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前提 ...
-
十九年前,原本安稳的冥界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外出游历的冥界太子堇色,突然在久负盛名的玉清山仙门中殒身。至此,冥界王位的继承者殁了,冥王震怒之下,率冥界十万大军攻打玉清山,玉清山仙门尊主鹤隐联合众长老,带领玉清山所有弟子拼死一战,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生灵涂炭。
战火蔓延,玉清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他仙门虽与玉清山素有往来,但并未对其支援,他们不敢与冥界为敌,反而大家都颇有默契地保持着中立的观望态度。
玉清山仙门众人拼尽全力抵抗,仍是死伤惨重。冥界大军以压倒之势来袭,碾压之处无不是残垣断壁,眼看覆灭在即,玉清山众人内心崩溃,几近绝望,不知何故,冥王在此时竟主动退兵了。
战火熄灭后,玉清山虽劫后余生,却也元气大伤大不如从前。饱受战火摧残的玉清山一边重建仙府,一边修养生息,而后大肆招人一鼓作气,短短几年又迅速在仙门中崛起。
冥王先前在大战中强忍丧子之痛,战后又沉浸在悲伤中,回到冥界不过短短几日,青丝变白发,身体也大不如前。当时冥界的继承者依旧是个问题,直到某日,冥王在冥界散心之时,于奈何桥上看到一个约摸三四岁的孤魂,这孩子长得粉雕玉琢,冥王看着很是喜欢,便把他带了回来,收他做义子,冥王还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名叫“月华”,希望他人如其名“皎皎明月,灼灼其华 ”从此,冥界便有了一位公子。
公子月华在冥王的悉心教导下,修为一日比一日高,在这十九年的时间里,公子月华尽得冥王真传,其修为更是了得,冥界众人皆知冥王对这位公子寄予厚望,大家自然而然的也很尊重他,看到月华的时候都是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一声“公子”。
冥界
忘川河畔开满了火红色的曼珠沙华,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叶永不相见。
一条又长又宽的石桥横跨忘川河,此桥名曰“奈何桥”。奈何桥下深幽的忘川河水,黑气缭绕涌动不止,仿佛要吞噬从桥上走过的每一个鬼魂。
忘川河岸上有几座红色宫殿,这些宫殿的上方屹立着一座巍峨壮丽的朱红宫殿,大殿门口正上方悬挂一块金匾,上面用笔墨浓重的写了三个大字“冥王殿”。
冥王殿
大殿内,一个身着九龙纹金丝黑袍的白发老者正坐于王位之上,此人正是冥王。大臣们在殿内位列两排,王座下方站着一个身着九蛟纹黑红锦袍的年轻人,其肤若白雪,三指宽银冠束发,银冠上雕琢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蛟龙,粗细适中的银簪横插于银冠之上,银簪上也刻有蛟龙。额边两缕墨发各自散落一边,后脑一头青丝如瀑垂于腰间,容貌绝美,惊为天人,他便是冥界公子月华。
此时,大殿内正在议事,据文官道,人间有一厉鬼,为祸一方。其生前修道,修为颇高,死后心怀执念,怨气不散,全身黑气缠绕,普通鬼差们实在不是他的对手,已经折损了好几批鬼差。
大臣们有的说派遣几个厉害的鬼将前去缉拿,实在不行灭其魂魄,让其永世不得超生,也有的说还是化其执念,抓回冥界,让其进入轮回的好。一时间争论不休,大殿内很是嘈杂。
冥王被他们吵得头疼,扶额道:“月华,你怎么看?”
一个悦耳的声音响起,“父王,儿臣愿意前去人间缉拿此厉鬼。”
冥王闻言深感欣慰,他看了看月华道:“也好,那此事就交给你罢”
月华道:“儿臣遵命”,说完他便双手合拢弯腰行礼,退出大殿。
月华刚出了大殿门口,迎面便走来一个持剑的黑衣侍卫,他是月华的贴身侍卫,名叫“月影”。
他对月华道:“公子,今日可是有什么事情,我在殿外就听到里面的争执声了”
月华道:“人间有一厉鬼作祟,父王让我去把他抓回冥界,就当去人间历练一番了。”
月影道:“那公子可要多带些鬼差去?”
