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宝刀之谜 ...

  •   三个人说说笑笑,在街上走着。有一家酒店悬挂着“美鲈”的字样。杨明看这两个字,有些欢喜,对二人道:“我们就在这里吃鱼吧。”
      三人进了店里,杨明要佳期点菜。佳琪点了生鱼。不久,一道精彩纷呈的生鱼片就乘上了。另外还点了些酒菜。
      杨明看到这道生鱼片觉得,前世是去日本餐厅吃的,那次吃了还拉肚子。但它味道确实鲜美。
      佳期告诉杨明。生鱼片的做法很讲究。鱼不拘大小,以鲜活为上,去头尾,肚皮,薄切摊白纸上晾片,细切为丝,以萝卜细剁姜丝拌鱼入碟,杂以生菜、芥辣、醋浇。
      杨明赞叹:“味道真是鲜美。我倒想起了一个故事。”
      小红放下筷子说:“什么故事?我最喜欢听故事了,杨相公快讲一下。”
      杨明笑着说:“听故事可以,但是我想听你唱歌。如果你给我唱一首有关于鱼的小曲,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
      佳期笑了:“这倒公平,你要知道我们小红是最会唱歌了。”
      小红站起来,落落大方的唱道: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红初唱时,酒店里,本来人声鼎沸。忽然间,大家都静悄悄了,都伸长了脖子,往他们这边看过来。
      杨明站起来赞道:“真是莺声燕语,声情并茂。以前说古人听音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我还不相信。今日听了小红姑娘的一曲,这声音哪是绕梁三日,是绕梁三月。”
      众人听了都点点头,继续喝酒吃菜。
      小红听了,脸上飞上一朵红云:“杨相公你不要戏弄我了,你说一下那个故事。”
      杨明清了清嗓子说道:“做生鱼片。最好的材料是鲈鱼。西晋未年,吴郡人张翰。在洛阳的司马囧齐王府中任职。晋惠帝太安元年秋天,正是司马冏权势高涨,独揽朝政的时候,张翰看到满天飞舞的黄叶,忽然想起正是家乡鲈鱼收获的季节,生鲈鱼片搭配莼菜羹。下茭米饭的滋味何等鲜美,禁不住高歌一曲: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唱罢,随即辞官回乡吃鲈脍解恨去了。不久,司马冏在皇族内斗中被杀,他的许多下属受到株连,张翰侥幸逃过一劫。秋风鲈脍自此成为一个典故,当有人思念故乡时,或憧憬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时,或感觉仕途风波险恶有意急流勇退时,无论老家产不产鲈鱼,都使用这个典故。”
      佳期也感叹道:“鲈鱼,味美,人人爱吃,难怪张翰因为鲈鱼美回家乡。所以鲈鱼的价格非常高。一些渔民,为了捕到鲈鱼,那是不惜性命。范仲淹诗云: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杨明赞道:“小姐真是才华横溢,心地还非常善良。”上一次他说刘小姐有良心,那有点调侃的味道,这一次却是真心实意的赞美。
      刘小姐本来喝了酒,就有点微醺,再加上杨明说的这句话,俏脸上不禁飞上一道红霞。
      杨明不禁想起了两句诗,觉得倒是符合此时此景:
      忽觉佳酿醉春花,
      一颦一笑添红霞。
      刘小姐忽然想起了杨明说的那个典故,问他道:“你现在得了那么多钱呢,是不是也要回老家吃鲈鱼了?”
      杨明笑了:“我没有那么高的风节,我还想呆在这个有吃有喝的城里面。你们知道吗?乡下的生活一点都不好玩,全不像那些诗人说的那么浪漫。还是城里好,赚钱也方便。我都想了一个点子,我们一起合伙开个古董店,怎么样?”
      小红拍手道:“好哇好哇,我和小姐天天呆在府邸,也没什么意思,正好散散心。”一旁的佳期却沉默了。
      杨明觉得很奇怪,问佳期:“我们卖字画。刘小姐,你是鉴赏字画的行家。这生意不好吗?”
