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二】沈家 ...
-
将乌诗婉气走后,芯蕊才担忧走上前小声道“小姐,香山画纸的事既然已经结束,咱们就不要再惹是生非,可你刚才为什么那么气二小姐?以她的性格以后少不了会报复。”
乌诗华垂下目光,盯着鞋尖上绣纹精美的蝴蝶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脾气好并不是软弱,一味的忍让只会让人觉得好欺负。”
“可是二小姐的性子和单姨娘一样,以后少不得要找麻烦。”芯蕊还是担心。
“怕她不成,我们小姐这么聪明,整治单姨娘还不是绰绰有余。”
芯蕊道“单姨娘只会在老爷身上下功夫,到时受气的又是夫人。”
“咱们夫人可是常年吃斋念佛的菩萨心肠,何时在意过。”芯梅走在前头,随手拽下一片树叶在手里把玩。“咱们府里简单,一位夫人,两位姨娘,夫人常年不管事,府内都是苏大娘打理,而秦姨娘也是不争不抢的软弱性格,所以就剩下单姨娘独占鳌头,迷得老爷哪也不去,若不是这样,她们区区一个妾室,哪能这么得意。”
乌诗华对下人们好,自己院里的丫头更是不会严管,而且芯蕊和芯梅都是家生丫头,年龄和她相仿,又是从小一起长大,除了在人前是主仆,私底下就随意很多。芯梅性格外向大大咧咧,芯蕊却不同,听见芯梅这般说,立即惊吓着去捂她的嘴。
“你的舌头是不想要了吗?主子之间的事可是我们能随意讨论的?”
芯梅也知自己刚才乱说了话,悄悄觑了眼旁边神色如常的乌诗华,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头。
乌诗华却是很喜欢芯梅的性格,简单单纯,只是单姨娘确实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她还是开口嘱咐道:“芯蕊说得对,在净水院你想怎么说都可以,但这是在外面,口舌生是非,以后切莫要再乱说了。”
芯蕊与芯梅同时停下佛身应道:“是,多谢小姐教诲。”
于是主仆三人便出发去倪氏的双君院,这是乌诗华的习惯,每日给老祖宗请安后,便会再转道去倪氏那里请安。
而就在她们刚才所站的一排湘妃竹后,一个墨绿色的身影在她们离开后也悄悄离开。
双君阁的正厅,倪沐秋正坐在厅里的主位上,闭眼转动着手里的紫檀木佛珠,佛珠圆润光滑,显然是从不离手。苏卿站在旁边,手里端着一杯茶。
乌诗华走进去曲腿请安,然后接过苏卿手里的茶递上前。
“母亲喝茶。”
倪沐秋停下转动佛珠的手,接过女儿递上的茶,浅浅的喝了一口,随后道:“坐吧,今天早上也是难为你了。”
乌诗华笑道:“不为难,祖母心如明镜,哪能不知道这其中曲折。倒是母亲别往心里去,免得伤了身子。”
“都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就习惯了,单姨娘就是爱争,处处都想争头采,这次抢香山画纸,也是为了哄老祖宗开心。”倪沐秋嘴角的笑容微微收敛。“终究是个妾,心眼小目光也短浅,上不得台面。关于画佛像的事,等你大哥回来,你亲自去告诉他。我们才来京城不久,你父亲也还在考满期,这次能不能顺利过关,也还未知,所以老祖宗才会格外重视郑家老祖宗的寿辰,让你大哥多上心。”
“是。”
乌诗华又在双君院呆了一会,才带着两个丫头离开。正准备转回净水院时,前门的丫头便来报说大哥已回府。
乌廷生,乌家长房长子,年十六,此次随父进京,如今在淮史书院读书。
淮史书院乃是京城最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书院院首乃是当今圣上的老师韩大儒。韩大儒辞官以后本欲回乡养老,但圣上珍惜大儒的才学,极力挽留,想让韩大儒继续为南晋培养人才,所以才创立淮史书院,韩大儒为其感动也觉得自己还能再继续干几年,但接了下了院首之职,并立下要求,在此书院读书的学生,不能只是名门权贵,只要有能力,寒门学子也可以入学读书,也正因为如此,淮史书院的入学考试,在京城所有书院中是最严苛也是最难的。
而乌廷生之所以能入淮史书院,院了父亲花的心思之外,也和他年少时在玄羽城积累的名声有关。韩大儒爱材,正因为听说过乌廷生的才华,所以才会破例让乌廷生参加淮史书院前年的入学试题。果然大哥不负众望,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成功入读淮史书院。乌廷生继承了母亲的容貌和父亲高大的身材,文质彬彬中又透着一股难以隐藏的挺拔,一入淮史书院便被京城那些喜欢关注美男子的贵小姐发现,而且他也因韩大儒的爱材而一战成名,自此京城便流传‘要嫁便嫁乌家郎’的说法。
乌廷生一回府先是去福寿堂给老祖宗请安,然后再去双君院给倪低请安,最后才回住的院落松华阁。
“大哥,在忙什么呢?”