月华道:“不用,人少容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带上你就行了,你去准备一下我们即刻出发”
月影道:“是”
另一边
远山青黛,云雾缭绕间,两个白衣人于山中穿梭,为首的是一位十七八岁的俊雅公子,手持一把银身仙剑,头顶束纯银发冠,如青墨般幽亮的发丝贴于后背,一袭白衣衣袂飘飘,配合那稳稳步履,煞是好看。后者大概是他的侍从,也着白衣手持剑,但容貌气质比前者差了太多。
二人走了一段路之后,其随从对那俊雅公子道:“公子,我们为何不御剑,如此行走怕是有些耽搁。”
为首的俊雅公子温和道:“我们此次下山游历,即是修行,应当脚踏实地,御剑飞行只会错过很多风景。”
此话一出,那名持剑的白衣侍从便沉默了,心道:“公子年纪虽轻,却很沉着,想来我也不必担心什么,罢了,一路护着就是。”
为首的俊雅公子,便是当今仙门之首的玉清山仙门少主,名叫“清禾”,而他的侍从是玉清山的弟子名叫“清一”
仙门中人以游历四海八方斩妖除魔,作为锻炼弟子的最高效的方法,游历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游历积累的经验,或多或少的能够帮助弟子,在遇事的时候能迅速找到相应的对策,因此游历也被仙门视为最好的修行。
但因游历途中有许多不可未知的艰难险阻,一般的弟子都不能够轻易地出门游历,除非在修为很高,或者经验丰富的师长的带领下才能出门游历。还有一种是仙门中的亲传弟子,或者是将来要接任仙门尊位的嫡系子嗣,为了在仙门中建立声望,必须外出游历建功立业。
二人穿过一片山林,有一个大约八九岁依着简单的小童,在一颗歪脖子树上荡秋千,小童看到有人来,黑色瞳孔里闪过一丝狡黠。随即对二人微笑开口道:“二位哥哥去往何处,小狸可以为你们指路?”
山中清幽常有飞鸟虫鸣,却无行人过路。冷不丁看到这小童,清禾一脸严肃,而清一满心惊讶,这荒山野岭的怎么会有小孩,哪家的大人会把自家小孩丢在这深山老林里,莫不是什么吃人的山精鬼怪。
清一道:“小孩,你一个人在这山里不害怕吗?”
小童笑道:“我家就在附近,怕倒是不怕就是有些饿了,二位哥哥不如留下来给我做口粮吧。”
说完抬手一挥,小童脚下的土地里无数藤条破土而出,疯长的藤条向他二人袭来。
清一顿时大惊道:“公子小心!”
“清一,顾好你自己。”清禾说完便腾地而起,飞到半空,拔出银剑,剑刃灵光流转,灵气逼人,清禾执剑朝袭来的藤条砍去,只见白光一闪,哗的一声,无数藤条拦腰斩断,落地如藤雨。
“好厉害的剑气”小童气道,眼看打不过便化为一阵黑烟遁走。
“公子真是越来越厉害了,一出手就把那妖怪打败了,可是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让他逃了呢”清一奔到清禾身边高兴地说道。
清禾收剑回鞘,道:“众生不易,不过就是只小狐狸精,这次放他一条生路,望它能反省,好好修道不再祸害他人。他日再见若它还在为恶,便是要让它灰飞烟灭。”
清一由衷道:“公子心善,以后定能得福报。”
清禾闻言微微一笑,道:“走吧,我们还要赶路呢。”
于是二人又接着赶路。
兰州城
兰州城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是个绝佳的置业之地。富豪乡绅们在这繁华的城镇里,各自都拥有着不少的家业,兰州城的人们一直安居乐业。
不曾想好好的城里竟然闹起鬼来了,白天还好,一到了晚上大街就吹起阵阵阴风,第二天便有人横死在大街上,接二连三的死了好几个,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家家户户每天晚上紧闭门窗,生怕厉鬼找上门,在惶惶不安中渡过了艰难的几日,城内的情况却依旧不见好转,富豪乡绅们没办法,只得花钱去庙里请些和尚道士前来驱鬼,一时间百姓们全都前来围观,竟比往昔的兰州城还要热闹,还要人声鼎沸。
和尚道士们分两拨做法,百姓们也分两拨围观,和尚们摆好阵,焚好香,老和尚就地打坐,一边敲木鱼,一边持佛珠念经,他身后的年轻和尚们双手合拢置于胸前也跟着念经。
这边道士们也开始做法,一个年长的道士从焚香的桌上拿起铃铛摇了几下,他身旁的一个弟子见他摇完铃铛后,赶紧把桃木剑双手奉给他师傅,老道士放下铃铛接着右手拿起桃木剑,行云流水挽了几剑,招式相当漂亮。
奈何请来的和尚道士都只是花架子,看着阵仗大,却丝毫不管用,夜里大街上依旧阴风阵阵伴随着毛骨悚然的惨叫第二天又有人横死在大街上。
长街中央,看着地上被白布覆盖的尸体,站在一旁的富豪乡绅们个个脸色难看至极,他们看着自己花大价钱请来的“高人”们,眼中流露出失望的情绪,这边和尚道士们被他们灼灼的目光盯得是脸上红白交错,尴尬无比。这次不消富豪乡绅们开口说话,老和尚主动要求晚上再来施法一次,道士们见状哪甘心落于人后,赶忙道,他们也要晚上来这里继续施法。闻言,富豪乡绅们脸色才慢慢缓和了过来。
几个富豪乡绅们又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此法甚妥,于是又转而对些和尚道士们道:
“如此甚好,那今晚就有劳诸位了,现下还早,大家先回去休息一下,养养精神。”
和尚道士们道过谢,便暂时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