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猫冬(捉虫) ...
-
夜里陈林没能睡好觉,总是担心家里来了个外人不安全,时不时就要醒过来听听动静,连带着聂恒也没怎么睡好,只要陈林一动他就醒,顺便还把人搂怀里轻轻地拍着背。
“别担心了,好好睡,我注意着呢,咱家重要的东西都在这屋和旁边厨房,只要有动静我就能听见。”就这样陈林在天将蒙蒙亮之前睡熟了,早饭是聂恒起来做的。
“恒子,怎么是你在做饭,你夫郎呢?怎的能让汉子做饭。”张自权读过几年书,君子远庖厨还是懂的,即使是不念书的人,除了那些家里做厨子的是不让汉子下厨的。
“还歇着,舅舅醒了就来说说有什么事要赶着过来找我?”聂恒随便下了几颗青菜,扔进去一小把玉米碎,煮好了就端到张自权面前。
“这不是…今年收成不好,收了税家里吃都不够,想着大外甥不用交税收,来讨些回去,总不能饿着你弟弟妹妹们。”
张自权说完聂恒也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毕竟张家年年收成不好,也不知道自己不在的这一年多有没有为难过陈林。
“舅舅也知道,家里这才建了房,这房子还借了几个邻居的钱,这还等着卖了粮食还钱呢。”
聂恒也就那么一说,他们建房子花了多少钱别人是没有数的,只这屋看上去就得花不少。
“你回来不是有发放的银子吗?”张自权觉得聂恒就是在骗他,虽然确实是。“就那么一点儿钱,回来路上花了些,您看看这房子,光那些钱哪儿够的?”
聂恒说完便看见陈林起来了,顺便吩咐他一嘴,“夫郎,去给舅舅装十斤玉米碎吧,今年就玉米长得好。”
陈林点点头又转身去了厨房,犯愁该拿什么装玉米碎,布袋子都不舍得给他。瞥见之前上山砍柴用来装水的竹筒子,就用那竹筒子装了三四筒,估摸着差不多十斤就行了。
院里张自权还是不肯放弃,犹豫了一会儿又要开口借钱,“恒子你看,能不能借舅舅一两银子,你弟弟上学最近束脩又该缴了。”陈林听了也是有些气,谁都知道这钱借了肯定是还不回来的,“舅舅这是哪里的话,我们这还欠着钱呢,哪儿来的银子啊。”
听着聂恒拒绝张自权,陈林才把竹筒放到聂恒手边。
这张自权也是有趣,当初聂恒要应征打仗的时候非要把自己女儿嫁给他,明里暗里惦记着聂恒这点家产,现在有厚着脸皮来讨要东西。
见聂恒铁了心不打算多给,担心自己说多了这点子玉米都没了于是赶紧说着要回家的话,抱紧了几个竹筒溜了。
“以后见到不用搭理他。”聂恒起身要去盛吃的,被陈林拦下来接过碗自己去了。等吃了早饭陈林才抓着聂恒的手宽慰他,就当没有这门亲戚,本来就没有外嫁女养娘家的道理,更何况是外甥,反正两个人现在就只有对方。
家里稻子本来收成就不好,陈林想都没想全部留下来了,玉米种的不算多但产量高,可以多磨些碎碎和大米一起煮了吃。还有南瓜,红薯这些零零碎碎加起来也够两人吃很久了。当然这个吃很久是陈林所认为的吃白米饭这个吃法。
收了这些作物陈林便开始在旱地里撒菜种子,争取在下雪之前能吃上小白菜什么的。等这些菜收了再种一茬大蒜杀杀虫,落雪之前下种铺上稻草或玉米杆子,山上割来的草也行,能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就能行。
然而陈林这会儿其实在想这个地方有没有冬小麦这种东西,不过也得等等看这一冬的气候,要先确定下来气候的问题才能解决种植的事。
地里的事情也没什么忙的,只简单地给土豆除了两回草,在陈林的记忆里,土豆地过了一冬之后地里还是长满了草,估计是为了抗寒会留下些杂草遮挡。
