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福利与代价 ...

  •   蔬果市场并不在小区内或者小区附近,而是在城市的一侧,坐地铁都得坐半个小时。更奇怪的是,整个城市还就只有这个蔬果市场,小摊小贩零售店完全没有。好在去蔬果市场的地铁是贡献点福利,她正好顺便体验一下未来世界的免费交通。
      说是蔬果市场,其实全名是AGJ公司农产品售卖中心,如果不是眼镜明确提示,苏晴根本不会想到去这里看蔬果。不得不说这个售卖中心还是蛮大的,在地图上这个中心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两个并列的方块区域,左边是批发区,右边是零售区。苏晴放大看了零售区,发现里面还分什么蔬菜馆水果馆观赏植物馆家禽馆水产馆宠物馆等等乱七八糟的一堆,呃,这业务范围还挺广。
      关了地图,一条“地图录入完成”的中文信息在苏晴眼前飘过。这啥玩意?苏晴愣了一下,随即想起好像开场时系统提示她解锁了调查模块,只是穿越后她被其他东西吸引了注意力而已。折腾一阵后,她总算搞懂了这个外挂的用法。
      外挂是用意念操纵的,使用起来无声无息也不需要特别的动作,就是会遮挡视野,让她完全看不到眼前的东西而已。目前这个模块只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地图录入,一个是自动监控。
      地图录入就是把她看过的地图放进这个板块,并且只有她亲眼看到的地图才有效。比如她刚刚没放大的售卖中心批发区的地图,她是打不开的。地图录入只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标记。必须是她亲眼见过并了解的物品才能标记,系统会把地图上所有标记物的位置标记出来,否则只会显示一张普通地图。
      明白规则后苏晴第一个试着标注“人”,地图上立刻出现了密密麻麻还在移动的标注点;然后她又试着用不同符号标注“男人”和“女人”,于是标记点也分成了两种符号;最后她标注了“伊莱”,于是代表伊莱的标注点在她所在的小区的位置出现了。因为她之前没有录入小区地图——眼镜直接用箭头指示了——所以不能放大看他具体在小区的哪里,但这也很强了。系统不愧是系统,给的功能就是强力。
      另外一个自动监控功能也可以说是强无敌。只要她看到过(隔着眼镜看到也算)的地方就自动纳入监控范围,可以随时随地360度还带放大来查看该区域现况。不过如果是她视线没扫到或者根本就没去的地方,就是一团黑色迷雾。因为先前没仔细打量,就连她自己家里也存在黑色迷雾范围,但纳入监控的区域她便可以无条件查看。苏晴看了下目前自动存入的监控,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就关闭了。
      外挂只是辅助,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还是需要她去亲自了解。
      免费交通包含三个部分,城市铁路,城内地铁,自行车。对没错就是自行车。苏晴看到地铁口旁乱糟糟地停着的自行车时不由摸了摸眼镜,确定自己是在未来世界没错。再一细看,她觉得那些自行车浑身上下都写着两个字:省钱!篮子没有,后座没有,连锁也没有,就这么随意停放,谁想用就直接骑走。
      这样可以随意对待的自行车使用状况自然是堪忧的,什么凹痕泥点裂纹,一眼过去没一辆比较好的,还有辆车连坐凳都没有了,只剩根光秃秃的杆留在那里。苏晴询问了露娜,才知道这车是每个月酌情投放一批到各大地铁站口的,至于接下来这批自行车会被怎样对待,完全是一笔糊涂账。大概谁都说不清楚城市里到底有几辆自行车——这自行车上就没安装任何感应设施智能设备,谁也不知道它们会被开到哪,停到哪,反正路上看到有自行车直接骑走就行。
      维护方式太过省事,倒是让苏晴明白自行车存在的意义。一方面虽然是低科技,但自行车灵活方便,的确能作为地铁的补充,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是低科技,可以把成本压到最低——政府连个拴自行车的桩点都不设了。至于最为人头疼的偷盗和损坏问题,则是用一种近乎自暴自弃的方式解决——反正我放了,你能不能骑到就不关我的事了。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这样的现状,总而言之,免费提供的服务,也就这样吧。
      从地铁口下去就直接到铁道站台了,她来得正巧,一辆地铁刚刚靠站。地铁倒是出人意料的簇新,墙,地面,线路,车体,甚至行人的服装都是整洁干净。地铁的幕墙是透明的,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明明是实体,却有种莫名的虚幻感。苏晴上车时顺手摸了一下,手却直接穿过了幕墙,什么都没碰到。她愣了一下,突然意识到,这玩意不是外表虚幻的实体,它根本就是眼镜虚拟出来的。或者,换句话说,这地铁,连护栏都没有!
