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元宵 ...

  •   “小姐,你慢点走,别急啊。”环儿喊道。
      “再慢就要晚了,你没看灯会都开始了吗?”

      正月十五的晚上,舒云身着白色儒裙,腰上挂着一根宫绦,宫绦下面却系着一个肥肥的龙猫。环儿对这舒云这身打扮是相当不以为然,但舒云就是喜欢。走在灯会的大街上,也常有路人好奇的盯着舒云的裙子。

      天色早已暗下来,灯市中人烟凑齐,十分热闹。许多人就在十字街摆摊售灯,以至于将道路堵塞。这些灯形状各异,令人目不暇接。那灯有的捆扎成各种人物,如老子、美人、钟馗、刘海等等;有的则捆扎成各种花草的形式,如栀子、葡萄、杨梅、柿、橘等等;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如鹤、鹿、鱼、虾、虎、豹、龙、马等等。

      还有传统的走马灯,这种灯外面罩着灯笼,灯内点着蜡烛,在蜡烛的上方有一个用纸扎成的风轮,当蜡烛被点燃之后,风轮旋转,然后带动灯笼转动,由于笼面上画着许多的骏马,当灯笼转动的时候,这些骏马就仿佛飞速奔跑起来,因此被称为“走马灯”。

      不过穷人家就没这么讲究了,选个洋芋或萝卜将里面剜空,灌上油,插稔子点燃作火炬;还有的将老葫芦壳削至半透明,外绘以各种图案,制成花灯,倒也是别具风格。

      虽然舒云在现代也经常逛灯会,但是现代的灯会早就变成的电灯的了,哪里还有这么多传统的花样,不由得看楞了。感叹道:果然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环儿笑着说:“小姐,你这还没见京城最好的灯呢?”
      “最好的灯?”
      “就是鳖山灯阿,又叫“鳌山万岁灯”。就在皇城附近,足有十几层楼高呢。”
      “真的?那我们这就去!”
      “别急,等皇上二更天看完了,才能让百姓过去呢,现在还早。”
      “那我们慢慢溜达过去?”
      “好,好。”

      等到二人到达皇城附近,听闻皇帝妃子们已然离去,就随观灯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向鳖山,只见“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舒云手拉环儿,发挥在现代挤公车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勇往直前精神,冲在前列。果然找到了一个观灯的好位置。

      舒云仔细朝鳖山灯望过去,只见成百上千盏彩灯叠为数只巨鳖背负山峦的造型,这才明白为什么被叫鳖山灯。各色彩灯制作极为精巧奇特,山上还有用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被旁边的各色灯光一照,更是熠熠生辉,令人眼花缭乱。灯山上山石、树木齐备,还点缀以佛、仙、神的雕塑、绘画等。看过去,足有十三层楼高,鳌山灯前设有大露台,据说是在皇帝来时供歌舞演出用。

      舒云不由得惊奇道:“我的天啊,这得多少银子啊。”
      “这就不知道了,都是宫内准备的。”
      舒云暗暗咂舌,果然还是皇帝有钱啊。

      走出观看鳖山灯的人潮,舒云和环儿都累了。看到不远处有个卖元宵的摊子,两个人走过去一人点了一碗元宵,坐在摊位上休息。

      “环儿,前面那么多人围在那里做什么呢?”舒云边吃边说到。
      “前面好像是猜灯谜的地方。”
      “那我们吃完也过去看看?”
      “好啊,不过小姐你猜得出来吗?”
      “哼,叫你小瞧我。”舒云心想,不就是猜谜语吗?好歹在现代也读过这么多年的书,就不信猜不出来。

      走到灯谜摊位前,舒云才发现自己的海口夸的太早了。这些灯谜并不是后世那些谜语。多是文字谜,例如 “绿树村边合(打字一)”
      舒云哪里见过这个,只好和环儿大眼瞪小眼。

      环儿见这摊位上有一盏“走马灯”,上面画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做功精巧。连忙指给舒云看,“小姐,你看左边那个灯。”
      “咦,真是好看,老板请问您这盏灯怎么卖?”
      “这位姑娘,这盏灯是彩头,不卖的,只要你能猜出这灯下所贴灯谜,这个就白送。”
      两人仔细一看,谜面是:“先润端砚写兰叶,后移晚灯画松梅(打一成语)。”
      舒云眉头紧皱,心里一点思路都没有,心想,这种谜语就是打破头也想不出来啊。也只好和环儿放弃这盏灯了。

      两个人垂头丧气的走出摊位,环儿突然叫起来,“小姐你的龙猫呢?”
      舒云往腰间一看,果然,自己的龙猫不见了。那个龙猫做功精细,是环儿花了两天才做好的,舒云最是喜欢。两个人急忙沿原路返回,看能不能找到掉了的龙猫。

      刚回头走了几步,却见一个九岁上下的男孩子站在路边,手里拿的正是舒云的龙猫。舒云连忙走上去说到:“这位小公子,谢谢你捡到我的龙猫,能否请你还给我?”

