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他的背影 ...
-
"小可在房里一躺就是三天。
一个是秦父秦母的要求,他们觉得小可虽说病好了,但身体底子肯定有损伤,需要多休息,多吃些好的补回来才行。另一个原因就是小可自己,一下子穿到另一个人身上,穿到另一个世界中,哪怕她心性坚韧,其中承受多大的心理的压力,旁人是无法体会的。这几天,她也是一点一点地对自己做心理建设,慢慢地让自己适应这种变化。
其中,秦父有几次拐弯抹角地问她落水的原因,秦小可也仔细的搜索着脑子的记忆,可是什么也没有。秦小可猜想,自己穿来时,正好是秦莞落水后,或许当时彼此魂体不够契合,导致有些记忆丢失?可秦莞究竟是怎么落水的?是意外还是另有隐情?
小可想破头也想不出来,只能暂时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一旁。
这三天的时间,小可除了吃饭、睡觉、想心事,就是把自己现在住的房间研究个彻底。
她现在住房间不大,目测也就是七八平的样子,房间门窗都是朝东开的,房里家具不多却很精致。
房间西北角摆着雕花榉木大床,上面挂着八成新的黛青色帐子,镜台就是紧挨着床放在西面。秦小可对自己现在的容貌特别好奇,透过镜台上那扇打磨光亮的铜镜仔细地打量了好久。
镜子的人儿,约莫十三四岁模样,鹅蛋脸,柳眉杏眼,嘴唇发白,皮肤呈现出不健康的蜡黄色。
秦小可看着镜中的自己,喃喃地说道:“秦菀怎么是个林妹妹似的人儿,五官样子倒是个美人坯子,就是肤色太差,身板太弱些,以后得好好锻炼、调理才行。”
房间南面拐角是个衣橱,里面堆得满满的四季衣服和被褥,衣服被褥看上去都有□□成新,从中可以看得出秦家家境不错,对女儿也是娇养着。
东边靠窗的地方是个书桌,上面除了放了笔墨砚台外,还有几本书,几张写了字的纸。小可拿起纸来看,上面是几首婉约、哀怨的诗,把诗读了两遍,也读不出什么门道,就把它搁一旁。几本书中,居然有一本山水游记,这倒让小可觉得惊喜和意外。她拿起书仔细翻看,有原主的记忆,读起来也不费力,渐渐地看得入了迷,放下书时忍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要是能像书中作者一样畅游这名山大川该多好啊?
秦小可穿来的第四天才走出房门,第一次接触房间以外的这个世界。小可心中充满了好奇,屋里屋外转了个遍。
秦家的房子分为前院后院,中间用一道围墙隔开,并留了一扇小门方便通行。前院几间屋子带一个院子是用来做私塾,供孩子念书用的。
后院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格局,三间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各两间厢房。正房中间是是厅堂,平常用来待客吃饭。左边那间是秦父秦母的卧房,右边那间是秦父的书房。
西厢房靠里的那间是小可现在的闺房,靠外面那间是李嬷嬷的卧房。东厢房靠里的那间是杂物间,用来堆柴火之类的。靠外的那间是厨房。厨房后面还开了个角门,直接通到外面巷子。
几间房子围着的院子并不大,院子里就一口井,一株腊梅树,两条石凳。
此时的秦小可正托着下巴坐石凳上发呆!
根据秦菀的记忆和自己的观察,现在的朝代国号是大同。小可仔仔细细的搜索自己上辈子的所有历史知识,也没有找到大同这个朝代或是国家,也不知道是历史拐点了还是自己记岔了。
她现在所住的这个小镇叫翠屏镇,镇里的建筑风格和人们的穿衣打扮倒是和历史上的宋朝很相似,可这肯定不是她所知道的历史上的那个宋朝。小可自嘲地想:历史的发展总会出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也不是我这个小脑袋瓜能想通的,既然想不明白,干脆就不想了,既来之则安之。
秦母刚出房门,见小可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坐在石凳上发呆,又转身入房,再出来时手里拿了把梳子。
秦母一边帮小可梳头发,一边说道:“你这次能度过难关,也多亏佛祖保佑,娘打算带你去翠屏山上的翠竹寺去拜拜。”
“哦,好的,娘”小可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娘打算下月初一去,这几天你还是在家好好把身体养养才行,翠竹寺在半山腰,我们得爬上去,会有些辛苦。”秦母担忧小可身体会吃不消。
“娘,我们是走路去吗?”
