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古代世家5 ...

  •   敬完茶,听完训,认过人,姜清婉便该回去了,而这里的长辈们比她还要急着去看世子,便一道走了,只她辈份低,落在后面。她也不在意,只慢慢走着,一面走,一面打量。
      正院与世子院落是紧挨着的,只隔着两道墙,一条小路,但因为院落极大,走起路来,有小半盏茶的时间。
      正院出了门,左拐,过一侧门,再左拐,沿着路,走几十步,就能看到世子的院落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他们院子的名字,清安苑。从字体上看,大气磅礴,自带从容不迫的疏朗之气。从字面上看,倒合了两人的名字,只不知是现取的,还是原本就是这个名。心里美滋滋的,面上的笑意越发显得真切。看,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进了大门,便是麒麟影壁,绕过影壁,便是垂花门,垂花门后是内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还有耳房,约莫有十五六间的格局,这还是不包括第一近的倒座房和第三进的后院。可见院子是极大的。
      院中因为南北、东西的走道隔开成四个区域,上面种植着草木花卉,正房前面是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厢房前面种植的是海棠,耳房与厢房围成的小庭院,一为翠竹,一为红梅,还有假山上缠绕着的紫藤,抄手游廊外摆放着许多用精美瓷盆装着的花卉,有牡丹、芍药、迎春、丁香、夹竹桃,还有那花中的君子静悄悄地绽放。
      现如今,不是花期,虽然没有千姿百魅的花色,但只郁郁葱葱的绿叶,就能让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机。
      清婉看似悠闲,脚步却一点不落,随着一大帮子人进了堂屋。老夫人以及夫人都没有带太多人进去,只贴身伺候的一两个丫头搀着,进了暖阁。清婉尚未走近,便听得里头大夫人啜泣声,众人好一会劝解,方才歇了。她既舍不得他,自然不会放任他的病情恶化,因而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悲伤的,便只在门口站着静静站着,也不靠近。在一群殷殷切切,满面悲色的人中,倒像是个外人。
      老夫人、大夫人一门心思在世子身上,自然没有注意到她,只二夫人拿眼觑了她一下,看她站得远,只当她昨日里才嫁了来,现如今还生分着。只到底是进了门子的,便算不得外人,合该上前伺候,而非躲在人后。便在掏帕子拭泪的时候,给她递了一个眼色。偏偏清婉低着头,没有接收到她的眼色,仍旧一动不动杵在那里。
      二夫人不怒反笑,好不容易压下上扬的嘴角,大房新娶的这个也是个没眼色的,跟她那个从不懂看人眼色的大嫂一样,成不了大器,她大嫂子还有得力的娘家、嫡亲的胞姐撑腰,新少奶奶据说是个父母双亡的,又这般蠢钝,在老太太那里怕也得不了宠。她脑子转得飞快,脸上却一点不显,只依旧拿了帕子擦拭眼角,倒把眼角微微磨红了,别个只当她是哭了的。
