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白 ...
-
张曼娟说:“我知道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与众不同的能力,只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发现,只好隐形一生一世,永远无法肯定自我的价值。”
一
小时候爸爸让我每天写日记,说是为了我以后写作文不用冥思苦想,不遇瓶颈,能拿高分。
后来作文没拿高分,我也不爱讲话,就形成了写东西的习惯。
从离开家到现在,遇到了太多人和事,也遇到了许多误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在心里解释了无数遍,想了无数个开口的瞬间,但又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有时候我也认不清自己,有些孤僻,享受安静和独处,但有时候也爱热闹和纷杂,悲观也乐观,自卑也骄傲。
看了乔一的《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时,那一刻,我心中升腾起了一个作家梦,我的作家梦,一点也不神圣崇高,只是想着真真正正的再感受一次“我”的人生。
我想,我们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做好两件事: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而为什么频繁记录着,是因为生活本就值得。虽然不是所有喜欢都能如愿以偿,但是人生本就因为遗憾而精彩,我们因为不完美而完美。
慢慢接纳自己身上那些晦暗的部分,原谅自己的迟钝和平庸,允许自己出错,允许事与愿违,接纳无常,带着缺憾拼命绽放这是和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办法。
二
那年我高一,本来成绩不突出的我,准备写书发展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少年时期的我们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于是每次规划出一部分零花钱来买爱格的杂志,你要是觉得我买爱格是为了看小说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是为了多读多看,然后按照少女怀春那劲来编写故事以此来赚稿费,那会儿除了听课干什么都喜欢,可就是不爱上课。
爱河杂志里的内容我倒背如流,那时文言文都是磕磕绊绊的才背下来,一期爱格杂志我却能倒背如流,被我妈知道的话可能会克扣零花钱了,所以我可不能让她知道。
我觉得我一直不了解我自己,或许我们其实都不太了解自己,如果真的了解,我想我们做起事来应该是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步步高升的,那如果你也想重新了解自己的话不妨也重新回顾这“一生”吧。
如果有剧本的话,前期的我应该是感性的,视金钱如粪土的,也是容易被表象蒙蔽的人。看到乞讨者会给钱,坏蛋说假话我也会信以为真,更别说那种拐弯抹角的言语了。
但你要问我后期的我是怎样的,那我一定会说,是一个真实的,敢爱敢恨的,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并存的人。(虽然我并不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至少先努力立一个可能却又遥不可及一点的目标,就像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不过也可能是小时候看一些玛丽苏逆袭剧,所以认为自己也会慢慢变好,就像游戏里的通关打怪升级一样。
做任何事也不算晚,只要我们一直努力的朝着那个方向在成为更好的人,直到有一天我能光芒四射并坦坦荡荡的站在我心爱的人面前,大胆表达我的爱意。
那年听了金泰妍的歌,里面有一句词是这样的:“一切都是为了寻找原地而离开”我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魔力,反正就是被我记住了,一记就是好多年。那时只觉得我们所有人不都是要拼命的向前奔跑吗,所有人都在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都是为了向前吗?课本上的“历史上的落后就要挨打”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小孩全年级第一”
“我们可以跑的慢但一定要向前跑……”
可为什么是“为了寻找原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