乌诗华亲自端着刚做好的点心,如风如火的走进来,因为走得快,额头上都冒起细密的汗珠。
乌廷生从书桌上抬头,略带幽怨道“还有脸说,这不是在完成某人塞的好差事,本想趁书院休假,回来好好休息,结果全浪费了。 ”
乌诗华吐吐舌头将点心放下,然后移步到书桌边,刚走近鼻间便萦绕着一股让人心情宁静的檀香,只见微微泛黄的纸间,一座睨看众生栩栩如生的观音相跃然纸上。
她不禁感叹“大哥的画工果然了得,无论我怎么练,都不及你万分。”
乌廷生横她一眼,收好最后一笔,将笔丢到旁边的笔洗里,在椅子上坐下。
“你有多少功夫,祖母会不知道吗,不然这画佛像的事也不会交给你。”
乌诗华俏皮的歪了两下头,狗腿的跑过去把点心端上桌。
“哎,这事也不能怪我,本来我都已经做好准备,谁让单姨娘与二妹非要横插一脚,这可是要送给郑家老祖宗的画,怎么可能出自妾室之手,说出去我们乌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所以一来二去,就只能辛苦大哥了。而且就我那点画工,画画山水还行,像这样的画像,可是一点都不行。记得有次听来空大师讲经说过,必须佛在心中,这样才能画出佛的样子。大哥和母亲一样常年信佛,自然画得比我好。”
今早的事,他多少也只小厮说过一些,祖母的考量他是认同的,只是都同在一个屋檐下,实在不明白单姨娘为何还是要争来争去徒惹心累。
“这事我也听说了,郑国公府可是郑太后的母家,送礼自然不能掉以轻心。所以这幅画我可是用了十二分的心。而且信佛只为求心里一方平静,我和母亲都是如此。还有我信佛是因为谁?还不是因为你半年前失足落水,为求你醒过来,我才跪在佛前请求,只要你能醒过来,我可以舍弃口腹之欲。”
乌诗华心头一热,感动的看着英俊的大哥。
“我知道,所以我也备感珍惜,虽然在记忆里,以前的好多事都还记不起来,但大哥对我的好,一辈子都不会忘。”
面对听话的妹妹,乌廷生失笑:“哪里学来得油嘴滑舌。”
“跟大哥你啊。”乌诗华走到他背后,用小小的手替他捏僵硬的肩膀。
“胡说,你大哥我是这样的人吗?”
“自然不是,若真是这样,那我们的门槛可就要被京城贵女们给踏破了。”
乌廷生气极“你个小丫头,居然敢拿大哥开玩笑。”
说完就要起身,却被乌诗华按住。
“好了好了,是我的错,下次再也不敢了。大哥快尝尝这点心,看好吃不。”
乌廷生这才坐端正,拿起块糕点轻轻咬了一口,随后皱眉道“厨房的厨娘换了吗,怎么这么甜!”
乌诗华瞪大眼,赶紧拿起尝了口,还真确实。
她哈哈大笑“额,其实,是我做的。这不是见你难得回来,表表心意嘛,结果失手失手。”
乌廷生无奈摇头,斜睨着她“无事现殷勤,又想我帮你干什么?”
“哎呦,还是大哥了解我。”她赶紧跑到旁边椅子上坐下,眼睛发亮说“最近京城里流传着一个十分神奇的事,说是城外的十里乱葬岗,出现了很多金子,引得好多人半夜去挖。我这不是好奇嘛,金子呢,而且还是在乱葬岗,哥哥难道没有兴趣?”
