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八、重返母校 ...

  •   这几天,徐雅的空闲时间完全被《砥砺》侵占了。刚开始是为了了解作者去读,渐渐地却被它所吸引,愈来愈爱不释手了。
      那天,从出版社回来后,她是带着满腹的疑惑打开的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的一句话:

      仅将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翻过扉页,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一个简短的小序:

      很久以来就有一种冲动,想写一写父亲——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但工作忙碌、家务事多、身体疲累、应酬频繁等等都成了手懒堂而皇之的借口,所以一直迟迟未动笔,拖得时间越长,心中的愧疚感就越来越强烈。
      父亲生性淡泊,厌恶虚浮,不喜张扬,笃信“人生就是平平静静走自己的路,扎扎实实做自己的事”,无畏地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心无旁骛地砥砺前行。他正直、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坚韧、不屈、执着的奋斗精神,仁善、博爱、疏阔的士子情怀润物无声地熏陶着我们,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他因材施教、别具匠心的教育方法,给予我们心灵丰富滋养的同时,也赐予了我们幸福的人生。
      对父亲的崇敬与感激,纵万语千言难以诉之一二,每每思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李太白曰:“不有佳作,难伸雅怀。”今借诗仙所言,仅以拙作,聊表对父亲的敬仰!

      如此浓郁的感情表达勾起了徐雅的兴趣,她迫不及待地开启了阅读之旅。
      小说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为“成长篇”,主要写父亲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第二篇为“创业篇”,叙述了父亲克服一切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创家业的故事;第三篇为“教育篇”,以二十个短篇故事描写父亲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徐雅边读边感叹着:父亲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不易使人震撼,教育子女的别具一格让人佩服,而作者的文字功力也着实令她叹服,用高度精炼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澎湃激越的感情,一向自恃有才的她自愧不如。
      读完全书,她才对该书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有了清晰的认识:不仅内涵深刻,集励志、教育于一体,而且文字洗练,语言生动,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视野来开讲父亲的教育方法,读来让人既受教于心,又捧腹莞尔,颇具匠心。如《教育篇》中《改善生活》:

      我是兄弟姊妹中学习最不用功的一个。姐姐最刻苦,是那种“无需扬鞭自奋蹄”的学生;弟弟学习天赋极好,无需努力门门功课均优;毫无疑问我就成了众矢之的。
      偏偏我天性顽劣,上课不听讲,在下面搞小动作,课后作业都是同学代写,放学后疯玩,不到饭点见不着人影,多次被母亲痛责仍不知悔改。
      家境贫寒的我们偶尔也会改善一下伙食,所谓改善也不过是买点枣泥饼,但在那个物资普遍匮乏的年代,对我们来讲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一听说今天要改善生活,我们几个孩子欢欣鼓舞得不亚于过年。
      望着已放在餐桌上、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的枣泥饼,兴奋的我刚把手伸过去,父亲却严肃地制止了我,说要考我功课,如果答不上来就不准吃。我自然答不上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弟弟有滋有味地大快朵颐。
      许是父亲长工资了?最近改善生活的频次越来越高。一次答不出不给吃也就罢了,每次改善生活父亲都如法炮制,毫不顾惜楚楚可怜的孩子,就连平时常叱骂我奸懒猾馋的母亲也拍案而起,质问父亲怎么如此狠心总不让孩子享受一次?但父亲不为所动,仍然严厉地不许我吃。倔强的我实在忍无可忍,赌气干脆什么也不吃了,背起书包就冲出了家门。
      饱含着委屈的眼泪,满怀着对父亲的憎恨,回味着枣泥饼的香味,拍打着咕噜乱叫不争气的肚子,我无精打采地来到了学校。望着操场上活蹦乱跳、嬉笑打闹的同学们,极不情愿地止住了去操场的步子,垂头丧气地坐到课桌边,拿出了课本……

      再如《小书箱》:

