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梦中之梦 ...

  •   我是怎么了?我只记得那天,好大的风还带点冷。

      我就一直等在老树下,连老边也忘了恨。

      听说,学校当天特意在那个万年干涸的水池里蓄满了水,一拍完毕业照老边就被一群男生抬着扔进水池了,“哗”,水花四溅,如此排场,声势浩大,爽!我能想到他被簇拥着爬出来后站在大风里冷到瑟瑟发抖的样子,狼狈啊,可怜啊,解恨啊,正确啊,再在各种笑声里被递给毛巾,痛心多还是欢心多呢?

      不过大家计划的要在水瓶里掺了红墨水泼花他的白衬衣,拿所有他改过的卷子铺天盖地撒向他埋没他,都没有去做了。这样的确过于邪恶了。

      可是——每次发放住校生补助,老边没漏过我的名字。单招的那段时间他把政策分析得清清楚楚,把三年成绩单收集好印好章给到相关同学手里,我们没多跑一步路,但凡我们可以去好一点的大学,他对此所做的一切努力丝毫没有含糊过。那天他告诉我可以去上课后,他说,“以后花点时间吃早餐,站到那儿都能被风吹跑。”那时候我脑海里闪过一个人,父亲。

      老边帮我分析的志愿,他从我自己根据分数选出的大学里画了三所出来,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我当时觉着,“湘潭”这名字可真好听。他倒说,“你这个分数最好报一些理工类的大学。”我当时不明白,去综合类大学不挺好吗?去理工类大学是方便找男朋友吗?不能理解。直至,走在校园里偶尔注意到各大名企的招聘条件上,第一栏就是985或者211毕业。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学生,去一个总体较强的但文科专业稍有薄弱的理工类大学,是个很现实的选择。但当时一眼就看中的,最难割舍,什么理工类的志愿靠后站吧。

      我是最后一个拿到毕业证书的,因为同学们已经陆续领完回家了,而我去到新校区跑错楼了。老边站在我对面那栋楼的五楼窗户旁对着电话大吼,“你快点给我过来!” 竟然没限时?……可我恨不得能长双翅膀飞过去,我立马又跑下楼,直冲上他那栋楼。他已经下到二楼了,脚步匆忙的我吓了一大跳,我我我受宠若惊啊,赶紧迎上去双手接过毕业证。他给到我手里,再平常不过的说了句,“再见。”老边竟然和我说了——再见?感觉以前,除了贬义词他没和我说过任何一个中性词,褒义词简直就是根本连奢求都没想过了。

      “我不想放弃她,我管她是相信她是个有潜力有前途的学生。”他是个比中国式父亲还严格的中国式教师,而这句话,爸后来提起的,爸说扁老师在什么时候说过的。这句话,还是在七月烈阳下带着热浪的微风里飘散了……

      不想再见。

      光荣榜张贴出来了,金色的横幅格外耀眼,我凑近了一个个找着名字。唐晚,湘潭大学,好看。想到邬瑞泽,从第一个看到最后一个,没找到他的名字,倒是看到两个很眼熟的名字——冀雪晴,中央财经大学;梁芳楠,复旦大学。我开心到原地起跳,她们也太优秀了吧,是冀雪晴三年来坚持学习到凌晨两点应有的回报。接着又不放心的来回看了好几遍,这些排列整齐的文字符号再次让我觉到慌乱和压抑,我努力的闭一下眼睛喘着粗气跑开了。不知道邬瑞泽,报了哪个学校?这是唯一一次,没办法再在恰巧的时间刚刚好的一眼就能找到他的名字。

      冯佳敏和曹蓉选择了复读。一年以后,冯佳敏,中国政法大学;曹蓉,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的榜单上她们的名字我是无缘一睹了,冯佳敏开开心心打电话给我来回通知了三遍,曹蓉只问不答,我悄悄从她朋友圈里看来的。

      后来,和她们总是没有很多有关痛痒着实必要的话要聊,我们最近的一次见面,还是我读大学半年以后回去新二中了。

      那时候身上就二十来块钱,还跟冯佳敏和曹荣炫耀着我也是有点积蓄了,拉着她们一定要去小卖部买点零食,还很豪气地,“想吃什么就去拿。”她俩儿每人就单单拿了一盒饼干,说什么都不肯再多拿,“钱好好留着,别老乱花,待会儿天快黑了还得打车回去的。”我倒是满不认同,“花给你们哪是乱花啊,都这么久没见了,你们抽出晚自习前这点时间来见我,作为一个已经走过祖国南北的人,我都不能请你们吃顿饭怎么能行?”“很好了,我们开心着呢。”“这两盒够吃好几顿早餐的了,一定留着慢慢吃。”这半年我学习了化妆,她俩儿倒还是朴素的、腼腆的、总为我做着规划的,到底还是好姐妹。

