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衔接 ...
-
暑假我去了桂林。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去了。
桂林的景点里到处都有工作人员给人一张张地拍照,一个也不落下。我觉得特烦,心里就直嚷嚷,你们凭什么就照我啊,贴出去就不怕吓到人啊!到了景点出口,一台电脑或一个看板上展示着每个游客的照片,随便看,觉得拍得好就可以花十块钱取走,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自己的照片丑,嫌挂在那儿丢人,所以买走了,这样景点一样赚钱。
人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边儿有山有水,我单方面地认为这里就有好吃的。
街上烤老鼠十八块钱一只,油拉拉的非常诱人;超市里黑蚂蚁十五块一包,黑漆漆一团。挨着荔浦,有淡紫色的荔浦芋头卖,有穿山甲限量卖。吃团餐的时候,我一向秉承着先下手为强的传统,将刚上桌的貌似豆角的东西夹了好多急速塞入嘴里,这时导游开始讲解:“桂林人的饮食呢,在我们看来呢比较奇怪,它是又酸、又辣、又臭的。”呕!我说呢!霎时间我的味觉就废了。刚入口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单纯的酸豆角,接着以为厨师放错调料了,怎么这么辣,完了还有臭烘烘的余味绕舌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这太痛苦了!一桌子人看我扭曲的表情,都幸灾乐祸地问,“小姑娘这菜好吃吗?”
“嘿,叫你嘴快!”
“伤着了吧!”
哼!我没叫菜伤着,我叫你伤着了!把脸别开点儿,我一看见你就想吐!
这人还执拗着脸,饶有兴味地盯着我看,仿佛是没看够笑话。
我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靠,你还真想看我吐啊!
大家吸取了我的教训〔怎么这么别扭〕,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导游关于第二道菜的讲解。我看了看第二道菜,很不巧,大爷我认识这道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荔浦芋扣肉”,一大片肉一大片荔浦芋头有层次地圈叠在一起做成的。我迅速从中夹出一片肉,然后按照一三五七九的顺序依次将肉片夹出,等到他们听完讲解,赶忙转过头来翻找肉片时,哼哼,已然没有了!我在众人的愤恨中悠然地细品着“荔浦芋扣‘肉’”,在许多张含着配菜芋头的嘴无声的抗议中露出满意的神情,让人觉得仿佛我丢出一句“你耐我何?”,那叫一个飘啊……
早上起床去吃自助早餐,看到一个特别高的外国人,高兴地挥舞着手臂对不远处的同伴喊:“BREAD!BREAD!”仿佛他看到了金子。
早饭后随导游去景点:一个天然溶洞。里面瑰丽的奇景就不消说了,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不是能用文字图片或录像传达的,一定要亲身体会,再生动的多媒体也不可能演绎它的精髓。如果不是身临其境,面对着窄窄的电视屏幕,很难产生令人莫名的惊悚、震撼、崇敬之情,来自于媒体的感受确不及实景的十分之一。建议大家没去过的赶紧去一趟,处于温饱线以上的朋友一定不要吝惜多花这份钱。
进入溶洞,导游告诉我们,不要走丢了,否则后果很严重。听导游说这里有些灯很节能,是重力灯,限定额以上的人数走过这灯才亮,过一会儿灯自动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溶洞很大,近处只有两根儿“光棍儿”,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反正就是两根发光的棍儿,这光棍儿的穿透力有限,照得嶙峋的石顶让人禁不住产生一些奇怪的联想,远处就表现为无尽的黑暗。我正沉浸在对黑暗深处的恐惧中,一滴水冷不丁地滴在我头上,把我好吓。抬头一看一个巨大的钟乳石吊在头顶上,尖儿上攒聚的水滴眼看又快要掉下来了,惊得我带着一身半冷不热的汗赶快闪人。
转过个洞,导游让我们停下。我紧张地四处张望,怕她一开手电筒又要照出个什么恐怖的物像来。这是我的经验,她一停下就会不以为意地一扬手照出个吓人物件,而且这物件近在咫尺,刚才因为黑暗的遮蔽不容易看到,突然显现在面前,暴露出狰狞的面目,让人一时难以接受而吓得呆在原地不能动弹。
导游微微一笑,把手电拧亮往上一指,“潍坊的朋友们往上看,看上面的岩石像不像一只巨大的白鲸啊?”
白鲸就白鲸吧,还“巨大”?
一抬头,不禁咽了口口水。青岛海底世界海洋博物展厅里有一个鲸鱼的模型,极端大,当时就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此时有那人工模型一半大的天然模型〔没准儿还是个化石,这海陆变迁的谁也说不定〕就悬在我的头顶上。那么逼真,那么生动,那么大。巨石压顶的压抑感在陆续抬头看的游客中蔓延,有人已经挥着手,拖儿挈女地往前逃了。我轻声问导游,不怕他们走丢了吗?
