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遇刺 ...
-
第二十九章:
大婚之后,成域与姝妃维持着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关系,后宫的安宁也迎来事业的顺和,凭借这段关系成域迎来了这个富商家族的彻底倒戈,算是暂时免了这个后顾之忧。
在稳固了这一段关系之后,是时候考虑拔掉上官良这个眼中钉了,毕竟他的反意已经昭然若揭,若再不剜除这道恶疤,日后必定烂入骨髓,成为祸患。
成域与上官良只是数面之交,从未知此人如此生性狡猾,狡兔三窟,在被自己的儿子告发之前,从未露出过狐狸尾巴,表露出逆反之心。政绩上也是固守家业,无功无过,虽不与朝廷亲近,但也无实质的把柄,一开始成域也无从下手整治南阳。
不过事也凑巧,也许是天意成全,成域正在想找什么由头可以治一治他时,恰巧这年南阳郡冬季大雪百年难遇,雪量之大,雪期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罕见,无辜百姓财产、人身伤亡惨重。加上上官良自成域联姻消息传来,逐渐感受到赵家的靠不住,只有依恃自身,与朝廷难免一战,既然朝廷都看透了自己的心思,自己就无法再韬光养晦了,只有釜底抽薪,死而后生。
三军一战,粮草至上。为了解决军费开支,后勤支补问题,上官良焦急之中,下了最差的一招棋——从黎民百姓身上搜刮。一时之间,苛政猛于虎,天灾难敌,人怨更甚。南阳百姓不堪重负,流离失所,路多有冻死骨,每天都在上演新的人间悲剧,情境宛如当年南下避难的灾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机不可失,朝廷顺藤摸瓜,查出了南阳多起受贿案,都与上官良有瓜葛,成域迅速便以南阳郡灾情治理不力、贪污腐败等罪名,下旨欲罢免了上官良的郡守之位,收受监牢。
这一免职令一下,上官家自然是反,已是穷途末境,再无其他选择。
成域便封兵部尚书孙志云为征西大将军,讨伐上官良。这是后俞史上第一战,关系重大,只有孙志云这样的大将出马,方能彰显国威。不过尽管如此,成域仍是心难安定,命孙志云背水一战,并签下生死状,只许成功,不容失败。
不过成域的担心不是全无道理,毕竟上官良这一方的势力不容小觑,他四处拉拢,蛊惑人心,拼凑了两万兵力,号称三万大军,与朝廷也是做好了决一死战之准备。而成域只拨给了孙将军一万余兵力,新朝伊始,本身兵力尚且不够雄厚,况且成域着实不敢将全部兵力用去西征,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成域得防备四处可能虎视眈眈的眼睛,保护新生的朝纲。
战人之战,攻心为上,为了避免过度胶着与死伤血拼状况,孙志云觉得攻打南阳,智取为上。于是求得成域圣旨,昭告天下,凡是南阳郡民,若是愿加入朝廷之军,反抗上官逆贼者,一律免税三年,耕地补贴,得军功者,军功另算。一时间群情激昂,上官家族的苛刻政策,早已经置百姓于死生之境,大有人愿意放手一搏,于是千万民众响应皇诏,与孙志云大军里应外合,将南阳郡一举拿下。上官家族人心离散,四面楚歌,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上官良羞愧自尽于沙场,上官奇也遭生擒。这一次战役朝廷大获全胜,既鼓舞了民心,又保住了朝廷兵力未有太大损耗。
这一战给了成域极大的信心,上官奇被压入天牢,死期将至,上官家族生者尽充斥为奴,南阳郡成域也派新人前去掌管,推行新政,整治灾情,安定民生。
上官寻成了成域这所有喜悦中的一丝例外,他虽特赦了上官寻,但是大义灭亲虽是正道,却不会让人快乐,甚至是情感的鞭笞。而上官寻并未曾向成域抱怨些什么,只是留下一封信,说他要与钱塘告别,以后来生都决定只寄情于山水,与这两个曾经的朋友相忘于江湖。
上官寻他或许这辈子再也不会回来了,为了心中的正义,他失去了所有的亲朋,也将自己心爱的人拱手让人,钱塘这个伤心地,他怕是回不来了。
成域读着上官寻的诀别信,在歌舞升平的庆功宴中落下一滴眼泪,成帝的道路向来都是孤独者的攀登,自己如今一步一步去实践。声旁的柔妃赶紧拭了拭他的眼泪,成域反手握住她的手,共抵这寒夜漫漫。