      每天饭后,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作业,帮母亲一起把家收拾干净利落,或坐或躺在炕上等着父亲给我们讲书。
      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从一个八十公分见方的原色木箱里取出一本书,坐在炕桌前,抑扬顿挫地开始为我们读,遇到不易理解的地方就停下来给我们讲解。《七侠五义》、《山呼海啸》、《林海雪原》、《镜花缘》等等,读完一本又一本。少剑波、杨子荣、小白鸽、小刘斗等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我们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欢笑时而落泪,小小一本书里竟然包藏着那么精彩纷呈的世界,我们充满了好奇。
      那时弟弟还小,我和姐姐就向父亲请求让我俩自己去看,父亲却以我们看不懂为由拒绝了。
      每晚父亲开箱取书时都惹得我和姐姐心痒难耐,终于,我们决定自己动手。
      父亲每天中午有午休的习惯,钥匙就挂在他的裤袢上。我和姐姐就趁他午睡时去偷钥匙,第一次成功得手后,打开箱子时,满满的一箱子书整得我们眼花缭乱,不知该看哪一册,最后选了一本书叫《红岩》,锁好书箱,赶快再悄悄地把钥匙放回原处。
      我俩兴奋地跑到堆放劈柴的小屋,迫切地一起读了起来……
      太好看了,谁说我们看不懂?我们对父亲很是不满。
      上学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把书藏好,背着书包去上学。放学铃声敲响后,我们再也顾不上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们玩耍,争先恐后地跑回家接着读……
      就这样,我们一边晚上听父亲讲书,一边“成功”地偷看了父亲小书箱里一本又一本的书。
      一日,邻居阿姨到家里串门,说姐姐的作文被拿到她儿子班里当范文了,那可是高年级的班级啊。阿姨对姐姐赞不绝口,自豪之余我又甚是羡慕,父亲却气定神闲、波澜不惊,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这样的构思和描写,不仅父亲的深谋远略呼之欲出,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也跃然纸上。
      徐雅以前只是为了完成主任交办的任务而寻找作者,现在,她是发自内心地迫切地想找到作者。在对小说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她蓦地发觉灵魂的触角突然搭上了它一直寻觅、企盼已久的频道,它们碰撞出的火花令她兴奋和激动,她好似终于发现了神往多年的老朋友的踪迹,渴望着能尽快找到他,与他切磋思想,探讨文学,一享人生妙谛。

      这天,公司里突然爆出新闻:佘曼昕辞职了!出新闻的当天就没见佘曼昕的身影,知情职员说昨天临下班的时候办理的手续。孟垚到苏妍办公室时,苏妍也刚刚获悉。
      “早该滚蛋了,越看她越不顺眼,这下眼里清净多了。”孟垚悻悻地说。
      “好了,人都离职了,还这么说她干吗呢?再说了,事情都早就过去了。”
      “咱俩是一体的,她阴你就是阴我,你大度原谅她,我可一直记着呢。她走了就算便宜她了,如果在的话总有一天我还会再给她好看。”孟垚仍然气恨难平。
      “知不知道她为什么辞职?”
      “听说是总部知道了她和李嘉伟的事。高管之间关系暧昧,岂能容得?不是辞退而是让她体面地辞职,就算给她天大的面子了。”
      “噢……对了,垚垚,过几天我准备去趟成都,你有没有要我给捎带的东西?”苏妍道。
      “去成都?干吗去?”孟垚瞪大了眼睛。
      “昨天得到消息,乔老师病了。当年上大学时,她是我们《会计学》老师,我们班的所有学生中她对我最好,自从七年前她和爱人来过一次塞城后,好几年没见了,挺想她的,我现在也不忙,想去看看她。”
      “哦,原来如此,别的不需要,把你捎回来就行了。”孟垚调侃道。

      乔老师生病的消息是成都的同学张建刚昨天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的。
      张建刚是班上唯一一个本地同学。前天他回学校办点事,正好遇到了乔老师的爱人郭老师,才得知乔老师生病了,说是重感冒,因上了年纪,怎么也不见好。这么一说,勾起了苏妍对乔老师的思念,她决定去看看老师,而且毕业这么多年了,一直没顾上再回母校看看,这次就一并了结这个心愿。没想到苏妍在群里一说想回学校看看,几个同学积极响应,北京的刘效军,广州的李江,长春的冉宝霞都说他们也想回母校看看。就这么着,加上苏妍共四个人就约好三天后一起回母校去。