      佳琪笑了:你明天去我们这里有名的字画古玩店护国斋看一看吧。”
      三人吃完之后就散了。杨明回到客栈,找到店小二,了解护国斋的情况。
      小二告诉他。护国斋是本地最大的,古董店。店内经营字画,古玩玉器等。他生意兴隆,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掌柜李清声称宁愿让自己少赚一点也要让顾客满意。所以此地的古董店只有他一家越做越大,其他的古董店却生意渐渐凋蔽了。
      小二走了之后,杨明却寻思起来。都说奸商奸商,无商不奸,这家古董店的老板却有些蹊跷。店的名声这么好,而且真的是童叟无欺,难道店主只想赚名声,不想赚大钱?根据杨明的经验,这种店主,简直是圣人。杨明认为,圣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杨明在屋子里踱着方步,忽然想起刚才在街上买了一副上好的棋子。他决定把棋子拿出来,好好摆弄摆弄。一不小心,一颗棋子掉在地上,却破了,里面露出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姚明大喜,把其他的棋子都弄破。结果竟有30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其实杨明前世,跟一些玩古董的朋友在一起,所以他对珍珠也有研究,他知道这些珍珠都是上好的珍珠。每一颗的价值都是不菲的。
      棋子里面怎么会有珍珠呢?他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朱元璋攻下大都之后,元顺帝弃城逃走了。皇宫里留下了大量的,古玩宝物。有一些人胆子很大,前往皇宫,盗走了许多宝物,可能这珍珠也是被盗走了,盗走后被人藏在棋子里面了。他又想起《马可·波罗游记》记述:在大都市场上做生意的不但有中国境内南北的豪商巨贾,而且还有远自中亚、南亚的商人,“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西班牙一位冒险家在东游印度归来之后,不无感慨地写道:“每一间茅舍里都能发现宝石,庙宇则是用珍珠装饰起来的。”“珍珠之多,即使有九百个人和三百匹马,也无法将它们全部拿走。”
      杨明仔细观察:这些珍珠都是天然的而不是人工养殖的那些,每个珍珠在阳光下都熠熠生辉,这些珍珠在形状上一般没有凹陷,瑕疵也几乎没有,明显是从沙粒中淘出的珍珠,个个都是很上等的。
      杨明在心里给这些珍珠估了价。第二天,到了约定的时辰,杨明便用锦盒装好好珍珠,到了客栈门口。正好佳期和小红也到了。三人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一条大巷的正中间。前面正是护国斋。三个金字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三人进了店内。店里只见,珍珠,宝石字画,琳琅满目。杨明仔细一看:这些竟全都是真品。珍珠,宝石大多来自印度。玉器来自新疆,云南。字画都是前代书法家,画家的真品。有两个蓝色梅瓶放在柜台的正中间。杨明记得有一个蓝色梅瓶是前世从一个古墓中发现的,专家当时估价至少一个亿。柜台前站着一个30岁上下的精瘦汉子,脸上堆着笑容。佳期告诉杨明,这是掌柜请来的伙计,叫朱一眼。他是一个古董鉴赏的行家,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这件古董的价值。
      这时进来两个身材高大,脸型阔圆汉子,一个穿白色长袍,一个穿黄色长袍。那穿黄色长袍的汉子,下颌留着褐色的胡须,双目一转,精光四射。
      尽管两人身穿汉服,杨明却隐隐觉得,两人从身材和面相来看,并非中土人士。
      那穿黄色长袍的汉子,存衣袋上解下一把佩刀,放在柜台上。刀身用优质钢打制,长十几厘米,刀柄和刀鞘用骆驼骨头制,表面有精美的花纹,还镶嵌宝石。杨明认出来了,是驼骨彩绘鞘蒙古刀!这是蒙古刀的珍品!
      朱一眼打量着这两个汉子,看了一眼面前的这把蒙古刀,不动声色地说:“好刀,是驼骨彩绘鞘蒙古刀。相公,你要多少钱?
      黄袍汉子笑了笑:“500两银子。”
      朱一眼笑着说:“还是请两位借一步,到里面跟掌柜的好好谈一谈。”他往屋里叫了一声,一个穿着青衣的伙计跑了出来。他领了两条汉子进去了。
      杨明觉得有些奇怪,只是500两银子的生意难道要老板去拿主意吗?
      杨明把锦盒放到柜台上,把盒子打开。佳期和小红脸上现出惊愕之色,而朱一眼也还是微笑着看着锦盒里那几十颗熠熠闪光的珍珠。
      朱一眼还是笑着说:“相公,这是印度的大好的珍珠。您一颗要卖多少钱呢?”
      杨明看了朱一眼,笑了:“500两银子一颗怎么样?” 杨明心里估摸,就是给三百两一颗也好。
      朱一眼点点头:“好,虽然贵了一点,但是由于它是印度的上好的珍珠,确实也值这个价格。一共30颗,我给您开15000两的银票。”
      杨明以为自己听错了,睁大的眼睛看着朱一眼。
      朱一眼说完他把锦盒收好,就给杨明开了一张银票。佳期看了银票上的数字15000两,一点也不少。
      杨明接过银票,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但是他觉得很奇怪,前面500两银子的生意,他自己都不敢做主,现在15000两银子的生意,他就大笔一挥,把银票给了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明忽然想起那把蒙古刀,他自己觉得非常喜欢,就对朱一眼说:“刚才那把蒙古刀,如果跟前面那位客客人谈妥了,可不可以用600两银子卖给我?”
