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另辟蹊径 ...

  •   第二十二章 另辟蹊径
      两个月的期限,如同春日里满城飞舞的风絮,如同梅子时节绵软的细雨,总让成域胸口憋闷,郁郁寡欢。满城的阴郁,时间的紧迫,亲老的暗威,一切的一切,都是此刻的毫无头绪。明面上的抓凶,成域根本无心去顾及,只是派了两个心腹去暗中调查,周敦的事只是一时之困。他自己躲了个清闲,整日浸淫在书房中,却也没看进去几页书,只是冥思另一种可能与方向。
      于是等之晏走进书房,看见衣衫狼狈,须发凌乱的成域时,便明了这几日,成域必定是在这书房度过的了。而之晏走近书房带来的动静也只是让成域微微抬了抬眸,焦点都未曾聚上,就又深沉地阖上双目,紧锁眉头。成域在这书房画地为牢过久,神情也麻木了几分。
      之晏也没在意这么多,走近成域的书桌,轻悄放下一封信,默然片刻说道,“秋梦云悄悄捎给你的信。”
      成域呆滞的目光,在听到梦云的名字之后,终于有了几分灵光,空洞的瞳孔渐渐也聚焦,仿佛这才真正看清了之晏。
      浓到深处,情难自抑,这不只是说成域,这么多天的颓废与不堪,不只伤害了自己,也让她担心,成突然域有一丝自我责备。开封之后,她娟秀流水的字体像一阵轻柔的春风向自己轻抚而来,果然世人都说,见字如面。
      其实这封信是妹妹梦水借着秋王爷拜访的名义,在之晏府邸偷偷塞给他的,这么多天成域闭门不见客,各类恶意揣测的消息不胫而走,众人都在嘲笑北下的皇子,如落地的凤凰,在这件事的打击下失去了所有昂扬的斗志。
      之晏与成域相识多年,自知道成域心志并非如此脆弱,可是感情就是如此,梦云即使坚信,也抵不住担忧的折磨。其实一开始梦云并不敢书信传意,是梦水见姐姐多日来的憔悴,实在不忍,怂恿她有所思便有所托,并自告奋勇地为她送信。梦水虽认识之晏不久,但是她却能放心去信任。
      “南风未暖,尺素难敌宿雨;晨风侵体,只字未解愁忧。
      世间事如长江水,朝成峰峦暮归谷,虽长衍未决,却终归过往,殷盼皇子,贵体多重,眉下之忧将尽休。
      眼下之困,云力微言薄,无从襄助,然则无意之间,忆起往昔所读,所言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初读时,不觉其味,然近日复嚼,方知深浅,愿与君共享。
      受大任者,不免筋骨疲惫,心志煎苦。百难之中,安心为种,愿君安好,待梅雨消逸,可登雷峰塔,方知钱塘美景。
      梦云敬上。”
      梦云在成域心中一直是副弱柳扶风惹人怜的模样,读完此信,方知秋氏一族都是,外发书生意气,内中别有天地。虽然早早知道秋家即使千金,也会饱读诗书,朗古诵今,但却不知连兵法也有所涉及。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成域喃喃念出这几句,是三十六计,走之计。
      一旁的之晏听着成域默默诵出的句子,不免吃惊,毕竟他也是未曾料到,这个向来柔弱的女子竟是为成域送上谋划,他原本以为,这满纸都将是哭哭啼啼、缠绵悱恻之言,想来秋家家风果真不同,是自己眼光狭隘了。
      但是这一计意在何为呢?这么辗转送来的书信,自然并非只是分享诗句、练练笔迹而已。书房陷入了无声之境,只感受到思绪在流淌,忽然二人明眸一动,默契地对视一眼,释然而笑。
      不若则避之,多么简单的道理,其实这期间断断续续有人提过苗头,可是两人竟然忽视如此之久。审视往昔,自来钱塘以后,成域与之晏似乎太过着急于天下大同,太过着急于融合南北文化,太过着急于掩饰不同,以至于一直以来总在调和各类冲突,委曲求全,夹在两股势力间当缓冲区域,虽也有成效,但并没有事事顺心。他们明白,接受他们这些为数不多的皇亲贵胄、天子门生,钱塘各地尚且还有这个包容度。但是如今境况早已不同,像现阶段这样不计后果地接纳所有南下之民,确实是要求过高。毕竟身处在强者地盘,要求强者割肉如同虎口拔牙一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是一种孤勇,若是无于虎斗智斗勇之能力,或许可以尝试另一番风景。