      地铁上人并不多,苏晴找位置坐下后,立刻切外挂检查周围环境。外挂视野下,被眼镜美化掉的东西毫无遮掩地显示出来了——污渍、泥迹、划痕、裂纹、剥落,一个有些老旧和脏的地铁站和地铁。眼镜展示给她的,是这个地铁站的美颜翻新版,或者说,跟真实地铁站的差别大概相当于一个智能滤镜。
      若一开始就给她展示这么个地铁站,她可能用一句“免费的算了算了”来安慰自己。可现在搞这么一出,苏晴就有一种微妙的被糊弄感。科技是这么用的吗?就算这是免费……不对呀,这本来也不是免费的啊?
      贡献点福利是要花通用点购买的,而且还是强制性扣除不买不行。根据露娜给她广告过的物价来看,每月3000也并非小数目,能买一堆日用物品,甚至够买一款中低价位的全息眼镜了。对于她这种赤贫人士来说,这可以算免费服务,但对于有一定收入的成人来说,这免费服务的代价未免比收费还高——他们必须每个月把钱都花光,不能留存款应急或者给子女备用,否则就会被强制扣钱。而如果收入再高些,就要面临到底是扣钱存款还是花钱购物的两难选择。但总有人要被扣钱的,不然怎么承担这个系统的运营成本?
      想到这里,苏晴心里一动。
      “露娜,月收入高到什么程度,不能通过花光钱来回避贡献点抵扣?”
      地铁其实比较吵闹,大部分人都在跟自己的眼镜说话,而且叫的也都是露娜,看来是同一个牌子的。虽然可以手打输入,但看起来比起打一长串字母,其他人还是倾向于语音。他们的声音不算大,眼镜也有隔音功能,但叠起来跟老师不在的课堂一样嘈杂。这样的环境下,苏晴也就出声询问了。
      “两万。当上月收入高于两万时,本月可还贷额度为本月收入减三千。”
      也就是说,月收入两万以上的,就会被强制薅羊毛来填生活保障的成本坑。其实被薅羊毛的又何止月收两万以上的?那些被迫月光的平民,表面上是赚到的每一分钱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不算太好但能长期使用的生活保障,但也失去了对未来的保险和留给后代的财产,只是这种无形的损失被隐藏在全面的生活保障之下。
      获利最大的应该是企业和政府,既然普通平民必须把自己的财产消费光,那么企业能卖出更多东西,获得更多收入,政府也能获得更多税收——后者的收入应该也有一部分用来保障最低生活系统和其他政府功能的运转,前者就是纯赚了。
      这个贡献点系统为什么能推行,为什么能运转,她总算搞明白了。
      首先她得承认,贡献点所提供的服务是很全面的,基本覆盖了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不算好,但还能接受。尤其是食物、交通、网络这三样,食物是生存必须,交通是工作必须,网络是娱乐和生活必须,这三样免费对普通平民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对于比较富但又没到月收两万这条线的人来说,只要养成了消费的习惯,没存储好像也不是很大的事情——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低保托底嘛,尽情买买买谁又不喜欢呢?大家都月光,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异常了。最高层的是获利者也不会反对,只剩两万以上月收入但家里不是开公司的这个阶层——没办法,老实交钱吧。本来这收入就是要上税的,支持或中立的太多,他们也没到少了这三千过不下去的程度,还能怎么样呢?
      她之前还奇怪为什么她过得有点惨兮兮的,现在仔细一想——她根本就忘了,这世界的平民,得月光啊?他们哪里有存款啊?不如说父母月收入两万以下的,就别指望能获得父母留下的遗产了,遗物和一堆还了一半的贷款倒是有可能。从拉维亚的居住环境和她父母去海外工作的动机来看,拉维亚的父母,毫无疑问应该属于月光档。
      那么,如果她是拉维亚的父母,要什么条件,才肯丢下拉维亚独自一人生活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拉维亚不会有控制消费和储蓄的习惯,一次性留一笔钱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分期分月给,而且还是有附加条件的分期分月给。贷款也要控制额度,不然留多少钱她都能用光。苏晴询问了露娜,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拉维亚的父母给拉维亚设置了每月一千的贷款额度,这个额度有效期直至她成年。如果真有需要,可以贷款应急,事后也不用担心还不上——至少对拉维亚是这样的。
      光这样还不够,如果她是拉维亚的父母,会要求这笔钱必须得拉维亚去上学,还得保持一定的出勤率才能给,迫使拉维亚好好上学。等拉维亚从斯洛特高校毕业后,拿着名校文凭,也差不多可以自立了。她会有一笔必须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获得的定期发放直至成年的通用点补助,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不能确保子女的未来,拉维亚的父母,也不会愿意这样离开她。
      “露娜,我的补助都有哪些获得条件?”
      “首先呢,拉维亚要参加入学考试,进入斯洛特高校,其次呢,在校期间,拉维亚每个月至少要保持20天以上的出勤,才能获得当月的补助哦!这对拉维亚一点都不难嘛!”
      后面一条倒是简单——前提是她能进学校。这对拉维亚不难,可不代表对她不难啊……苏晴感觉自己头疼起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