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8、新郎中顾后瞻前 ...

  •   安顿好王雪晴,郦君玉还不能回家歇着。

      他要去东南,手头的差事已经交割清楚了,但是军器局刚刚归到兵部,这是在他极力筹划下才办成的,如果造出来的火器还是不如人意,他不免要被人攻讦,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在走之前和兵器局的人沟通,尽可能地把事情安排好。

      从王昌手里缴获的火器,选精良的送去供熟练的老匠人拆解研究去了,但他前些日子亲自出城视察时,依旧毫无进展,想来也是,要是那么容易就能看出门到,大齐不至于到这么多年都还仿制不出来了。

      郦君玉更不懂这个,提不出什么具体的建议,不过,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一个人擅长的事总是有限的,比如他学做女红就不耐烦绣花,但是让他裁剪他就能一挥而就。反观苏映雪,有耐心,喜欢看着花样子被她一针一线地呈现在丝帛上,但是让她裁件衣服就迟迟不敢下剪刀了。

      郦君玉打破了一个工匠从头到尾制造整个火铳的惯例,将火器制造分作若干工序,技术高明的工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带领分配给他的手下只从事其中某一项工序,每一道工序由谁负责都要记录在案,如果出了问题,负责这一环节的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除了惩罚还有奖赏,重新分工之后,兵器局工匠饷银的高低便以职责高低、技术难度大小以及生产数量发放。除此之外,郦君玉颁下赏格,如果有人提出有用的建议,赏银二十两,若生产后证明确实可行,建议之人以后就能领双俸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看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才过了几天就传来消息,说有个老匠人琢磨出点意思了,不过是否可行还没有验证。郦君玉却等不及了,直接让军器局大使卢涛把人带到兵部来。现在唐文潜已经升任职方司郎中,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军器局主要是靠他,所以把他也叫上。

      这老匠人姓陶,五十来岁年纪,常年跟精钢、火药打交道,虽然精瘦的一个人,却让人觉得筋骨里藏得都是力气。听说打从他祖父那辈起一家人就在军器局了,算是家传的手艺。

      郦君玉上次去军器局就见过他,知道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便也不废话,直接道:“一听人说我就猜到是老陶你,怎么样,你看出来大齐火器的缺陷之处了?”

      “嗯。”老陶应了一声,就没下文了。

      这就完了?卢涛看得目瞪口呆,没好气地对老陶道:“大人问你,赶快回话。”

      老陶抬起眼睛,无辜地看着卢涛,那意思是‘我不是已经说了嘛。’

      唐文潜赶紧假装低头喝茶,以掩饰脸上的笑意。

      要不是得人前的保持上官的威严,郦君玉也一准会笑出来,“好,我来问,你来答。你都发现什么了?”

      “他们的火铳枪管内壁比咱们大齐造的光滑。”老陶又低下头,老老实实的说道。

      “哦——是这样。”郦君玉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如果枪管内壁光滑,弹药射出时的精准度就会大大提高。 “可有改进的办法?”

      “没有。”老陶道。

      卢涛一口气堵在嗓子里。

      “你回去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想出法子?”郦君玉问。

      “不知道。”老陶答。

      卢涛终于看不下去了,斥责老陶道:“不过是个光滑的问题,你们多多打磨不就成了,铁杵还能磨成针呢。”

      郦君玉对他摆摆手,“回去记得赏老陶二十两银子。”这不是打磨的问题,如果每根枪管都要靠人工来打磨,那得多大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所以还是得找到可以推而广之的方法。

      虽然只号脉不开方,不过老陶是第一个说出自己的想法的人,即使没有提出有用的措施,郦君玉仍然赏了他银子,不为别的,哪怕只是做给其他工匠看,起一个南门立柱、千金买骨的作用。

      “对炸膛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郦君玉问道。

      老陶摇摇头,默了一会儿才道:“大齐的铁不行,碳也不行,所以造的刀剑容易断,枪炮容易炸膛。”

