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附件资料]口吐莲花&拉洋片全剧本 ...

  •   【相声-口吐莲花剧本】赵连甲供稿版本
      甲:学相声占四个字:说、学、逗、唱。就是说不会变戏法儿,因为戏法儿得身上带着,不带着变不出来。有这么一手戏法儿叫空箱取酒。
      乙:那可是真的?
      甲:假的。在他胳肢窝那儿有一个尿泡,尿泡里头灌着水,尿泡那头那儿有一节气门芯,这头儿有一节笔管,笔管当中间不是有一个窟窿吗,上边堵有一个黄蜡疙瘩,变的时候,他拿手绢一盖。他得念咒,是这词儿:“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要得戏法变,还得来点儿土。”他不为抓土,就为用手抓那个蜡疙瘩,抠下来往下一控,水就流出来啦。有一次他变露了,因为天热,蜡疙瘩软和了,一抠口儿,下来半拉,水堵住了出不来了。
      乙:那怎么办哪?
      甲:他有主意,他用手挤这尿泡。
      乙:那楞挤多寒碜哪。
      甲:他有主意,嘴里有话。
      乙:说什么?
      甲:“天荒荒、地荒荒,胳膊肘,好痒痒。”一挤,滋滋水流出来了。
      乙:楞挤呀!
      甲:你倒小心点儿,他这么一使劲,劲头大了尿泡破了,这水呀没顺袖口出来,从裤子流下来了,观众这个乐啦,好哇,变戏法儿的尿裤子啦!
      乙:那多寒碜哪!
      甲:变戏法儿的只有四手儿是真的。
      乙:哪四手儿?
      甲:剑、球、豆、环。吞宝剑,您知道怎么练吗?
      乙:使什么练哪?
      甲:乍练使白菜帮子拣,白菜帮子练成了,再使竹子宝剑练,竹子宝剑练好了,换铁的。铁球,您知道怎么练吗?
      乙:使铁球哇。
      甲:不行,乍练是使棒子面,棒子面买来,揉成球,用蒸锅蒸好,拿出来蘸点儿凉水,往下这么一吞,吞到嗓子眼里用气托着,比方没托住,掉肚子里头了,没关系,来点咸菜,甭吃饭了。
      乙:当窝头吃了。
      甲:这是假的,我有一手儿真的。
      乙:您也会变戏法儿,那一定也是假的。
      甲:不,我这是真的。
      乙:您这戏法儿什么名儿?
      甲:我这叫“口吐莲花”。
      乙:怎么叫“口吐莲花”?
      甲:您给我倒过一杯水来,我就慢慢地掐诀念咒,把这水端起来,一憋气我咕嘟咕嘟的,喝了。乙:不怎么样,你还不如我哪。我这手儿比您强。您给我烙一斤饼,卷上来,我让您眼瞧着,吭哧吭哧的,给吃了。
      甲:吃了哇,那不算功夫。
      乙:吃了不算功夫,吃完了之后用不了五分钟,当当放屁。
      甲:不怎么样。
      乙:你这喝水也不怎么样。
      甲:喝完之后有点儿功夫,我就蹲档骑马式用我丹田气功把水提上来,一张嘴还能把它喷出来。喷出来是个水球,这水球到半悬空“啪”这么一开,要变朵莲花,莲花当间站个小娃娃,冲台下三鞠躬,表示祝君晚安。鞠完躬,落在平地上,还是那点儿水。
      乙:这手儿真好,您变一下我看看。
      甲:喜欢看,您得帮我个忙。
      乙:我不会变。
      甲:不用我变,戏法儿少不了打锣的,你得给我借个锣。
      乙:借锣可没地方。
      甲:找个代替的。
      乙:拿什么代替啊?
      甲:脑袋当锣,拿扇子一打您这脑袋就算打锣了。我念几句咒,就是锣套子溜口辙,这可不为念咒,就为用我这念回头我好变。
      乙:您念吧。
      甲:听我念咒,一二三,二三三。变不了。
      乙:怎么变不了?
      甲:这锣不响。
      乙:是呀!这脑袋是肉的,怎么能响呀?
      甲:可以用你那嘴发音,我这儿打两下子,您那儿就:“当!当!”
      乙:可以。
      甲:一二三,二二三。
      乙:当当!
      甲:不行太慢,快着点。
      乙:行了,当当!
      甲:我还没打怎么就响了?
      乙:这可难办,快了又快了,慢了又慢了,怎么合适?