他这个妹妹没别的爱好,就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这事乌廷生在书院也听人议论过,当时还有几个门生打算乔装打扮,夜探乱葬岗。但又必须颜面和书院森严的管理,所以一直未有人去过。只是没想到……
“你一个呆在深闺的小姐,怎么会听说这事?是不是芯梅那丫头多的嘴?”
乌廷生板起脸皱眉“你是乌家大小姐,应该每日研习琴棋书画,针织女红,以后出嫁才能讨婆家喜欢,整日只知道关心这些事。”
乌诗华暗暗翻白眼,象征性点头“知道知道,还好娘不念叨,不然我这耳根都会被念断的。”
“不过大哥,难道你不好奇吗?乱葬岗向来只埋葬京城中无亲无故无名无姓的人,而这些人大多都不会是有钱之人,就算有在死前也一定会被人收刮干净,怎么还会被带到乱葬岗呢。”
乌廷生道“我听书院的人讲,那金子都是从人烂了的肠子里挖出来的,而那些藏有金子的尸体都被埋在最下面,显然是死了有一段时间,若是没有一定忍耐力的人还真是取不得。你有所不知,这些无名无姓的尸体死后先是被停放在义庄,等上十日,在这期间若是无人认领,就直接和其他无人认领的尸体一起被扔进大坑埋起来。而那些带金子的尸体,或许是被埋得太深,所以才腐烂的慢。”
乌诗华垂眸理了理袖口上精细的蝴蝶,原本红润细嫩的指尖突然苍白得毫无血色。
“也不知那些无名尸体中又有多少是有家属亲人,也许他们还在苦苦寻觅,却再也不会知道,自己寻觅的家人早已化为孤魂野鬼。”
看着突然变感伤的妹妹,乌廷生无奈道“虽然是可怜,但至少让他们入土为安。京城每年光流民都有好几万,而且最近黄河一带发水患,不少流民乞讨入京,又被拦在城外,饿的病的也不知死了多少。所以天灾人祸,这种悲惨的事,总是无法避免。”
无法避免,世间哪有那么多无法避免的事。
俗话说得好,打天下容易,治理难。南晋已建朝百年,在前两位高祖皇帝的治理下,南晋成为四国之中最有能力和富庶的国家,可到了近两朝,也许是享逸安乐惯了,南晋的军事能力逐渐减弱,被追上来的北仓国压了一头,虽然财富依旧是四国中最强,但已不复往昔。而朝廷里,各皇子官员为党成派,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管不顾,黄河边上的流民,就是最大的印证。
“不是无法避免,只是当朝为官者不尽力罢了。”乌诗华愤慨,黑而亮的眼睛里仿佛燃着一团烈火“黄河边上的流民若是有办法,绝不会千里迢迢乞讨入京,可京城官员因担心惊扰天子,而将流民拒于城外,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这无异于是杀人。”
乌廷生道“我也为此事愤慨过,并且曾向父亲进言安置流民之策。只是如今朝中格局动荡,父亲一个才到京的外官,还在考满期,自然不敢也不能说话。况且,一年前的沈太师一案牵连盛广,如今朝中还有不少官员人人自危,这流民就更没有人管了。”
乌诗华端茶的手一抖,心口仿佛被突然被cha进一根细针,麻麻的疼。
沈家!
有多久没听人提起了。
她低垂下眼,还是忍不住沉声问“大哥是否也认为,权倾朝野的沈太师会通敌叛国吗?”
她知道自己不该问,可还是忍不住。身为唯一一个沈家的孤魂,想知道最疼爱自己的长兄,是否也和外人一样。
乌廷生抬头看着她,黑如琉璃的眼睛里满是笃定。
“不,我觉得沈太师不会通敌叛国!沈太师是南晋国开朝以来最年轻的太师,深受皇上与太子的重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有什么原因和理由要叛国?而且,案子从发生到定罪仅一个月不到,这其中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够了,有这句话就够了。
乌诗华突然觉得眼睛很热,但她努力忍住眼泪。
“其实我想大部分都知道,沈家的案子多半是有问题,一是,沈太师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还要冒险去通敌叛国。二,在沈太师旧宅搜出的受贿金银财宝,为何会那么明显的摆在书房?虽然是证据确凿,但也疑点重重。只是,我不在朝为官,即使猜疑,也不能表露出来。朝廷的事,一向风云莫测,孰真孰假谁也说不清楚,而且我们才来京城,很多事还是要少猜测和打听为好。所以,这也是我为何不想入官场的原因。”
他喜欢读书,只是喜欢研究书里的学问,跟入仕是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只是身为乌家长子,却注定此生必入官场。
乌诗华道“大哥说的我都明白,官场如战场,前一刻还在云端,而下一刻就跌入泥土里,沈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就连我这个深闺小姐都有听说,当初被太子救下而发配固虎城的沈家女眷半年前一夜毙命!沈家案不管是谁的错,可祸不及家人,几十条人命说没就没了,大哥不觉得愤怒和惋惜吗?”