随着局势的些许明朗,之晏的终身大事也成了逍遥王家的大事,毕竟之晏的大哥已经有一子一女承欢膝下,而之晏却仍未娶妻。逍遥王本属意八王爷家的二女儿,年岁相称,门当户对,知根知底。但是之晏心有所属,在逍遥侯挑明之前就跪请父亲前去秋王爷家提亲。逍遥侯向来尊重儿子想法,若是两情相悦,他是乐见其成。自之晏挑明之后,逍遥侯在两次宴请上特意与夫人留意了一番柔妃的这个妹妹,虽然以前便是见过,但未曾如此留意。自小的美人胚子,长大后更加明艳动人,并且较之小时候,似乎更多了几分稳重婉约,心下也是十分满意。于是选了个好日子便上门提亲去了,秋王爷一直喜爱谈之晏的才情,从这几年与自己小女的频繁来往,也知道两人心思。若说心里的一丝担忧,便是之前梦云也是自己看在孩子的心意上成全的,可是嫁于帝王,难免心中委屈,如今这小女儿又是嫁于这极鼎盛之家,总有些隐隐的担忧。
不过罢了,能有心意便是难得,之晏也是个好孩子,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他人,自己虽与夫人相爱,但是侍妾却也是有的,能有难得的感情便是女子的大幸了。宫廷之事他身为臣子无法插手,但是若这个之晏辜负自己的女儿,自己定是全力相互,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步一步,之晏终于迎来了这个新娘子。秋家为梦水备上了十里红妆,皇上与柔妃亲自主持婚礼,这样的婚嫁盛况,在钱塘也是难得几回闻。很多时候,之晏也在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这个小姑娘的呢?是第一次见面,她的伶牙俐齿,倒打一耙?是七夕的那个晚上,她轻描淡写地教育自己要学习吴语?是她为了梦水的幸福总是奋不顾身?还是那个惆怅的说出女子命运的身影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便是之晏的心情吧,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开始想要时时刻刻见到她,想听着她总是独特的观点与思路,想被她故作老成地说道,在之晏心中,她是不同于所有其他女子的,这便够了吧。
又是一年秋夜,万籁俱寂,长街上已不见几盏灯火,众人皆眠的时刻,突然传来了急急马蹄之音。原来是之晏带了几名随从,行色匆匆,快马直驱,奔向皇城方向。
行路还未至半,忽然,只听空中“咻”一声,前方一只飞箭向他袭来,幸好之晏神色如电,连忙闪身而避,一种随从也是大惊,纷纷拔出佩剑护主。这当然不是仅有的危险,接踵而至的是数十支箭镞,密麻如雨,很明显,前方的这一伙人是要之晏的命,众人奋力抵抗,然而对方来势汹汹,之晏一行渐渐成不敌之态,且各有负伤,之晏更是当胸一箭,血流不止,卧伏在马背上。正当众人以为命归黄泉之时,突然听的背后有人大喝一声,
“什么人,半夜胆敢在皇城行凶。”
原来是护城总领张不凡恰巧巡逻至附近,见有打斗迹象,匆忙赶来。大吼一声之后,张不凡立马掏出弓箭对着对面房顶逆射而去,张不凡曾是军旅之人,箭法更是精益,向来箭无虚发,百步穿杨,果不其然,仅这一击便将领头之人手臂击中,一伙人惊慌,赶忙撤去。
见那一拨行凶之人撤退之后,张不凡赶忙前去查看另一拨到底何人,发现竟是谈之晏大人,且深受重伤,赶忙逃出药粉止血,行军之人,总是自备些膏药,之晏此刻已是昏迷状态,张不凡赶紧快马长鞭,将其送往逍遥侯府。
逍遥侯府彻夜无眠,一众人围在之晏房内,逍遥侯满身的虚汗,侯爷夫人哭晕了忌讳。梦水眼睛已经肿过双核,只靠意志力硬撑着自己,千万不能倒下。
太医换出的血布是一层又一层,终于拔出了身中之箭,止住了血,可是之晏仍是昏迷不醒,太医说是,中箭略深,血流过多,虽拔出了箭,但此刻不敢保证是否性命无虞,况且还因感染发着低烧,能否醒来,就看自身造化了,就看明早是否能退掉这低烧,最好晚上有人在他耳边陪他一直说话,以免彻底失去意识。
一席话彷让大家面如死态,梦水眼泪夺眶而出,本想床边,一遍遍呼唤着之晏的名字,说着你不是说这个中秋要带我去峨眉赏月,喝你亲手酿的桂花酒吗?你不是说要陪我去大理避冬寒,去武夷看云海吗?梦水眼里此刻只有之晏,罔若无人地从之晏点点滴滴的承诺,聊到两人的相识,聊到一同看的书,品的茶,赏的画,众人鼻头又是一酸,默默退出了房间,留着梦水一人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