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8章 祖母 ...

  •   平遥县最大最豪华的宅子,自然就是王家的府邸,也就是王琪的家。

      王琪的爷爷是个孤儿,偏偏生来就有股闯劲,眼光独到又能吃苦,以一己之力起家,小有成就之后才娶了县里一户小商贩的女儿为妻。

      两人育有三子,大儿子王辉,二儿子王烽,小儿子王耀。王辉和王烽从小跟着父亲到处做生意,只有小儿子王耀好读书,不但考取了功名,还被当朝的相爷方廷玉看重,倒插门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虽然相爷挺看不上王家的门户,王耀也多番叮嘱家里人不要拿着相爷的名头显摆,但王家还是因着这门亲事沾了不少光,在平遥县更是“声名显赫”,连县太爷都要礼让三分。

      王辉和王烽膝下单薄,只有王琪和王隆两根独苗。王家老爷子过世之后,因为老太太还健在,兄弟两人也没急着分家。后来,王辉夫妇一前一后走在了老太太前头,只余下王琪一人,软弱无能,撑不起门面,也就更加没有分家的必要了。

      回到府中,王琪本想去福寿堂看看祖母,简单应酬几句便离开。可惜他去的不是时候,今天王烽和王隆都不在,王李氏心情十分好,非得留他吃晚膳。

      若是搁在以前,王琪肯定受宠若惊,激动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是现在,王琪知道老太太留他晚膳的原因可能有一万种,但肯定不是想和他亲近。王琪估计,八成又是因为二叔或者三叔家有什么好事,王李氏这才急着向他显摆。

      王琪的祖母王李氏娘家是卖香油的,是个小户人家,眼皮浅,嘴巴碎,散事多,心眼歪,典型的上不了台面,为人又刻薄。王琪从小就怕这个祖母,虽然一心想要讨好,奈何老太太一直不怎么待见他。两人虽是亲祖孙,却不怎么亲近。

      重生之后的王琪已经经历了那么多事,早就把老太太看的透透的,但碍于这人是长辈,不能明着忤逆。因此,除了必要的请安,王琪主动来探望她的次数屈指可数。

      王李氏留晚膳留的坚定,一番推辞之后,王琪见走不脱,只得作陪。

      膳食很快送上来了,热热闹闹的摆了一桌。

      王琪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下,不由冷笑。桌上的菜是蛮多的,有些也很精致,但大多都是剩菜,不用问也知道是谁剩下的。

      若让王琪说说祖母的优点,节约肯定是他唯一能说出口的。如今的王家虽然富裕了,但王李氏早年也经历过苦日子,将东西看的非常重,尤其是贵的东西,食物自然也在其中。

      可惜王隆在饭桌上向来挑嘴,又习惯挥霍无度,从不在乎这些。他吃剩下的东西,王李氏舍不得扔,又不愿意委屈王隆继续吃,只能留着自己吃,然后不厌其烦的吩咐下人给王隆做新的。

      看着一桌子的剩菜,王琪心里有了谱,八成是祖母自己一个人吃不完,扔了又觉得浪费,这才好心“便宜”了他。从小到大,家里若是有吃的,好的、大的都留给王隆,而他必须捡磕的、坏的吃。在祖母的心里,好东西就要紧着王隆先吃,而他只能挑剩下的。

      拿起筷子夹了几口新炒的青菜,王琪便放下了筷子。

      “你吃呀,这道松鼠鲈鱼是你二弟特地让人做的,平时可吃不到。”王李氏热情的道。

      看着那条只剩了一半的残羹,王琪笑了笑,道:“您吃吧,孙儿最近受了寒,吃不得油腻。”

      王琪其实并不介意吃点剩菜,他只是不喜欢王李氏这种态度,好像只有王隆是上等人,而他只配跪下来舔王隆施舍的残羹。

      听说前两日,三叔专门派人从京城送来几斤鹿肉,据说是从皇家猎场里猎的,肉质细嫩,美味无比,连董珏都有耳闻,向他打听了好几回。可惜直到今日,他都没见到那肉是什么模样,更别提尝尝味道了。不用说,这些好东西肯定都给王隆了。

      王琪觉得,其实多吃两口少吃两口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小孩,非得计较那么细。可惜王李氏一直很计较,生怕他吃多了,王隆吃少了。

      记得小时候,母亲做了山楂糕,甚是好吃。当时的王琪还是单纯善良的少年,又受圣贤书的影响,知道“兄友弟恭”和“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的道理,便带了山楂糕满怀着兴奋去福寿堂找王隆。

      谁知还没进门便听见祖母的声音从屋里传来,“隆儿,这鹌鹑新鲜,你赶快吃,汤也喝了,别让王琪看见。”

      听了这话,王琪揣着山楂糕愣愣的站在门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更不知道是应该生气还是伤心,仿佛像个笑话一般。

      不知道站了多久,直到王隆将鹌鹑连肉带汤的吃了个一干二净,王李氏粗声粗气的喊下人来收碗筷时,王琪才落荒而逃。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跑。

      “你三叔捎信了,说今年回家过年。”

      王李氏的话打断了王琪的回忆,回过神来,王琪不咸不淡的道:“是吗,三叔什么时候回来?”