      说了好一会话,众人方散。
      清婉送至大门外,眼见着众人去了,看不到衣角了方转身回暖阁。
      慕世子身子本不好,撑着说了会话,吃了药,已是大感疲惫,此时却是躺下休息了。清婉回转后,盯着他睡着的脸看了好一会,只觉得越看越是好看。直至腹中饥饿,方才想起早起至今,滴水未进,该去用饭食了,便嘱咐身边的侍女,上些早食。
      于是清婉起身,移至小花厅中用饭。
      翠芝领着丫鬟们早已摆好朝食,一碗粳米粥,两碟造型精巧别致的笼饼,一叠肉馅的,一叠素陷的,还有一叠白色糯米糕点,两碟子小菜,还有四色果子,东西不多,一个人吃,也是尽够了。
      一人独坐,安然用饭,饭毕,茯苓捧上茶来,漱了口,又捧上铜盆,布巾,净手完毕后方起身。自有丫鬟们撤去杯盘碗碟。
      饭后,清婉于堂中坐了,赤芍奉上一盏茶,便立她在身后。清安苑一众丫鬟婆子便来给她磕头问安。
      赤芍和翠芝一左一右,占据一边,认真盯着下面的人看,务必要让自己记住院中服侍的其他人的长相、名字与特长。做主子的可以不记得下人的名字,她们可不行,同住在一个院子里,要是认错了人,那就是给姑娘丢脸了。
      清安苑中有嬷嬷一人,姓邹,管着院子里大大小小的丫头婆子,丫头十二个,一等两个,二等四个,三等六个,和着她带来的四个,便是十六个。
      一等的的兰溪、安歌,不论是容貌还是气度都是最好的,兰溪袅娜风流,温婉柔弱,安歌玲珑娇俏,活泼开朗,两人贴身伺候,端茶倒水,红袖添香,说不尽地风流婉转;二等的月露、菱枝、绿竹、轻罗稍次之,但也不俗,梅兰竹菊,各有姿色,四人分管主子的衣食住行;月露一手针线活最妙,世子的贴身衣物都由她经手;菱枝做得一手好药膳,世子的汤药饭食都由她来做;绿竹分管世子起居室内陈设,还有院子里的树木花卉,有一手调香的好本事;轻罗识文断字,在书房里伺候,兼领出行车马行装,世子病后,书房也不大去了,她便管着药房,每日里看火煎药。三等的丫头一般给一等、二等的打下手。
      另外还有洒扫、传话、跑腿、看门的丫头婆子另算,不住在苑中,统住在下人群房里,只每日里到到院子里来上工。
      她带来的四个陪嫁丫鬟也重新分了等级,日后便与这边院子里的一样,领着四季衣裳,月例银子。赤芍、翠芝补一等的缺,凑齐四个一等丫鬟;杜若、茯苓补二等的缺,凑六个二等丫鬟。
      这也是因为清婉刚来,世子用惯了的丫鬟不好调换,她的丫头只能补剩下的缺,但后院里做主的自然是女主人,等时间长了,她在后院站稳了脚,自然能够替换上自己用的顺手的人,不拘哪一个。
      清安苑世子名下另有管事四人,小厮四人,名字十分好记,温良恭俭让,忠孝勇,也一起来见了礼。许温管着外头的药铺,世子因长年用药,消耗的药量非常之多,索性自己开了一家药铺,也能少些花费;另有归属于世子个人名下的的田庄,分别由李良和高俭看着,世子名下有二十护卫,由吕恭领着;蒋孝素有几分才智,负责清安苑对外的一切事宜,张让、李忠、赵勇年纪小些,暂时仍留在世子身边,做随从。
      认完了人,清婉也没有搞什么下马威,直接让他们都走了。这些下人,每个都有自己的心思,想要收服为已所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慢慢看吧!
