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流民 ...

  •   不知不觉间,关译的脚步在一处尚未完工的房屋前停了下来。

      抬眼望去,只见门楼并非寻常房屋样式,修得格外高耸,门框也是由粗壮的原木打造,还未上漆却透着厚重感,一看就是用料很结实。

      院子里面十分宽敞,房屋基本修建完毕,看起来比一般房屋高上不少,这规格有些像是寺庙,但又不太像。

      正好遇到一位老者从里面走出来,他实在疑惑,便上前拱手问道,“这位老丈,不知此处正在修建的是什么场所?瞧着不似寻常人家。”

      老丈笑着回礼,语气里流露出几分骄傲,“那你可问对人了,我是这里的工匠,我们正在重建慈幼院,快要建好了。等建成以后,里面就可以安置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让他们有个遮风挡雨的住处。”

      “原来如此。”关译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等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应是官府牵头吧!”

      “是也不是。”

      “老丈此话何意?”

      “你有所不知,这还多亏了那位常玉公主,要不是她捐了一大笔钱,官府哪里有余钱重建这慈幼院。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前段时间大雪封城,乡亲们能有米吃,有衣穿,也都是常玉公主自掏腰包,填补上了朝廷赈灾款不足的窟窿。”

      关译静静听着,脸上的诧异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老丈,你说的是哪位公主?”

      “就是那个,跟着赈灾队伍一起来的常玉公主啊!怎么,你不知道吗?”

      怎么会不知道?

      他自从入朝为官以来,关于这位常玉公主的传闻,断断续续听了不少。

      多是些争强好胜,出尽风头的琐事,印象里的常玉公主娇纵任性,行事张扬,怎么也不像是能做出如此仁善之举的人,也不怪他会多此一问。

      老丈见他不说话了,也没在意,自顾自的又去忙了,只留下他一人呆呆的站在原地。

      话说回来,这段时间经过卢太医的精心诊治和悉心调理,高怀雍的腿伤总算是有了起色,终于能勉强下地行走了。

      只是,“伤筋动骨一百天”,他的腿毕竟是骨折了,虽说外部的肿胀和疼痛已经消去大半,腿上慢慢有了力气,但内里的骨头还没完全长好。

      此时行走,只不过是轻微活动,为的就是防止肌肉萎缩,距离恢复如初,尚有一段时间。

      别看他表面上总是一副沉静如常的模样,眉宇间不见半分焦躁,就算是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沉稳平和。

      可只有他自己清楚,心底是有多么的不平静。

      如今,肃平正处于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候,可他却因为腿伤,被困在这一方小小的屋子里,只能强压下心里的焦灼,独自坐在案前谋划。

      书案上放着一张灾区舆图,他一手执笔,一手按在舆图上,往一处画上了一个红色的圆圈,这里是“重灾区”,且地势复杂,重建不易,需要重新规划村落。

      随着案上的文书越摞越高,时间一天天过去,肃平的重建任务,也来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曾经盲目疮痍的城池,如今已然焕发生机,民心逐渐安稳下来,街头巷尾也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此时,正是处理那件事的时候,高怀雍让人把孟郡守请了过来。

      等孟郡守看完手中的那本文书,顿时脸色惨白,惊出了一身冷汗,“钦差大人明鉴,下官并未收到任何消息,也不知道下面这五个县里面,竟然发生了如此灾情,还有灾民四处流窜!”

      说到最后,他又忍不住着急的解释道,“会不会是前些日子大雪封城,雪大路阻,消息才耽搁了?”

      “那为何这么多天过去了,你还是不知情?”

      此话一出,就显得孟郡守的辩解很苍白,甚至有包庇的嫌疑,很显然,他自己也想到这一点了,不敢再多说一句,直接承认道,“都是下官的疏忽。”

      “这几日,你一门心思扑在城中重建上,劳心劳力,本钦差都看在眼里。可是此等大事,并不是一句你疏忽就能揭过去的。”高怀雍眉峰一挑,语气里带了几分质问。

      “你可知,早在本钦差抵达肃平城内不久,就发现了城中有流民混入,如果不是遭遇了大雪封城,碰巧将那些灾民的轨迹改变了,你以为凭着城中的那些老弱妇孺,能守得住肃平城吗?”

      此话一出,孟郡守心里一凛,没想到那么早就有流民了!