      “信上说,得腊月二十五或者二十六吧。你不知道,你三叔可得相爷的器重了,过了年,那官帽肯定又得大上一圈。”王李氏显然正在兴头上,同样的话一连重复了好几遍。

      王耀倒插门之后,托他老丈人的关系直接留在京城,目前已经官居四品,也算是官运亨通。为此,王李氏更加高看这个儿子很多。逢人便夸,生怕人家不知道他小孩子出息。因为这事,王耀不知责怪了她多少回。

      王琪听的不耐烦,偏偏饭桌上除了他没有可以搭话的人,只能装装样子跟着敷衍几句,便岔开话题,“二弟呢?今日怎么没有陪着奶奶一起吃饭?”

      这话其实是故意恶心王李氏的,王琪知道,只要桌上有剩菜,王隆肯定是不会露面。就算是上桌,也是假惺惺的说几句好话,然后推说自己忙,拔腿就走,独留王李氏心甘情愿的料理残羹。

      王隆的借口虽然漏洞百出,奈何王李氏相信,不但纵容着,若是有人问,还会帮着王隆编各种理由打掩护。其中,“店里忙”和“应酬多”是最常用的,仿佛连宫里的皇帝都比她的宝贝孙子清闲。

      王琪正想着这次她会编个什么样的理由出来,王李氏却笑着道:“过几天福儿就要满周岁了,你二弟准备办场宴,正张罗呢,忙都忙不过来,哪顾得上吃饭。正巧你三叔也来,到时候一定得好好热闹热闹。”

      王李氏说的这个福儿,是王琪的堂弟王隆的长子王福。王琪心中冷笑,他是十一月十五的生辰,刚刚过去没多久,可惜偌大一个王家,却没有一个人记得。王琪早就知道,在这个祖母心里,最宝贝的是有出息的三叔,随后便是会来事的二叔。这两位叔叔都是老太太的心头肉,连带着下面的孩子也跟着沾光。

      不过现在,王琪也不会因为这种小事伤心了,反倒是觉得王李氏过于张扬得意,以至于有些忘了形。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满月宴、百日宴等杂七杂八的宴席算下来,已经接连办了好几场了,就算县太爷的孙子都没有这么嚣张。王家虽然有钱,但毕竟只是个商贾。上一世,王琪就觉得过分铺张了些,但碍着王李氏喜欢,也不敢多说什么。如今他巴不得王隆出什么错,更加不会多说什么了。

      “我那宝贝重孙真是越长越俊了,和他爹一样聪明,长大了肯定像他爹一样有出息。”王李氏兴致冲冲的道。

      王琪心不在焉的附和:“是呀,福儿肯定和二弟一样聪明。我记得二弟的生辰是大年初六,只可惜我那侄子没有他爹赶得好,生在了腊月,不得岁。侄儿若是再晚几日出生,就可以和二弟一起庆生了。”

      这话王琪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王李氏却立马沉下了脸,“只要立了春就是新的一年,福儿出生的时候已经立春了。他们父子俩命都好,都得岁。”

      听王李氏的语气不对,说的又郑重,王琪微微一愣,立马觉察到了缘由,随即不屑的一笑。

      他怎么忘了,老太太对这个重孙宝贝的紧,一点不是都说不得。估计是刚刚他随口的几句话有暗示侄儿“命不好”的嫌疑,犯了老太太的忌讳,这才上赶着护着。

      当年的王琪对祖母十分畏惧,每次和她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惹她不高兴。可惜不管多小心,总能被老太太揪出错处。那时的他虽然看不透祖母那颗早就长歪了的心,但却知道王隆一家是老太太的命根子。若是让祖母认为他在诅咒侄儿,不盼着侄儿好,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今天这事要是发生在以前的王琪身上,恐怕早就被吓破了胆。但是王琪早已今非昔比,自然稳得起。他知道反正已经惹了老太太的嫌,解释的越多只会错的更多,还会让老太太更加来劲,绝对讨不到什么好去。王琪索性什么都不说,只是继续低头吃饭。

      本以为只要自己的脸拉下来,王琪便会像从前一样吓的脸色惨白,诚惶诚恐的辩白认错,她就可以趁机发难,将他教训一番。可是今日的王琪竟一语不发,好像根本没有看到她的脸色一样。一时之间,王李氏竟然不知道要作何表情了。

      王琪虽然有些反常,但王李氏也不肯善罢甘休,见他不开口搭话,便一直滔滔不绝的说着孩子的好,将一个小娃娃夸的比玉皇大帝转世都厉害。同时大骂王琪这个做伯父的不该说那么不吉利的话,不盼着孩子好。仿佛王福之后若是倒了霉,便是他这个大伯一手造成的。

      王琪不认错也不辩解,一律用单声调来回应。王李氏一腔怒气活脱脱打在棉花上,时间久了,自己也觉得无趣。

      用完膳,王琪便起身告辞。

      王李氏心中本就有些不乐,又见王琪没有像之前一样唯唯诺诺的磕头认错,心中更加不爽,大声骂了他几句,然后很干脆的让他走了。

      看着祖母那张憋气的脸,王琪心中不由疑惑,如此赏心悦目的画面,当年的他为什么会觉得胆战心惊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8章 祖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