      “铁不好,我能想明白,碳不好为什么就造不出好的兵器呢。”唐文潜问道。

      大齐铁矿杂质多导致制造兵器硬度低韧度差易生锈,这个郦君玉也知道,但是煤炭好坏对冶炼有什么影响呢?他也挺疑惑的。

      “早古以前,都是烧木炭炼铁,现在是烧煤炼铁,煤火烧得再旺,也不如木炭,温度上不去。” 说到具体制造方面的问题,老陶比刚才看上去放松了一些,话也顺畅了点。

      原来如此。郦君玉只知道冬天取暖要少上好的银霜炭,不然烟气重的人受不了,穷苦人家买不起木炭,家里烧煤炭,就得把烟引出去,否则屋内的人有可能死于烟毒。难怪春秋时候欧冶子、干将莫邪就能铸出吹毛利刃削铁如泥的宝剑,而现在——嗯应该也行吧,只不过没人肯下那个工本了,而且如今人口繁盛,人进林退,早已不是处处山林草木的时候了,木炭的金贵只能供富贵人家冬日取暖,不可能供给军器局用来炼铁的,当然更不可能往冶炼炉里扔活人进去了。

      卢涛如坐针毡,实在是后悔把老陶领来见郦君玉之前没有先好好问一问他,平时老实本分的人,你说今天怎么就掉链子了呢,说一个不行,再说一个又不行,那你还来干什么,这不是戏弄人嘛,问题郦侍郎是能戏弄的人吗?卢涛都想向郦君玉请罪了。

      郦君玉倒依旧和颜悦色的,对老陶道:“你今天来见我,想必是有所发现的,不妨说说看。”

      “和那些缴来的火器没关系,也行么?” 老陶吭哧吭哧说道。

      “当然。”

      “小人是觉得炸膛、准头马上没有办法,倒是装弹可以改一改。”

      “装弹——怎么个改法?”郦君玉觉得有点意思了。

      “小的是想,如果枪管里抹上油,就不那么容易被卡住了。再一个,要是把火药铅弹粘在一块,拿的时候一次就拿到手里了,拿出来一掰就行了。”

      唐文潜一脸迷惑,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说的是什么呀,郦君玉却听懂了。

      齐军使用火铳的士兵同时都会配有一个装弹药的袋子,袋子里面是分装好用纸包裹的火药以及铅弹,用的时候挺麻烦,先得把分装好的火药和铅弹用通条从枪口送入底部,再点燃火绳,有时候火药的纸包会卡在枪膛里,如果发生在装填的时候还好,只是影响速度,但万一是在射击时出现卡壳,枪管就有可能炸膛。

      老陶提出往枪管里抹油就是为了解决卡壳的问题。他说把铅弹火药粘一块则是为了提高装弹的速度。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装弹速度慢,很可能还没等你装好拿起枪,敌人已经骑在马上一刀劈过来了。

      所以郦君玉当即笑道:“老陶,你这句话又值二十两银子。回去带着你手下徒弟好好试验,如果成功,不只是你以后吃双俸,你带的人都有奖赏。”

      卢涛心里抹抹汗,带着高兴的合不拢嘴的老陶走了。

      唐文潜与郦君玉对坐,情绪有点低落:“大人您也不是第一次出外差,这次怎么我心里就没着没落的了呢。”

      “怎么这样说呢,”外面天色渐暗,郦君玉起身点亮了值房里的灯,“你现在身为郎中,布置差遣都比原先便宜才是,难道是因为周铨?”

