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 32 章 ...

  •   梁惊淮便不再推辞,在下首落座。

      皇帝身子在半明半昧的灯火里显得沉重佝偻,不过才几日而已,却像是苍老了不少。

      “早前朕不想立太子,是不想他步了德邻的后尘。”皇帝仰着头,冠冕之下的面色越显凄然:“德邻那时候也才二十几岁,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太子死了,皇后疯了,宫里乱了好几年。”

      都说先太子死于意外,但意外多了就让人心生猜疑了。可事情真相如何,已无从考究,如今太子和皇后都死了,他也垂垂老矣,朝中立储之声日渐高涨,大有逼宫退位之意。

      朝臣各有站位,受谁唆使皇帝自觉耳聋眼瞎也能感知到。荧惑守心,恰好是一个契机。

      皇帝活到这个岁数,还没见过传闻中的灾星,想到明日会出现的荧惑,就忍不住感慨:“如今看,是不是朕的大限已至。”

      梁惊淮抿唇,不敢接话,太后却是面色一沉,斥道:“说什么胡话,我快八十的人还没去见列祖列宗,哪里轮得到你?古往今来纵有荧惑守心,也并非没有化险为夷的,钦天监不是说星位偏移三度就没事?你何苦杞人忧天,说这丧气话!”

      太后的确是生气,她活了一把年纪,送走丈夫,送走女儿,如今儿子也要因尚未发生的事庸人自扰,实在叫她怒火中烧。

      皇帝自知失言,换了口气向老人家告罪:“母后恕罪,是儿臣说错话了。不过儿臣的意思,也想在今年立下太子,有太子在,也能为朕分担朝政。”

      太后脸色这才好看些,稳定了情绪,曼声问:“你是怎么个意思?眼下四位皇子,哪个能当大任?”

      皇帝沉吟片刻,说:“老二有疾,膝下只有一个从过继的宗宁,别说朕,就是底下大臣也不会同意。”

      二皇子早年间骑马发生意外,伤了根本,一直没有子嗣,前两年才从宗室过继了一个儿子。

      帝王家子嗣兴旺,方能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不怪皇帝偏心,老二这样的情况,从一开始就不在他的立储考虑范围内。

      太后也知他无法继承宗祧,只是毕竟自己的孙子,还是心疼:“老二是个好孩子,从小就不争不抢,怪让人心疼的。将来封了亲王,宗宁再给个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也就罢了。”

      太后的意思,皇帝没有不依的,当下说了声好,便提起另外几个儿子:“底下还有老三老四老五几个,这些年办了不少事,倒也有几分能力,母后您是怎么看?”

      明知皇帝是想过问自己的意见,但太后并不正面回答,只说:“我在内宫不管前朝,几个孩子做了什么事也不清楚,你问我还不如问问阿稚。”

      太后忽然把问题抛来,作壁上观的梁惊淮正了身子,一面推辞:“立储事关社稷江山,阿稚不敢妄言。”

      皇帝说无碍:“你说便是,立储也不是朕一人能决定得了的。臣工都同意,太子将来方能服众。”

      但说到底,皇子几方割据、分庭抗礼,在朝中已然形成对立之势,若要百官人人信服,只怕不可能。

      梁惊淮一直当自己的闲散王爷,从前也不过问朝政,如今心中有了算计,必然是要在皇帝面前进言的。

      只是话说的太果断,就有站位的嫌疑。其实皇帝心中已有人选,现在摇摆不定,不过是一个人没有太大的功绩,亦或者说另一个人没有做出让他断绝立储念头的事。

      一个人突出,或者失败。都能改变皇帝立储的决心。

      他故作思考,半晌为难道:“阿稚与几位兄长年岁相差过大,往来无多,了解只浮于表面。我只知立储立贤,德行为先,几位兄长在朝多年,为舅舅分忧,在大臣和百姓心中已有一定威望。若要择其一,着实艰难,舅舅圣明,想必心中自有论断!”

      含糊不清的几句话,非但没有表态,还变着法的夸奖他。

      “你倒是不帮他们说好话。”皇帝笑起来,皱纹横生的脸多了几分家常的温暖,“朝中老三和老四的呼声最多,朕的想法,其实也是他们两个,但真要论出长短也不易。”

      肃王性情温和,宽厚仁慈,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几年在常州也是治下有方,深受敬重。

      楚王与之相反,行事利落果决,不拘小节,与年轻的皇帝极为相像。

      楚王之母是皇贵妃,从皇后过世一直代掌凤印摄六宫事,于私,皇帝自然更偏楚王一些。虽说谁当太子都由自己做主,然而国家需要的帝王,并非他之喜好就能随意定夺。

      “朕继皇祖父和先帝遗志,年轻时四处征战、开疆扩土。开国近百年,如今大齐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朕也不算愧对列祖列宗。”

