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嵌入的旁白,我该拿你怎么办 ...

  •   这个文是一口气看到底的,全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处,一处是文章开头,还有一处就是小攻被推下万蛇窟的一段。

      必须表扬的是第一章,作者写得平实近人,语言流畅。开头寥寥几句就把人物形象塑造出来,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也增加了当时场面的凝重感。第一章有写景烘托,有悬念,也有冲突,勾得人很想往下看。可见作者对文章开头下了功夫琢磨。

      但是(这是在小说中代表转折和意外,在这里实在令人讨厌的两个字),正当主角受怀揣惊人秘宝,夜赶急路,却遇上了有过曾经的美攻。两人四目相对,奸-情四射,令读者磨拳霍霍,准备接受种种波澜壮阔、生离死别的时候,却被作者硬生生用冷淡的文字和随性的安排洗去一切铅华,再波澜壮阔的情节都嚼之无味。
      先看一个句子:【沈清秋的情况不适合住在客栈,况且他后面最好要请个大夫来看看,袭罗说附近有他的故人,正巧是个药师,可以去他那里叨扰一番。】这是在攻跟受经历过激-烈-的-情-事之后,攻带着受去擦药的情景。一个情节有高-潮就有余韵,两人之间的情事,这是一个高-潮,完事之后,余韵被这一句写没了。也许是作者急于进入下一个情节当中,就把这一节草草带过。但在文中不止这一处,不管是写到背景环境的时候还是故事有重大发展变化的时候,到处可以见到这样旁白式的写法,似乎作者只来得及匆匆交代一下前因后果就进入下一段,它带来的恶果是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少了许多趣味性。

      如果说大量旁边式语言是造成文章读来感觉平淡的一个主要因素,那对于情节的安排尤其是背景情节的繁简安排是第二个重要因素。
      可以再来看一个例句【身穿轻甲的军士将里头的苗民一个个斩-杀,有些死在睡梦之中,有些在逃窜时无情的斩-杀。蛊苗寨一百三十多人的鲜血染红了土地,事后士兵们燃起大火,火光照亮了蛊苗上方的夜空。】。
      文中小攻是个蛊人,五年更新一次身体,就在更新交替,被受发现了蛊人的秘密,受惊吓之下将攻推下了悬崖,然后攻倚身的苗寨一夜之间灭亡了。
      其实这一段也是我欣赏的,事故一波紧跟着一波,作者埋了不少伏笔,到后面一一揭露。这个过程中,作者慢慢铺垫,前面都是为了让受发现攻的秘密做准备,于是受顺利的发现了,从惊惧逃跑到将小攻推下万蛇窟,表现可圈可点。但是这个高-潮的情节到最后是在这里戛然而止。一个故事正看到高-潮的时候,一条趋势线正攀到高峰的时候突然就完结了。苗寨的灭亡仅仅是为了攻离开苗寨做的铺垫,作者是将这一节作为背景式的情节一句话轻轻交代过去了。从后面发展看其实苗寨的灭亡是由背后大手在推导,存在一个巨大的阴谋,大写特写也不为过。但血玉篇开始了,除了攻找到受之后提了两三句,一个寨子集体被灭连浪花都没翻起一个就这么淡出读者的眼球。
      因为后面的故事没有看到,但从文中来看,这里是个线索,只是藕断丝也断,线索悬在这里,没有丝再连着,也许在文中的后面会被作者重新接起,但这一段的几乎成了废笔。既没有表现出苗寨覆亡后的凄惨,也没有发挥伏笔的作用。

      戛然而止的还有很多地方,每到一个新卷开始,几乎都是断层的,跳跃式的,对待情节的过渡很粗暴,对故事背景利用不到位,作者牵引着两个人走啊走啊,这里发现一个线索那里发现一个疑点,但是呢,重点还是在两个人身上,线索也好,疑点也好,一切需要详写的略写的,统统成了布景,有没有其实并无所谓,那只是点心。所以我只看到了受常常看着攻犯花痴的情景,当两个人在一起,故事情节就这么被模糊了。
      一个人的有比较固定的写字方式,会有笔迹可循,文也如此。其实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没有好坏,只要你写到极致。想必作者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很平淡,其实并不是文风的问题,在作者的另一个文里,我就没发现文章冷淡的地方【捂脸】,问题还在于旁白式的写法和梗要式的背景交代。一个成功的老师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个成功的作者也要想法设法挑起读者的兴趣。蛊人本来就是一个好梗,但波澜壮阔写成一马平川,好梗也会写废掉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1章 嵌入的旁白,我该拿你怎么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