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立体农场3.(一更) ...

  •   在叶淼和张爱民四处奔忙的时候,张家的两个兄弟没有闲着。
      按照他们当时分好的工,销路和专业知识有张爱民他们搞定,张爱党和张爱国则负责包地和打听果树苗的事儿。
      照理来说还应该有一个大问题要解决,那就是鸡仔从哪里来。
      但是和周兰夫妻坦白了要开个立体农场的打算之后,周兰第二天就马着脸说了:“鸡/儿子有我呢,你们就省劲搞其他的吧!”老娘都放话了,儿女们也就很放心地把这部分的工作交给了她——都知道周兰是什么样的人,没有把握的话她是不会轻易说的。
      张爱党和张爱国虽然没有张爱民那么多副心眼,但都很靠谱,并不是二愣子。
      特别是老二张爱国,嘴巴甜会说话,忽悠得住大部分的村里人,少时很玩得开,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有一些“铁哥们儿”。这次的果树苗的事,张爱民就是交给的他。
      老大张爱党,在外面也很稳重,他没有老二的油嘴滑舌,也没有老三的聪慧城府,但是他一年到头的埋头肯干大家伙儿都看在眼里。当初大队上还在记工分的时候,张爱党也从来没有因为是张铁生的儿子偷过一次懒,最最老实。平时更是热心肠,看到谁家老头老太太有麻烦了,或者抢收的时候谁家忙不过来,他二话不说就会上前搭手。黝黑的皮肤,端正的样貌,踏实善良的性子,实在很得众人的尊敬。
      这样老老少少都喜欢的人,放在哪里都是吃得开的。张爱民把办包地的任务分配给他,也是因为这个。
      张家的两个哥哥也没有辜负弟弟的信任,从来没被老三吩咐过什么,一开始感觉新鲜,后就是一种一定要干成事儿的冲劲——总不能让弟弟失望吧?再说爹娘妹妹也看着,要是其他事情都顺当办妥喽,就他们这里出岔子,那得多丢人?

      张爱国的包地的事情并不容易。
      他按照张爱民去县城之前建议他找的人家挨个找上门去。
      事情到底还不光明,用拜年做借口,各家提的礼加起来都能有个近十块钱就不说了,张爱民筛出来的几户人家都是他觉得大概率会同意的,张爱党跟他们交谈之后发现也的确是的,几乎每家都是先震惊一番,然后很快心动——自己家的几亩荒地而已,本来看顾不过来,有张家把果园开起来,就是凭空多一笔收入,咋会没点想法?再说人家中间果树,还可以帮他们把地开荒,肥田,多好!
      心动了,说了愿意的总还得领着张爱党去看看地吧?
      连着几天都在猫着小雪,地上积雪化开了大半,虽然踩到坑洞的几率小了,但是路面很湿滑。
      都说是荒地了,所以基本上位置都偏僻,田间平地还好,碰上家里地是一片小山头的那种,那去看地真的就是遭罪了。随时要注意脚下免得滑到,还要避开周围的树杈,最霉的是一次去看的地在山里,张爱党一个没留心踩上了一个小捕兽夹子,那夹子一看就放了很长时间了,锈迹斑斑,“砰”地一声夹住了张爱党的一只脚掌,疼得他瞬间额上就出了一层汗。
      也就张爱党是从小做惯了苦活儿的,要不然这“上山下田”的事情换个人可能还真做不来。
      最后张爱党看中的有两家的地:一个是一个无儿女的寡妇老太太的地,她们家以前有一个做倒爷的侄子,为了不连累家人,常年在外地“打拼”。有一年突然回来给老太太买下了一片地,给了她一笔钱和一把票,住了几天就不声不响地又远走高飞,到现在七八年没有再回村了,有人说他已经被抓去蹲大牢了。老太太年纪大了,早就做不动地了,有侄子孝敬的那笔钱,不干活也勉强能够安详晚年。张爱党找她的时候,也是很高兴能再加一个进项。
      老太太的地在村东,有七亩左右的样子,有一亩已经开垦过了,而且地势平坦。另外张爱党比较满意的是这块地离张家不算远,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平时照看会很方便。
      另一块地是一对瘸腿夫妻的,他们的儿子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女方那边要的彩礼不少,一家人正是急用钱的时候。
      他们家的地在山上,离张家就远多了,但是就在叶淼家的斜后山,也还算有人可以看顾。山上的地,肥不肥另说,重要的是不平坦,开垦要花大力气。但是比起老太太的地有一个好处——便宜。一共有九亩左右,但是谈的价钱比老太太的还要少十几块钱,只是他们急着拿到钱,要张爱民提前给了。
      张爱民很是犹豫了几天,最后还是定下了瘸腿老赵家的地。虽然以他们现在的资金根本用不上这么大的地,但是他有信心,农场以后肯定会扩建的,与其带那时候再去包一块地,不如现在花点功夫把事情一次做到位。
      做好了决定,之后找村委会签合同,付钱啥的就都很顺利——毕竟是村委会里的长辈都看中的后生,还是村长的大儿子,最多签合同前问一声张铁生知不知道,其他不会再说什么。

