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农事繁忙(捉虫) ...


  •   于大叔当年就是一狠心去了县城找工,在大户人家手底下做了几年长工才攒的钱娶了于大娘,之后在那户人家的布庄做了小伙计,后来于富也跟着一道做了小伙计,只是没卖身的伙计永远只能做伙计,于大叔就干脆回了家,让于富自个儿在那儿做着,直到前年征兵。

      陈林拉着于大娘进了屋,拿了一些辣椒种子出来,“大娘,您把这个拿上,这是秦掌柜给说的,种了管收,用来做酸菜。”

      其实是秦掌柜惦记着那张方子,也知道不好留住,特地给两人说了可以透露出是酒楼的方子,反正两年后确实是了。

      陈林这下放下心来,本来还担心要扩大种植辣椒就肯定会藏不住,这下可好了。

      陈林给于大娘说了种辣椒的方法之后就送她回去了,紧接着和聂恒把沤在院墙外的农家肥混上灶台底下的灰摊在地上暴晒,这样进一步杀死动物粪便里面自带的以及沤肥过程中产生的虫卵。

      有了牛犁地果然快了许多,一天两人就把水田弄完了,还犁了小半亩旱地。思忖着第二天得拉上农家肥往地里撒一遍两人回家之后又连夜打了一架简易的板车架。

      买来的三亩里佃了两亩给张家,两人拉着牛帮着把张家的地也犁了,之后也就借给于大娘家,于三婶子家使了,使完几乎家家户户都弄完了。

      每天盯一盯秧苗的情况,时不时盖上油布防止烧坏秧苗,规划上旱地的种植情况,大部分用来种辣椒了,下了一点儿红薯种,玉米种了半亩从张奶奶那儿买回来的旱地。

      打算沿着田埂种一排梅菜,西红柿也是,就把需要育苗的辣椒西红柿和红薯集中在一块旱地里种下,南瓜依旧种在院里,两人搭了个木架子,等南瓜藤爬上去结了瓜不用烂在土里,还容易瞧见。

      紧接着秧苗长成了,下地拔了秧苗转到水田里,陈林看着村里秧苗长得比较快已经开始插秧的人家,突然想到应该拉线插秧的,控制植株间距。

      “恒子哥,帮我削两截小臂长的木头吧,不用太粗。”

      两人花了一早上拔了不少秧苗,正准备休息一下回家下午就去水田里插秧。陈林话音刚落聂恒站了起来拍拍裤子上的泥土,带上砍刀在旱地旁边的林子里挑了一颗小树,弄好两人一人挑一担子秧苗回家了。

      到家陈林还要忙着炒菜,饭一早就闷在锅里,“有什么要我弄的?”聂恒见他忙着摘菜便问问,刚才急着要用木头,估计也就刚刚着急用。

      “恒子哥你去把家里的麻绳找来,卷在木头上,要长一点能有咱家最大的水田宽就成。”

      下午陈林把大概的间距和聂恒讨论过之后两人果断下田了,因为要拉线,来回还需要费些时间所以两人动作不够快,眼看着天都应经黑了才把一早上拔的秧苗插好。

      因为拉线整个插秧的效率慢了不少,但是两人看着田里整整齐齐的秧苗不自觉欣慰,不过两人因此晚了其他人家好几天才插完秧。

      也有不少老人不认同,不是就逛到他们家水田旁边劝聂恒,“你说你不会种地也不能就由着夫郎,看着拖了不少天,到时候晚几天收要是没事还好,天不好碰上下雨可怎么办?”

      陈林也知道老人家也是好心提醒,但耐不住总有人混在旁边说风凉话,陈林又不好越过夫君反驳长辈,一声不吭接着插秧,“夫郎也是为了收成,且试着看,家里也就我俩,总该有个人决定,我不懂得便听他的呗。”

      聂恒态度如此,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甩甩手掉头就走了。只见张兰听了这话,幽幽的说了句什么也走了,陈林离得远没听清,等晚上回去的时候于大娘气呼呼的就上门来了。

      陈林这才知道张兰说的话,大抵就是人家两夫夫上没长辈下没孩子,又不用交税还有县里的掌柜的生意,当然是不着急了。

      陈林也是无奈,他只是小时候见家里大人都是这么插秧的,而且张兰是不是总把他当成假想敌,“大娘,我们没有拿地里的事情开玩笑,你想啊,这畜生还知道划地盘呢,庄稼就只能我们给它们划地盘了,不然怎么能长得好呢。”

      “你心里有数就成。”于大娘听了陈林的话也觉得有些道理,“那你看旱地里庄稼是不是也得这么种?”