      后来就道别了,她俩儿很不放心地跟过来打了辆车,直到看我上车一个询问价格一个嘱咐司机在哪里哪里停车,直到把车门关上了车开走了,然后两个人在马路边站了会儿,接着回去学习了。感情啊,在这时候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比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可简单多了。

      来大学有三年了,一个阳光融融的午后,我坐在泽园里抱着一本书读。顺手从草坪上捡起一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叶子,想起些往事。隐约里以为,我还是那个不喜欢这个条例化世界,只喜欢他带给的温暖的女孩子。

      自还飘着雨的阴天最后一次轻松而又沉重的日子之后,我再没有关于邬瑞泽的稍微一丁点儿消息了。那天是记忆里他最后一次朝我走来,我还是像初见他时,转身跑开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想着,既然不会再见了,不必留着合影了,在大家都忙着和所有人任何人合影的时候,我们没有。最后一面,匆匆而过。不知他去了哪里,他就那样很安静的来到我的生命里,又安静的隐没在我的生命里。好像一直都从没说过半句重话,任由我幼稚的做着自己觉着开心的小事。

      这个夏天,一场大水冲走了我写过的所有日记所有可追寻的记忆。回学校后,我便整合着大学期间写下的零碎思想,一张一张,一页一页,长久以来长久而后,整理成文档保存下来,想这些还能够抓住的能够珍惜的记忆都不能再轻易地消失于浩浩荡荡的时间长河里。

      直到整理到我的档案袋时,里面放着一张皱皱巴巴的纸条,是被折过很多次的,打开来又揉成一团过的,最后还是不曾丢掉皱皱巴巴放着的。上面有一首小诗——《氓》,随意而又不那么成熟的字体让人看了想笑,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我默念过很多遍的熟悉的名字,邬瑞泽。背面记着的,是一串陌生的从来未拨通过的电话号码。

      我把号码存进手机,收起纸张,给关联手机号的□□联系人发了验证消息。当时填档案,是在家长电话这一栏,他填下的号码。是他父亲的账号也没什么,如果是不认识的人,也没什么。

      半个月了,忙碌的日子里,我几乎忘记了我曾发过那么一条验证消息。在那么一天午觉醒来的瞬间,手机页面上,的确有一行小字,显示添加成功。

      我立刻去查看了资料,空间里,当年我给他写过的留言,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一句不少的在留言板上。

      “邬瑞泽?”怎么会是他本人?

      “是我。”连他的回答也似乎带着温度。

      “以为是你父亲的电话。”我怎么能老实巴交的相信当初这个坏男孩留给老师的家长联系方式是真的家长联系方式呢?

      “是我的,一直没有变。”

      “我,高中写给你的信,都放在一起在一个天青色封面的厚本子里,”我一点儿也没底气问起,当时放下最后一封信的时候,便没再想过这些所有写过的信以后该如何存放。他不要了也好,随高中毕业时的试卷一起丢掉也好,送给他了,我没有拿回来的道理。可我还是,小心翼翼的打下三个字,“还在吗?”

      隔了有些时间了,他也没回答。我想该是,不问的好,毕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那些高中的东西,都放在一起好好收着呢。”看到这样一句话,好像他从不会这么说,也好像他那些年一直都这样做。时间久了我便不再相信我们那时,曾像小孩过家家似的,很认真的珍视过的东西吗?

      我相信的,我相信这世上存在的一切美好,像他一样,在那些年我黯淡无光的世界里始终带着那么一丝光亮的美好。

      岁月的迁流已使那久远的五月的傍晚变得朦胧了,但那淡淡的安心的感觉犹存。

      再次听着他喜欢的歌,是我多年不曾接触的柔和的旋律。

      “命运它幽默,让爱的人都沉默,一整个宇宙,换一颗红豆。”他喜欢听的歌依旧是那么轻柔,带着浅浅的忧伤,淡淡的甜美。而我的布满星星的宇宙,那准备了很久的星空系列的礼物,换到他的红豆了吗?

      “长镜头越拉越远,越拉越远,事隔多年,”我再次执笔,写下的是——“我心里有过你。”
      不,这句话不完全,是——“我那么喜欢你。”

      我后来做了一个梦,一个好长好长的梦……我梦到我们手牵手,走过一棵又一棵老树,斑驳的树影落满了前方的小路,金灿灿的叶子在风里旋,我们一步步走着,他右手里拿着一封水蓝色的短信,不经意的轻轻的放在胸口。他低下头用那双宁静的透着柔光的眸子看着我,说,“今天的阳光好美。”

      那阳光,正如我眼里的仰慕、崇敬与欢喜。

      我们一步步走着,走着,走过一个又一个冬春秋夏,直至永恒。
      (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梦中之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