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京城漕运案(一) ...
-
朝元殿:
殿上皇帝的脸色似乎不是很好:“京城漕运案众刑部查得如何?”
刑部尚书颤颤巍巍走上前去:“回禀皇上,漕运一案牵涉众多,且许多重要涉案人员均无故身亡,一些边角证据也无法牵扯出背后主使人,实在是无从查证啊。”
皇帝气得抄起一旁的茶盏扔了下去:“朕养你们于江山社稷有何用?”
“皇上息怒。”天子一怒,众生惶恐。
皇上闭眼,深吸一口气,平复脸色,随后缓缓道:“此事交给太子查办,摄政王同刑部一道协助调查,七日内务必查出结果。”
退朝以后,太子李承和拦住李玄起,拱手道:“皇叔,此次京城漕运案,承和有不懂的地方还请皇叔指点。”
李玄起轻点头,随即回复道:“太子天资聪颖,本王不过也是同刑部共同协助。”
李成和轻叹一口气:“此案错综复杂,之后怕是免不得要麻烦皇叔。”
“圣上对此案十分重视,本王定会竭尽全力协助太子。”
“有皇叔这句话,承和也就放心了。”
李承和回到东宫以后,即刻召集底下的大臣、府客商议此事,只听工部员外郎提议道:“臣以为,理当从源头调查此事,将涉案人员一一提审。”
“臣以为不妥,涉案人员虽已缉拿归案,但皆是边缘的小人物,该招供的皆以招供,若我们多次提审,怕是回落个屈打成招的罪名。”
“那诸位有何高见?父皇给的时间可不多。”李承和端起一旁的茶盏,提声问道。
”殿下可知这京城中有位逍遥子不出门却便知天下事?“一白衣谋士出面道。
李承和放下手中茶盏,扬了扬眉毛:“你继续说。”
”听闻那逍遥子能替人解惑,帮人办事,只要你能满足他提的条件。“
”政事也可?“
”不瞒殿下,奴才昔日里有一同窗,他前些日子得了逍遥子的指点,如今便是六皇子眼前的红人了。“
李承和不禁轻笑:”京城中若当真有这样的人物,那岂不是百家争抢,如今尚能安否?“
”殿下有所不知,百家确实忌惮,可是暗探们谁也近身不得那个院子。“
李承和复又端起茶盏,似是来了兴趣:”既然如此,本宫却当真要去会会这位逍遥子了。“
李承和一行人来到了城东的一所院外,粗粝的牌匾上洋洋洒洒的写着”榕园“二字。随行的人敲了敲门,不久一书童模样的少年打开木门,见到眼前几个人也未作疑惑,只听道:”贵人,我家主人在里面恭候。“
书童将李承和迎进院内,其他人只能在院外等候。院子内十分整洁,只有一位丫鬟坐在一棵榕树下绣着手中的帕子。穿过庭院书童推开门,绕过层层帷幔,只见一人蒙着面纱端坐在桌前,面前是可口的饭菜。
李承和行一礼。慢道:”不知先生正在用膳,小生多有打扰。“
”市井中人不拘此节,太子请坐。“声音听着似是一位女子。
李承和见她识破了自己的身份,端详着她似是有些本事,随即坐了下来。
逍遥子替他斟了一杯酒,李承和端起酒杯却没有喝,浅道:”听闻先生博学强识,今日承和特来拜会,不知可否得先生指点一二。“
逍遥子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太子能满足我的条件,便可。“
李承和接过纸条,细细瞧了上面的话,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即刻便将纸条收入袖中,小抿一口酒道:”先生的要求属实难做。“
“难做?那比起这京城漕运案呢?“
李承和不禁思索着,眼下只有七日的时间,可这案子毫无进展,逍遥子却不给李承和多的时间考虑,只道:”既是开门做买卖,殿下若是做不了,那便请回吧,左右这件事都有人去做。“
见李承和还是不说话,逍遥子便又说道:”当年先太子与太子妃双双遇难,留下年幼的小世子过继给了四皇子,四皇子登九鼎,继大统,立了先太子的小世子为太子。太子如今之所以能当上太子不是因为圣上喜爱你,而是要给天下人交代。太子依仗太后的庇佑才能安稳度日,可您
怕是忘了,这位太后也不是您的亲祖母,况且太后年事已高又能护你几时?“
李承和暗暗攥紧拳头,回道:”若是先生能有十足把握能助本宫了结此案,此事本宫愿意一试。“
逍遥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只见她从桌上拿起一个盒子,交到李承和手中:”太子想要的,都在里面。“
李承和打开盒子瞧了瞧里面的东西,复又放好盒子,随即说道:”先生如何看待此次父皇交待给本宫的案件。“
”漕运案已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今要追究责任不过是给百姓一个交代,圣上此次不过是想借漕运案发难于太子与摄政王殿下。“
”先生交给我的东西,无非是让本宫有个人证,若是对方要本宫交出物证如此怎好?“
”太子只管在殿上指正主谋便可,物证自会有人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