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兄弟姐妹 ...
-
都司府院子里有一棵十米多高的红花楹,又称凤凰木,此时正直花期,鲜红的花朵布满了成伞状的树冠,煞是好看。树荫下,一个端庄的妇人正在看着三个小孩儿写字,院子的另一边,一个驼背少年在独自练剑,虽然身有残疾,但一招一式仍是有莫有样。
“爹爹回来啦。”写字心不在焉的小男孩最先看到了刘重信和朗昆进院子,高兴的喊了一句,就丢下了笔跑了过去。“爹爹好”小男孩规规矩矩的先给刘重信问了声好后,随即跳到旁边,一把抱住朗昆的腿,撒娇道:“师傅师傅,今天开始就教我剑法吧,我想陪二哥哥练剑,师傅,好不好嘛。”
这个男孩是刘重信最小的儿子,叫刘荣恩,今年七岁。最喜欢缠着朗昆教他剑法。知道朗昆最怕他撒娇,便一有机会就去烦他,朗昆拿他没有办法,先后传了他一些基本功和一套轻身功法。刘荣恩倒是天赋极佳,毅力也不错,五岁开始,每日卯时就跟着两个哥哥起来练功,从未间断过。刘荣恩也时常缠着自己的两个哥哥教他剑法,虽然刘荣轩和刘荣浩都很疼爱自己的这个小弟弟,但没有刘重信和朗昆的授意,也不敢擅自教他剑法,所以每日看着哥哥们练剑时的潇洒帅气,刘荣恩羡慕的无以复加。
刘重信和朗昆都知道刘荣恩练武资质奇佳,且聪明伶俐,只是生性跳脱,想待他心智成熟些再传他剑法,以他目前的心性,实在不适合习练朗昆的剑法。
所以刘荣恩每日只练基本功和朗昆传授他的一套轻身功法,日积月累的也算略有小成,不说飞檐走壁,上个房,翻个墙什么的却是不在话下。所以这条街两边的屋顶上,总能看到一个矮小灵活的身影东跳西窜的。
朗昆扒拉开抱着自己的刘荣恩,提着他的后领,把他放到一边。往驼着背练剑的少年哪里走去。
练剑的是刘重信的二儿子,刘荣浩。刘荣浩刚满周岁时,生了一场怪病,几乎夭折。
当时刘重信和崔明兰想尽所以办法,请来各路名医,用了无数的珍贵药材,都无法治愈病危的刘荣浩。
朗昆一人一剑,带着病危的刘荣浩离开了黑岩岛,回到陆地上。走遍包含宣国在内十几个大国的整个南岳州。寻访救治刘荣浩的办法。
四年后,朗昆带着五岁的刘荣浩返回了岛上,刘荣浩虽然怪病痊愈了,身体却落下了残疾,成了驼背。刘重信和催明兰,既悲又喜。
不过为了此事,从没红过脸的两夫妻第一次吵了一架。
至于朗昆带着刘荣浩寻医的这四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朗昆什么也没说,刘重信什么也没问。
他知道朗昆一定尽力了,朗昆带着刘荣浩归岛时,面无表情的脸上写满了的疲惫,身上各种各样的伤势,说明了此行的不易。
身体的残疾对一个小孩来说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相对别的孩子,性子要孤僻些。刘重信和催明兰怎么努力,都无法使其完全从阴影里走出来。这让一生都但求问心无愧的刘重信,第一次有了有愧于人的感觉,而且这个人自己的亲生儿子。
刘荣浩待师傅来到身前,停了下来,持剑行礼道:“师傅好。”朗昆看着眼前驼背少年两颊的汗水,和被汗水浸湿的衣衫,面无表情的脸上,少有的露出了些笑容,问道:“练了多久?”刘荣浩答道:“卯时用的膳,打坐了一刻钟后开始练的。”朗昆点了点头,拿过刘荣浩的木剑,看着木剑上面的斑驳痕迹和一条条的裂缝,又问道:“木剑还有几把”刘荣浩答道:“三把。”朗昆说道:“我有些公务,需要出海一趟,快则三个月,慢则。。。”说道这里,朗昆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不喜欢失信于人,更别说是自己最疼爱的弟子,朗昆自己也不知道要是遇到什么意外,会耽搁多久,所以不知道怎么接着往下说,于是想了想,说道:“要是你三把木剑都练坏了,我还没归岛,可自去我屋里将那黑铁剑拿来练,就在柜子里,有六把,都是我让营里铁匠特意给你打的”
刘荣浩谢过了师傅,从师傅手里接过木剑,又练了起来。现在刘荣浩用的木剑是朗昆自己做的,用的是上等蛇纹木,做了十二把。这种木料密度很大,相同的大小,比一般铁块还重。刘荣浩一开始用这蛇纹木剑练剑时,用了一年多时间才练坏了第一把,第二把用了八个月,现在手里这把用了不到一个月。刘荣浩谢过了朗昆,接过木剑又练了起来。
