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Chapter3 日昃之离 ...

  •   习惯是一种很微妙的存在。习惯彼此,就容易依赖。
      汉家东都以来的旧例,官吏任职,六年算是任满,三载左右,唤作小满;寻常年头,只要考课尚佳,便可迁转,得一份循序渐升的前程。哪怕寒家之子、中人之智,一个县小吏,但凡混上些年头,也能在地方上攒出点名望,一生沉浮,也就有了个够和子孙说道的话头。要是上面有人,那恐怕,匆匆上任,拿了资历便走,甚至做不满一年的,也不是就没有。
      何况眼前是几百年难得一见的乱世,四海鼎沸,正当用人之际,要是运气够好,存得下命,又肯出力,那立功看上去也比往年更容易。
      陆议在东曹,却像脚下生根了似的,一做五年。
      他性子是真静,悄无声息的,从不透露上官同自己私下有哪些认了真的言谈,也不会夸耀自己为他做过些什么。于是建安十一年,东曹僚友一阵兴奋议论紧接着一阵失落迷茫,有新人来有旧人去,到建安十二年,就有人背后议论,而建安十三年,已有这些声音传进周、陆二人耳中,甚至一丝风儿吹到了孙权那里:中护军赏识不过面上做做,陆伯言未必真是实领东曹,不然以府主和上官之能,为何连个行东曹属都不肯给呢。
      出于“岁数不到三十的男子”……共有的某种多余好奇,以及作为整群人最高统帅的责任心,孙权分别拿着套了套他两位的话。
      陆议当时惊诧莫名,直称“实领东曹”本来就是僚友天大误会,解释也解释不来,身居令史之位,所能为者无非恪尽职守,谨遵府主上官之命行事罢了,本人素来无意位逼尊长,何况中护军;将军所听见的那般人言,下官也确实有所耳闻,这些人心思既多,或许以梦为真,偶然觉察真相与自己所想相去太远,反怪真相是假,也只能说人各有志,毫无办法。
      周瑜那边则更尖锐些:别逗了,哪闲得那么多曲曲弯弯,我这还烦着下场黄祖怎么打呢。
      于是孙权也就愉快地分别抚掌大笑了一次。
      一面抚掌,另一面该抚的肩该抚的背也全没耽误。——幕府上下都忙,府主就总能多闲那么一点。他要不高兴,好像也没什么天理。

      那年的大仗挺多。用人上头,孙权和周瑜有默契,专挑闲话少而能任事的,于是从春到冬,一路如浪追浪叠,一层追一层的,气势如虹,直到翻过一年。攻灭黄祖继而大胜曹公,大胜曹公继而攻略荆州,府主升为行车骑将军,中护军出为偏将军、南郡太守。在外的步骘回来了,接任东曹掾,一进府主的门,就笑着一句“周公瑾你那传闻中的掌印令史我是带不动的”。周瑜大笑,正待开声,旁边张昭顺口接过,说到我西曹来吧,孙权一击掌说就这么定了。一连串消息传到东曹,二十多岁的陆令史又是一脸懵,但懵着接受了新任命。
      还是令史,少不得又一阵被人说。但那些对他而言不太重要。
      他有点担心自己的前上官。

      周瑜原本是不需要他担心的,决策利落,行动剽捷,谋定在先,而且庙算周全,平日总是自称绝非全天下最聪明的人,所以尤其需要辅以迅速。仪容既好,风度又佳,从战略到战术,乃至收服人心,几乎无懈可击,无一不令人倾目。车骑府的僚友私下说笑,道是去岁曹公作了首诗,也算一语成谶,说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真周公这不就来了荆州么。但是……
      车骑府中、偏将军军中,用人任将,到底都换了参佐。一府独尊,成了两府并重,也不知道如今轮到哪位,来帮着那位新近开府的偏将军。周瑜不是不会用人,但周瑜在军中的时候,颇为忌讳分神。他想得细,所以操劳的就多,需要一个确信不会出错的体己人,来提前处理掉那些无关用兵的事情,至少,他不用把同样的事情做第二遍。陆议自认远不是花招百出的灵巧人,但照章办事,有头有尾什么的,暂时对得起期望,还没出过漏子。其他人……
      陆议有时候忙到头疼,便停下来揉一揉太阳穴,想,大概只是自己有点舍不得,心思太重了吧。可没过多久,就听说前上官对上曹仁,在阵前中了支箭。——
      这是往年从没有过的事情。尤其对箭,因为讨逆将军之死的缘故,周瑜心防极深,不知道是怎么在阵前就晃了神。陆议很吃惊,也很内疚,他恨不得跟去前线看看,但他如果这样做了,又无法面对府纪和张昭,内心极其为难,还得装得不动声色。
      好在有惊无险,拔了江陵,又得了位十分机智的功曹,说是诸葛瑾某位妹婿的同堂弟,虽然任性得很,兴之所至才做事,但做事总归不错,又通军事,君臣之间很谈得来。堪堪放下了心,这府里的用人,却还留着周瑜当初的做派:兵贵神速。
      说是步骘先前任职的那个县,新划出了个屯田区,急需用人,靠着钱塘江,要治潮,年长的不愿去,年少的怕当不起,府主手一挥,说陆伯言办事稳妥,我是知道的。张昭一点头,步骘那边当然没意见,于是一纸任命连着一纸告身,连着步骘手书的地理人情、刁民豪宗等等,外加些许劝勉和鞭策,又毫无征兆地飞到了陆议案头。这边海昌屯田都尉刚刚到任,那边消息却猝不及防地传来——他的前上官,正当盛年,却染重病,故去了。

      要问病因,周瑜自己的说法,是不小心。他是学过医的,一开始还没当回事,和往常一样自己开了个方子,但当晚病情便急转直下,没几日便告不治。
      那两个先前送去给他的厨子,因着送丧之故,便也回了次陆家,拜望旧主人家,再和熟识的老苍头见见面,谈谈心。说起这事,也一再叹息,道是周将军太忙了,什么都亲自过问,太忙了。即便饮食上,也许久没用到他两人,许久不像过去那般雍容和讲究了。

      太、忙、了。

      “太忙了”另外的一层意思,要到多年之后,陆议见着隔壁刘备称了汉中王,法正做了他汉中国的尚书令,而那时行左将军、开府的诸葛亮,对法正都客客气气,才忽然恍然大悟。连带着,还有刘备那句“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原本在各自主君的大府之中,无论周瑜,还是诸葛,都算府主的臣僚;一旦自行开府,名义上便都是汉臣。既然同殿称臣,在君为君,未必再事事随你号令。……
      后来的魏公,和汉尚书令,也是明证。
      当年刘备算在人前,便来挑拨,诸葛未必赞同,难免也担心反噬;孙权虽然不信,周瑜回头听说,自会更加慎重。他为人如此,万不允许自己的行为违背自己的原则,令人生事。
      他是不会端起多少府主架子,就像孙权差遣幕僚那样,差遣自己参佐的。
      所以,偏将军周瑜,一定会比中护军周瑜忙。忙很多。

      就像今天的皇帝和太子。皇帝和将相。马虎不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Chapter3 日昃之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