      男孩子似乎也很喜欢这个玩具,不服气道:“你说这是你的,你可有什么证据?”
      环儿上前一步说:“这龙猫尾巴上有我绣的一个云字,不信你查查看。”
      男孩子翻过来龙猫看了看,似乎有些泄气,但还是拿在手里不舍得归还。

      “二弟,既然已经确定此物是这位姑娘的,你就应该归还人家。”一个青年男子不知何时站在到男孩身后。

      这男子身着青色直裰,头戴方巾,外套猞猁候皮斗篷,眼眸黝黑深邃,神态潇洒安详,如白昼般的花灯照在他的身上,更显得他气质清逸。

      舒云看着他想起一句话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小姐!”环儿拉了拉舒云的袖子。舒云才发现居然盯着人家看楞了,连忙低下头,心中暗暗懊恼,在现代自己什么帅哥没见过,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没礼貌。

      不过这位年轻公子似乎并不介意,眼眸中流露出温和的笑意,转脸对着小男生说 “还不快去把东西还了。”

      男孩这才不情愿的把龙猫递给舒云,舒云见他依依不舍的样子,有些心软,心想这个没了还可以拜托环儿再做一个,说不定还个更好呢,便说道:“你要是喜欢就拿去吧。”

      男孩子立刻喜上眉梢,但还是扭过头去看他哥哥,不敢接话。
      “这怎么行,只怕这也是姑娘心爱之物吧。”青衣公子推辞道。
      “一件小东西而已,如果公子觉得过意不去,可否帮我们个忙?”
      “姑娘请讲。”
      “刚刚我们在那里”,舒云指指猜谜的摊位,“看上一盏花灯,但是老板说是彩头,不卖的,需要猜出灯下灯谜才可,可是我们……”

      “在下虽然不才,却愿意帮姑娘一试。”青衣公子立刻明白了舒云的意思,随舒云和环儿一起走向摊位。

      那位公子站在舒云所指灯下抬头看了看灯谜,微皱秀眉,低头沉思了一下,便把老板叫了过来。老板问到:“公子可是要猜此灯谜。”
      青衣公子答道:正是。在下猜谜底为“海枯石烂”一词,不知对否。
      老板笑问道:可否请公子解谜?
      “此乃组字谜。先润,取氵。端砚,本指端州所产石砚,为四大名砚之首,端其地产石质润朗,善能发墨,谜中端砚指砚字开端,取石。叶,稍作变化,为古。移晚灯,将“灯”字后部移除,余下“火”。松梅,这里指“梅”字松开来写,成为“木、每”两部分。组合起来便是海枯石烂一词。不知在下答得可对?”

      老板惊道:“公子才华横溢,此谜多字离合,尤见功力,能猜出的人可不多啊。”说完拿下那盏花灯,递到公子手里。

      青衣公子拿到花灯,走到舒云身边,伸出修长的双手递给她,笑着说道:“幸不辱使命。”舒云此时已经对这位公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兴高采烈的双手接过花灯,“多谢多谢,如果没有公子,今天这盏灯无论如何我也拿不到。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倒是多谢姑娘送小弟之物。”说着笑看舒云一眼,“时候也不早了,在下怕家父担心,先行告辞了。”

      “公子慢走。”舒云看着青衣公子带着弟弟在人群渐行渐远,心中感慨,这样气质的男子也只有古代才能有。环儿走上前,“小姐,我们也快去城门吧,走完了城墙就该回去了。”舒云嗯了一声,两便个人朝着城门走去。

  • 作者有话要说:  注:
    鳌山灯的制作据说始于宋代。《列子·汤问》载有这样一段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漂流,天帝令十五巨鳖举首戴之,五山才兀持不动。”因此,宋人根据这个传说设计了大型的鳌山灯组,造型通常是一只或数只巨鳖背负山峦,以祈天下太平。
    正月十六的夜晚,妇女们往往结伴夜行,她们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研究者指出,在礼法森严的明清时代,妇女借着“走百病”的习俗, 在元宵节期间得以进城入乡,游街逛庙,甚至群集文庙、造访官署,从而突破时间的、空间的以及性别的界域,成为元宵狂欢庆典中最显眼的主角。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