菜地就在家门口,时不时就去转一圈倒是没什么杂草,小池塘里水草倒是长了不少,鸭子们也都大了,还有那些鸡崽儿,现在已经是可以吃的大小了。
鸭子是预备着过年吃的,猪肉到时候可以买。鸡也可以象征性杀一只,毕竟在陈林动了念头杀鸡的时候被聂恒劝住了,当初特地抓了两只公鸡就是为了抱窝,最好能多抱几窝。
“恒哥,要不咱们就养鸡?给城里的酒楼供送你看成不成?”陈林想着既然要养就多养一些,最好考这个挣上钱,还不用自己去城里开铺子。
不过聂恒摇了摇头,“县里的大酒楼都是有自己的供货路子的,只能多找几家小酒楼,不过小酒楼一天可能也用不上几只鸡。”
“要不鸭子也留着吧,兴许也会抱上窝。”在现代机器模仿抱窝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使得鸭子抱窝的现象减少,家鸡和家鹅抱窝现象比较常见,所以他也不确定鸭子有多少是能抱上窝。
不过这么想着两人就忙起来了,鸡鸭养殖的话规模会比较大,散养需要的地方太大而且容易养丢。聂恒又开始刨木头做架子,按照陈林的要求做了一个三米长半米宽一人高的架子,分三层,底下一层分两节,一层母鸡一层母鸭底下分别养公鸡和公鸭。
白天放出来一块活动,夜里分开。不过冬天也不是抱窝的季节,捡了蛋陈林还是拿来煮了吃。
陈林惦记着冬天要用的东西,烧烤要用柴火,柴火是不嫌多的。有空两人就带上七小子上山砍树枝拉回来,顺道看看有没有什么野味。
偶然被陈林瞧见一簇艾草,要是离村子近估计都被摘了,陈林赶紧招呼聂恒和七小子来摘。艾草摘了再长的快,记下这个地方下次还能来。
艾草能入药大家都知道,只是这东西长得多不算贵,自己摘了回家弄些茶水喝着舒经活络也是个好东西。又砍了不少竹子打算冬天闲了就编编东西,框也好篮子也好,或者编了鱼篓子都行,总要做些事情。
陈林两个人琢磨着帮张奶奶家盘个炕,要不然家里又是老人又是小孩的冬天要是下了大雪就怕出事儿。张奶奶家里没多少银钱买青砖,他们一合计就先买了土砖,只要抗烧就行。
这么忙忙碌碌的一眨眼就到了冬天,陈林赶紧上县里买了布匹棉花回来跟着于大娘学做棉衣,陈林看着怎么都是直接缝好填棉花就好的样子,为了不让棉花穿着洗着都坨到一个地方去,陈林封了口之后仔仔细细的把衣服抖落整齐,在衣服上缝了几个S型的防脱针脚。
在陈林赶制棉衣的过程中聂恒帮他把竹子削成半个小指宽的竹条,方便他编东西,每天在附近割上两筐子猪草,在撤回来两筐给猪吃的野菜。在还没有温室效应的古代,十月底就应经开始下小雪,真顺应了二十四节气。
有了棉衣出门割猪草扯猪菜就暖和多了,动作也轻快不少。早上陈林剁碎了煮菜倒进锅里和水煮着,看着蔬菜颜色变褐之后加一把米糠,再抓一把玉米碎,搅和匀了就算成了,等他煮完猪食聂恒也回来了,然后开始准备煮饭。
转眼新年就要来了,村里养了猪的人家开始各家各户串门子通知哪天杀猪,你家一天我家一天,这样不会撞到一起去,让家里的汉子来帮忙啥啥的。陈林看着自己家猪圈里养的比较晚的猪,幸好,还没到可以杀了吃的体积,不然又会很麻烦。
虽然早麻烦晚麻烦都是麻烦。
于大娘家就养了一头猪,早早的就来敲了院门。
“二十五哪天我们家杀猪,恒子你记得来搭把手,林哥儿你来厨房帮我烧烧水什么的。”
陈林把于大娘领进屋,“恒子这炕是咋弄的,真暖和,回头能不能到家里来做一个?你俩商量商量看多少银钱合适。”
“这要什么银钱啊,这是从北方学来的,你回家问问于富,他肯定也知道怎么弄。”陈林给于大娘倒了碗热水,连忙推了,这聂恒在北方学的肯定于富也见过。
“我们那会儿在北方睡的就是炕,还跟那边的老人修过炕,富子他知道怎么弄。就是一时想不起来要弄,当初还是我夫郎问了才想起来的。”
