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007-咱们家哪来的七口人(关于伦理哏) ...

  •   007-咱们家哪来的七口人(关于伦理哏)

      周禅和姬高至两人大概也算是一对损友了。幕前幕后,台上台下总喜欢在那儿互抄对方便宜。

      “叫爸爸!”刚认识那天,老姬就从周禅那抄高了份辈分,私底下偶尔也会喊他“傻儿子”。
      后来,这事就一直被周禅惦记着呢,老想着哪天能整一下给抄回来。在经过了若干年的学习和构思后,他总算是找到了最佳的手段方法。那便是——他主攻逗哏,把他姬老哥绑来当捧哏的。

      “你算我儿子了么?”
      “我算你儿子了!”
      “你什么时候算的我儿子啊?”
      “就刚才啊!”
      台上,仗着使活儿的便利,可劲儿的占尽了便宜。哎呀,开心开心。

      “傻儿子你赶紧去把早餐拿过来。”
      “小禅禅你爸爸我是不是特别机智。”
      台下,姬高至也毫不示弱的一一抄回。得,我看就是俩抬杠的小学生。3岁,不能更多。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了有个2,3年,最后应该算是周禅的全方面胜利。因为姬高至私下对他的称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傻儿子”变成了“祖宗哎”。
      因为什么事儿来着?周禅想着这个问题突然觉得有些头疼。从小就缺根筋记忆力也不太好的他,盯着他姬老哥看了半天,反倒是越想越有些晕乎。

      “哎哟我的祖宗哎!”迷迷糊糊间看到他高至哥冲过来一把扶住了他,随后便安安稳稳的坐到了沙发上,吞下了他高至哥递过来的水和药。
      嗯?他为什么要吃药来着?算了不想了,反正有他高至哥在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休息室内很安静。姬高至看着周禅熟睡的样子,反倒是笑了。混世大魔王睡着了还和小时候没两样嘛。岁月静好,就这样太太平平的比什么都重要。

      狗粮是不想再吃了,那啥作者我只想知道下,周禅变成了你姬高至的“祖宗”这件事儿,你父亲姬班主知道么?

      【……未完待续】

      ——我是正文分割线——
      知识点1-【什么是伦理哏】
      伦理哏,是传统相声中固有的一种包袱。指相声演员从伦理角度,如父子,祖孙,妻儿关系上做文章。来源于旧时社会文化中对于血缘和世袭传承的观念。体现了民间以长者为尊的思想和市井爱占便宜的的心态。内容有时候会与荤口有所交叉,但是荤口是侧重于描述,而伦理哏则是以占便宜为包袱的重点。
      大多数的伦理哏都是逗哏的抄了捧哏或其家人的便宜。比如什么“我是爸爸”“你儿子随我”“我和你老婆有一腿”之类的。这些包袱虽然俗套,但是一般也都能引发观众的笑声。
      常见的结构走向有捧逗两人斗智互相算计,或者欺负捧哏爱贪小便宜的弱点,反过来抄了伦理关系上的便宜之类的
      伦理哏非常考验演员的语言技巧和对扮演角色的把握能力。因为重点放在了“充大辈”或者“带绿帽”上面。如果逗捧演员之间的人物形象关系上完全没有可以抄的地方,这活儿就算是没法演了。
      (举个例子:假如有第十代的相声演员和少马爷搭伙演出。少马爷说“你就是我孙子!!”对方不仅没被占便宜,反倒是成功的抄了自家师父师爷的一个大便宜,乐还来不及呢。)

      知识点2-【伦理哏的去除和回归】
      和上一章节中的“打哏”一样,伦理哏在当年的相声改进中被打包一起当做了“糟粕”被去除。相声也顺利的由市井的“玩意儿”变为了一门“艺术”。而其中被去除的伦理哏也被认为是最没意义的东西之一。“臭活荤包袱”好歹还是实打实的搞笑,就是档次低了点,这占人便宜的实在也是笑点单一没什么意思。
      加之后来相声表演的渠道从天桥卖艺后的茶馆演说又进化到了电视表演。在受众广,时间短,节目审查制度严等因素的制约之下,无论是写新段子还是演老段子,伦理哏基本就算是和相声舞台绝缘,成为了可能只有老观众和业内人士才知道历史了。

      再到后来,伦理哏是什么时候回到相声舞台的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比较普遍的观点是,90年代末,随着相声表演重回茶馆,一些带有伦理哏的传统段子又被翻了出来重新上演。这种包袱形式这才再次浮上水面,回到了观众的视线中。

      知识点3-【伦理哏的争议】
      伦理哏的争议是真的非常的大。一部分人坚决的认为它就应该永远的埋在土坑里,你把它挖出来不算还大张旗鼓的传播出去简直就是“丧尽天良”。把前辈们辛辛苦苦拔高的“艺术境界”又给拉回了地痞流氓的层次。说的更狠的,还有些专家学者就直接骂说那些说伦理哏的就是“下三滥”“低俗廉价”等等等等。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其持支持的观点。说既然相声本来就是诞生于市井也是说给小市民的。爱占便宜,好拿伦理做文章这些个事儿,虽然不见得是光彩的东西,但你不能掩盖他是人性中的本色。一个挖掘了卑微人性的包袱,他必然就会是讨喜可乐的。加上相声特有的讽刺意义,未必就不是一种“消遣良方”。

      笔者面对这几番言论和观点,依旧表示作为小学生的我只能在墙角边瑟瑟发抖咱不站队。
      非要我表达观点的话,那就用一句话来表述下,你们爱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吧。
      ——“俗世风尘,此恶若是原罪,待三界重整醒世教化之前,人间总还是用来渡劫的。”

      知识点4-【带有伦理哏的段子】
      带有伦理哏的传统段子有很多,最典型的两个是 《翻四辈》、《反七口》。这两个段子基本上通篇就是靠占便宜来撑住的。
      其次还有像是《托妻献子》《羊上树》《树没叶》,还有我们前几章提到过的一些“文哏”类节目《五行诗》《八大吉祥》等等。

      带有伦理哏的段子其实还是非常多的。听得多了,有些观众现在也学会抄演员便宜了呢。伦理哏不知不觉也从捧逗两人之间的互相埋汰,变成了一种带有和第三方观众互动意思在里头的包袱了。

      ——参考文献资料——
      [1]百度百科:伦理哏
      [2]腾讯娱乐:“我是你爸爸”的哏别溢出相声舞台以外
      [3]百度百科:相声改进小组
      [4]百度文库:浅析建国后相声艺术改造的局限性
      [5]相声窝子:“臭活”“伦理哏”“荤包袱”
      [6]鲍震培:南开大学教授鲍震培:相声病了,得治
      [7]腾讯新闻:明争暗斗相声界:台上台下皆斗嘴的江湖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007-咱们家哪来的七口人(关于伦理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