红花楹下,刘重信牵着刘荣恩回到树荫下的小木桌旁,让他接着写字。然后坐到崔明兰身旁,崔明兰伸手过来,刘重信很自然的握住。两人就在这树荫下,静静的看着孩子们练字。
这三个孩子写字状态各有不同,刘荣恩执笔趴在小木桌上,一会儿坐着,一会跪着,姿势不停的换,手上到也没闲着,他临摹的是一位宣国书法大家的字帖,临的虽说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几分相似。
三女儿刘荣雪十一岁,长相清秀,端坐在桌前,行笔自然流畅,专注认真,坐她右侧的刘荣恩动来动去发出的声响,也没让她侧目一眼。
四女儿刘荣丽和刘荣恩同岁,坐在最左侧,她是刘重信夫妻收养的义女。
崔明兰怀上刘荣恩那年,朝廷的海巡管代来岛上办完公务离岛后,在他们入住的兵营驿管里发现了一个未满周岁的女婴。刘重信不忍将女婴放在兵营里让一帮兵士照看,便带回了都司府。打算来年巡海管代再来岛上时,问清缘由,在归还女婴。
没想自那之后,管代就换人了。新上任的一个姓赵的管代,对女婴的事情完全不知。刘重信虽然觉得事有蹊跷,但女婴可爱,夫人崔明兰也甚是喜欢,便认做了义女,取名刘荣丽。
刘荣丽四岁的时候和小自己几个月的弟弟刘荣恩出去玩耍,被街上大一些的孩子逗哭了之后,跑回家抱着崔明兰哭诉着在外面听到胡话,结果崔明兰安慰她说,丽儿乖,虽然你不是娘亲亲身的骨肉,但娘亲还是一样的疼你爱你的。等刘重信处理完司务回府,刘荣丽又找到爹爹哭诉,刘重信笑着略微尴尬的说,本想等你大些在告诉你的,是爹爹不好,瞒了你这么久。
这件事倒没对小小的刘荣丽赵成什么影响,毕竟全府上下,乃至岛上所有人,都慢慢忘记了那个遗留在驿管的女婴,只知道刘岛主有五个子女。刘荣丽,是四小姐。
刘荣丽写字又是另一番状态,坐的端正,但略显拘谨,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时不时还望向刘重信和崔明兰,在得到他们的微笑和肯定时,再接着写。
再换了好几轮姿势后,刘荣恩高高兴兴举起写的满满当当的纸,示意自己写完了,可不可以去看朗昆师傅教二哥哥剑法。崔明兰接过来纸来,扫了一眼,又递给他一张新的,刘荣恩嘟着嘴怏怏的接了过来。崔明兰重新坐下后,问刘重信道:“轩儿呢?”
刘重信答道:“轩儿与林从事去兵营准备明日出海的事务去了。”
崔明兰:“是为前两天的事?”
刘重信点了点头,随即道:“你不用但心,只是去探查一下,我已命他们若有异样,回来禀报即可,林从事办事稳重,轩儿也答应过我的,你大可放心。”
崔明兰一边帮刘重信把飘落在肩上的一片楹树花班摘落,一边说道:“担心是应该的,哪有为娘的不紧张自己孩子的,倒是你,写一封信让朗大哥带着以备万一能有多难?”
刘重信想了想,分析道:“不是我不想写,只是觉得用处不大,如若这一趟确有风险,我这一纸书信,也没什么用,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再说孩子大了,该经历的得让他们经历,以后的路,毕竟是他们自己的。”
崔明兰又道:“轩儿去了都城,可以让轩儿去看望一下他们的外公吗?妹妹在信里告诉我,父亲每每提到我们就发脾气,背地里又自己偷偷抹眼泪。。。”刘重信抚着崔明兰的手,柔声说道:“我刘重信一生无愧于人,唯独愧对岳父大人和你,还有孩子们。”“等轩儿回来,我就跟他交代此事。”崔明兰点头应了声好。
不一会家仆来请用午膳,刘荣轩还没回来,想来还在营中准备明日出海之事。刘重信上桌之后,叫刘荣浩和刘荣恩去请了朗昆一起来用膳。
平日里朗昆都是独自用膳。刚修好这都司府时,刘重信就为这件事和他谈过几次,说在这岛上,不必拘礼,以后自可像家人一样,一起用膳。
朗昆以礼不可废为由并未同意,但逢年过节,或是刘重信设个家宴什么的,朗昆还是会到。今日刘重信差这两兄弟来请,朗昆自知缘由,当下没有推脱,入了坐。入座以后刘重信和崔明兰各自敬了朗昆一杯酒,并无他话。唯一的小插曲就是刘荣恩不小心打翻了崔明兰给他乘的鱼汤,被二哥哥和四姐姐瞪了一眼,吓得刘荣恩吐了吐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