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凡此过往 ...

  •   燕历永宁三十二年,盛极一时的大燕王朝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各种不知出处的、莫名其妙聚起的联军中或许真的有那么些饱读诗书又怀才不遇的文人,他们用遍地开花的一杆破笔列出了燕朝的十余项罪状。满腔积郁化作怨愤,昔日里高高在上无限荣光的燕朝皇室转眼成了人人得而谋之的罪人。数百年来尽心竭力的太平盛世顷刻之间付予微尘。
      患君者必死,投敌者苟生。朝堂之上的人越来越少,武将们或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或是摧眉折腰与敌为伍,只剩下年迈体弱手无寸铁的文官老臣们还在固执地坚守着眼下一文不值的气节,誓与大燕共存亡。
      雁门失守,潼关被破。传言中固若金汤的燕都第一次暴露在众人面前。历尽沧桑的厚重城墙上镌刻着燕王朝的不朽荣光,凌烟阁入云的屋脊承载着燕皇室世代相传、融入骨血的铮铮傲骨。
      一览无余的平原上,年近花甲的燕旻帝身披战甲,身后是整齐肃穆、为数不多的御林军。再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也挨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无边战事,他们已是大燕最后的守卫。
      “苏家先祖打下这江山至今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文帝一统天下至今九百四十三年。朕不如先祖德才兼备,继位三十年来庸碌无为,致使如今国土尽丧兵临城下,无数英魂战死沙场,百姓流离失所惶惶终日。”
      “朕自知愧对列祖列宗愧对生民百姓,然此战不可避,皇室誓死不会降敌。诸位已随朕据城墙苦守多日,皆是我大燕的好男儿,实是不该枉死于此。今大势已去,皇宫中尚有一条暗道通向城外,想要离开的人,朕绝不阻拦。”
      北风呼啸而来,卷起一地尘埃,间或夹杂着远方困兽的几声呜咽,苍穹下尽是阴霾,见不到半点天光。皇帝略显沙哑的声音消散在风里,尾调是沉郁的叹息。
      仔细想来,哪里会有什么千秋万代。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多少曾经辉煌的王朝湮灭在了风尘里,最初几年尚有故人思故国,可逝者已矣、流光不歇,它们理所当然地被遗忘,最后化作史书上不痛不痒的几行文字,供后来之人揣度评判。
      可即便如此,国破家亡的感伤,在那时的世人身上,也是半分不会少的。
      过了许久,不知道是谁先开了口:“誓死不降敌军,愿与大燕共存亡!”五百将士齐声呐喊,带着胸腔中压抑的所有悲愤,带着对故土的眷恋。旻帝沧桑的眼底泛起笑意,他勾起唇角,露出一个带着悲怆的笑,他连道三声“好!”,一句更比一句豪迈,一句更比一句悲凉。这一战必败无疑,但他们不能退!他们身后是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幼,是燕朝的千年荣耀,大燕的将土只会战死,绝不降敌!
      激越的战鼓自城楼上传来,狂风漫卷,扬起征人的鬓发;鲜血流淌,染红将军的战甲。漆黑如墨的战旗上用金线纹绣的“苏”字已看不出本来颜色,目之所及是无尽的敌军,没有援兵,没有补给。他们仅靠着一腔热血,守一座无援的孤城。除非杀戮,没有救赎。
      身边的同袍们悉数倒下,战旗浸在帝王的血里,厚重的城门败给了巨木接二连三、无休无止的碰撞。年轻的士兵最后看到的,是凌烟阁冲天的火光,和被染红的沉沉雾霭。
      一朝城破,山河拱手,这天下要换几回姓氏,才可重见熹微晨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