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三章(二) ...

  •   宴后,沈令仪正要走,王福上前道:“长公主殿下,太皇太后请您去常青宫一叙。”
      沈令仪蹙眉道:“本宫现在需去更衣,过一个时辰要去御书房与太傅尚书令商讨国事。”
      王福道:“太皇太后说,她也命人叫了二公子。”
      沈令仪心里明白了些什么,点了点头,带着清溪去了常青宫。
      太皇太后本是琅琊王家的二小姐。高祖出身低微,父亲原是王府的门客。高祖仪表堂堂,英姿勃发,王二小姐一见倾心,竟与其私定终身,与娘家决裂,跟随其南征北伐,后来成为靖朝皇后。二人也曾恩爱过一些年,然而直至高祖登基,二人仍旧无子。高祖登基后,宠幸刘贵人,得了中山王与长沙王;后来又迷恋上匈奴送来的胡姬,得了昭帝;最后至不惑之年才与太皇太后有了亲生儿子——淮南王。昭帝生母出身低微,又不幸在昭帝三岁时染上天花过世,昭帝便被过继给太皇太后养大;后来太皇太后与高祖有了淮南王,两兄弟也曾度过一段兄友弟恭的美好时光。太皇太后年轻时性情如火,不是寻常妇人;然而在昭帝登基以后除了抚养李鸣峪,便是久居常青宫一心修道,闭门不出,不问世事;直到先太子薨,太后变得有些疯癫,才出来执掌凤印。
      昭帝虽与太皇太后关系尚可,沈令仪却一直为太皇太后不喜,直至德妃走后,才从太皇太后那里得了些祖孙的温情。然而等她从丧母之痛里稍稍缓过来,想清楚个中关节之后,便再也不愿与太皇太后见面。
      今日是他们第一次私下见面。在昭帝出殡时,二人虽做足了场面功夫,然而都心知肚明。德妃的死,如同悬于头上的刀,迟早会掉下来把本就不甚亲厚的祖孙情一刀两断——更何况,他们并没有实质上的血缘关系。
      沈令仪入殿的时候,李鸣峪还未到。太皇太后坐在暖榻上,面上一派慈祥,依稀可以看出年轻时国色天香的影子。
      沈令仪行礼道:“孙女恭请太皇太后安。”
      太皇太后颔首:“仪儿,你我祖孙已有许久不见了。快坐到哀家身边来,让哀家好好看看。”
      沈令仪刚坐过去,太皇太后便怜爱地伸出手来抚摸着她的脸。
      沈令仪道:“孙女不孝。只是近日不得闲,国事繁忙,陛下身子也不太好,孙女一直照顾着,不敢假手他人,实在无暇来向太皇太后请安。望太皇太后原谅。”
      太皇太后笑道:“哀家明白。仪儿和先帝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愧是先帝一直养在身边亲自教导的孩子。你和先帝长得像,性子像,就连这凡事国事为先的做法也是一模一样。真是个好孩子,这段日子辛苦你了。只是哀家年纪大了,见不得小辈如此操劳。”
      “孙女是大靖公主,若无大靖百姓举一国之力供养,便没有这养尊处优的生活。孙女为大靖百姓奔波忙碌,不觉得操劳疲惫。”
      “可你到底是个女孩子。”太皇太后又抚上她的手,沈令仪莫名其妙觉得有些冷,打了一个不明显的寒颤,“有些事,让男人去做便是。先帝在时,曾和哀家说,等你及笄,便下旨为你和峪儿赐婚,挑个好日子,让你风光大嫁。可先帝驾崩得突然,你的婚事也要拖到三年以后。如今你又身份特殊,你告诉哀家,你是怎么想的?”
      沈令仪沉声道:“父皇才走了两月,孙女实在无心去想此事。还望太皇太后体恤孙女的一份孝心。更何况——”
      她顿了顿,抬起头来直视太皇太后的眼睛:“眼下情形,孙女实在不能嫁给二公子。。”
      她明白自己和李鸣峪的婚事如今是进退两难。如今朝中,苏清和刘协是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大臣,镇北王府是先帝忠臣,然而朝中有不少人心中有着自己的算盘。她曾经一直拒绝参政,又是一个刚刚及笄的公主,母亲也出身低微;新帝还未一岁,娘胎里便上了身,身子一直娇弱,不似其他婴儿康健,他们姐弟二人看起来实在软弱不堪,若无两位顾命大臣和镇北王府相护,只怕先帝灵柩刚刚入京,便被人给撕了去。
      现如今镇北军刚走,淮南王便带着他的亲兵到了京城,若是某日借着她的婚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公然叛乱,出动镇北军平叛,怕是边境又要出事,但若不出动镇北军,其他将军态度皆有些暧昧,她不敢赌;三皇子虽天生跛足不能继承皇位,然而待他娶妃生子,怕又要有人从中挑事……
      “哀家懂你的意思,”太皇太后轻描淡写地回道,“峪儿毕竟年轻气盛,怕是等不起那么久。何不另择贤婿?哀家娘家有个晚辈,比你大五个月,玉树临风,文采斐然,年纪轻轻便是解元,前途不可限量。过段日子他便要来京参加会试,仪儿觉得如何?”
      沈令仪还未开口,便听见一道压抑着怒火的声音自门口传来:“臣觉得不妥!”
      沈令仪一回头,看见李鸣峪皱着眉头冲进来。他粗粗一行礼,急急道:“臣并非故意偷听太皇太后与长公主交谈,只是刚到门口便听见太皇太后要给长公主说亲。臣与长公主的婚事是先帝亲口定下,虽未正式下旨,然而先帝金口玉言,岂是能说改就还得?”
      他神情急切,似是委屈似是愤怒:“长公主现如今放心不下陛下不肯嫁臣,那便不嫁,臣就等着公主回心转意嫁的那一天。只是长公主亦是先帝的臣子,自然要遵从先帝旨意,管别人是王家子弟也好,谢家子弟也罢,文曲星下凡也好,貌若潘安也罢,都不能嫁。”
      “长公主只能是臣的妻!”
      太皇太后无奈道:“你这孩子,都二十了,还和小时候一样,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便死命护着。不过是娘家来信,让哀家在京中为侄孙寻个合适的姑娘,哀家随口问一句长公主罢了。哀家叫你们两过来不过是询问一下此事,你们若是不愿,便罢了。”
      沈令仪道:“孙女谁也不嫁。孙女想在宫中照顾陛下至及冠,望太皇太后体恤孙女与陛下的姐弟之情”
      李鸣峪附和道:“臣谁也不娶,只要长公主。等到陛下亲政,长公主愿意嫁臣,臣必十里红妆以待。”
      太皇太后半晌不曾说话。
      沈令仪和李鸣峪对视了一眼,皆从对方的神情里看到了不解。
      “禀太皇太后,淮南王来了。”掌事姑姑禀道,“王爷正在门口等您。”
      太皇太后惊喜道:“丘儿来了,快让他进来。我们母子已有二十来年不见了。”
      沈令仪与李鸣峪匆匆告退,携手出了殿门。他们看见淮南王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守在门口,草草行过礼便离开。远远地传来淮南王的嚎哭声:
      “母后啊!儿臣想死您了!!儿臣终于见到母后了啊……”
      二人面面相觑:实在没在这宫中见过如淮南王一般的人物。
      李鸣峪低声道:“长公主可否御书房一叙。臣有话想和殿下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三章(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