      苏妍去向李嘉伟请假。
      自从改职风波以来,李嘉伟自知愧对苏妍,除了开会以外,尽量避开各种可能面对她的机会。尽管表面上苏妍仍然和以前一样,但他知道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情谊再难回到从前了。
      她来请假,他觉得机会来了,可以弥补一下自己的过错,赶忙讨好地说正好有成都一个企业的会议邀请函,她可以以出差的名义报销往来费用。
      苏妍却说,她这完全是私人事务,不能假公济私,说罢掉头就要走。
      李嘉伟急了,脱口道:“苏妍,你真的就这么不肯给我一个机会弥补犯下的错?真的不愿意原谅我吗?”
      苏妍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李嘉伟,淡然地说:“李总,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很清楚,我从来没有恨过你,也谈不上原谅。你对我的关照我始终记得,也会永远感激。”说罢,又要离去。
      “等等,苏妍。上次我去总部,被赵总和黎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黎总也和我说了你给总部的建议,我万分感激,也非常羞愧,谢谢你苏妍,你对我有大恩,屡次帮我,我却……”李嘉伟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
      看着他这个样子,苏妍心软了:“嘉伟,人遇到事情总得有选择,无论你如何取舍,总有你的理由,这一点我完全清楚,所以虽然刚开始有些难以接受,但后来也就释然了。至于我那么向总部提议,也完全是客观而论,总部之所以采纳,也是对你这么多年工作的肯定,是你自己努力工作的结果,与旁人无关。”
      终于又能听到苏妍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李嘉伟的眼圈红了,嗫嚅道:“佘曼昕一直想干地产副总,每次都被我骂回去了,后来……后来,她怀了我的孩子,就以此要挟我,说如果不把地产副总位置给她争取到手,就坚决不去医院堕胎,我没办法,所以才……否则,我怎么会做对不起你的事。”
      苏妍惊呆了,直到今天她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愣了好一会儿,她才喃喃地问:“佘曼昕现在去了哪里?”
      李嘉伟摇摇头:“总部责令她辞职,她对我满腔怨恨,我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儿。”

