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印玺 ...

  •   沈俨骑在马上,隔着熙攘喧哗的人群,定定地望着赵裕安,目光深邃悠远,眼中似平静无波又似暗藏着千般情绪,直直地传透赵裕安的眼投到她的心里去。赵裕安分辨不出其中的意味,一时竟有些怔愣,直到人群簇拥着沈俨经过马车时才回过神来,乜了他一眼,啪地把帘子放下。
      袁家是书香世家,极重学问与修养,每辈都会出几个进士。袁家现在的主人袁岑正是咸平年间先帝在殿试上钦点的状元,如今在朝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并充任官家的顾问参谋,极清要显贵。袁五娘的父亲袁贺乃是袁岑的第三子,也是进士出身,现今在太常寺供职。
      赵裕安到袁家时袁五娘的及笄礼早已结束,宾客们都散去了,袁五娘也换下了礼服,着一身居家常服在院中迎候。
      赵裕安一见面就拉住了袁五娘,迫不及待地问:“五娘取了什么字?”
      “翁翁给取了‘依磬’二字,出自《诗经·商颂》‘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一句,取温恭平和之意。”
      “依磬……倒很贴切!”袁五娘容貌清秀雅致,性情温婉柔和,着实称得上“温恭平和”,赵裕安细细品了一下,对袁岑取的字颇为赞同。
      “今天的典礼很热闹吧?去年我跟着圣人见过康宁郡主行及笄礼,热闹极了!”
      袁五娘拉着赵裕安进屋坐在榻上,闻言笑着回道:“这次及笄,袁家只请了些近支亲戚观礼,小办了一下,远比不得康宁郡主。明年公主及笄,想来场面会更盛大,更热闹!”
      赵裕安笑了笑:“我倒希望小办一下,宫中每回举行典礼花费都颇多,不若省下来用到值得的地方。”
      布置茶点的袁家女侍闻言暗暗感到讶然——当今宋朝,不说皇室,便是重臣富商都以精细繁复为美,崇尚豪奢,而官家最宠爱的庆华公主,小小年纪却有这般想法,全然不是外界传言的样子。
      袁五娘对此倒是习以为常,应和道:“加笄、加簪、加钗冠,还要加换相应的衣服,及笄礼仪式繁琐,怪累人的,筹备起来也麻烦,小办一下意思意思,省去些繁文缛节倒也好!”又笑看着赵裕安打趣道:“不若到时大家连贺礼也不送,全折成银钱送到救济院去。”
      “这主意甚好!”赵裕安目光灼灼地看着袁五娘,竟是当真了,“不过,你得除外,你的贺礼每每最合我的心意。”此言一出,屋中人全笑了,别看庆华公主平日里端得大气典雅,却原来还是小孩心性。
      “说到贺礼,今天是你的重要日子,看看我为你备了什么。”说着看向绿纾,后者从袖中掏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匣子递过来。
      袁五娘打开一看,两枚通体青绿,造型古穆厚朴的铜印玺靠列在匣中,唤女侍取来印泥和纸,小心翼翼地拿起铜印蘸了印泥拓印在纸上,两个印章一个线质苍劲老辣,字画□□,刚劲有力,颇具金石之气;另一个章法布白均匀平正,字形刻画流转生动,极富律动美。
      “这……不是战国古玺……”袁五娘仔细辨认着,语气有些犹疑,“不知公主从何处得到的?”收藏前代金石器物、名家书册图画的情况古已有之,但在本朝却格外繁盛,袁五娘在寻常的书画爱好之外便有一个特别的喜好——收藏古印玺。从十二岁开始到今日陆陆续续已经收集了两百余枚,但她所见所藏的最早的印玺乃是战国的,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而眼前这两枚铜玺虽然玺面内容一时识不出,但从章法、结字与制作来看显然要更早。
      “这印玺与我有缘,”赵裕安得意地看着袁五娘,“上个月初八我逛大相国寺时,资圣门前一个卖古玩的商贩硬缠着要卖给我,说是商朝的。”
      “商朝的印玺……硬缠着要卖给你?”袁五娘有些吃惊,“这么珍稀的古物,别人指不定怎么踏破铁鞋地觅呢,倒教公主这样被无意间遇到的商贩缠着买到了……那商贩也真是的,宝物在手还怕没有买主。”袁五娘有些疑心这印玺有蹊跷。
      “可不是嘛,我对古印玺这些一窍不通,起初还觉得那商贩居心不良想诓我,好在碰到了许二郎,他看了后也说是商朝的。既然他都说了,那这铜印玺肯定是商朝的无疑了……许二郎倒是什么都懂!”