      甲:锤到锣鸣。
      乙:行了。
      甲:一二三,二二三。
      乙:当当!
      甲:跟我师父学艺在茅山。(乙:当当)茅山有个毛老道,他把戏法儿对我传,传会了徒弟整八个,倒有七个成了仙。因为我贪财没得道,我师一怒把我轰下山,轰下山来没有别的干,变个戏法儿大家观,变个珍珠倒卷帘,珍珠倒卷帘啊——(乙连打当)
      甲:好。
      乙:您变哪。
      甲:现在变不了。
      乙:怎么?
      甲:我这是试试锣。
      乙:啊!试试,白打了。那我这锣行不行啊?
      甲:行。
      乙:那您继续变吧。
      甲:我正式请神。
      乙:怎么您还请神?有神吗?
      甲:没告诉您这是锣套子溜口辙吗?请神可是请神,你可别说话。因为我请这神仙脾气都大。您一说话他就走了,他一步我就变不出来了。
      乙:好,那我不说话。
      甲:老不说话也不行。
      乙:什么时候说话呢?
      甲:我念完咒,打完锣,水喝下去了,我往这儿一蹲运这口气的时候,就用着您说话了。您这姿势要摆好了:前腿要弓,后腿要绷,眼睛瞪园了,抱拳拱手,高高的声音,叫我这么一声:“先生,您倒是喷哪!”我一张嘴,嗨,啪就喷出来了。
      乙:喷多高?
      甲:距离我这头二尺多高。
      乙:这莲花有多大个儿?
      甲:茶盘大小。
      乙:您变吧。
      甲:我正式念咒(同时乙打锣)。一请天地动,二请鬼神惊,三请毛老道,四请孙伯龄,五请桃花女,六请老周公,七请小悟禅,八请是沙僧,九请李丽华,十请陆露明。
      乙:您别请了,这二位是演电影的呀。
      甲:我知道,为什么李丽华、陆露明的片子那么好?
      乙:人家演的好。
      甲:不对,她有仙根。
      乙:是呀!我不知道。
      甲:不让你说话,你还说话,这下人家回去啦,还得打头起。一请天地动。
      乙:又请天地动啦,十请陆露明。
      甲:十请陆露明。请来金少山,又请裘盛戎,请来马连良,又请谭富英,请来奚啸伯,又请梁益鸣,请来侯宝林,再请高德明,请来花小宝,再请王桂英,请来王佩臣,又请宋慧玲。早请早到,晚请晚到,如若不到,铜锣相叫。接神接仙,八抬大轿。凉水泼街,黄土垫道。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皂,请高香,抓草料,麻雷子,二踢脚,五百一堆,少了别要。腌菜瓜,酱青椒,喝豆汁儿,吃巴豆,跑肚拉稀,吃药就好,走走留神,汽车来到,大车切轴,三轮放炮,老头儿咳嗽,小孩儿撒尿,法院过堂,手铐脚镣,机关枪,迫击炮,快看新闻,今日晚报,哈咿叭嘎,顶好顶好,拾头一看,神仙来到哇……
      乙:先生,您倒是喷哪!
      甲:我全咽了!
      乙:嗐!

      -------------------

      【相声-拉洋片剧本】王世臣、赵玉贵述版本
      甲:在过去,观众管我们这行叫生意,其实,我们这行不叫生意,叫熟艺。您比如说:我们从后台走出来,观众一看认识,这叫做熟艺。
      乙:那什么叫生意哪?
      甲:金、批、彩、挂,这几种买卖叫生意。
      乙:什么叫金买卖哪?
      甲:金买卖是相面的、算卦的。这行就是生意,净骗人的金钱,您想,那算卦的要灵,他就不给别人算了,就给他自己算了,根本就不灵。纯粹是生意。还有一种拉洋片的,比算卦的、相面的生意还厉害。这话又说回来了,拉洋片的可也分多少种,有的是生意,也有的不是生意。
      乙:你说哪种拉洋片的不是生意哪?
      甲:您像天桥小金牙那种洋片,那就不是生意。有的时候不拉洋片,就卖唱,讲的是艺术。他那种洋片是滑稽洋片,脸上的表情好,唱出来的调也好听,我给您学学:(唱)“再往里头再看噢,又一层,大清以上啦,那是大明喽。大明坐了十六帝,那末帝崇祯啦,不大太平。三年旱来,三年涝,米贵如珠,价往上边升。有钱的人家卖骡马,无钱的人家卖儿童。黎民百姓就遭了涂炭,这才出了一位民族英雄。英雄他是哪一个呀?那就是闯王他叫李自成唉。”
      乙:噢!这就是小金牙的那种洋片?