乌廷生也是堂堂男儿,沈太师一门男丁已全部被斩首,现在女眷也全部死于非命,他不可能不觉得惋惜。
他叹息道“官场如战场,既然身处其中,必然要做好任何准备,我想沈太师肯定也是这么想。而且,我现在担心的是父亲,这次进京考满,也不知能否顺利通过。若是顺利,是继续回玄羽城任职,还是留在京城。”
他看着面露愁容的妹妹,关切道:“阿华,这不是你我能关心的事,我们现在要关心的是我们乌家的前程与未来,知道吗?”
乌诗华知道自己有些失态,她努力收拾起心情,脸上挂出一抹笑容点点头。
“我知道。”
她收拾好心情说道“我认为以父亲和祖母现在的心思,大概是想留在京城,不然,祖母也不会这么用心的准备郑家老祖宗的寿礼。毕竟这里曾经才是乌家的根,要不是没落了,也不至于远迁玄羽城。”
“可乌家旁支都在玄羽城,独木难支,若想重新在京城立足,那父亲就必须选择站队。”
乌诗华心中明白,如今得朝堂分为两派,一个人是以太子为首的郑家一族,一个便是以瑞王为首的凤氏。
郑家,南晋国百年大族。
出过三朝皇后,如今在位的西宫郑太后和已故前皇后均出自郑家。而郑国舅还曾是先皇托孤之人,地位自是非凡。
凤家,是凤贵妃的母家,西阳凤氏在四国中也声名显赫,只因凤氏有着富可敌四国的财力,家族生意遍布四国,但他们从不涉足党争,隐居于西阳县里的凤吾山上。凤氏家族从未有人入仕,凤贵妃只是一个意外。传言当年凤贵妃为嫁给圣上,断绝了与凤氏的关系,虽是如此,但朝中还是有不少人忌惮凤氏的势力,也因为非常看中九皇子,也就是当今的瑞王。
当初沈家出事,京城还有不少人怀疑过是瑞王一党为争权利而设的局,自沈家出事后瑞王自请辞去大理寺右御史之职,而调去神威营守卫京城安全。于此众人才相信,沈家一案与瑞王无关。
可如今太子被软禁于东宫,虽然软禁但皇上并未削去太子在兵部的职务,而瑞王确是辞掉了大理寺职务,调去一个完全没有权利的神威营,由此可见他的决心。如果父亲要想在京城立足,只能投靠太子这边了。
但她心里又隐隐不安。
她还身为沈师华活着时,就听说皇上已经非常忌惮郑家,因为郑国公在朝中权势过大,皇上有意打压和收回郑家的权利。
既然皇上在一年前已经在忌惮,经过这一年必然也已经着手准备的差不多,只等寻求一个合适的时机。若是父亲在这个时候选择太子,会不会被牵连其中?