聂恒停下手里的活端起陈林给他倒的水一口喝下去,顺便再告诉于大娘一声。转而又低头收拾那几节小木头,陈林自己在旁边削竹子打算多做几个水杯,不然家里来了客人都是用碗倒水。
他还大有要把家里用的碗筷杯子什么的全换成竹制的准备,不过要用的话还得把竹子晒一晒去水分,夏天来做更合适,现在就做几个应应急。
聂恒闷头做的是陈林给他画的现代平扣的样子,因为之前用布头缝的坐垫有些缝合的地方会隆起,而且很容易滑棉,陈林就想着缝上扣子,隆起的部分会被拉凹,还能弄成好看的样子,现代的许多坐垫也会特地风扇扣子做出不一样的纹路形状。
于是聂恒就找了几节拇指大小的木头开始刻,也不要什么复杂的花样,平扣,底下留个针孔穿线就行。就是个子小,需要的又多,做的也算个巧工。
于大娘估计是觉得近,最后一家就定了聂恒家,来了就和陈林话话家常,聂恒担心两人不自在便拿着东西去了厨房,刚好看着火,在灶膛边上也不冷。
聂恒刚转身出去,于大娘悄悄地跟陈林说了他那娘家妹子的情况,“也是真的命好,不小心早产了没出什么大事,还生了个儿子,现在一家子都紧着她呢。”
陈林有些诧异,不过算算日子也还好,陈春是秋收之前去看的大夫,估摸着也是两三个月,这秋收完了到过年也过了四个月,早了个把月。
“人没事就好。”陈林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恨还是怨,家里好也没有他什么事,不好估计会找上来但是会被那张卖身契挡住,陈春命好也和他无关,又不会给自己送钱。
“你说这孩子啥时候能来呀,有个孩子家里也热闹些,你就算不会娘家村里也能少些闲话。”于大娘摸摸陈林的头,大概还是觉得陈林苦,毕竟这个大时代环境下女性在夫家在社会上的支柱其实还是孩子。
陈林这边倒是还好,只要聂恒不着急他就可以过得好,别人说闲话他也管不了,日子还是他们小两口过。
“明天你叔要去县里办年货,你俩看看要不一道走,说是越到后边越冷,路越是不好走了。”
于大娘瞧着两人家里也还没备着年货,两家一块走还能给帮衬帮衬看看缺啥补啥。陈林自己是不知道具体需要些什么的
二十三那天祭灶,之后村里东一家西一家的杀完猪就到了新年,陈林从于大娘家买了些猪肉备着。
一直忙着忙着都忘了剁辣椒已经可以吃了,陈林趁着新年聂恒给抓了条鱼,就捞了一些出来准备做个剁辣椒炒鱼,陈林把鱼剖开,内脏除了鱼卵都扔掉,用大油炸至金黄,捞出来,用油炒一下剁辣椒,最后再把鱼放进去一起煮一会儿,由于剁辣椒发酵后本身有汁水,不用再加水,小伙等汁水收干。
再用一点点猪油炒了小半碗剁辣椒,加水煮开后下白菜,这一汤就解决了。
陈林还担心聂恒会吃不惯辣椒,结果他适应的挺好,一大盘子鱼被两个人吃得干干净净,陈林便开始琢磨剁辣椒还可以做哪些菜。
除夕这天让聂恒杆了不少饺子皮,第二天等人小孩子串门子的时候多下几个。猪肉也不多放,但是放了饺子总比不放的香,七小子是第一个来的。
“恒子哥,哥夫郎新年吉祥,早日给家里添个小侄子。”
七小子怪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这是奶奶叫我说的,我自己想的就是希望今年能吃好喝好,多挣钱。”
七小子一向就早早的来早训,本来过年聂恒让他不用来,偏偏初一又是要串门子吃百家饭的,索性就早来了吃完还能练一会儿再去别家,那个时候其他小孩子才开始串门。
陈林给他下了满当当的一碗,告诉他糖果点心在炕桌的篮子里,等练完了去抓点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