      太和殿地龙烧得正旺,内侍把槛窗开了一角,清冽的寒风透过窗隙拂面,驱散几分混沌的思绪。

      梁惊淮端坐在下首,墨发被风吹起落在肩头,看皇帝愁容满面,才接了一句。

      “那大齐就需要一位守成之君,再继辉煌,让这安定繁荣的大齐经千秋万代、永世长存。不过立储并非小事,还请舅舅三思。”

      皇帝闻言,垂眸看他一眼,脸上有情绪淌过,却是什么都没说。

      太后这时候起了身,道了一声乏了,才叫皇帝好生歇着,带着梁惊淮走了。

      寒风凛冽,甬道来往的宫人衣袍翻飞,恭敬肃立。

      天色已晚,宫中各处已经掌了灯,梁惊淮搀扶着太后,小心翼翼踩过化雪后湿滑的青砖。

      半晌,听太后开了口:“你舅舅的意思可明白了?”

      梁惊淮面色未变,应道:“阿稚不敢揣测圣意。”

      “皇帝年轻时宠爱皇贵妃,故而对老四也颇多偏疼,德邻没了之后,一度想要立老四为太子。后来被我劝了,才打消那个念头。”太后放慢脚步,在清寒的夜色里叹息一声:“我劝他不要意气用事,毕竟储君不是寻常爵位,将来要当皇帝的人,轻易决定不得,所以到如今东宫还空悬着。”

      “所以您是觉得三哥略胜一筹?”梁惊淮侧目,深邃的面容在灯火里渡上一层迷离的光。

      在孙儿面前没什么好隐瞒的,太后道:“不怪外祖母偏心,老三老四相比,的确是老三更合适当皇帝。如你所说,大齐开国几十年,疆域辽阔,百姓安定,已经不需要皇帝雄心壮志,再扩疆土,一位守成之君足够。”

      因为觉得该立肃王为储君,在某些方面,少不得要安慰楚王一些。比如长襄的婚事,也是她为什么宁愿先给他指婚而忽略梁惊淮。

      少年人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太后心里一直觉得孙儿还没长大,想他以后有的是择选良人的机会,不想那日看到他震惊且失落的眼神,她还是不忍心,才说出让钦天监合婚问卜拖延时间。

      她这边头疼做不得决定,便索性把这棘手的事交给皇帝,改明儿就把阿稚的心意告诉皇帝,让他这个做祖父做舅舅的去为难。

      听见太后这话,梁惊淮心中松了一口气,既然外祖母属意肃王,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上一世,最后虽然也是肃王立为太子,但从自己醒来,很多事情都超乎预料的提早发生。

      如今既知太后和皇帝的心意,他只需保住肃王,断了楚王的计划,不再重现宫变逼宫惨剧即可。

      祖孙俩慢悠悠往前走,太后把着他的手臂,温声开口:“知道方才我为什么让你说话吗?”

      太后从来不让他参与这些事,她觉得他将来只用当个富贵闲人,一生平安足够。

      梁惊淮深知老人家的用意,这个时候却还是摇了摇头。

      “如若你舅舅也赞同你的看法,将来太子知晓,也会谢你进言之恩,敬你重你。有我开口,今日你即便说这些话,你舅舅也不会多想。”

      太后声音低沉沉的,一字一句却让梁惊淮心中震动,外祖母良苦用心,竟为他考虑到这个地步。

      他动了动唇,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太后眼中已有泪意,握住他的手:“阿稚,外祖母活不了几年了,将来我走了,一切就得靠你自己了……”

      *

      钦天监推算出荧惑守心出现的时辰,天刚擦黑,青白的天幕与屋檐重叠,迸发出一线天光。

      素来清冷的观星台站满了人,皇帝一脸肃容坐在椅子上,监正神色紧绷紧紧盯着浑仪窥管。

      长庚星率先出现在天空,紧接着夜幕里便缀上一条璀璨的星河。

      荧惑星很快出现,比起以往要亮了很多,在空中与紫薇帝星遥遥相望。

      荧惑星行踪不定,难观其规律。所谓的荧惑犯紫薇,是荧惑星突然靠近紫薇星,于帝星有碍,乃大凶之兆,不过只要荧惑星在移动期间偏离紫薇星就没有大碍。

      亥时初,荧惑星已经在缓慢的开始移动,常人仅通过双眼几乎不能分辨其位置,但每隔半个时辰还是能感觉到细微的区别。

      荧惑星朝着紫薇星移了一段距离,星河滚滚,有薄薄的流云缓缓而过。

      钦天监监正盯着浑仪,忽然兴奋的大叫一声:“移了,移了!皇上,荧惑星朝西南移了三刻,远离心宿,不会再靠近帝星了!”

      皇帝凝重的面色在一瞬间有了变化,掌心在椅子扶手上按了按,仰天笑起来:“好!甚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第 3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