导游毫不在意那些人的去向,成竹在胸,说到前面他们就会停下的,不用担心。
果然,往前走了一段路,便看到群人集聚。我凑上前去,他们并不挪动步子,挡住了后来人的去路。导游经历的事儿多了,在人群中挤出条缝儿走到前面,给后来的人疏通了一条路径,我们穿过人群站定,随即就被眼前的大环境吸引了,或者说,是吓呆了。
矗立在眼前的是一面高达三四十米的石壁,在当时的气氛影响下,我觉得用“壁立千仞”来形容也不为过。它拔地而起,在这个封闭的环境内显得离奇突兀。
石壁在黄色微光的映射下,愈发柔和静谧。石壁上千疮百孔,沟壑纵横,层叠交错,拥有这样那样苍劲有力的线条,像是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出的艺术品。大家都愣住了。没人出声,或者有声音我却没有听到,此刻我就像是变成了一条蛇,“由于没有听力,把世界理解为绝对的安静”。我屏住呼吸仰望它。我的神经中枢不允许我想任何多余的事情,我也想不出任何多余的事情,于是沉浸在它带给我的震撼当中,无暇顾及周围的事物。
他默默地接受着我们崇敬的景仰。他已经历了几百万年的世事变迁,用他那挺拔宽大的身躯包被着游客们尚显稚嫩的灵魂。他的心是向我们敞开着的,用他那宽阔的胸怀给予我们每个人大大的拥抱。他沉默,他不语。他与世无争,傲然孤立在深山腹中,用他的身躯诠释永恒。我沉默,我亦无语。我已深深陶醉在他浑然天成气魄之中,他前一刻带给了我身体的震颤,尔后与心灵的震颤和鸣。我从未体味过这样的感觉,血液和思维都在飞速地流转,我却忘记了血液是为什么而流动,思维是为什么在运转。
等我回过神儿来,想赞美,却启止于他的完美。
无数的游人经过这里都不由得驻足仰望,所谓高山仰止,都得益于他在人们心目中若有若无的灵魂。
石壁在想什么?岁月蹉跎会不会僵化了他的思维?
望得太久,项为之强。垂下眼帘,这才注意到,石壁下有一汪深不可测的小潭。
小潭在完全无风的深邃溶洞里静默着,平滑如肌,光亮如镜,虽说是深居在山腹内的一汪止水,经过这几百万年的沉淀更显清澈纯净。潭水倒映出石壁的影。影中石壁倒插入水,若要虚实呼应,两相对称,石壁高入洞顶就应该直入洞底。潭影深幽,教人一直俯身望下去,望下去,望穿秋水却不见底,竟像是一个万丈深渊。
遗世独立的石壁临渊而立,人们不出声,仿佛是怕吵到谁,仿佛他是真的有灵魂的。
过了一回儿,导游轻声打破了沉默,催促我们到下一个景点。我们被这轻声惊醒了,排着队往前蠕动,心里还在默默流连。
往后再参观别的溶洞,我却木然。曾经沧海难为水,其它任何的奇险秀美都比不上那万丈石壁临深渊。
远处传来隆隆的水声,恩?难不成这洞里还有瀑布?那可真是奇观了。绕过一堵厚厚的洞壁,瀑布赫然出现在眼前,猝不及防的人们被吓了一跳。刚才凭声音判断,瀑布分明就在二百米之外,怎会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洞壁的隔音效果这么好?唉,喀斯特地貌总能给我们带来令人惊叹的感受。一鼓奔流从山体的巨大裂缝倾泻而下,冲成一片积水潭。透过清澈的山泉水,可以看出山体岩石的颜色。用光去照,感觉潭水清清浅浅,甚至可以伸下手臂去触及潭底。呵,倘若真的伸进手去触摸潭底,呵呵,您要是不会游泳的话还是算了吧,水很深,是手电筒光的折射欺骗了你。咦,水上漂着个东西,疑似乌龟。
“哎,妈你看那水上漂着个东西儿!”
听我妈没反应,我又加重了语气,“快,快点儿,再不看那东西就得漂没啦!”
寂静……
不祥!我哆嗦了一下,脑中一闪而过这样两个字。
一鼓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我挣扎着回过头,还想验证一下在我潜意识中已经定论的事实。我妈没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其他人也没了,而且一个也没剩!
我的妈呀,你快回来呀,在这黑不咙咚的地界儿舍下我一个人,这不活要人命嘛!