      甲:还有一种叫京八张,唱出来那个调子跟小金牙那个调子就不一样啦。
      乙:那什么味儿呀?
      甲:我给您学学:(唱)“瞧哇,瞧哇,是头一片,您老看武昌城头炮火连天。辛亥革命义军勇,打得清兵乱作一团。宣统皇上退了位,清朝政府被推翻,五族共和成立民国,忘不了国父孙中山。”
      乙:这就叫京八张?
      甲:还有一种叫推片。
      乙:噢!三八二十四张,分上、中、下。
      甲:嗳!上八张、中八张、下八张,二人对唱,这个人唱完了往那边推,那个人接过来唱:(唱)“哎,这一张照下来,多么好看,那小马五的《纺棉花》照至在了上边。”哧!
      乙:唉,这是怎么回事?
      甲:这是推过一张去。
      乙:(唱)“哎!这一张照下来,您老慢慢留神看,看这就是刀铡的那个杜小拴子,照至在了上边。”哧!
      甲:这是推回一张来。
      乙:嗳!这就是推片。
      甲:还有一种拉洋片的,唱出来可好听,跟那京八张的调子,差不多少,就是那个调子略微快一点:(唱)“瞧哇!瞧哇!瞧哇!头一回,您老看,二姑老爷拜年来在家里,进门先问岳父好,磕了三个头,作了一个揖。老丈人这里不怠慢,急忙上了一桌席,你吃点儿吧,你喝点儿吧,没有外人都是自己。要吃肥的牛羊肉,要吃瘦的你来块里脊。黄花、木耳、海带菜,哩哩啦啦那是粉皮。整个的螃蟹掰了盖,弯着腰的那是虾米。七个窟窿的那是白花藕,嗳!你不怕扎嘴,吃吃上一口鱼。”
      乙:这倒很有意思。
      甲:有意思?这种拉洋片的最厉害。
      乙:怎么厉害法儿哪?
      甲:这种洋片,净赶外乡、外庙,棚往那儿一支,锣鼓往那儿一摆,家伙点儿一响,只要你往那儿一站,就得看他的洋片。
      乙:那不会不看吗?
      甲:人家让坐的有四五个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太阳鼓着,眼睛努着,胳膊挺粗,手里拿着大掸把子。到了夏天,小褂穿着半拉系着半拉,让到跟前瞧了,擦擦镜头。让到跟前不瞧,掸把子掉过来,照准你头上,飕!飕!飕!就是三下!打完了你还得看他的洋片。
      乙:哼,据我看,那个看洋片的是贱骨头,拉洋片的没遇见我。
      甲:比如说要是遇见您哪?您怎么样呢?
      乙:嗳!要是遇见我,我就不瞧。
      甲:要是遇见您,您头一个就得瞧。
      乙:遇见我,我就不瞧。
      甲:你准得瞧。
      乙:唉!你要不信,你把拉洋片的找来,我准不瞧。
      甲:您说那叫废话,我上哪儿找拉洋片的去呀?
      乙:噢!找不来呀?
      甲:你真僵火儿!咱们这么办,甭找拉洋片的,我去拉洋片的,您去个看热闹的,走道的,我让到你跟前,您就得瞧。
      乙:嗐!甭说你这个假拉洋片的,真拉洋片的我也不瞧。
      甲:我让你瞧不上,我姓你那个姓。
      乙:哼!我要瞧,我姓你的姓。
      甲:好!咱俩换了。(把掸子横摆,甲改用怯口说)行啦!别忙啦!紧打家伙当不了唱,烧热了锅台当不了炕。那位老先生就说了:“你是干吗的?”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沙锅不打一辈子不漏。我呀,我是个拉洋片的,你把话听明白了,我这个洋片可跟其他的洋片不一样,真正是杭州的十景,粉张立纸,八大张。六张是照的,两张是画的。画的是《王小赶脚》,滑稽的片子。哪位老先生给我开开张吧?”
      乙:电影这么便宜,谁看这个呀?
      甲:怎么这些位一个看洋片的全没有哇?那就散了吧。哎哎哎哎那一位老先生说啦:“唉!拉洋片的!你别叫俺走啊!我们这里人都是外场人,你那么说我们是不瞧,你要是下来让我们,我们是不得不瞧两片。”哼!老先生,这话可是你说的对吗?