      朱一眼的神色却变得非常严肃:“相公不行!”
      杨明以为他嫌银子少了,就说:“800两银子好吗?”
      朱一眼还是很严肃的说:“你就是给再多的银子也不卖。”
      杨明非常奇怪,也有点生气,但是还是和佳琪和小红离开了这个护国斋。
      走在路上,杨明有些闷闷不乐,他问佳期:“你知道那伙计为什么不把那把蒙古刀卖给我吗?”
      佳期笑了:“我听说,这家的掌柜特别喜欢蒙古刀,他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蒙古刀,但是他一件都没有卖出去。他不但喜欢蒙古刀,各种各样的宝刀他都有收集。”
      小红觉得非常奇怪:“小姐,他收集那么多蒙古刀干什么呢?”
      佳期笑了笑:“在蒙古,人们用蒙古刀杀羊吃肉,还是男子汉的佩饰。但是我不清楚,掌柜用蒙古刀做什么?”
      杨明看着佳琪,眼神里全是佩服:“佳琪小姐真的是见多识广。”
      佳期摇了摇头:“只因为父亲的朋友有一些来自蒙古,他们告诉我一些蒙古刀的知识,所以我也知道了一点。”
      杨明问佳琪:“他还收集了什么宝刀?”
      佳琪笑了:“听别人说,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也有绣春刀。不过也只是听说,也没有亲眼见到,特别是绣春刀,一般老百姓是不准使用的。”
      小红说:“绣春刀?”
      佳期笑着说:“绣春刀是刀中的极品,不但吸收了唐刀单刀,等前代名刀的优点,还部分借鉴了日本刀蒙古刀的长处,可谓东亚宝刀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它既能单手刺斩,也能双手握住劈砍,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利刃,还是好男儿高贵身份与荣誉的标志,象征着持刀者报效国家的无上荣光与赤胆忠心。”
      佳期突然转过脸,看着严明,杨相公,你什么时候得到了那么多贵重的印度珠宝?
      杨明脸上闪现出一丝慌乱,但很快他镇定了,他笑着对假期说:“是一个朋友托我转手去卖的,运气不错,卖了一个好价钱,我还可以赚1000两银子呢。”
      佳期盯着杨明的脸上看,有些半信半疑,那小红却拍手叫好:“杨相公,你发财了,你要请客啊。”
      佳期听了也觉得主意不错,她告诉杨明,最近淮河上,有一艘小船上的叫莲花苑的酒馆,算是雅致。大家可以一边坐船看着江上的优美景致,一边喝酒聊天。
      大家都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杨明雇了辆马车,三人便坐着马车玩淮河边奔去。到了河边,三人往前,只见淮河边。大船耸立,首尾相连,甚是壮观。杨明突然想起,现在是永乐二年,永乐三年,郑和就要下西洋了。这应该就是郑和要下西洋的宝船。记得当时史籍记载,永乐皇帝在江苏就建造了宝船。约摸跑了十几里地,马车突然停了。杨明给了马车夫,小费之后。三人就站在河边。只见河面宽阔,波澜阵阵。突然,河面上飘来一艘大船。大船上建了几间玲珑精致的房舍。中间房舍大门上,赫然写着莲花苑三个大字。四个粗壮的汉子,分立船的四周摇着船桨。
      杨明三人上了船。一个绿衫少女迎了上来。肤如凝脂,面如白玉。杨明见了,心神俱醉。佳期见了,娥眉微蹙。杨明才收回神来,跟着那绿衫少女,三人进了一间精致的雅舍。三人过点了些酒菜,不久酒菜便上齐了。于是开始说说笑笑,透过雕花的窗户,欣赏船外的美景。
      突然杨明听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传来,他便用手示意,佳期和小红便停住了说笑,大家都静下来,仔细倾听。
      似乎是两个人的声音。
      “刺朵义兄,刚才我们已经看了河边的那些大船,你有什么想法?”
      “波离老弟,你不是看过《三国演义》吗?”
      “火烧。”
      “对,烧完之后……”声音却是越来越低,直到听不清楚。
      三人听了都十分震惊,杨明脸色变得惨白,佳期杏眼含怒,小红手上一抖,筷子都掉到了地上。
      杨明听了出来。其中有一个人,正是今天在护国斋穿黄色黄袍的那个人发出来的声音。他们正在谋划,要烧掉河上的那些大船,他们为什么要烧呢?杨明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目前,他一定要制止他们去烧这些大船。怎么阻止他们呢?杨明飞快地转动着自己的脑袋,佳期也和小红,四只眼睛也紧张兮兮地朝他看。
      这时他们听到外面有外面有两个少女的声音。
      “今天掌柜的,又在河上钓了一条大河豚。”
      “有客人点了这道菜吗?”
