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一些想说的话,可以跳过 ...
-
谨以此篇,激励我自己。
有一堆话想要说,真正写起来,却不知从何下笔了。
距离我第一次尝试创作太芥同人文,已经过去了四年,我从一个充满创作热情,因为得到了七个热度就兴奋不已的孩童,变成了现在却连下笔竟然也会逡巡许久的懦夫。
这不是自嘲。我不知道我写的这些会不会有人看,回首近来的更新,可谓是惨不忍睹,从一开始的一周一更,变成了半月一更,到如今的基本停更,热度阅读量也是每况愈下。哎呀,我怎么了呢。
自东方启明塔一文后我的文章基本停更,因为我发现了一件令我害怕又受宠若惊的事——有粉丝为我买了热度,我将寻找这位粉丝的帖子挂了许久,却无法从那些关注我的僵尸小号里找到他/她——真是太无力了。我突然觉得非常的害怕,如果有路人看到我的作品,质量与回报如此不成正比的情形,这有多尴尬呀。我究竟配得上——这么多的“粉丝”和“热度”吗。
非常可惜我至今不知道是谁为我买了热度,我能理解这种粉丝对心情。“我喜欢的太太,希望这些热度会鼓励她继续创作,为大家带来精彩的作品。”真的太感谢你能喜欢我的作品啦,我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个意识流写手,纵观我早期的作品,这种气息更加浓烈——大篇幅的景物描写恰恰才是人物的心之所向的体现。那时的我,以为辞藻的华丽,高级词汇的堆叠,就是优秀的创作。那一段时间,我收到了很多反馈:
“太太你好,你的作品我很喜欢,就是有点看不懂。”
“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呀,但是中间的打戏很精彩!”
“太太请问这篇最后是宰死了吗!求解。”
啊啊,我自以为高级的文章,在大家的眼里只是一本无字天书——看起来非常高级,实则根本看不懂。
我的挚友,魏绝期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取材可以多从身边对小事入手,这样你写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减少景物描写,增加对人物正面的刻画。
很现实的一点就是——互联网阅读和纸质阅读是全然不同的,你很难找到一个在手机上阅读黑格尔,托尔斯泰作品的人。大家读网文,图的是一时之快,用一目十行概括也不夸张,创作不是画画那样,可以直观的带给观赏者最直接的传达和体验。我遐想的天马行空的景物,很少有人真正坐下来细细推敲,这棵树的死亡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是个懒人。其他的作者写作前都会列出大纲,逐条来写,我可不行,我“懒”的写大纲,我的构思都是在上床躺下以后,看着天花板,脑海中渐渐浮现我想要写的场景,看电影似的过一遍,第二天再抽空写下来。恐怕这样的构思是我坚持最久的事了——我每晚例行的活动。
早期我写作品,正是着急想要参本、涨粉,那时我心里默认可以狠狠涨一波粉的最快方法就是写篇车文。我现在也变成了恐车选手,哈哈,想想我以前还嘲笑那些恐车的写手,“太傻啦!这样可以涨一波粉呢!”
粉丝,对于一个创作者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案是——是的。圈里大家肯定见过,热度极高,粉丝极多,文章质量却差的一塌糊涂的作者(不针对任何人,请勿对号入座),也见过冷圈太太只有20来个粉丝,热度不算高,文章却令人眼前一亮,让人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你要明白,如果一个人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真的没有人可以坚持,各位创作者起先起步的时候都是用爱发电,一步一步坚持到最后,可是创作究竟是为了涨粉,让别人赞美自己,还是仅仅把自己深爱的感情用更加美好的方式传播出去?我想大家心里各有定数,粉丝只是一个数量,只要我想,我可以借助tb购买的方式让它变成整个lof里最高的。问问自己——这样有意义吗?
事实上,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和你互动的人,与你聊梗,提建议,给你的文章送来第一个小红心,这样一个人,便比那用死尸垒起的高塔强大的多。
这就是我不支持买粉丝,买热度的原因。
谈及开车的问题,创作这类作品纯属个人的喜爱,并不代表这类作品不付出心血,可是主页里每篇文章都在描写赤裸裸□□行为的人,你是否单纯的只是想要哗众取宠?小小的建议你一下,多留心身边的小事,让它们在你笔下取代无时不刻的黄腔。
最后,在2020年我会继续努力更新(偷懒),愿所有创作者永葆初心,挺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