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二章 ...

  •   时间过的总是那样快,一眨眼的工夫,迎来了九月初九。

      京都格外的热闹,虽说九月份的天已经转凉,但是丝毫不影响京都人过节的心情,这一天天刚亮,百姓起的比以往还要早,男子聚在一起扛着锄头下了田地,女子聚在一起和面做糕点,孩子聚在一起玩玩闹闹,一派祥和景象。摊贩也早早起来,赶紧推着小车,只为能寻个好位置,趁着节日多卖些钱,一时间,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街道两侧。

      买菜的妇女手提篮子,在菜摊前挑挑拣拣,一边挑,一边聊着家常:“听说村东头老刘家要嫁姑娘了?”

      平日,菜贩最是讨厌买菜挑来挑去的人,但在今日,难得好心情,不恼不急,反倒应和道:“好像嫁了个大户人家,祖上是做官的,叫什么不知道,虽是个偏房吧,总归衣食无忧,不像咱为了嚼谷起早贪黑的。”

      妇人挑完菜,给过银钱,不急着走,继续聊着八卦:“老刘家是有福的,家徒四壁的,寻个有钱的靠山,下半辈子不愁咯。”

      旁边蹲着卖杂货的摊贩,起了兴趣,脖颈缩进衣领,双手互搓取暖,加入了八卦的阵营,连忙搭话:“说件你们不知道的吧,想不想听?”

      杂货摊贩一句话勾来了周边三五个摊贩,他们围成小圈,叽叽喳喳说道:“快说。”“哎呀,赶紧说啊。”“别卖关子。”

      杂货摊贩故弄玄虚,慢吞吞说道:“那小少爷是个残废,面貌奇丑,买了好几房的小妾……”

      “不是说只有一房正室么,而且是正室不能生,才要纳妾的。”妇人反驳道。

      杂货摊贩道:“正室早死了,娘家有宫里的人脉,不敢得罪,才隐瞒至今的。而那几房小妾也都死了,死的不明不白的。”

      围观者中冒出一声音:“怎么说京都也是皇城脚下,若真有这么大的人命案子,府衙焉能不调查?哎,你们谁最近看府衙出动过?”

      围观者乙接着说道:“是啊,现在出个人命案,阵仗可大了,府衙带着法师到现场,衙丁排两排,法师念咒语,敲锣打鼓,唯恐不知谁家死了人。不过,我听说做法后,真能召回死者的冤魂,然后指正罪犯,神的不得了。”

      “是啊是啊,太神了。”除了杂货摊贩,其他人应和道。

      “前两年,有个姑娘上吊自缢,本来都定成自杀了,那家人找法师超度时,法师召出死者魂魄,询问遗言时,得知姑娘是他杀,还报了凶手的名字。”围观者里又加入了几个过路的邻里街坊,其中一街坊立马举出例子,佐证如今巫术法术的灵验。

      又一街坊迎合道:“那家人报了官,衙丁按照法师给的地址去拿人,嘿,真有这人,犯人一听是姑娘还魂告知法师的,当即就认罪了。”

      一时之间,话题从老刘家嫁姑娘的大喜之事变成了牛鬼蛇神的灵异故事。

      “不说了,不说了,赶紧去庙里烧香拜拜,求个平安符,走了。”说罢,新加入的邻里街坊呼啦一下全部散去,只留下一开始围在这里聊老刘家嫁姑娘的那群人。

      杂货摊贩眼瞅着这三五人也要走的意思,赶紧插嘴道:“老刘家嫁姑娘,不是大喜,是压邪祟去的。”

      妇人收回了迈出去的脚,立在原地等着杂货摊贩的下半句。

      杂货摊贩打了一响指,压低声音,透着阴森的说道:“那家不知做了什么,招来了恶鬼,先是大少爷遭了报,一生下来,头顶有个碗大的肉疙瘩连法师都不敢管,六岁生辰那日,竟跳井自杀了。现在活着的,其实是二少爷。二少爷成年后,迎娶了正室,没几年就死了。为了保住荣华富贵,那家老爷瞒了此事,买了一无爹无娘的孤儿充当正室,对外称卧病在床,不曾想,没几天,这个也死了。死了换一个新的,新的死了再换一个,前前后后死了十几个,事情实在过于诡异,那家老爷承受不住了,暗中请法师破解,法师写了一生辰八字,说找到这个生辰八字的主人,便可破解,老刘家的姑娘正巧就是。”

      围观者也有人反问道:“胡扯,我从未听说哪家的大户,有这诡异的事,许是你听错了,小道消息,不可信,散了散了啊。”

      妇人歪着嘴,酸言酸语道:“哎呦,我可真有闲心听你在这编故事。”

      说罢,妇人和围观的摊贩一哄而散。

      留下杂货摊贩一个人站在原地,菜贩若不是舍不得占了个好位置的摊子,八成也跟着一块走了。

      杂货摊贩扬了扬手,倚在菜贩摊子前,从鼻子哼了一声,说道:“不信我,你们等着看吧,这老刘家是卖了姑娘也换不来衣食无忧。哎,你说是不是?”