      “周家得罪也就得罪了,他能奈我何。”唐文潜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道:“我担心的是军器局归到职方司,咱们职方司里也没一个懂火器的,到时候拿不出东西来,我可怎么交差。”

      周铨丢了面子,自然不会甘心的,不只是他,如果兵部这边不能很快在火器上有所改进,拿出成效,只怕满朝都会觉得兵部甚至是唐文潜本人想以此为契机谋取更大的权柄,到时候稍微扇扇风点点火,弹劾他们的奏章就能把元熙的御案淹没了。

      “不要小看这些匠人的才智,”郦君玉给他打气,“他们几辈儿人都是做这个的,铁质优劣、火候温度种种工艺上的事咱们就是现学,也比不过人家。”

      “他们要有办法还等到这会儿?早都拿出来了。”唐文潜有些抱怨地说道, “我只当你已经有办法了呢。”

      他确实是以为郦君玉在跟李朝接触的过程中,掌握的火器制造某一方面的秘诀,所以才敢怂恿皇帝把军器局放到兵部,没想到他和自己一样,也是两眼一抹黑。这也就罢了,横竖有他在前头顶着,自己跑跑腿,敲敲边鼓就是了。郦君玉以往的履历,足以让唐文潜从心里觉得他想办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只要有郦君玉在,他就有了主心骨。

      现在要命的来了,军器局还没在职方司焐热,郦君玉就去往东南巡视了,这一去不知道要走多久,说不定没等他回来,自己就被人弹劾罢官了。唐文潜有一种掉到别人设好的陷阱里的感觉,要不是他素知郦君玉的为人不是个过河拆桥的,已经和他生出嫌隙了。

      郦君玉自然不能放任属下对自己心生隔阂,为他把面前的茶杯斟满:“你不必太过担心,原先军器局做不到的未必现在做不到。你不是不知道那些工匠一个月能得多少米粮,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尚有困难,在工部,周铨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他们自然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听说早前有人提出改进办法,还给虞衡司驳回去,令其不要多事的。”

      这件事唐文潜也听说过,当时还说火器危险,万一东改西改改出问题怎么办。

      “我也怕呀,这玩意弄不好要出人命的。”唐文潜道。

      “他们都有家有口的,没人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不过安全的事你这里一定要抓的,实在不行你把有经验的老师傅都找来问他们的看法,他们都是行家,可行不可行听听谁说的有理。”郦君玉道,“老陶的办法至少不会懂出大乱子。咱们颁出赏格,这才几天,老陶就已经站出来了,虽说他的办法形同儿戏,也不知道是否真能用得上,只要他得了四十两银子的例子在,何愁没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呢。日本弹丸之地蕞尔小国,尚且能造出精良的火枪,何况我泱泱天朝。”

      唐文潜叹口气,还是觉得被坑了。

      “我会向陛下建议,请唐指挥去东南协助调查的。”郦君玉微微一笑道.

      唐文潜眼睛一亮,“此话当真!?”

      “我是信口开河的人么?”

      唐文潜心底的笑意浮到脸上。说实话,皇甫少华身份一事上,唐文浩被元熙迁怒了。说来也奇怪,元熙对正儿八经犯了欺君大罪的皇甫少华和熊浩的大哥熊演倒没怎么记恨,反而不过是包庇他俩的唐文浩被他冷落了好久。

      这就是要说到元熙的个性了,虽然都是臣下,那也是有亲疏远近之分的,外人瞒他哄骗他也就罢了,唐家兄弟可是他的至亲,竟然也能帮着外人诓他,这就不能忍了,就好像当初杨弘揭发皇甫少华的时候,元熙气成那样,也是因为怀疑郦君玉伙同别人骗他。

      自从王昌战败齐军班师之后,唐文浩基本上是赋闲在家。元熙自觉没有迁怒唐文潜已是宽宏大量的圣人了。

      锦衣卫地位尊贵,职责也是五花八门,是么直驾、宿卫、缉捕、巡察都在他们的执掌范围内,更重要的是锦衣卫负责监察百官,被视为皇帝的耳目鹰犬,最后这一点,自然会引起朝廷其他官员的不满,所以锦衣卫的权利虽大,名声并不好,这才有当初吴道庵劝郦君玉不要和唐文潜走得太近的事。

      但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在对王昌的战争中锦衣卫立下大功,军功可不比刺探人阴私,这是可以明明白白摆在台面上的功劳。如果郦君玉能说动元熙,让唐文浩有机会为日后海战出一份力,这份人情可就大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8章 新郎中顾后瞻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