      临去成都之前,苏妍专门到商场给乔老师买了一条高级真丝围巾,按照和同学们约定的日子乘机飞往成都。
      当天下午三点,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张建刚和刘效军前来接机,同学久不见面,分外亲切,他们热烈地拥抱。
      刘效军依旧如上学时一样快人快语:“苏大才女,你更加漂亮了,不对,应该是越来越有韵味,更加迷人了。”张建刚频频点头,连连称是。
      苏妍也笑道:“你们俩也不错啊,成熟稳健,魅力十足,一看就是成功人士。”
      三人边说边笑,走到停车场,上了车,刘建刚发动汽车,车子驶离机场。
      路上,苏妍望着车窗外面,感慨地说:“二十年没来,成都的变化可真大,这么多高楼大厦。”
      刘建刚边开车边道:“等一会儿去了学校,学校的变化更会让你惊讶,简直天翻地覆。对吧,军子?”
      “是啊,以前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都不见了,全部重建了,再说了,咱们那时候的设施哪能容纳下现在这么多学生啊。”刘效军感慨道。
      “可不嘛,现在的生源是咱们那时候的好几倍,再加上咱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硬梆梆,用人单位都非常认可,每年报考的学生人数一个劲儿地增,不扩大规模能行吗?学校现在的校园面积比咱们那时候大多了,师资力量也雄厚多了,还有三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就有咱们的工商管理专业。”张建刚不愧为当地人,对母校的情况掌握得还真不少。
      说着话,车已抵达学校,冉宝霞、李江已等在校门前。大家见面,又是一番亲热。
      冉宝霞挽着苏妍道:“苏妍,还记得咱们以前的校门吗,那时咱俩还在门前合过影,两扇大铁门,白漆长条木板上写着校名,那时还是学院呢,看看现在变化多大啊,多气派。”
      他们一起望着新校门:电动伸缩不锈钢栏杆,栏杆的东面是门卫室,西面是梯形断面的黑色花岗岩,上面镶嵌着六个镏金大字“西南商业大学”,宽敞大气。
      “我记得校门左边是一个小树林,现在都建上宾馆了,变化可真大啊。”苏妍打量着宾馆,感慨地说。
      “你先进宾馆入住,然后咱们去逛校园,寻找一下当年的青春印迹。”冉宝霞道。
      办好入住,放下旅行包,苏妍一行五人从宾馆出来一起步入校园。
      学校的变化真是惊人,已经难以再见当年痕迹,他们一路上找寻着曾经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的旧址位置:曾经的砖混六层教学楼已变成十几层的高楼,当年仅三层的图书馆也已被二十层的图书大厦取代,原有的一个食堂也已扩展为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五部,原来的宿舍楼已被新的实验大楼代替,现在的几十栋宿舍楼分布到学校的各个院区。他们为母校的发展变化而欣慰着,但也免不了一丝再难寻觅当年记忆的遗憾。
      路上,不时有学弟学妹从他们身边经过,或抱着书本行色匆匆,或三三两两说说笑笑,满脸朝气,活力四射,引得他们一路感慨着时光易逝,青春不再。
      当年的小花园,现在已扩建成了一个环绕着人工湖的筑有假山园林的休憩场地,湖边垂柳依依,曲径回廊,几个学妹正在嘻笑玩闹。
      忽然,冉宝霞发现了新大陆:“李江,你看这棵大树,是不是咱们小组曾经一起合影过的那棵?当时,你和王伟还像猴子一样爬在树干上,是不是啊?”
      李江仔细地端详着:“好像是,嗯——就是!哎呀,难得呀,还给咱们留点儿念想呢,当年还能爬呢,现在都快变成参天大树了,一个人都抱不过来了。我说,咱们就在这唯一的纪念前合个影吧。”李江提议道。
      几个人立马响应,正好有一个学弟经过,热情地帮他们摄影留念。
      临来前,他们已计划好今晚请在校的各代课老师一起吃饭,张建刚已提前进行了联系。事隔多年,老师们调离学校的,退休后随子女外迁的,还有当天不在学校的,结果在校的仅三名老师:《会计学》乔美兰老师、《高等数学》赖泽川老师、《统计学》余军老师。他们决定挨个去拜访一下,同时请他们晚上吃饭,乔老师生病了,自然先去看望。
      他们来到乔老师家,乔老师的爱人郭老师也在,两位老师均已过花甲之年,头发花白。师生多年未见,乍一重逢,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寒喧过后,乔老师拉着苏妍的手,不停地问这问那,大家都知道乔老师和苏妍的感情,刘效军说:“苏妍,你多陪陪乔老师吧,我们去请赖老师和余老师,反正晚饭时你就能见到他们了。”苏妍点点头,乔老师更为高兴。
      刘效军等四人走后,苏妍从包里把给乔老师买的纱巾拿出来,围在老师脖子上。乔老师生病多日,情绪本就不佳,今天突然见到当年最喜爱的学生,而且还这么体贴地陪着她,眼泪忍不住就流了下来,她一边抚摸着苏妍的手,一边用手抹着泪,苏妍赶忙掏出纸巾帮她擦泪,安慰着她。
      乔老师哽咽道:“苏妍,你如果能留校该多好。”
      苏妍明白乔老师的遗憾。当年,乔老师非常喜欢苏妍,对她像亲闺女一样,经常喊她去家里吃饭,有时还让儿子郭斌给她往宿舍送些吃的用的东西,同学们常对苏妍开玩笑说,她是乔老师未来的儿媳,苏妍也知道老师的心思。毕业时,乔老师建议她留校任教,实际上是想让她留在身边,郭斌对苏妍也很是中意,怎奈苏妍却想回到父母身边去,这么一走,却给乔老师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上次去塞城,乔老师说起此事还很是遗憾了一阵子,今天又拾起了这个话题。
      “乔老师,您别伤感,我永远是您的女儿,只要您需要我,我随时会来。”苏妍歉疚地说。
      “还是郭斌没福气,错过了你这么好的女孩。”乔老师叹息道。
      接着,乔老师又问了苏妍父母的身体情况,还有工作是否顺利等。
      快到晚餐时,张建刚开车来接,苏妍搀扶着乔老师,又邀请了郭老师一起坐车来到饭店。
      赖老师和余老师也已两鬃斑白,精神尚好,和苏妍一见面也分外亲热,拉着手问长问短。
      同学们请四位老师坐了上座,然后依次坐下,苏妍自然仍是挨着乔老师。
      大家纷纷向老师们敬酒,感谢他们曾经的辛勤培育,之后又相互碰杯。
      酒至半酣,张建刚提议道:“咱们光喝酒聊天也没有什么彩头,这样吧,让苏妍这个大才女给即席赋诗一首如何?”大家齐声叫好。
      当年上学时,苏妍曾任校报主编,并开设有自己的专栏。她的文章文采斐然,富有哲理,颇受师生推崇,是全校公认的才女。今天张建刚这么一提议,大家自然希望能再次领略一下才女的才情。
      苏妍推辞道:“我那么多年没写了,在老师们面前可别让我出洋相了。”
      乔老师拍拍苏妍的手道:“苏妍,虽然那时你在校报上发表的文章很受好评,但从未见你发表过诗词,当年你们《古典诗词》老师陈教授特别看好你,和我说了多次,今天老师同学又不是外人,你就写一首助助兴,好吧?”
      其他几位老师也都附和道:“就是,别推辞了,作一首吧。”
      苏妍还没待回话,李江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大才女,你就别推了,酝酿酝酿,我先给大家来一首诗。”
      冉宝霞奇道:“咦,李江,你何时会作诗啦,谁不知那时你最为捣蛋。赖老师,您还记得吗,那时您批改完作业,习惯性地爱在后边标上您的姓,他愣是找您讨说法去了,说老师我明明都做对了,您为啥要给我写个‘赖’字。”一桌人哄堂大笑。
      李江讪笑着,赶紧向赖老师作揖:“赖老师,我那时候年少无知,您多包涵。”赖老师笑得只抹眼泪。
      李江又转头朝冉宝霞瞪眼道:“别捣乱!”
      在大家的笑声中,他拿出手机,划了几下后,清清嗓子,大声念道:

      二十年栉风沐雨
      二十载人生洗礼
      骄人的成就早已云淡风轻
      历经的磨难也亦沦为笑谈
      沧海桑田
      往事如烟
      唯你的笑容
      历久弥真

      同学
      亲爱的朋友
      你我虽无血缘
      却亲如兄弟姐妹
      与你一起度过的大学四年
      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华年
      无论岁月如何侵蚀
      哪怕你已苍颜皓首
      在我心中
      你永远——
      青春无敌

      最后的“青春无敌”他是一字一顿地挥着手,扯着嗓子喊出来的。
      大家轰天价叫好,刘效军站起来抱拳道:“李江,一鸣惊人啊!兄弟我真服了,来,大家一块儿敬李江一杯酒,这诗写得真好。”在坐的师生都赞同地举起了酒杯。
      李江赶快摇手:“不好意思,不是我写的,是我看着好,抄来的,抛砖引玉而已,还是看看才女的杰作吧。”大家把目光都转向了苏妍。
      苏妍刚才一直在手机上写着,此时站起来说道:“时间仓促,我又久不写了,就仿着苏轼的‘赤壁怀古’填一首‘念奴娇’,给老师和同学们助助兴,大家别见笑。”说罢,拿着手机念道:

      念奴娇•重回母校再叙师生情

      寒来暑往,蓦回首,石火光阴飞去。晓梦惊觉,曾几度,榻畔茫然四顾。冷月残霜,风烟断道,星夜窗前伫。唏嘘遥忆,可还慈貌如故?
      犹记书院当年,韶华方热血,风流人物。授业激昂,挥斥处,豪气勃发几许。沥血春秋,风霜染皓发,泪眸无语。满园桃李,会当天下同祝!

      念到“沥血春秋,风霜染皓发,泪眸无语”时,她有些哽咽,眼睛里也闪着泪光,四位同学也都被感染了,一起站起来举起酒杯,向老师们敬酒,张建刚道:“写得太好了,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共敬恩师!”四位老师也都含着热泪站起来,互相碰杯后,大家都一饮而尽。
      边吃边聊,师生们一起回忆着当年的趣事,不时开怀大笑。
      刘效军说道:“我们难得聚一次,机会不易,这次之后还不知又要何时再见了,苏妍,你刚才作了一首献给老师们的词,再作一首关于咱们同学情谊的如何,也给咱们此行留个纪念。”
      苏妍本想推辞,其他三人也都赞成,余老师也道:“我以前没看过你写的诗词,真不错,就再作一首吧。”
      冉宝霞道:“你不是最喜欢豪放派词人吗?刚才仿苏轼的了,就再仿一个辛弃疾的。”大家全都说好。
      苏妍平素为人低调,今天已作了一首,本不喜太过显摆,怎奈大家力促,也不好拒绝,就点点头道:“好,我再试试。”
      大家继续聊着,苏妍思忖了一会儿道:“我就仿着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填一首‘永遇乐’。”说罢,念道:

      永遇乐•母校重游寄同学

      千里回寻,故园不复,昔日颜貌。意气书生,激扬勃发,往景皆渺渺。探幽曲径,留连倩影,会是哪家新袄?似曾识,迷离泪眼,恍惚少年嬉闹。
      平生奋力,些微功业,恐负恩师教导。几度夕阳,青山依旧,可叹光阴杳。敢竭余力,长风破浪,鏖战再传捷报?望明朝,桑榆未晚,雄关漫道!