四围的重力灯渐渐熄灭,瀑布隐入黑暗,无影无踪。
四下里静得只剩下瀑布发出的隆隆声,紧张和恐惧夹杂在黑暗中迅速漫延开来。我站在原地拼命地摇头,不不这是幻觉这是幻觉!耳边的隆隆声犹在,可人群却像黑暗里一个个熄灭的光点儿一样悄然消失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等到身上的汗凉透落地蒸发,隆隆声依旧。
我擦了擦汗,简单地分析了一下当前所处的形势。现在是我一个人站在这个鬼地方,隆隆声经过回音石壁的声效处理,立体环绕声效果奇好,估计再在这儿呆一会儿我就能从这潭边儿上挺下去〔直挺挺地倒下去〕。
还等什么,起程!老舍曾经说过,“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这喀斯特地貌就像济南的趵突泉一样,一个洞接一个洞冒出来,洞连洞,洞套洞,洞转洞,总体感觉像是九连环的连环套,洞路十八弯,走过来走过去,我想起一句歌词:“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九月九就了开学了,我还没报到呢!呀,远处有光,有了目标了!我这才体会到光对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连上帝都说:“要有光!”,光就是目标,光就是希望!
忽然就见眼前一个洞上安着铁栅门,里面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在发光,阴森森白惨惨闪着寒光,特像书上描写的渣滓洞,特诡异。
我就不信邪了,都胜利在望了,谁摆了个这个败坏人兴致啊这是。张嘴来了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声音一圈一圈地扩大,霎时间声波来回弹射,东的西的快的慢的完全乱了套,交相呼应组成了杂乱的交响乐,犹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又有这个气氛渲染着,听上去竟像是鬼哭狼嚎。哎呀,原本指望着喊一喊来个华丽的回声壮壮胆的,没想到大自然这么神奇。
新一轮的恐惧随着声波曼延开来。这什么布景啊,又不是在拍丁丁历险记。“历险”这词儿放这儿不恰当,要不我临时给改改得了,“遇险”?“遇难”?可别!冷静,冷静!渣滓洞里曾经有一位革命烈士说的好啊,“誓将牢底坐穿!”。我是谁啊,我可是文人!古代有骨气的文人多了去了,那就是榜样!苏轼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屈原受不了自投了汨罗江,谭嗣同在铡刀下慷慨就义……一哆嗦。
快走快走,要不然真能被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逼死!曙光就在前方,谁也拦不住我前进的脚步!
呼哧呼哧,“妈!”
“咋?”我妈很平静。
“……没事儿没事儿,随便叫着玩玩儿。”
刚才就没人发现我丢了吗?郁闷……
和着我刚才还担心我妈担心我,是白忙活了?恩…总有一点儿不甘心,要不跟我妈说说?这不是找着挨骂嘛,还是算了罢。
坐船游漓江,欣赏阳朔风景美如画。船头处被一群热情高涨的学生霸占,他们簇拥着一位老师,抑或是一位诗人,他站在群人中间,倒背着手,高吭:‘漓江的山啊,漓江的水,漓江的山水多么美!”
呕!
即兴发挥还在继续:“啊!我爱漓江的山,我爱漓江的水!”
恶!
他故意的!他在挑战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山美水美人更美!”
“好诗好诗!”
还用了满是敬佩的语气……
……
不要跟我说话!别搭理我!我需要安静!我要淡定!
我蹲在地上画圈圈,画了N个圈圈,差点儿把船给戳漏了……
我安慰自己: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奇事天天有,今天特别奇。
今天碰上的只是个把儿的奇人轶事!我的心胸很宽大!我要忍!
不过“忍”字头上一把刀,这刀在我心里磨来磨去,戳得我心口窝窝疼。
下了船,耶!终于摆脱那群疯子了!
随后,随后旅游团的人民群众不负我望,给我普及了知识,让我长了见识。
乘着竹筏,倍感惬意,身旁一男振臂高呼:“刘三姐!扔个绣球过来吧!”
在岸上观看象鼻山,旁人语:“走,咱上鼻孔眼儿里照相去!”
有卖老影片碟的摊儿,一中年男子路过,手持碟片,大声朗读故事梗概:“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啊在说话!…快快让小兰姑娘回来吧!”
临走时大家舍不得,不知谁先起的头,“桂林再见!我要走了,您甭送!北京人到此一游!”
接下来,候机厅就热闹了,
“福州人到此一游!”
“外乡人到此一游!”
“袁某人到此一游!”
……此起彼伏。
哎,等等!我扯开嗓子来了一句,“我,我也到此一游!”
上飞机前要关手机〔算是普及给大家的一个知识吧,呵呵〕,滑开盖儿,发现有条新信息,看样儿已经恭候我多时了。恩,是刘展翅的群发短信:“热烈庆祝刘展翅顺利考入一中!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儿个真高兴!”
哦?他也考上了?老天真是对他不薄呀!他都考上了,那我铁定也考上了呗!
感谢人民感谢党,感谢华丽丽升起的红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