      “许二郎那样的人物自是什么都通晓的,”袁五娘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铜印玺,不知在想什么,“他去大相国寺做什么?”
      “似也是在选古玩,我都在大相国寺碰到他好几回了。”赵裕安看着袁五娘的样子,促狭心起,慢慢凑近她说:“你要离他远一些!”
      袁五娘听罢猛然抬头,有些慌乱地看向赵裕安,后者忍不住咧唇笑出来,“因为许二郎也想要这两枚印玺……当时他拿着印玺端详了许久,才颇为留恋地交还给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瞧着是想要但又不好意思开口。”
      发现被作弄了,袁五娘也玩味地笑着看向赵裕安,想打趣回去:“许二郎那般想要,公主竟忍心带了印玺走?”
      “当然不忍心了!谁能拒绝许二郎那般……”赵裕安觑着袁五娘的眼睛,一字一字地把袁五娘曾形容许二郎的“风姿卓绝、惊才绝艳”八个字缓缓道出,惹得袁五娘耳边渐渐染上了绯色,急着要来捂赵裕安的嘴,两人闹在一处。
      “既然不忍心,公主怎么没有把印玺给了他?”袁五娘一脸认真地看着赵裕安。
      “就算给他座金山,他也不会作我的驸马,我何必白作好人。”赵裕安端起面前的撇口青瓷茶盏,低头轻啜一口,掩去了面上的神色。
      先前那句“不忍心”是与袁五娘逗乐的玩笑话,却也是赵裕安的真话。
      在大相国寺偶遇许二郎,赵裕安是极欣喜的。那日春光融融,和风轻拂,路上的雪、檐上的冰都化了,大相国寺外的月丹、玉茗开得极盛,一派暄妍烂然。适逢大相国寺向汴梁百姓开放,寺中的广场、门楼、庑廊成了交易的市集,摆满了各色物什,挤满了买卖的人,吆喝声、议论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资圣门前,许济一身白色圆领大袖襕衫,腰束同色帛带,头戴青纱罗长顶头巾,萧萧如松下风,在人群中卓然独立。跟着孙宝行来时,赵裕安清楚地看到他的面上被融融的日光镀了层浅辉,行走间宽博的衣袖在被风轻轻扬起,整个人显出几分谪仙的风姿,清举无双。赵裕安一时看迷了眼,当时就在想:这人要是她的驸马多好,他想要什么她都会双手奉上。
      不过想归想,旋即赵裕安便清醒了。当朝参知政事的嫡子,自小才名在外,又被一众老臣视作来日的栋梁之臣,许济是有多想不开才会放弃大好的前途不要,去作无实权的驸马都尉!既然注定不可能,那就不要浪费感情,也别白搭了古印玺——可是商朝的呢!
      “倒是五娘你……可以与许二郎做个亲!你二人家世、才貌诸样都般配,正好你已及笄,该议亲了,想来袁翰林对他也是极中意的。”赵裕安话头转向袁五娘,满脸诚恳,“若有意便得抓紧了,不然等下月底殿试后许二郎中了状元,那抢着要嫁的娘子可就更多了……实在不成我去爹爹那里为你们求一道赐婚圣旨,等殿试出榜便宣了,凑个好事成双,爹爹可是乐得为许二郎做媒。”
      “公主当真这样想?”袁五娘的眼里充满探询,八年相伴,赵裕安又向来不掩盖自己的心思,她对许济的情意袁五娘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在宫中只能尽力把自己的心思藏起来,现在赵裕安不仅自己想通了,还反过来撮合她与许济,袁五娘一时有些不敢置信。
      赵裕安一派坦然:“骗你作甚!天下女子间,除了我,就只有你,呃……还有康宁郡主能配得上许济了!”心悦一个人怎么藏得住呢!每当提起许济,素来端庄持重的袁五娘眼底便会显出羞怯与向往,赵裕安知道她也爱慕许济,只是碍于自己而从未直接表露过,所以也就自私地一直装作没看到。只是现在,自己不该再挡在袁五娘前面了吧!
      赵裕安的大言不惭逗笑了袁五娘,两人之间原本因许济而生的细微隔阂也随之冰释。“承蒙公主看得起,五娘在这里先谢过了……只是议亲的事急不得,还需看许二郎的意思。”
      两人又叙了会儿话,赵裕安回宫时日头已经西沉了,光线把人影拉得很长。临走时,袁五娘想到了禁令之事,悄声嘱咐赵裕安道:“御史规谏在前,公主可别再老往宫外跑了,尤其不能再去青楼……”
      赵裕安一听,连连摆手:“不去了,不去了,哪还敢去啊,我是怕了韩御史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印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