      乙:啊!这是哪位说的?
      甲:你叫我让,可是我让到你的跟前,你要瞧了,咱是两全其美呀!
      乙:这是什么味儿呀?
      甲:我让到你跟前,您要是不瞧——
      乙:不瞧你有什么办法呢?
      甲:(拿起托板)哼……你看见我这行子买卖没有?我要是不敢打你,我是个小舅子。让座儿了!坐稳了!街门甭关,一位走不了。
      乙:嘿!他要绑票!
      甲:让可是让,一让就得,别等我三把推着,两把揉着,钱花了,人也丢人,那就算晚了,我先让让这几位。
      乙:这几位您甭害怕,(指自己的头顶)有这儿顶着哪。
      甲:打这里到那里——
      乙:全瞧?
      甲:全过不着啊。
      乙:噢!全过不着哇?
      甲:这几位全刚来,这几位全是这边溜儿的街坊,难道说这些位我就白请了不成吗?一位看洋片的都没有哇?(转身回头看见乙……)噢!闹了半天在这儿呢。
      乙:他这是让我。
      甲:这位老先生您给我开个张吧。
      乙:什么玩意儿?
      甲:拉洋片的。
      乙:噢!拉洋片的呀?
      甲:我这个洋片可跟其他的洋片不一样,粉张立纸,杭州十景,一共是八大张。六张是照的,两张是画的。画的是《王小赶脚》,滑稽的片子。没到此地来过,头一趟,头一回。先生!您老是头一个主儿。常言说得却好:“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会捧场的捧头三回,会喝酒的喝头三杯。您老先生给我开开张吧!
      乙:拉洋片的呀?西湖美景,八大张?没到此地来过,头一趟,头一回,我是头一个主儿?打头二年我就想着——
      甲:瞧?
      乙:不瞧!
      甲:您这话我听不懂,怎么想着不瞧啊?
      乙:我知道您这多少钱哪?
      甲:嘿!先生!您老把话听明白了,这也不是三万三,六万六,大骡子大马,人家买不起呀?八大张瞧完了才一个大子儿。
      乙:多少钱?
      甲:一个大子儿呀!
      乙:才一个大子儿呀?还不够一个烧饼钱呢,甭说在你这儿看洋片,就算坐这儿歇歇腿儿也值,就冲你这便宜——
      甲:瞧了?
      乙:嗐嗐!不瞧!
      甲:这么便宜你也不瞧?
      乙:没带钱。
      甲:就凭老先生穿得这么干净,你是没钱吗?
      乙:您别瞧穿得干净,口袋里也干净。
      甲:就看您老先生模样,打扮,不是没钱的人,您看您老也是金胳膊、玉手、锡镴的大腿、翡翠的脑袋!
      乙:我这是怎么长的?
      甲:真没钱!我让你白看!
      乙:白瞧我更不瞧了,我不能搭你这份儿情!
      甲:您老别搭我的情,我要搭你的情啊,您老可要知道,我是脚踏生地,眼望生人。城墙高万丈,到处朋友帮。在坐在站的老先生们,不知道我这洋片好不好,我瞧你是个外场人,你是南走一千,北走八百,扎一刀子冒紫血,叽噔咯噔的好朋友。你也不是上炕认得媳妇,下炕认得鞋,您也不是三枪打不透的人!
      乙:我一枪就死!
      甲:唉!三拳头打不透的人。这么办,你瞧完了甭给钱。您这么一说好,众位老先生一听说我这个洋片好,我挣了他们的钱,回到家去,拿起那个粥碗来,我可忘不了您老的好处。
      乙:噢,您这么说我明白了,您头一趟来,没人瞧,你看我是个外场人,你让我给贴贴靴(江湖用语,即由同伙的人充当顾客,诱人上钩),必必黏子(江湖用语,即招来围观的人)。瞧完了不跟我要钱,我说一声好,诸位老先生一听这玩意儿好,你挣了他们的钱,回到家去,举家大小忘不了我的好处,你要早说这个呀,我早就——
      甲:瞧了?
      乙:不瞧!
      甲:先生我让你白瞧?
      乙:没工夫!
      甲:先生我给您作个揖行吗?
      乙:作揖呀,磕头都不瞧!
      甲:那么我看这意思非打上才瞧呢?
      乙:什么?
      甲:哼哼!打呀!
      乙:我听这话有点耳生!
      甲:你说三声不瞧?