      “是啊,不过就不用拉线,自己掂量着来就行。”

      水田的活计算是结束了,紧接着辣椒苗和西红柿也长成了,又忙着把这俩种到旱地,又接着剪了红薯苗分株种下去。

      弄完好不容易喘口气,于是俩人又上山去了,打猎是主要,回来顺带砍些柴,一日一日的累积到要入冬的时候才不用着急着去砍柴。

      两人也是好久没上山来瞧瞧了,路上还碰到了一样是上山打猎的赵猎户和吴猎户。两人日子过的好了些也就渐渐的不怎么想上山了,山里未知数比现代的大山的未知数多太多了,而且这个地方的医疗水平不够,陈林也担心两人万一出什么事医不好就绝了。

      不过在农闲的时候又是在不知道该做些啥,也就只好一起上山了,回程砍一担柴和一担草,木柴是日常要用的,草是给畜生铺窝的,没三四天就得换一次所以隔个三四天就会有个人是挑着草回家的,而通常都是陈林,毕竟草还是稍微轻一些的。

      而且每天早上陈林做饭的时间里聂恒会在附近的田埂或者河边割些嫩草回来喂牛,也幸亏村里养牛的人家不多,养猪的也不多,村庄附近的野草也就没有那么多人割,想陈林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养牛的,猪都是两头起步,靠近村庄的田埂、路上基本上是看不到长得过膝的野草,只要有人瞧见长出来一些就割回家了。

      陈林此刻在潜伏着,方才聂恒发现了一小群野鸡,两人打算抓几只活的,夏天快到了,天气渐热,菜放不住,熏鸡肉去年实在是吃的有点多了,于是前后夹击,陈林蹲守聂恒赶过来,能捉几只捉几只。

      被聂恒赶过来的惊慌失措的野鸡路过陈林面前,陈林两只手张开扑过去,倒地之前一只手抓住了一只野鸡的脚,另一只抓的是翅膀,被挣扎开了,聂恒倒是抓了两只。

      “恒子哥,快帮我拿走,我看到蕨菜了。”陈林坐起来,双手抓住鸡脚递给聂恒,他刚才压倒了三四根蕨菜,眼前还零零散散的长着其他的,刚开始还不是很注意所以没看到,仔细一找到处都是,五六月正是蕨菜疯长的季节,有些都已经长老了。

      聂恒绑好野鸡也加入摘蕨菜的队伍,陈林已经摘了一大把,抱在怀里想放进背后的筐里已经别不过手了,还是聂恒帮忙放进去的,陈林耐心的教了聂恒辨认不苦的蕨菜和苦蕨菜,然后两人分开一人一边开始摘蕨菜。

      等到背筐已经装不下了才回到原地,聂恒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打算继续打猎了,两人背着两背篓的的蕨菜回家了。

      “这些都没有人吃的吗?”陈林有些困惑,因为留心了之后发现下山的小路旁边的灌木丛下全都是蕨菜,看就是没人吃的样子,不然路边怎么会有那么多。

      “有的,不过这东西味道不那么好,也就那些家里吃不上饭的回来摘回去吃,而且山上野菜不少,大家都是能不吃就不吃。”聂恒小时候偶尔也会吃到,不过都是父亲为了让他多吃青菜,想着他尝了不好吃的蕨菜之后青菜就会变的容易接受了。

      蕨菜确实是,处理得好一些味道会非常不错,处理不好实在难吃,农家煮菜又是能少放油就少放油。

      陈林这才后知后觉想到,最近天热之后他才开始制了新的酸汤,不知道够不够浸泡这两筐子蕨菜呢。

      这次回家比较早,陈林就把酸汤坛子翻出来,又找了一个空坛子,分了一半酸汤过去。把蕨菜摘好洗干净,生火过水烫一遍,然后加盐腌制两小时后放入酸汤中,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拿出来,洗了之后放点儿油,辣椒炒香后放入切好的蕨菜,翻炒后装盘就行,这样可以去除蕨菜的涩味,还能增添一点点酸辣风味。

      陈林想着都要流口水了,只是家里酸汤不够,这两天的米汤全部加进去也还得发酵个半个月,这半个月蕨菜只能做成菜干了,到了冬天还能尝尝菜味儿。蕨菜生长快,三五天就能从芽儿大小长到半臂长,不过这附近的人们都不吃。

      时下农闲,陈林就约上于大娘一家,再叫上小张七,于大娘又叫上于三婶,大家伙一块儿在西、北两座山疯狂搜刮,然后回来按着陈林说的,先过一遍水然后抹上盐腌制后晒干,到冬天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用水浸泡半天再炒着吃。

      这一下子,后塘桥村人们看着他们都在疑惑,张七家也就算了,于大娘于三婶和聂家怎么看都不是要捡蕨菜吃的人家,问了一嘴都说于大娘问过陈林之后就把做法说了,不说整个后塘桥村,一大半人家都上山捡蕨菜去了,家家户户院子里多多少少都晒了一筛子又一筛子蕨菜,都想着冬天能不饿着孩子脸上笑容都多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农事繁忙(捉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