      “好!好!好!”一片拍手叫好声。“好啊,有气势,不愧是才女。”郭老师也不由得赞叹,乔老师抚摸着苏妍的胳膊,不住地点头。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曲终人散,在恋恋不舍中大家一一把老师们送回家。

      回到宾馆,几个人都无睡意,又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苏妍要李江把他刚才念的那首诗给她发过来,说很喜欢,李江得意道:“才女也喜欢,说明确实写得好。唉,对了,你应该认识作者,他可是地产界的名人。”
      “是吗?他是谁?”苏妍讶然道。
      “黎浩,你们尚华集团的,你不会不认识吧?”
      苏妍的心“突”地一跳:“你认识他?”
      “不是,我的同事和他是大学同学,去年他们学校校庆,他们班让每个同学发表一下感想,体裁不限,然后制成册子给每人做纪念,同事给我看过,我喜欢这首诗就收录了,我们同事还给我讲了黎浩的故事,真是个人物啊。”
      这真是个奇妙的世界,说它大真是何其大,宇宙浩瀚广袤无垠;说它小又是何其小,毫不相干的人千里之外竟然也有交集。远在母校,深藏心底的黎浩居然还会这么不经意地拨动她的心弦,看来冥冥之中他们真是灵犀相通,他的故事她当然甚为关切。
      苏妍感慨之余,不着痕迹地随口问道:“什么故事?”
      “他毕业那会儿,原是在北京一个商业局工作,局长相中了他,招为东床快婿,后来他凭自己的才干当上了一个部室的主任,不料流言纷纷,都说他是借助老丈人才得到晋升,他一气之下辞职下海经商。看看人家现在的成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才叫能耐,我那同事对他这个同学真是佩服得紧啊,我最服这种有风骨、有魄力、更有才干的人。”刘效军滔滔不绝,钦慕之情溢于言表。
      冉宝霞、张建刚、刘效军刚才还在说其他话题,听他俩说到黎浩,也一起参与进来,足见黎浩在商界的影响力之大……
      又聊了一会儿,大家都累了,这才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张建刚单位有事忙去了,冉宝霞拉着苏妍去购物,男同学不喜逛街,刘、李二人就喝茶聊天,在宾馆等她们。下午,苏、冉二人返回时,张建刚也回来了。
      五个人正在说笑,刘效军的手机响了,话筒音量大,对方的声音听得很清楚。
      刘效军现任北京一家外贸公司经理,电话是他们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打来的,说岗位招聘的事。苏妍惊讶地听到了佘曼昕的名字,她朝刘效军做了个手势,刘效军和对方说了声他考虑一下就挂断了电话,满脸疑惑地望着苏妍。
      苏妍问他招聘的具体事宜,刘效军说他们公司市场部经理出缺,进行公开招聘,报名人不少,经过招聘组初步筛选,确定了最后两名候选人,一男一女,工作经历都比较丰富,最后由他裁定。他不解苏妍何以对此事如此关心。
      苏妍向他了解这个佘曼昕的个人情况,刘效军让人力资源部部长将两名候选人的情况给他发过来,苏妍一看,正是不久前刚在华北区辞职的佘曼昕。
      自打听李嘉伟说了佘曼昕怀孕堕胎的事,善良的苏妍就起了恻隐之心,心里对佘曼昕很是挂念,不想今天却如此巧合地碰到了她应聘的事,她决定要帮她促成此事。
      “军子,佘曼昕曾和我同事,前不久刚从我们公司辞职,她这个人工作能力较强,也能吃苦,你如果尚还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希望能给她个机会。”
      刘效军沉思道:“尚华集团可是国内知名大企业,多少人想进还进不去呢,她却辞职而来我们这样的普通企业求职,你方便告诉我她辞职的原因吗?”
      “军子,她辞职的原因是由于情感问题,属于她的个人隐私,我不便多言。她这个人个性较强,工作泼辣、争强好胜,也很有些闯劲,你们招聘的是市场部经理,我觉得她的工作能力和个性,很适合这个岗位。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你根据你们公司的情况决定吧。”
      刘效军点点头:“你说的没错,市场部就需要这种敢打硬拼、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她的性格特点倒是个合适的市场部经理人选,再加上曾有在你们这样的大企业任区域副总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丰富,整体条件还真不错。只要她不是因为工作失误离职,我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每个人各有特点,各有短长,我的用人原则是‘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只要她有专长,我会给她广阔的舞台充分展示的。你放心,这次回去后,我就组织高管及招聘组敲定最终人选,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就是她了。”
      苏妍道:“谢谢你,军子,但请你不要和她说咱俩的关系,还有我帮她的事,她自尊心很强。”
      刘效军非常理解地答应了。
      第二天,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惜别,临走时,苏妍专门去乔老师家向乔老师和郭老师道别,不免又是一番唏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