      清婉的嫁妆不算多也不算少,只能说是一般,邹嬷嬷便向清婉请示,将西厢房的耳房充做小库房,也能全部塞下,不需要搬到府中的大库房寄存,日后取用也是极其方便的。
      清婉自是没有不愿的。
      只是在锁进小库房之前,她需要先清点一遍,不常用的放在内间,常用的物什放在外间。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大件的都摆到新房里去了,只留下四对樟木箱子,楠木匣子六对,黄花梨顶箱柜、立柜、横柜、屏风、几案、桌椅等。箱柜里面塞着的也不过是四季衣帽,绒帽、成衣、大氅、领衣、绣花鞋,钗环首饰有金银镶嵌宝石、白玉、翡翠、珊瑚的,布匹有绸缎、织锦、细棉、轻纱,此外还有手炉、被褥、圆盒、花盆等物件。
      清婉只挑那看得上眼的,其余皆锁入小库房,等闲不会取用。宫里赐下的两台嫁妆,她倒是挺喜欢的,两匹贡锦,一匹银红,一匹芙蓉花色的,轻薄柔软,她都交给了翠芝,准备做衣裳穿。一对赤金累丝镶嵌珠石长流苏步摇,一对珊瑚鎏金点翠发钗,赤金嵌珠手镯、翡翠玉琉璃镯各一对,琉璃合欢佩一对放入首饰盒中,平日里可以取用。
      清婉之前就知道她的嫁妆里面很多都是侯府给的聘礼,少部分是姜府添的,姜府没有昧下,对她而言,已经是非常仁慈的了,因而对于这些物件,她还是满意的,唯一让她不满的是姜家给的压箱底的银子只有三百两,这对于小户人家来说,怕是够用了,但是清婉显然是不满意的,以前的她一药千金,这三百两银子连她的一剂药都买不到。
      不过,她也不着急,不说她那一身本事,千金、万金也不过是小事一桩,就说她如今嫁人了,在她看来,她夫君的东西自然也是她的。而侯府自然是不穷的,作为世子,自然有那万贯家财等着去继承。
      所以说,慕世子活着比死了更好,在她不想重操旧业的情况下,慕世子活着就能继承侯府,而她只要每日里打扮的貌美如花,跟夫君培养培养感情,就什么都有了。
      啧,这样的日子,想想就觉得挺好的。
      清婉托腮,思考了两息,就愉快地决定了以后要走的路。
      本来往右边抬的脚,拐了个弯,朝左边的暖阁而去。
      慕世子不分白日夜晚,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昏睡,只有小部分的时间是清醒着的。
      从刚才到现在,不过一小会的时间,他已经又睡过去了。
      暖阁中寂静无声,只兰溪坐在床边的小圆凳上做着针线,时不时地看顾着温在红泥小火炉上的药汤。早上刚喝完一贴药,现在又温上了。啧,真是把药当饭吃的人。
      看到她进去了,兰溪起身行礼,却也没有先行退开、独留清婉一人的打算。
      清婉多看了她两眼,果然是个好相貌的,虽不是超凡脱俗,却也是难得的清俊丫头,最为难得的是她眉眼间的温柔平和,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多了几分贤淑的感觉。难怪起名叫兰溪。
      清婉还未走近床边,她便将针线搁置一边,重新搬了张凳子过来,正对着床,而她自己立于一旁,像是随时等候差遣。
      善解人意,观察入微,是个难得的丫头。
      清婉坐了,她本就是过来看慕世安的。之前离得远,看得不清楚,现下要看下他究竟病情几何,才好规划之后的事情。
      只是两个丫头戳在后面,倒是不好诊脉,于是回头吩咐道:“赤芍,你去帮我拿本书来,就之前没看完的那本,你找找!”再吩咐另一个丫头,“你去帮我泡壶茶来,就搁在窗边的榻上。我一会在这边看书。”
      待两人下去之后,清婉按住慕世安靠在床边的那只手,细细把了脉,越是把脉,眉头越是紧皱。脉息微弱,似有似无,若不是这人还有呼吸,几乎就是个死人了。便又起身,探了他的颈脉。
      这种病,即使是她来处理,没个三五年只怕也是不成的。倒也不是说多难治,只不过是要长时间地调养罢了,不是一两剂药的问题。听说慕世子这病是胎里带来的,看了无数的大夫,不管是宫里的御医还是民间传得神乎其神的神医,没有一个给看好的,二十年来起起伏伏,不好也不坏,时间长了便成了如今这个模样。
      又掀开旁边的药罐,苦涩的味道蔓延开来,清婉挑眉,她只一闻,里面的药材便知道了七七八八。对于这里的御医医术水平也有了大概的估量。药方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过于保守,反而失去了治病的机会,不过是在固本培源,最多能多拖些时日罢了。如果她不出手,慕世安只怕没多长时间好活了。