      “没有,这道菜要10两银子,大家可能嫌贵了。”
      ……
      杨明听了,脸上现出兴奋之色。他推开雅舍的门,走了出去。一炷香功夫,他又走了回来。佳期笑盈盈看着他,小红紧张地盯着他,他笑而不语。
      “义兄,你长得真是太帅了,走到哪儿都有仰慕者。”
      “老弟,小心菜里面有毒。
      “你别老是有毒有毒的,你看,这肉多美呀,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肉。义兄,你快吃,你看我吃了都没事。”
      “真的是好吃,比我们草原上的牛肉羊肉要香多了。”
      “果然江南,美食遍地。江南人,真会享受,等到大汗打过来,里应外合,坐稳了这江山。我们天天吃辣的,喝香的,还抱着美人。”
      “对刚才那绿衫美人就不错。”
      “ 老弟真的有毒,我肚子好疼。”
      只听到两声惨叫,后来就悄无声息。

      河面上刮起了大风,风声阵阵,如鬼哭狼嚎。杨明给了佳期一些银子,示意佳期和小红到前台去付款。他推门进了隔壁的房间,不久他就走了出来。三人默默不语,回家了。
      佳琪和小红回到员外府内。进了闺房,小红伺候佳期洗漱完毕。
      佳期把小红叫住,面色凝重:“今天发生的事,你对谁都不能说。”
      小红点点头:“其实他们的事,跟杨相公也无关吗?他们是吃河豚吃死的。”
      佳期脸上露出释然的表情:“是啊,谁叫他们贪吃。”
      小红看着佳期,突然笑了:“小姐,你是不是有点喜欢杨相公呢?”
      佳期撇了撇嘴巴,露出不屑的神情:“他嘴巴又臭,长得像个娘们,还那么贪财,谁会看上他,谁倒一辈子霉”
      小红却摇了摇头:“小姐口是心非,我看你怎么那么担心她,怕是心里有了他。”
      佳琪拿起鸡毛掸子,就要去打小红:“臭丫头片子,看我撕烂你的嘴!小红却咯吱咯吱笑着跑了。
      杨明在回家的路上似乎风平浪静,其实心里面已经波涛汹涌。前世自己的家,也住在江南的江边,那里盛产河豚,父亲时不时会捕一条河豚回家,妈妈经常对他说:“河豚都含河豚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弱毒或无毒。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反复洗净!”所以母亲,制作出来的合同,肉质鲜嫩,味道特别鲜美。杨明耳濡目染,也学会了怎么制作河豚。刚才在莲花苑的厨房,他就给那两人制作了一份河豚。这是他第一次违背母亲的吩咐,没有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反复洗净。想不到那两人吃了河豚之后发作的这么厉害。这是他第一次害人,也是第一次把别人的尸体扔下河面。他知道他必须这样做,他也没有错。
      他强迫自己安静下来,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他突然起身拿了一个人皮面具,穿上一件黑色的袍子,走了出去。
      第二天淮安府的余年知府,收到了佳期转交的一封信。信上告诉他,城内将要发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根据信上提供的消息,余年带着自己的官兵包围了护国斋。
      他们在护国斋的西厢房发现了一个地下通道,地下通道直接可以通到淮河边。在地下通道旁边的地下室里,发现了大量的刀具,长矛,火药,还有许许多多的士兵。
      掌柜的李清也交代了自己是蒙古大汗派来的奸细,借着开护国斋为名,在这里收集情报。而且搜集武器,秘密集结军队。只要等到蒙古大汗攻打到南京,自己就揭竿起义里应外合。而且最近准备去烧那些停靠在淮河的宝船。李清对自己的犯罪供认不讳。余年将李清及其同伙押送南京处置。
      当余年在府衙外贴了一张告示,把李清所犯的罪告之于淮安人时,大家议论纷纷。
      “真还看不出,他开了护国斋,从不卖假货,童叟无欺。我还以为他是个正人君子。”
      “以前听说他非常喜欢收集刀,因为他真的有这种爱好,现在看来他是想要谋反。想要害人啊。”
      “幸亏发现了他的阴谋,如果让他图谋得逞。不说别的,停在淮河上的那些宝船就完蛋了。”
      “是谁告发他的?这个人真的是很聪明啊,能发现这么狡猾的狐狸。”
      李清后来被锦衣卫处死,而他的家属和手下则被流放到云南。余年因为平叛有功,被封为北镇抚司千户。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大家对这个名词一定很熟悉)。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一个月后,皇帝的赏封传来,余年计划往南京赴任。这时余年也知道,那封告密信是杨明写的。
