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第 40 章 ...

  •   然而她的周围开始热闹起来,京华通知了她的父母,表示退学之事需要三思,他们会开一个专门的调解会。爹妈关心宝贝女儿的前途,苦口婆心劝她出席,不能驳了学校面子,名义上是调解,实际上肯定是复学的台阶。
      夏朵镇静地说,好。
      王老师曾经说过,或许有转机呢。只是没有想到,这个转机来的时候如此惨烈。在所有人心碎神伤的时候,它姗姗来迟。学校此举是为了表彰她以德报怨、忠心耿耿?是为了表扬她有良心?然而,她什么时候不是凭良心做事?还是看结果吧。这次的良心之举,挽救了权威的宏图大计。仅此而已。
      调解会现场,她和梁肇敏都出现了,除此之外,还有教学秘书和研究生部的老师。教学秘书发表了讲话,大意是夏朵同学在校期间表现良好,通过了所有考试,及时完成教学计划,顺利开题,学校经过审核,认为应该让该同学复学,撤销退学决定。不知道梁老师和夏同学有没有什么异议?
      我尊重学校的决定,但是夏朵同学完全跟不上本组研究计划,自主性过强,缺乏团队意识,不能和成员协作,以上种种,我无法指导她的学习。
      学校在此之前通知夏朵汇报开题后的研究进度,表示工作有进展,没想到梁肇敏直接拒绝接受,这下子尴尬了。
      教学秘书看到夏朵认真地做记录,不愠不怒,有点儿诡异的平静,勉强笑说:梁老师,当然,我们也会慎重考虑您的意见的,但是学院之前通知夏朵做了准备,您不如先听听,或许她的知识储备已经达标了?来,夏朵,你就按之前说好的内容汇报吧。
      尊敬的各位老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汇报自己的情况,目前我完成了开题计划的三分之一,相关内容,我已经在开题时说过了,相信没有人愿意听这些陈词滥调。不如我直接来回答两个有趣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如何跟不上本组的研究计划。这一点,归功于教学经验丰富的孟康师兄,他费尽心思制定了两套不一样的书单,一面树立自己诲人不倦的高大形象,一面让我充分体会良莠不齐的真正含义。
      第二个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如何学习的。这是我连夜整理的数据,从入学至今,我单独约谈的机会一共五次,每次时间不超过三分钟,直接对话时间,平均每次两分钟,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恐怕佛祖都不能令我醍醐灌顶。至于借阅特殊书籍的次数,1次3本。
      而这些,是我的同学的约谈和借书记录,孟康,约谈50次,借书达400本,陈小文,约谈30次,借书200本,赵明辉,约谈32次,借书120本,宋晨星,约谈25次,借书50本。
      梁肇敏老师,请你回答我,你是在考验,还是挟私报复?仅仅因为你不得不录取一个非本专业出身的学生?你无法违背学校的决定,便满怀偏见,处处刁难。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你不过是披着老师这层皮的奴隶头子罢了!让学生卑躬屈膝,为了争夺你的一点关注勾心斗角,每次约谈如同皇帝翻牌子宠幸嫔妃,挑学生如同选秀,令人恶心透顶!你以为你的成功归功于个人的聪明才智吗?错了,你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牺牲之上,他们耗费了自己的青春,舍弃了为人的尊严,只为了让你脱颖而出!