      但是怎么出手,倒是一个问题。太张扬了,不符合她现如今想要低调生活的要求,太悄无声息了,别人不知道,自然不会对她感恩,她也就得不到什么好处。她就不是一个能吃亏的人。
      赤芍找到了书,进来,就发现自家姑娘正对着床上的人发呆。她也悄悄抬眼看了看床上的人,那可是她们的姑爷呢,好奇总是有的,但也不敢多看,只小心翼翼地瞄了几眼,心里感叹道,是挺好看的,就是可惜了,快要不行了。
      无声地叹气,把手中的两本书递给清婉,一边说道:“少夫人,您之前那本书已经就剩几页没看了,奴婢又从书架上重新拿了一本,您看看喜不喜欢。”
      拿书本就是个借口,至于拿过来的是什么书,她根本就不在于。
      清婉随手接过,便朝窗边的榻上走去。而兰溪恰好泡了茶,正走进来,便走在清婉后面,给她放置在榻上的小几上。
      赤芍拿了个靠枕,清婉便歪在榻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看书。见两人还站在跟前,便扬了扬手,道:“行了,你们自忙去吧,我就在这里看会书,不用伺候了。”
      兰溪侧身行了礼,走开了,继续做到她的小凳子上做她的针线。赤芍则离开了西暖阁,回了东边的卧室,毕竟清婉刚来,常用的东西还没有归置好,她得去看着。
      在姜府中,原主的书大部分是医术、散文类的,当然还有一些话本杂书。但是慕世子的眼界显然不是这样的。东次间的小书房里,虽然给她挪出大半位置,但还剩很多书籍,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传记、市井百态、散文游记,应有尽有。那些书并不新了,翻看的痕迹明显,显然是慕世子自己常看的书。
      她手中这本书籍是本朝开国太祖的传记,赤芍也是在书架上仔细挑选了的。太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不仅不禁止百姓对他的评议,还兴致勃勃地点评了几本关于他的传记。他曾经说过,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评。
      太祖皇帝结束乱世,开国治世,雄才伟略,百姓离他很远,他们所知道的都是他的辉煌功绩。百姓们丰衣足食,那么当皇上的就是一个好皇帝。
      太祖皇帝出身不显,乡下土财主出身,但生逢乱世,趁势而起,从一个地域辗转到另一个地域,势如破竹,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府,能抵抗着甚少,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一路打到了皇城脚下,结束了前朝的统治,开启了一个新的王朝。
      值得说道的是太祖皇帝开国之后的治世能力,新朝廷吏治清明,上下一心,
      太祖皇帝曾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士农工商,只有全面发展了,才是盛世之境。开科举,建学院,全力培养人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清丈土地,统一赋役,计亩征银,减免赋税,保证底层农民生活安康;将版权计入律法,鼓励创新,提升工人地位;开海禁,鼓励南北通商,取消商人世代不得为官的制度。
      太祖皇帝乾纲独断,打破祖制,一条条政策执行下去,国力日益强盛,国民日益安康。到后期,只要是太祖皇帝的政令,无有不从的。
      现如今,他们仍在受益,船队出海,除了带回来大量的金银财务,还带回了高产的作物,异域的植被,像橡胶树,新的水果和蔬菜等,如今沿海的城市繁华有如京都;太祖皇帝重视工部,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子让人去完善,牙刷、香皂、玻璃、羊毛衫等等,数不尽好用的小玩意诞生,走进千家万户,还有那水泥铺就的平坦大道,打的敌人闻风丧胆的火器营,装备火炮长枪的远洋舰队,护卫着万里河山。
      清婉看得津津有味。时间在无知无绝中流逝,转眼之间,到了中午。
      赤芍来叫她吃中饭的时候,一本传记,已看了大半。
      中午简单用了午膳,菜点清新,摆盘精致,花样多,口味淡,就是分量有些少,一碟子的菜不过两三口就没了。
      吃完午饭,到清安苑后面的小花园子里溜达一圈,再回来小憩半个时辰,下午的时间很自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