      这天夜晚,月明星稀。按照佳期提供的地址,他穿了一身便服,一个人没有带一个随从,去了杨明所住的客栈。
      杨明拿出自己赚的2万多两银票,轻轻地摩挲,脸上现出满意的神情。不由得在屋里转圈,唱起了《智取威虎山》的选段: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正唱得热闹,忽然响起了敲门声,也没连忙把银票藏好,整理好自己的衣冠,把门打开了。他以为是佳琪和小红来找他,正满心欢喜,不料门边却站着一个穿着青袍的汉子,仔细一看,那人正是余年。印象中极严肃及古板的一张脸却堆满了笑容,令杨明很不适应。
      杨明把余年引进屋内的椅子上坐好,然后给他沏了一杯茶。余年打量了一下屋内家具陈设简单,干净清爽。再仔细看了一下杨明,穿着一件蓝色的锦衣长袍,面相英俊,眼睛流光溢彩,此时此刻,余年觉得,他比古书里面的周公瑾也不差一分。
      余年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的说:“杨相公,你的事,刘小姐都跟我说了。上一次的事怪刘小姐太调皮,也怪我太大意,竟然误会了你,让你吃亏了。”
      杨明听了,心里想:上次的事差点让我流落街头,成为流民。我不是吃亏了,是大大的吃亏了。
      杨明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这样说:“也因为误会我和刘小姐不打不相识,最后成了好朋友。成而且通过刘小姐,认识了大人这样伟大的人物。大人保家卫国,铲除奸佞,是我等学习的榜样!”杨明越说越激动,好像自己成了余年的忠实粉丝。
      余年心想:这人年纪不大,心胸很是很开阔,而且志向远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他问杨明:“杨相公,你对将来有何打算?”
      杨明笑了:“我曾经跟刘小姐说了,要在淮安城开一家古董店,做做小生意,糊糊口。”
      余年朗声道:“我看杨相公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做生意实在是委屈你了。下官蒙皇上恩宠,要往南京任职。我想在身边找一个文书。杨相公,容貌俊秀,才华横溢,正是文书的不二人选。不知杨相公想不想去南京发展?”
      明朝的时候对经商不重视,认为做官才会有一个好前程,杨明这个道理是懂的。虽然他并不认为做官比经商好,但是他也想去南京看看。
      杨明给余年作了一个长揖:“能在大人身边做事,是我的福气。”
      接着余年又详细询问了他上一次,探知李清底细的经过。
      杨明的思绪回到了那天晚上。
      那天晚上,天上笼着一层薄薄的阴云,家家户户的房间透出豆黄的光,街上光线暗淡,昏昏沉沉的。杨明乘着夜色,来到了护国斋门口。
      屋子里有两个人在小声说话,杨明认出其中一个人就是朱一眼。
      “他俩去干什么了?”
      “去淮河边看大船去了。”
      “什么时候动手?”
      “等他们回来再说吧。”
      “大汗有没有新的命令?”
      “有,我们去密室说吧。”
      听到两个人移动的脚步声,杨明也跟着那脚步声去了另一个房间西厢房。透过窗户,杨明发现地上铺着清一色的木地板。朱一眼在屋中间取出一块地板,立刻现出一个能够容纳一人的小洞。朱一眼先跳进去,在他身旁的那个人也跳了进去。那人看起来雍容华贵,气度不凡。杨明猜想可能是老板李清。看到这些,杨明便悄悄地离开了护国斋,去了刘员外家去找佳期。跟佳期说了之后,佳期让杨明写一封信,写完之后她便十万火急的跑到了淮安府衙。
      听了杨明的讲述,余年很好奇:“那天晚上你怎么想到要去护国斋一趟呢?”他的表情透着些诡异,杨明明白了,他是在怀疑自己想去干偷鸡摸狗的事。
      杨明便索性把在莲花苑发生的事情也告诉了余年。余年这下彻底明白了,朱一眼他们口中的那两个人,原来被杨明干掉了。这小伙子自己没看错,真的是有勇有谋啊。
      临走前,余年叮嘱杨明过几天就要动身去南京了,要他早做准备。
      送走了余年,杨明在房间静了下来,却发现就要自己就要去那个六朝古都的南京,去那花花世界,自己却没有很兴奋的感觉。就要离开淮安了,他却有些舍不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宝刀之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