      他深知,灾民的可怖之处,从不在于他们本身,而是因绝望而产生的执念,为了活下去他们无视一切秩序,甚至是丢弃人性。

      一旦他们蜂拥而至,整个肃平城的物资,都将被他们抢劫一空,到那时,城中的百姓也会因此而躁动,一场暴乱无法避免。

      “钦差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定会彻查此事,并且严惩那些瞒报的地方官吏。只是,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也不知道那些灾民,都流窜到什么地方了?这可如何是好?”

      “此事简单,你找上官典使一问便知,这件事一直都是由他负责调查。”

      孟郡守一听这个称呼,感觉很熟悉,忍不住猜测道,“您说的,难道是,下官的那个下属上官护?”

      “不错,最早也是他发现的此事。”高怀雍肯定说道。

      孟郡守两眼一黑,双脚差点站不稳,天呐!果然是他!

      此人是今年刚刚上任的一个新官员,可事情坏就坏在,他身为自己的下属,竟然越级上报,这是完全没把他这个郡守放在眼里呀!

      孟郡守刚开始很愤怒,到最后更多的是感到可悲。

      要知道,上官护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他见过,从文笔之中能看出此人的为人,并非贪功冒进,心术不正。如今,竟然把事情直接捅到钦差大人面前,多半是对他不信任,担忧他会包庇下面的那些官员。

      想到这里,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不得不说,上官护的这个担忧并无道理,官场之上多的是官官相护的人,就算他身为一郡一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也很难做到真正的秉公执法。

      最好的办法,就只有借助钦差大人的威势,让下面那些人无处使力,这才会老老实实的认罪伏诛。

      “下官这就去办,一定尽快召回那些流民!只是,这样一来,城内的物资,只能匀出一部分来了。”

      所幸,这次赈灾队伍带来了足够多的赈灾银,以防万一,高阳帝还特意下令,准许高怀雍去其他郡城调配粮草赈灾。

      “这是必然的,你不用担心。”

      得了准话,孟郡守这才放心离去。之后,他一声令下,整个肃平上上下下的大小部门,全部开始清查隐瞒不报灾情一事,很快就揪出了一批失职渎职的官吏败类。

      这些人中,有的为了粉饰政绩,对灾情视而不见;有的为了侵占救济款,借此中饱私囊;还有的则是担心仕途受到影响,刻意隐瞒不报……

      对此,他毫不姑息,一律革职查办,并上报朝廷。

      至于召回流民,没有了这些官吏的阻碍,事情进行的很顺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踏上了返乡的路途,同时阻止了潜藏危险的蔓延。

      等朝廷收到文书以及罪证的时候,已经是十天以后了,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高阳帝龙颜大怒,御史大臣们义正言辞,纷纷上书弹劾,要求严惩。

      部分官员则面色惨白,不知所措,毫无疑问,他们和这些官吏脱不了干系。

      随着太监一声大喊“退朝!”,百官先后走出金銮殿,脚步或是不急不缓,或迟缓而凝重,亦或大步流星,显然各有心思。

      不出半天,有一人就带着消息来到了京城一处民宅,木门吱呀一响,那人带着寒风而入,屋子里的黑纱直接随风飘动起来。

      他反手关上门,随手撩起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黑纱,径直往前走去,这些黑纱质地轻盈,长及垂地,只需要一点点动静就会产生晃动。

      这不,里面的人早就知道他来了,正坐在最里面等着他呢!

      “隐蝠,你竟然会冒险联系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代号,只见隐蝠在几步外停了下来,隔着几层黑纱朝对方拱手行了一礼,然后看着黑纱后面那道神秘的身影,说道,“大人有所不知,线人传来消息说,我们在肃平的武器库被官府一锅端了。”

      “怎么回事?”

      “当时事发突然,下面的人也不清楚具体情况,只知道官府的人有备而来,将那些罢兵全部捉拿了不说,就连那些武器和材料也一起被收缴了。对了,听说当时锦衣卫的人也去了。”

      “锦衣卫怎么会掺和进来?难道是他们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据线人所说,主使人是高家的那个世子,听说他还是高阳帝派去肃平赈灾的钦差大人,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发现的,不老老实实的赈灾,竟然查到山里面去了?”

      “高家人果然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这个秘密点,费尽了我们多少心血,好不容易隐藏了那么久,到头来竟然功亏一篑,简直是可恶至极!”

      “接下来怎么办?要是因此坏了主上的大事,到时候主上怪罪下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