“父亲才入京不久,朝中局势都不一定摸清楚了,着急战队恐怕不妥。”
有些人她不能说多,毕竟乌诗华才来京城不久,对于朝局不会知道的特别清楚。
“大哥之前和我提过,父亲如今是属于户部管辖,据我所知,户部尚书徐非治一直保持中立态度,九王爷和太子哪边都不站,可见此人一定极其聪明,如果父亲贸然投靠,指不定会惹怒徐非治,在户部难有容身之所。”
“你都能看得出,难道父亲会不知道。这次祖母过去一是为父亲探虚实,二也是看望老友。难道祖母没和你提起,她与郑家老祖宗是儿时的手帕交。”
乌诗华不好意思的笑笑“提是提过,就是忘记了。”
乌廷生目光一转,笑得别有深意“我看你不是忘记了,而是故意避开吧。我可是听说郑家老祖宗想借此次寿宴,有意为郑家大公子挑选良人佳偶,而且指定让老祖宗带你去,看来很是中意你。”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乌诗华懊恼的抚额“大哥,你就不要揶揄我了。以我们乌家现在的门楣,在别人心里都是高攀。这高攀的亲事,到最后都不会有好结果。而且郑家这么说,也许只是顾着老祖宗的情面。”
这话倒是真的,毕竟乌家已不如以前。郑家却依旧圣宠不衰。
乌廷生叹气。
“阿华,你有时候看着真的不像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思想的成熟和对看事的透彻,连我都觉得比不上。”乌廷生这样深深凝视着她,英挺的剑眉皱起“虽然你是乌家长女,有必须承担的责任,但大哥还是希望你能在该单纯天真的年纪,多拥有些快乐。”
一席话让乌诗华心里又酸又暖,只有真正疼爱你的人,才会真心希望能单纯快乐一些。
只是,你不知道。
你眼前这个妹妹,早已不是以前那个乌诗华。
我是沈师华,沈家长女。
重生这种事,她以前从来不信,可当真正亲身经历才发现,这一切并不是黄粱一梦,而是真切的活着,活在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身体里,带着属于沈师华的记忆和过往。
沈太师通敌叛国被下旨满门抄斩,幸得太子不顾一切为太师求情,沈家女眷才能得以幸免,被发配到固虎城囚禁。固虎城地处北方与北疆国交界,天气恶劣在那里呆的人都是被发配过去的,所以龙蛇混杂,像他们一家女辈,想要在那里生活,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身为长姐,她必须坚强!
所以,她束起长发穿起男装,去工地做苦役,原本一双纤纤玉手就被磨得不成样子,可她不怕,也不觉得苦,因为家里有人等着她拿钱回去。
可如此,那些人依旧没打算放过他们!
那是一个平静而漆黑的夜晚,一家人吃过饭,她先服侍祖母休息,再去母亲屋里和她说话。
自事发以后,她就没有时间好好和母亲聊过。母亲也是名门之女,自嫁入沈家后一直相夫教子,与父亲感情极好。如今父亲和兄长相继离开人世,想必最难过的必然是母亲。
“早就说过这个位子不好坐,他年纪那么轻,身居高位必然会惹人红眼。自打他做了太师后,我每日都提心吊胆,总担心出事。如今……如今果然灵验了。”母亲说着眼泪就往下掉“如今你父亲兄长和弟弟们都成了刀下亡魂,这让我以后可怎么活!”
沈师华心里也跟着难受,可她不能哭“娘,你放心,只要有我在,就一定会保你和妹妹们的安全,我不会让你们有事的。”
沈母抓紧沈师华的手,红肿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师儿,你父亲绝对没有通敌叛国,是他们污蔑的,你要相信你父亲,绝对不能让他含冤而死啊。”
沈师华何尝不知,父亲是南晋国百年来最年轻的太师,深得皇上器重,所以又被御封为太子老师。在这样的荣耀下,父亲又怎么会做这等糊涂事!
显然是有人要对太子和父亲下手,而如今朝堂太子倒台最得益的便是九王爷,所以此事必和他脱不了干系!
“母亲,你放心。我向您发誓,总有一天,我定查明真相,还父亲和沈家满门一个公道!”
自那晚后,沈师华仿佛找到生活的中心骨,每天除做工和照顾家人外,她几乎都徘徊在市井流民间,一是为混好关系为以后打探消息做铺垫,二,这里龙蛇混杂,若真想重新接近京城的权利中心,就必须接近这里官府中的人,而通过这些人也是最快的办法。
只是没想到,她这一系列的动作却成了沈家人的催命符,就在一个狂风大作的夜晚,一群黑衣人围攻了沈家小院,家中二十多个女眷全部被杀,而她也在其中!
只是沈家女眷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被杀,为何消息最近才传入京城?
就算远在边关消息闭塞,但也不至于会延迟一年!
这显然是有人刻意封锁了消息。
看来是有人想利用这个消息来制造风波了,而这次风波的争对人,肯定是太子。因为,她死了,最难受的人,就是他,她的青梅竹马,当朝太子顾修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