      但是选择躲避锋芒好说,可是何去何从呢,不去这些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不过在他们研究了一会堪舆图之后,很快便有了新发现,思路清晰之后,很多以前想不通的问题现在发现只是偶然迷了路。天下之大,并非尽是南人之地,还有很多尚未开化之地,仅说如今富饶的太湖平原来说,除了钱塘、嘉兴、苏常之地,其他领域也是人迹罕至,更不用说如鄱阳、潭州、甚至岭南、珠江等地,相比钱塘,也是人烟荒芜,但却只是一直缺乏调谐开发,而并非环境恶劣,大西北沙漠、大西南冰川那样极尽贫瘠之地,哪怕春风不度,杨柳无根,仍有锡克一族,吐蕃王朝,经年不衰。而南方这样天赐之地,胜在天赋,自不甘沦落。
      成域与之晏讨论至深夜,越聊越不愿意停歇,更愈发觉得光阴不可辜负,于是二人趁夜起草谏言,派人送往京城。
      虽然成域并十分了解父皇前后态度的转变究竟为何,但是自己南下之后,向父皇提出的所有政见与请求几乎都得到了他的倾力支持,无论巨细,这次亦然。然而这次不仅批准了成域的上书,更是当着满朝文武,大肆褒扬,甚至顶住压力,亲下国书,从本就不丰腴的国库拨出八十万两,用于成域的‘开田授渔,大化南境’的国策,一时间朝堂斐然、议论纷纷,四皇子已经早不是当年那个无足轻重的隐形王子了。成域自小便渴望父亲的认可与关注,如今受到父皇如此鼓舞,心中早已是感激满怀,行事也更是十二分用心。
      有了京城的大力支持,圣喻傍身,一切开展地比计划舒缓顺利,这一方针避了南方人的尖锐刀锋,便没有之前那般抵制。虽与北方部族的最初那些激动昂扬的目标有些不那么契合,但也无人明面抗旨。那个放火周敦车轩的小贼也在太守协助下,虽然深究,可能牵连甚多,但是成域并不想在此刻多生事端,便只将那小贼依法处置了,并且也亲去周敦府上好好安抚,算是暂时堵了悠悠之口,自这以后,成域便全身心投入到新事业之中。
      于是成域先是聚集了众人,商量着规划了一部分新国土范围,最先只在太湖平原,后一步步南扩,几乎囊括了大部分目前尚未由人居之地。在这些地方南方大族无爪无牙,占据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很多地方只是取个地名,插个界碑,便属于朝廷里。
      在朝土划分同时,成域依靠着圣喻以及父皇的拨款,在谋士的建议下,颁布了一系列开发南土、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之策,来安民固本。如动用朝廷赏拨,在新国土兴修水利,排涝筑堤,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南方先进农业发明和先进种植方法,曲辕犁、樊氏车,两年三季与一年两季水稻等;除此之外更颁布一些格外恩施政策,如规定在新国土开垦荒地,课农种桑、山泽渔牧者,五年之内免税赋;若因饥饿,逃难等迫不得已原因卖身为奴者,在新国土可罢黜奴籍、恢复自由身等等。
      随着新国策的推行,成域完全褪去了那一个多月的颓废之姿,又恢复了意气风发的模样,随着如火如荼的事业版图展开,成千上万的流民、普通百姓涌入新国土,在这里筑家立业。随着他们的安稳生根,南北冲突事件无需成域出手,便逐渐平息,淡出了视线,成域耳边再无这些絮絮叨叨的嗡嗡之音。后续时刻,甚至些许南方底层也看中了新国土的相对优越的条件,成了迁移大军一份子。为了方便管理,采取了计幸的意见,将这些地方依人口规模进行整编,在现有郡县体制下,加强乡、伍管理,并进行人口排查,务必保证耕种之户,尽登在册,虽然工程繁杂,但却是日后税收、征召的基础。
      在之后的多年里,南境诸多土地得到开发,南方粮食供应与日俱增,在免税期结束后,这些新国土成为大俞一大重要税收支点。
      走出了低沉,成域看钱塘烟柳飞絮、梅雨漫天、桃花夭夭、乌蓬小曲、茶香满地、芙蕖映接、木犀盈鼻,初雪扑面,一载四季,每一刻都是梦云那封信里的美景。