      乙:甭说三声,我的嘴,三百声我都敢说!
      甲:你说三声我听听?
      乙:一个不瞧!俩不瞧!仨不瞧!
      甲:(拿板打乙一下)瞧不瞧?
      乙:瞧瞧也没关系呀。
      甲:这个玩意儿你不瞧,你她娘的要造反啊?
      乙:我倒要造反了?
      甲:(对观众说)您看这还有王法吗?
      乙:是没王法啦!给您钱。
      甲:多少钱哪?
      乙:不是一个大子儿吗?
      甲:那是前年。
      乙:现在哪?
      甲:四块八!
      乙:四块八?
      甲:(把板举起来要打乙)贵呀,是怎么着?
      乙:不贵!四块八还贵,头年来一个拉洋片的九块六我都没赶上瞧!
      甲:哼!贱骨头!
      乙:看什么呀?
      甲:您别忙啊!还没给你搭上呢。(摆洋片道具——壶、碗)
      乙:四块八我就看这小茶碗儿呀?
      甲:啊!小碗四块八呀,有大碗,大碗六块四,咱换个大碗是怎么着?
      乙:行了!我就看这小碗吧。
      甲:你看我的玩意儿,得守我的规矩,你得捧着我说,我说我这玩意儿好,你得说好,我说到哪里,你说到哪里,我要是说好,你要是说不好,我说有什么,你要是说没什么,我说到哪里,你说没到哪里,你成心跟我搅,我是打你个小舅子!
      乙:好啦!行!你说到哪儿啦,我说到哪儿啦,你说有什么,我说有什么,这还不行吗?哼!花四块八我这儿过堂哪!
      甲:老先生,我瞒了您站的主儿,瞒不了看的主儿,您问问这看的,问问他这玩意儿好不好?
      乙:好!
      甲:这个玩意儿到哪里啦?到了天津车站,你看到了没有?(打桌子)
      乙:你别一惊二诈的,我胆小,你别把我吓着!
      甲:我就是这个毛病,你看看这个玩意儿不,到了天津卫车站了没有?往车站里边看,平沈快车进站了没有?站住了吧?下了不少人,下了车啦,车站上没人啦。到了钟点儿了,摇铃铃,晃旗的晃旗,那火车一拉鼻儿闷的一声它就——
      乙:走了?
      甲:(打乙)你看见了吗?
      乙:你不是叫我捧着你说吗?
      甲:纸画的洋片,它会走火车?你把我这玩意儿捧假了我不揍你?
      乙:那我应当怎么说呢?
      甲:你得这么说:对了,仿佛要走,可还没走哪!
      乙:噢!我就这么说,对了,仿佛要走,可还没走了哪?这都是什么味儿啊!我问问您,什么玩意儿啊?
      甲:“八大片!”
      乙:那么我看了几片了?
      甲:头一片还没瞧完呢!瞧!
      乙:哎!瞧!他这玩意儿真禁瞧,就是费脑袋!
      甲:你看看车站的外边有一个大汽车,是公共汽车,上边坐着两个外国人,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男的拿着文明棍儿,女的拿着大皮包,嘴里头咿啦哇啦的——
      乙:说话呢。
      甲:(打乙)你听见啦?
      乙:你不是让我捧着你说吗?
      甲:纸画的洋片能说话吗?你把我这玩意儿捧假了我不揍你?
      乙:那我应当怎么说呢?
      甲:你得这么说:
      甲、乙:(二人合说)对了!仿佛要说,还没说出来呢!
      乙:您这是什么玩意儿?
      甲:八大片!
      乙:我看了几片啦?
      甲:头一片还没瞧完哪!瞧!
      乙:唉!瞧!(对观众说)诸位,您哪位认识我家,您给送这个信儿去,您就说我在这儿瞧洋片呢,今儿个我还不一定死活呢!
      甲:在汽车旁边有做买卖的,有一个卖豆腐脑儿的,你看这个人有二十来岁,穿着蓝布裤褂,蓝布围裙,捂着耳朵,张着嘴,哧合哧合的——
      乙:他那儿吆喝哪!(乙说完就跑了,甲没打着乙)
      甲:你怎么跑了?
      乙:不跑又打上了。
      甲:总算你机灵,头一片算你瞧完了,我把它拉上去,你看第二片?
      乙:躲一下是一下!(二次又去看)
      甲:(打乙)这你就跑咧?
      乙:噢!没躲开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附件资料]口吐莲花&拉洋片全剧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