      在京华学习的这三年是对我这个差生无情的审判。这所最有名的大学叫人失望透顶,你们心安理得地以为教育是种恩赐。京华很了不起吗?它掠走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占有了最优越的资源,就算是一头猪当老师,也能带出优秀毕业生。
      夏朵怒气冲冲地走下台,所有人以为她要和梁肇敏对质,没想到她的小胖手直接招呼到他脸上去了,啪地一声。
      梁肇敏惊呆了,他这辈子第一次被人打耳光,还是被女学生,石破天惊,奇耻大辱,她打了一次,意犹未尽,还要再来一次,他抓住她的手腕,耳朵里听到自己硬邦邦地开口问,你还要打几次?她想也不想,一手抄起陈小文的黑皮笔记本实打实砸到他的头上,给了一个分量十足的暴栗,飞起一脚踢到他的腿上,打他个措手不及,一捞身边的椅子,直接砸他,气势凌人地叉腰看着他狼狈不堪的样子。
      在场的老师没想到好好的调解会变成了一地鸡毛,面面相觑,挤不出一句合适的打圆场的话,只是乱糟糟地东说一句你怎么能随便打人呢同学,西扯一句不行呀,你这样暴力行为是违法的。
      夏朵厉声说:老娘抽的就是这个王八犊子!说罢,昂首挺胸走出大门。
      在座的都是谦谦君子,没见识过这等生猛泼辣如泼妇的手段,呆若木鸡。
      同室操戈的惨剧令文学院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气氛低迷。学校开除了彭允执,周舟、范贤路等六个学生群龙无首,院长只得重新为他们安排导师。梁肇敏这边的情况正好相反,继夏朵之后,宋晨星也退学了。陈小文保住了性命,但心理情况十分不乐观。孟康休学半年,暂时回归原单位。
      陈小文的双亲到了京城陪护长子,他已经出嫁的姐妹也来探望兄弟,医生劝说他们减少探视,免得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结果,只有父母留下来陪伴。梁肇敏隔三差五去探病,但遵照医嘱,没有见本人,只是见了他的爸妈。
      小文的家人见学校承担了昂贵的医药费,又给了丰厚的抚恤金,老师和同学时常慰问,忍不住感叹:叫大家担心了,这孩子怎么想不开呢?好好的,寻了短见,也不想想我们受不受得住。
      梁肇敏想起了一些关于小文的琐事,刚来的第一年,他还是很乐意说话的,说家里今年种了西瓜和橙子,暑假真的带了地里摘的水果,姐姐生下小外甥女,为了返校,没赶上百日酒,妹妹嫁人,一个台阶放半杯酒,新郎喝得醉醺醺的,偶尔听见他在办公室唱歌,一会儿广东话,一会儿闽南语,有点野调无腔的趣味。
      后来,人越来越沉默了,只有低眉顺眼一种表情,开口说一句,都要用眼睛瞟三次他的脸色。
      他的世界安静下来,有时上课和探病,自己撰写结题报告。月底,有外省考察团访问文学院,所有老师都在院长带领下接待。
      带队的代表笑着说:京华大学人才济济,一进大门,就感觉到了最一流学府的浓厚学术氛围。你们一直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不敢说赶超二字,但是我们也在努力接近。别的都好说,人才最难得。我个人提议,我们可以进行人才交流计划,让京城的学子感受不一样的气氛,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平常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考上京华,黄鹤一去不复返。反其道行之,也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去年,你们学校有个学生自发到我们当地参与县志编辑,联合我们当地的老师、村干部开展工作,促进了下面的人家修家谱和家族聚会,事业越高越大,她作为试点的那个村庄成了省里有名的农产品养殖基地。
      通过她提出的计划,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几位很有实力的华侨。如果这一套行得通,未来我们还要推广,复制成功的例子。这本来只是一个文化项目,但是达到了扶贫的喜人目的,让我们感到很振奋。这个同学是个女生,名字叫做夏朵。我们团里还有金陵大学的校长和老师,方便的话,我们想和夏朵在京华的老师谈谈。
      院长说:好好,没问题。夏朵的老师是这位梁老师,待会我们在小会议室招待二位。
      参观结束后,梁肇敏和金陵大学的代表坐在小会议室。
      金陵大学那位老师是位女士,她很有礼貌地说:您好,我叫王粟红。夏朵同学在苏北的时候,和我搭档开展研究。这一份是她写的计划书,我觉得还是让您过目,了解她过去做的努力。夏朵是个有想法、有魄力的孩子,性格也很开朗,和我们相处很愉快。
      她的计划涉及商业合作,都是合法投资,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平台。苏北商会很感谢夏朵为他们带来招商引资的机会,希望能够资助她后续的工作,前段时间打电话到了京华核实情况。但愿没有引起你们之间的误会。
      夏朵同学表现很突出,我们冒昧地希望她能够转学到金陵,以便继续完善她的项目。我们很需要她。
      梁肇敏浏览了这份洋洋洒洒的计划书,和她此前文理凝滞的沙州相关报告不同,行文流畅,富有激情,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完全没有佶屈聱牙的文句。尽管相当一部分阐述商业发展计划和争取官方支持的理由,但对于文史的安排十分合理,包括运营团队目标和技术支持。通篇无需引经据典,势在必得的气势扑面而来。他确实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是试图让他们成为统一的模样,不去考虑他们发自内心的志趣。
      他答应转学一事,撤销退学不是难事,但必须征得本人或者直系亲属的首肯。梁肇敏说通了关系,给她办了转学手续,也和她的父母做通了工作。当然这些是都是瞒着夏朵的,她只当是父母又走了一次后门。这件事算是画了个很不圆满的句号,她日后还是觉得他教得不好,耿耿于怀,他从来没说转学的底细,保持沉默,仿佛和她较上了劲,死活不松口,不解开这个扣,情愿一辈子打个死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