
上了大学、步入社会后,遇到的不同事情和人生前些年的经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谈,可能也就是短短的几个月。曾有过的情分就留在往事里,彼此心照不宣地再也不联系。
而每个人的独立性格和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不同,走的路也自然不同了。
有句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看来,好像最终无论走得多远,选择的路有多不一样,都会殊途同归。
可是,她想去的从来都不是罗马。
所以结局只有殊途,没有同归。
从早上开始,班群的消息就刷了无数条“祝方知新婚快乐,百年好合”,后面配上了玫瑰花或者爱心的表情字符。而现在这个点,铺天盖地的都是婚礼的视频和照片,并附上感慨和赞美。
岁生一个个点开看下来,想发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还是什么也没发。
又是这样啊,她想,已经是不知道第多少次这样了。
可以说是性格使然,也可以说她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曾有无数次机会摆在她的面前,她观望许久,小心翼翼地靠近,但即将触碰到的时候,又害怕地缩回去。
两个人读的是同一个大学,当然更准确点的说,是岁生跟着他去了同一个大学。当初报考志愿的时候,岁生私下拜托了人去问了他的成绩和志愿,然后就义无反顾地跟着报了这个学校,想着去到了同一个大学,不说别的,至少能见面和接触的机会就会更多一点吧。
可是大学四年里,两个人基本上没有机会见面,更别说接触了:不在一个学院,也没有加入相同的组织,上下课的人那么多,图书馆也是人满为患,人来人往的四年里,竟也没有什么机会和借口见面。
她好像缺了主动这根神经,再加上有意隐藏这份感情,以至于她念念不忘这么多年,人家却好像都记不起她来了。
岁生曾无数次想象过自己坐在台下看他结婚的样子——她会跟大家一起鼓掌,一起喝彩,碰杯时对他说“祝百年好合,幸福长长久久”这样的话,然后笑着将杯子里的酒一口喝尽。
可是这永远都只能是想象了。
岁生看着外面的天一点点暗下去,想起得知他要结婚的那天,她是看着天怎么样一点点亮起来的。
没收到请帖,没收到邀请,发了个红包过去,收到的也只有客套的一句“谢谢”,除此之外再无别的。
所以这个大喜日子,她也只能站在这里,躲在一方屏幕后独自想象着那场盛宴的模样。
她走去厨房,打开冰箱看了看,拿出了一罐冰可乐。拉开易拉罐的拉环,“嘶——”的一声过后,开口处咕噜噜地冒出了一些气泡,又迅速消下去,溢出了一些可乐。她抽了张厨房纸擦干净,然后拿起可乐,摆出了像是与人干杯一样的姿势。
寂静中,她轻声说了一声,“新婚快乐,一定要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