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杨东旭,你再乱翻,就给我站墙角罚站,等我们吃完了你再吃。”
      杨东旭不敢乱动筷子了,平时别说罚站,挨打他都不怕,可是今天吃肉啊。
      一大盆子土豆炖肉吃了个精光,汤底都用窝头沾着吃干净了。
      “真好吃,要是天天都有肉吃就好了。”他儿子摸着肚子向往道。
      “想啥美事儿呢?”他媳妇儿笑道。“娘,你们回去歇着吧,我收拾。”
      “行,那我和你爹先回去了,晚上下了工我们过来包饺子。”
      “一天吃两顿肉啊?比过年吃的都好,怪浪费的?”
      “吃到肚子里浪费啥?”陈母其实也觉得太奢侈了,只是早上都说出去了包饺子,不能把女婿家的肉霍霍光了,完了自己家的全留起来吧?女婿得怎么想她。
      “走了啊,东东晚上可早点回家,回来晚了饺子就没了。”
      “今天也没啥事儿,我就不出去了。”杨旭东一本正经的道。
      一家子都被逗笑了。
      杨致远瞥了他儿子一眼,感情您天天还日理万机了。
      下午,杨旭东遇到了自来以后的第一次机器故障。有原身的记忆打底,一眼就看出来原因。尽管如此,到下工还是累的不想动了,机身实在是太沉了。
      “回来了?你去洗个手歇歇,一会儿就可以吃了。”
      “我还是洗个澡吧,一身的汗。”
      “你等会儿我给你烧水。”
      “没事儿就用凉水擦擦。”
      杨致远当然不会将就,打了盆冷水装装样,直接就闪到空间里淋浴了,空间里的电器一直诡异的能正常使用。带栋房子还不限电,真是赚大了。
      “包了不少啊。”
      “一斤多白面呢,我娘老心疼了。”厨房里就剩两口子,他媳妇儿实话实说道。
      “等会儿爹娘回去,你给装上两斤大米,我今天买回来不少。”
      “别了,也不是外人。我琢磨着给小三断奶,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到呢。”
      “嗯,也是。”来日方长,不急在一时。“一共多少个?”
      “八十七个,你和爹一人二十个,剩下的我们分。”
      “给爹娘一人十八个,两个小的一人十二个。对了我明天下乡,爹跟你说了吧?”
      “说了。”
      “一号我肯定赶不回来了,你就买点细粮就成,粗粮什么时候都有,等我回来了买。闺女的布我在黑市上买回来了,你早点儿做出来,早上挺冷的。”
      “嗯,知道。滚了三滚,可以了。”
      “爹,娘,给你们盛好了,杨东旭,别熊你姥姥姥爷那儿,过来厨房端你自己的。”
      “哎,爹给我多打些汤。”
      “你倒是会吃,闺女要多加汤不?”
      “爹我想吃干的,吃完饺子再喝汤。”
      “行,也是个会吃的,爹给你捞干的。”
      一家人吃完晚饭天也黑了下来,虽然厂区宿舍是有电的,不过大家省电费都是尽量不开灯的。没什么娱乐活动,早早的就歇下了。
      半夜,小儿子醒过来,杨致远偷摸着给喂了次奶粉,虽然是老年人奶粉,咋也比米汤强不是。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赶公交车去乡下,汽车很小,就十几个座位,去晚了就得站着。
      路太颠簸,汽车也不好坐啊,晃晃悠悠开了大半个小时才到站。
      来接站的村民已经驾着牛车在等着了,看年纪五十左右。
      “大爷等久了吧?”
      “没,算着时间出来的。”老汉吸了口旱烟。
      “今年收成不错?”
      “收成不好,亩产才三百斤,粮食都叫国家收走了。”
      “都收走了?那村里人咋办?”
      “有自留地的粮食,混着野菜,熬一熬呗,就是天凉了,野菜也没的挖了。现在已经是一天两顿稀的了。”
      看来村里掌权的不是什么好干部,当然也不一定是心性坏,可能只是脾气软,顶不住上头的压力。这两年这样的干部不是一个两个,苦的都是底下的村民。
      都说这个年代贫农的政治身份好,又红又专。其实过得最苦的就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大米小麦全往大城市送,自己只能吃地瓜番薯粗粮窝窝头。
      □□死的最多的就是农民,杨致远虽然迫切想要弄到粮食,却从来没想过去农村打主意。
      “产量不高国家也不会都收走啊,总得给村民留下口粮吧?”