      第二十一章 另辟蹊径
      两个月的期限,如同春日里满城飞舞的风絮,如同梅子时节绵软的细雨,总让成域胸口憋闷,郁郁寡欢。满城的阴郁,时间的紧迫,亲老的暗威,一切的一切,都是此刻的毫无头绪。明面上的抓凶,成域根本无心去顾及,只是派了两个心腹去暗中调查,周敦的事只是一时之困。他自己躲了个清闲,整日浸淫在书房中,却也没看进去几页书,只是冥思另一种可能与方向。
      于是等之晏走进书房,看见衣衫狼狈,须发凌乱的成域时,便明了这几日,成域必定是在这书房度过的了。而之晏走近书房带来的动静也只是让成域微微抬了抬眸,焦点都未曾聚上,就又深沉地阖上双目,紧锁眉头。成域在这书房画地为牢过久,神情也麻木了几分。
      之晏也没在意这么多,走近成域的书桌,轻悄放下一封信,默然片刻说道,“秋梦云悄悄捎给你的信。”
      成域呆滞的目光,在听到梦云的名字之后,终于有了几分灵光,空洞的瞳孔渐渐也聚焦,仿佛这才真正看清了之晏。
      浓到深处,情难自抑,这不只是说成域,这么多天的颓废与不堪,不只伤害了自己,也让她担心,成突然域有一丝自我责备。开封之后,她娟秀流水的字体像一阵轻柔的春风向自己轻抚而来,果然世人都说,见字如面。
      其实这封信是妹妹梦水借着秋王爷拜访的名义,在之晏府邸偷偷塞给他的,这么多天成域闭门不见客,各类恶意揣测的消息不胫而走,众人都在嘲笑北下的皇子,如落地的凤凰,在这件事的打击下失去了所有昂扬的斗志。
      之晏与成域相识多年,自知道成域心志并非如此脆弱,可是感情就是如此,梦云即使坚信,也抵不住担忧的折磨。其实一开始梦云并不敢书信传意,是梦水见姐姐多日来的憔悴,实在不忍,怂恿她有所思便有所托,并自告奋勇地为她送信。梦水虽认识之晏不久,但是她却能放心去信任。
      “南风未暖,尺素难敌宿雨;晨风侵体,只字未解愁忧。
      世间事如长江水,朝成峰峦暮归谷,虽长衍未决,却终归过往,殷盼皇子,贵体多重,眉下之忧将尽休。
      眼下之困,云力微言薄,无从襄助,然则无意之间,忆起往昔所读,所言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初读时,不觉其味,然近日复嚼,方知深浅,愿与君共享。
      受大任者,不免筋骨疲惫,心志煎苦。百难之中,安心为种,愿君安好,待梅雨消逸,可登雷峰塔,方知钱塘美景。
      梦云敬上。”
      梦云在成域心中一直是副弱柳扶风惹人怜的模样,读完此信,方知秋氏一族都是,外发书生意气,内中别有天地。虽然早早知道秋家即使千金,也会饱读诗书,朗古诵今,但却不知连兵法也有所涉及。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成域喃喃念出这几句,是三十六计,走之计。
      一旁的之晏听着成域默默诵出的句子,不免吃惊,毕竟他也是未曾料到,这个向来柔弱的女子竟是为成域送上谋划,他原本以为,这满纸都将是哭哭啼啼、缠绵悱恻之言,想来秋家家风果真不同,是自己眼光狭隘了。
      但是这一计意在何为呢?这么辗转送来的书信,自然并非只是分享诗句、练练笔迹而已。书房陷入了无声之境,只感受到思绪在流淌,忽然二人明眸一动,默契地对视一眼,释然而笑。
      不若则避之,多么简单的道理,其实这期间断断续续有人提过苗头,可是两人竟然忽视如此之久。审视往昔,自来钱塘以后,成域与之晏似乎太过着急于天下大同,太过着急于融合南北文化,太过着急于掩饰不同,以至于一直以来总在调和各类冲突,委曲求全,夹在两股势力间当缓冲区域,虽也有成效,但并没有事事顺心。他们明白,接受他们这些为数不多的皇亲贵胄、天子门生,钱塘各地尚且还有这个包容度。但是如今境况早已不同,像现阶段这样不计后果地接纳所有南下之民,确实是要求过高。毕竟身处在强者地盘,要求强者割肉如同虎口拔牙一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是一种孤勇,若是无于虎斗智斗勇之能力,或许可以尝试另一番风景。
