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前266), 公元前299~前266年在位 。名何。赵武灵王次子,其母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长子是赵章。因公子章的母亲早死,后因宠爱吴娃,只封赵章为安阳君。
赵武灵王27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赵惠文王继位初以年幼,由相国肥义辅政。赵惠文王4年,公元前295年,赵章勾结大臣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肥义。兵败后逃到赵武灵王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安阳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礼。赵惠文王随即下令,以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达三月之久,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下领谁最后跑出就杀死,只留主夫在宫,最终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其实主父的下场在资治通鉴的详细记载认为是因为他对两个儿的左右摇摆,最开始的是想让赵章作储君,但后来又因吴娃的原因而喜欢了何。造成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如果当初他能独断一些,只支持一个,也许没有这样的下场。
这场战在介绍乐毅的时候有提过:)
天狼星:冬季夜空里最亮的恒星,属一等星。它是大犬座中的一颗双星。双星中的亮子星是一颗比太阳亮23倍的蓝白星,体积略大于太阳,直径是太阳的1.7倍,表面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2倍,高达10000℃。它距太阳系约8.6光年,只有除太阳以外最近恒星距离的两倍。古埃及人称天狼星为Sothis,是“水上之星”的意思。在古埃及,每当天狼星在黎明时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时(正是一年一度尼罗河水泛滥的时候,尼罗河水的泛滥,灌溉了两岸大片良田,于是埃及人又开始了他们的耕种。他们发现,天狼星两次偕日升起的时间间隔不是埃及历年的365天而是365.25天。
笙:吹奏乐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有笙的雏型,甲骨文中的"和"字,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古代用匏(葫芦的一种)做笙斗,笙管又称笙苗,用紫竹、凤眼竹、湘纪竹制,因此在古代的乐器八音分类法中属匏类。《诗经·小雅·鹿鸣》有"鼓瑟吹笙"和吹笙鼓簧"之句。
曾侯乙墓出土六件战国初期的匏制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笙,由笙斗、笙管、簧片组成,表面通饰彩绘。通过研究得知,其形状、制作和调音方法,与现代笙簧完全相同。(在下爱箫:)
关于笙箫还有一个故事,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其夫青年隐士萧史在凤凰楼上笙箫合奏,引来天上龙凤的故事。李白,李清照对凤凰楼都有对的诗词,只是看观不同:),还引出有弄玉吹萧,乘龙快婿,这个故事出:列仙传拾遗。
钟:打击乐器,新石器时代以有陶钟。商以后为铜制。多为大小三枚为一组合的编钟。春秋末至战国编钟数目逐渐增多,以九枚一组为多。
编钟: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这套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取自中国民族乐器)
瑟: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榉木或梓木斫成,全长约150至170、宽约40厘米。通体髹漆彩绘,色泽艳丽。
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
周、汉时期的古瑟,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为所知最早。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等地楚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都出土有瑟,弦数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以二十五弦居多。春秋至秦汉以来出土古瑟以数十计,但多残缺不全或柱位不详。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瑟保存完好。
盆缻:缻,同缶。《史记集解》引《风俗通义》:“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