      菜贩推开了杂货摊贩,说道:“你挡着我卖菜了,去去,卖你的拨浪鼓去。”

      杂货摊贩讨了个没趣,将手各自揣进另一只衣袖里,吸溜着鼻涕,说道:“哼,过几日,你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后走回杂货摊子,清了清嗓子,高喊道:“瞧一瞧看一看,您要的我都有,老人用的,小孩玩的,娘们戴的,爷们显摆的……”

      “有你这么吆喝的么,要有人来买,真是应了今天的日子。”菜贩嫌弃的打断了杂货摊贩的吆喝声。

      杂货摊贩倒是不忌讳,张嘴就喷:“什么日子?只要他给我银钱,管他是鬼是人。嘿,你看,来人了吧。”

      杂货摊贩和菜贩正在斗嘴,迎面走来一人,一袭红衣,脚蹬黑靴,身形消瘦,宽如半掌的红色腰带系于腰间,头上戴着斗笠,斗笠前有面纱,挡住了面貌。此人手中握着一柄剑,最后定在他二人面前,一时间让他二人误以为是谁家的姑娘扮作男装,出来玩耍。

      宋诲办事效率的确高,那日接了任务,连夜拟出两封密信,一封落款为温素的密信,在第二日一大早就出现在了东宫,太子的床榻上。另一封落款为太子的密信,连夜出了城,快马加鞭,赶在第四天的清早,钉在了温素居住所的门柱上。

      温素接到信后,起先也是有所怀疑。

      虽然太子对于班老丞相株连九族的事情,一直心存疑惑,可太子毕竟是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若只凭一腔热血,不仅太子位不保,甚至还会丢了命。后得知班离幸免于难,他站在东宫的殿前沉默了好久好久。唯一能做的,只能尽最大能力保全班离的性命,至于翻案,或已石沉大海。

      温素明白其中利弊,他从未奢望太子当真出面翻了他班家的冤案,他与太子往来的书信一是,希望太子不要阻拦他为家族沉冤得雪;二是,为太子难解的政事出谋划策;至于三嘛,是互通消息,他为太子关注边陲动向,太子也为他盯住朝廷中的势力。

      所以,温素与太子的书信,必是暗语,所托之人也是太子的心腹,此人对外的身份是养马的小厮,温素有书信会来到驿站,将书信交由小厮,再由小厮转交太子身边的亲信,最后交到太子的手上。暗语是温素曾经作为伴读时,与太子玩耍时研究出来的,没想到竟成了他与太子唯一沟通的筹码。

      如今温素收到的书信,暗语丝毫不错,而太子为防止暴露身份,特意用左手书写,故而每个字的最后一笔会呈相反的笔画。

      温素找不到破绽,自然也就信了,便连夜动身,马不停蹄的赶往京都,担心遇到故人认出身份,所以带了斗笠,遮住面貌。此刻,他站在摊位前,寻思离见面时间尚早,想打听下附近哪里有吃饭的地方,毕竟多年未回京都,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和从前大不相同了。哪怕转交书信时,也都是在半夜,用不到吃饭住店。于是问道:“请问,附近哪里有吃饭的地方?”

      杂货摊贩好奇心盛,想要窥探斗笠下女子的真实容颜,探头探脑了半天,脸没瞧见,却瞧见了温素的一根手指抵在剑柄处,作拔剑的姿态,立马缩回身子,努着嘴说道:“往北走,见路口往左转,走两个路口,有个馄饨摊。”

      温素双手抱拳,说道:“多谢。”

      温素走了之后,杂货摊贩开始了碎嘴子,盯着温素的背影,啧啧称道:“呸,我还以为是姑娘呢,合着一大老爷们,穿一红衣,准是哪家的纨绔子弟。哎,你看着没?那腰,不夸张,这么细吧,不对,还得再细点。”说着,杂货摊贩用两只掐了个圈,似是不满意,将圈又缩小了。“最近风气不好,大户人家的少爷怎么都一个个长的跟女人似的,不如我家的贼婆子好。”

      菜贩抓起秤杆,狠狠敲在杂货摊贩的后脑勺上,说道:“留点口德吧。”

      温素可没听着这些闲言碎语,不过,就算他听见了也不在乎。他顺着街道慢悠悠走着,忽见得前面走来宿卫军,步伐一致,声音清脆,整整齐齐。所到之处,街道上的人纷纷向两边跑开,提前让开街道,好让宿卫军顺利通过。

      宋诲在队伍的末尾,骑着马,一手执扇,轻轻敲打另一手的手心,走出了闲庭散步的气势。宿卫军走过温素身旁时,胄甲带起的风掀起了温素面纱的一角,宋诲一眼认出了温素,他不动声色,心中默道:温素,你终于来了。

      温素却不知,眼前高头大马上坐的人就是引他入瓮的推动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