      但是选择躲避锋芒好说,可是何去何从呢,不去这些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不过在他们研究了一会堪舆图之后,很快便有了新发现,思路清晰之后,很多以前想不通的问题现在发现只是偶然迷了路。天下之大,并非尽是南人之地,还有很多尚未开化之地,仅说如今富饶的太湖平原来说,除了钱塘、嘉兴、苏常之地,其他领域也是人迹罕至,更不用说如鄱阳、潭州、甚至岭南、珠江等地,相比钱塘,也是人烟荒芜,但却只是一直缺乏调谐开发,而并非环境恶劣,大西北沙漠、大西南冰川那样极尽贫瘠之地,哪怕春风不度,杨柳无根,仍有锡克一族,吐蕃王朝,经年不衰。而南方这样天赐之地,胜在天赋,自不甘沦落。
      成域与之晏讨论至深夜,越聊越不愿意停歇,更愈发觉得光阴不可辜负,于是二人趁夜起草谏言,派人送往京城。
      虽然成域并十分了解父皇前后态度的转变究竟为何,但是自己南下之后,向父皇提出的所有政见与请求几乎都得到了他的倾力支持,无论巨细,这次亦然。然而这次不仅批准了成域的上书,更是当着满朝文武,大肆褒扬,甚至顶住压力,亲下国书,从本就不丰腴的国库拨出八十万两,用于成域的‘开田授渔,大化南境’的国策,一时间朝堂斐然、议论纷纷,四皇子已经早不是当年那个无足轻重的隐形王子了。成域自小便渴望父亲的认可与关注,如今受到父皇如此鼓舞,心中早已是感激满怀,行事也更是十二分用心。
      有了京城的大力支持,圣喻傍身,一切开展地比计划舒缓顺利,这一方针避了南方人的尖锐刀锋,便没有之前那般抵制。虽与北方部族的最初那些激动昂扬的目标有些不那么契合,但也无人明面抗旨。那个放火周敦车轩的小贼也在太守协助下,虽然深究,可能牵连甚多,但是成域并不想在此刻多生事端,便只将那小贼依法处置了,并且也亲去周敦府上好好安抚,算是暂时堵了悠悠之口,自这以后,成域便全身心投入到新事业之中。
      于是成域先是聚集了众人,商量着规划了一部分新国土范围,最先只在太湖平原,后一步步南扩,几乎囊括了大部分目前尚未由人居之地。在这些地方南方大族无爪无牙,占据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很多地方只是取个地名,插个界碑,便属于朝廷里。
      在朝土划分同时,成域依靠着圣喻以及父皇的拨款,在谋士的建议下,颁布了一系列开发南土、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之策,来安民固本。如动用朝廷赏拨,在新国土兴修水利,排涝筑堤,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南方先进农业发明和先进种植方法,曲辕犁、樊氏车,两年三季与一年两季水稻等;除此之外更颁布一些格外恩施政策,如规定在新国土开垦荒地,课农种桑、山泽渔牧者,五年之内免税赋;若因饥饿,逃难等迫不得已原因卖身为奴者,在新国土可罢黜奴籍、恢复自由身等等。
      随着新国策的推行,成域完全褪去了那一个多月的颓废之姿,又恢复了意气风发的模样,随着如火如荼的事业版图展开,成千上万的流民、普通百姓涌入新国土,在这里筑家立业。随着他们的安稳生根,南北冲突事件无需成域出手,便逐渐平息,淡出了视线,成域耳边再无这些絮絮叨叨的嗡嗡之音。后续时刻,甚至些许南方底层也看中了新国土的相对优越的条件,成了迁移大军一份子。为了方便管理,采取了计幸的意见,将这些地方依人口规模进行整编,在现有郡县体制下,加强乡、伍管理,并进行人口排查,务必保证耕种之户,尽登在册,虽然工程繁杂,但却是日后税收、征召的基础。
      在之后的多年里,南境诸多土地得到开发,南方粮食供应与日俱增,在免税期结束后,这些新国土成为大俞一大重要税收支点。
      走出了低沉,成域看钱塘烟柳飞絮、梅雨漫天、桃花夭夭、乌蓬小曲、茶香满地、芙蕖映接、木犀盈鼻,初雪扑面,一载四季,每一刻都是梦云那封信里的美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