“走路去有些远了,到时咱们雇辆牛车,能直接送到山脚下,然后咱们再走路上山。”秦母解释道。
“好的,娘。”想着能出去走走,小可满心期待起来。
~~~
翠竹寺位于翠屏镇西南翠屏山的半山腰,因寺庙后面有一大片的翠竹林而得名翠竹寺。翠竹寺离县城也不过二十来里路,脚程快来回一个时辰也就够了,据说翠竹寺建寺有三百多年了,期间有段时间因为战乱而荒废过,大同建国后,香火又渐渐兴盛起来,附近几个县镇的人都会来这上香拜佛。
初一一大早,天还未亮,小可就被秦母叫了起来,这可是她头一回起那么早,整个人还是懵的,打着哈欠,揉着眼睛跟着秦母上了牛车,继续在一颠一晃的牛车上打盹,直到牛车停下,秦母叫她下车时才清醒过来。
这时候,太阳才刚刚露了脸出来,整个山头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树林深处,各种鸟雀叽叽喳喳地叫着,热闹极了。山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小可的心也跟着畅快起来。
小可跳下牛车,抬头看向前方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这才发现还有人比她们来得更早。
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正健步地走在山间小道上,阳光透过树缝漏出斑斑亮光,偶尔几点撒在男子身上,随着他的行走一跳一跳的,像是正在舞蹈的精灵。
待小可把秦母搀扶着下了牛车,再回头望时,已经找不到那男子的踪迹了。秦小可脑海里忽然就浮出自己和好友甜甜的一段对话。
大三那年,好友甜甜正和男友热恋着,她见小可一直不谈恋爱非常好奇:“小可,你自己条件那么好,追你的人也多,里面不乏优秀帅气的,怎么就不见你喜欢上哪个呢?”
爱好旅行的小可是这么回答好友的:“你看追我的那些人,走路走的没我远,爬山也没我爬的快,怎么能追得上我呀!”
想到这,小可嘴角上扬,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微笑。
上山的路有一丈多宽,堪堪够行一辆牛车,要是迎面来辆牛车,就不好错开了,所以来翠竹寺上香的人们都自觉地从山脚步行上山,这样做同样也表达了自己上香拜佛的虔诚之心。
山路虽然比较平缓,但都是泥巴石子路,秦小可穿的是普通的绣花鞋,走了不一会就硌得脚底板生疼,而且现在这副身子也破败,不一会便腿疼脚酸、气喘吁吁起来。
秦母见状,心疼的不得了,见路旁有条石板凳,急忙招呼小可过去坐下休息。
虽说现已入夏,但山里早晚温差大,石凳上附着的水汽还未散去,湿漉漉的并不适合坐下来休息。
小可见状便挽着秦母的手说:“娘,我们走慢点,一边走一边说话就不觉得累了。”
小可穿来也有好些天了,只要有机会,都会跟秦母聊些生活琐碎的事情,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了解秦莞的过去和寻找跟这个时代有关的信息。
“这样也好,菀菀,你要是累了,别硬撑着,一定要跟娘说。”
“遵命,母亲大人。”小可调皮地说道。
“你这孩子”秦母笑道,“这翠竹寺你爹每年都要来住上几天,要不是最近私塾里太忙,实在走不开,你爹肯定也是要跟着一块来的。”
“娘,我怎么不记得跟父亲来过这里啊?”
“你还说,小时候,你跟你爹来过一回,说这里一点都不好玩,吃的也不好,再叫你就怎么都不愿意来了。”
秦小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那爹爹每年上山都来做什么呀?”
“你爹和翠竹寺的方智大师是多年的老友,也算是忘年交吧,两人经常在一块喝茶、下棋。方智大师已近七旬,你这次来了,也去拜见拜见大师吧!”
小可好奇这方智大师是什么样的人,能和他爹爹成了忘年交的好友?
俩人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远远便能望见一座掩映在浓密树林中的古朴恢宏建筑。
小可爱好旅游,以前去过各种各样的寺庙不下几十座,随便拿一座出来可能都比这座寺庙盖的高,盖的漂亮,可却不及这座寺庙给她带来的感受强烈,该怎么形容这种不一样的感受呢?一个是杜莎夫人蜡像馆里的蜡像,一个是站在你面前活生生的真人。
眼前的这座古朴肃穆的寺庙,让小可想到了唐朝诗人常建写的一首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此情此景和这首诗最贴合不过,那袅袅檀香,空灵的钟声,让人忘掉了一切繁杂,有不在人间的感觉!
只一眼,小可就爱上了这里。
进了寺庙,小可虔诚地在佛祖面前跪拜了很久很久。
佛祖在上,小可我能穿到这个世界里来,想来佛祖您也是存在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里面的吧。小可拜托佛祖您给我那一个世界的爸妈托个梦,告诉他们我在这个世界还活着,过得很好,叫他们不要担心。如果佛祖您能听到小可心中的祈愿,还望佛祖成全,小可在这里给佛祖您磕头了,千恩万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