      大爷摇头不语。
      “是不是村干部虚报了产量?”
      “没有没有,国家的事儿我老汉也不懂,可能收到别的地方支援建设去了吧,而且也是给了钱的。”
      钱?钱可换不来粮食,这个年代是票的天下。见问不出什么,杨致远干脆不问了。
      进了村看到村长和几个村干部,和村民一样面黄肌瘦。这些人看着不像是只顾升官发财不顾村民死活的人。
      “师傅辛苦了,先喝杯热水暖暖。”转头问旁边的人:“去看看大进那儿,饭好了没?”
      “别,还早呢,村长咱们先去看看机器。”
      “不早了,不瞒兄弟,村里闲时一天只吃两顿,这个点已经算晚的了。”
      “一天两顿?我们城里都知道农村今年大丰收,下个月开始供应粮都开始涨了呢。”
      “都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没有法子的事。”
      “小师傅,城里现在一个月领多少供应粮啊?”旁边一个干瘦的青年问道。
      “上个月是39斤,下个月听说还能涨上两三斤。这都要感谢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劳动让天田地增产增收啊。”
      杨致远故意没有说,成人基本供应粮只有二十四斤,他领的多是因为有岗位补贴。他承认他是在故意制造矛盾,让村民看到差距,激化矛盾。一路走来就没看见一个神完气足的。
      “39斤,这一天能有一斤多粮呢。”
      “咱们一天加上野菜也就半斤吧?”
      “凭什么我们自己种的粮食自己要饿肚子啊?”
      “这……村长咱们还是先去看看机器?”
      “先吃饭,磨刀不误砍柴功。”
      “那行吧,我这也不知道村里粮食不够,早知道我就自己带干粮来了。”
      “师傅讲的是哪里话,远来是客。再说我们求人帮忙哪有连饭都不供的,来师傅里面请。大进,可以上菜了。”
      一盆子糙米饭,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烧泥鳅,一叠玉米饼子,大葱大酱。
      外边村民也拿着盆子排队,不时朝门里张望。几个小孩闻着屋里的饭香,根本挪不动脚。身上穿的多看不出来,脸是真瘦。不敢进里边来,就在门口围着。
      杨致远看着一个个瘦巴巴的孩子,是真张不开嘴。
      沉默半晌,杨致远道:“这些留着给孩子们吃吧。”
      拿了个空碗起身去外面打了碗黑乎乎的面糊糊,尝了一口就后悔了,不该打这么满的。
      村长和其他几个作陪的村干部,一个个都红着眼眶坐着没动。既不吃面前的饭菜也不出去打面糊糊。
      你说你们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村里的粮食还能撑多久?”
      “最多两个月。”
      “两个月?你们可真是好样的,你们拿一村百姓的命换了什么?乡长?县长?”那时候是最冷的时候,地都没解冻呢。
      “没有,村长也是被乡公社那帮王八蛋骗了。”
      猜到了,还是要提高乡村干部的文化水平啊,人傻就要多读书。
      “就没想别的办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打过几次猎,卖给供销社了,只是我们弄不到粮票。”
      卖给供销社真是醉了,还不如留下来自己吃呢,还抗饿。
      “村里攒了五百块钱,先生有没有门路帮忙买到粮食?只要地瓜就行。”会计道。
      “村里有多少人?”
      “一千二百多。”
      “没用城里人不缺钱,况且,五百块钱的地瓜也就多撑十天半个月的意义不大。你们要是信得过我我,就再去狩猎几次,我给你们换粮食。”
      “信得过信得过,小师傅一看就是心善之人。”这时的人还是朴实的,说啥信啥,一村之长一点防备心都没有。
      “我只帮你们熬过这个冬天,明年你们若还是往虚了报产量,饿死我也不会再管。”
      “您放心明年就是用刀子逼我,我也不会松口,大不了就不干。”
      “那行我们先吃饭,吃完饭合计合计。”
      “小师傅你吃,我们不饿。”
      “都一起吃,全村的人都指望你们呢,大进兄弟,给村长他们盛几碗面糊糊。”
      “这……就剩个锅底了,不够分的。”
      “没事我这碗满的,匀一匀,每人能有个半碗的,一人再吃一个玉米饼子就够了,剩下这些叫孩子们一起分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