      张爱国那边要比老大这里轻松一些:买果树苗说到底就是一次买卖,一方出钱,一方出货,没有争议。而且因为毕竟春风还没吹来,大家都有意遮掩,反而不太可能有太大风险。
      张爱国借口找“铁子们”玩儿,跑了附近的三个村子,没几天就打听到了消息。三里地外的李家沟村盛产柿子和大梨,每家每户院子里都种的有这两样果树,村里果树种得多的有好几户,果树苗和果子每年也有镇上的厂子或者食品站来收,品质是有保障的。
      张爱国去了那几家大户果农闲谈了几天,把食品站来收的价摸清了。
      因为张爱民走前交代过,还不了解上果下/鸡的模式对果树有没有要求,在他回来前先别搞太快给了钱,所以张爱国只是和两家人含糊提了几句要找他们买果树苗的事,还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

      周兰和张铁生也带着小孙子叶锦忙碌着——她在为母鸡抱窝做好准备。
      眼下还算寒冬,母鸡不可能抱窝。当然,也不是没有强制/性的法子,只是现在农场没整好,果树苗都还没下坑,鸡仔孵出来放哪去?而且气温低,鸡仔会被冻死一大批的,还不如先不着急弄。
      周兰夫妻把堂屋收拾了出来,又从灶房导了一根管子进了堂屋,拾掇出一个简易的炕,天天烤着屋里,把那些湿冷的气儿都去了个干净。堂屋的门上窗户上糊的报纸也撕下来,重新换了米白的纸贴上。
      在叶淼和张爱民走后不到十天,堂屋就变得敞亮暖和了。屋里整齐放着几个稻草捆的鸡窝和几个饲料盒子,一切都已经就绪,只等着天气变暖和点,鸡仔就可以在母鸡连续半个月的孵化中出世了。
      周兰满足地看着这个焕然一新的屋子,伸手把这几天异常沉默的孙子抱起来,低头亲一口他略冰的脸蛋,安慰小孩:“乖乖咋不开心,想你娘了是不?”
      小锦抬手搂住奶奶的脖子,嘴巴向下撇了撇,鼻子酸了。眼眶里有水光打转,很快沾湿了长长的睫毛。他垂下眼睛,依然没说话。
      张铁生摸摸小锦的小脑袋,和周兰互看一眼,都轻轻叹了一口气。
      周兰小声道:“没事的崽啊!有爷奶和舅舅陪着你呢,啊?你娘很快就回来了,很快就回来了。”
      最后的一句喃喃地从嘴里吐出来,眼里却是掩饰不住的担忧,两个孩子啥时候去过这么远的地方?路上会不会饿着渴着冻着?他们是去做买卖的,会不会被当成“投机倒把”的给抓起来?身上那么大一笔钱,会不会遇上骗子?都说城里人可精呢,可别被骗了!想想又觉得不对,骗了就骗了吧!人只要没事,其他的她不在乎!
      张爱民走之前给张家其他人留的任务都已经圆满完成了,风雪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小了,院前堆着的雪真的快化完了,张家还在苦等这叶淼和张爱民两人的归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立体农场3.(一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