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紧急排涝 ...
-
“是孟郡守。”站在一旁的席元低声提醒了一句,见高怀雍点了点头,这才高声喊道,“孟郡守请进。”
话落,伴随着一阵匆匆忙忙的脚步声,孟郡守神色慌乱的走了进来,朝上座行了个礼。
“参见钦差大人,下官知晓您在接见二位郎中,不便打扰,可此事实在紧要,这才不请自来,还望钦差大人恕罪。”
一听这话,高怀雍的第一反应就是城中又出事了,他并不追究,反而随意的摆了摆手,“你慢慢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回钦差大人的话,刚刚下面传来消息,城西三十里的沙溪河突发异常,原先河道里结着三尺厚的冰,经过地龙翻身之后,冰层碎出了不少裂纹。”
“如今,冰层全部裂开,化作大块顺着水流撞上河床,把原本规整的河道冲坏了。更糟糕的是,冰层一化,上游的雪水全部往河道里灌,现在整个沙溪河都在翻涌,水势越来越大。”
“可下游连着好几个村子,现在河道失去了规制,根本就存不住,很快就会往低洼处漫。若是不赶紧排涝,怕是下游的那几个村子都要被洪水覆灭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关译最先发表意见,开口说道,“此事耽搁不得,必须立刻派人去沙溪河勘察,弄清楚河道溃裂的具体位置,以及缺口大小,想办法堵住!”
季衡紧接着说道,“可冰面刚碎,河水湍急,想要堵住河道缺口就必须打桩固岸,在这之前,要先找齐合适的木料才行。”
说完,他扭头看向孟郡守,却见对方此刻慌了神,一脸的不知所措。
“城中的木料,连搭建房屋都不够用,一时之间,下官也找不到那么多木料啊!”
“没办法,就只能就地取材了。”季衡此话一出,立马遭到了孟郡守的强烈反对。
“绝对不行!季郎中有所不知,沙溪河下游的百姓,本来就在这次地龙翻身的重灾区,他们能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绝不能再让他们无家可归!”
“那你说怎么办?”
孟郡守被问住了,瞬间急红了眼,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不停地再想办法。突然,他灵机一动,语气激动的讲道,“对了,本官记得沙溪河下游,有一片松树林长势很好,或许可以替代季郎中所说的木料。”
“松木枝干坚韧,耐水湿,可以一用。”季衡想了想,直接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然后又补充道,“那你要找一些樵夫,人越多越好,这样才不会影响排涝的进度。”
“好好,没问题。”只要能保下百姓们的房子,孟郡守别无他求,直接满口答应了下来。
见他们越说越远,高怀雍终于发话了,语气不容置疑,“诸位,排涝的方案可以容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先疏散下游的百姓!”
三人顿时安静下来,老老实实的听从安排。
“孟郡守,你立刻调派衙役前往下游,让他们兵分两路,一路负责疏散,另一路挨家挨户的去通知,让百姓都往高处转移。另外,告诉他们,官府会管他们的吃喝,尽量轻装便行,不要耽误转移的时间。”
“是!”
“在天黑前,务必确保所有百姓安全撤离。”
“下官这就去安排!”说完,孟郡守转身就走,背影一如来的时候一样匆忙。
由于事态紧急,关译和季衡也没有时间回去休整了,只能继续留下来商议后续事宜。
沙溪河道里的水,早已失了平日的清透,像是被把河底的泥浆都翻上来了,浑浊的不像样子。水面上漂浮着断木、杂草和一些杂物,被水流裹着往前冲,浪头打在河床的礁石上,顿时炸开一团团棕黑色的泥雾。
岸边仍有积雪,浑浊粘稠的厚泥块,溅落在上面,“啪嗒”一声,顿时砸出一个小坑,像是一块脏污的膏药,牢牢地黏在雪面上,以至于河道两岸一片泥泞。
衙役们带着铜锣,一边敲得“哐哐”作响,吸引村民的注意,一边挨家挨户的去敲门,嘶哑的声音穿过木门,一声接一声。
“要涨水了!快随我们去高地!”
“家里有没有人!”
“快点离开,下游已经不安全了。”
村子里多半都是老人,得亏动静大,要不然是一点都听不见。有的不舍得那些瓶瓶罐罐,还有老宅子,衙役二话不说,直接背起老人就走。
孩童啼哭的声音,加重了大家的紧迫感,现场一片混乱,好在衙役们把场面控制的还不错,这才没有造成踩伤或走乱的情况。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终于赶在天黑前,把几个村子里的百姓,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区域。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沙溪河下游的河道边,就已经聚起了数百人,不远处还放着十几堆一人高的松木,是官府组织樵夫昨天连夜在松树林砍的。
季衡亲自带队,身穿粗布麻衣,手握河道舆图,正在和几名河工商议,他们是从带来了三百名工匠里面挑选出来的,对于疏通河道都有经验。
“你们看,此处河道狭窄,但淤泥积了快一尺厚,得先凿开这侧河岸分洪,再清理淤泥疏通主河道。”
“那我先带人去清理碎石杂物,把规划好的泄洪渠清理干净。”
“凿岸是体力活,而且不能耽搁,至少需要带两队人过去。”
“既然如此,那剩下的人就集中去清理主河道吧!”
“不行,还得留一队人在岸边守着,如果百姓靠近就及时劝离。同时,还要盯着河道的情况,若是发现新的缺口,立刻上报!”
“好!”
众人应下以后,纷纷带着自己的队伍,朝指定好的区域走去。
经过一天的努力,最后一铲淤泥被甩上岸,河道终于显出它原本的轮廓,大半的淤泥、碎石以及杂物,在岸边堆积成山,浑浊的水流明显变得顺畅起来,开始有了些势头。
季衡站在岸边,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同时还不忘跟身边的下属交待道,“今夜留一半人值守继续清淤,大家互相交替着休息,务必让河道彻底通开。”
"是!"
有的人刚从水中走出,裤腿上还滴着泥水,衣服上沾满了棕褐色的泥痕;有的人正弯腰清理工具,为接下来的任务做准备,手上的青筋绷着,正如他们脑子里的那根弦,时刻不能放松。
夕阳的余晖,柔和的洒在众人身上,给他们镀上了一层光芒,原本的狼狈模样在霞光中尽数褪去,只剩下那股子韧劲。
此刻,他们更像是和命运战斗的将士,挺直的脊背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
两日后,河道危机全部解除,沙溪河露出原本的河床,河面映着明媚的日光,倒显出几分宁静安稳。
这几日,关译也没有闲着,不仅要安排人做好排涝的后勤工作,还要统计受灾户数,协助官府分发粮食。
这不,排涝一结束,他才有了喘息的时候,想着连日来一直忙碌,还没看过街面上的情形,也不知道这赈灾情况到底进展的如何,于是便打算出门一探究竟。
随着街道上的积雪慢慢融化,路面上形成了随处可见的小水洼,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撒入了一块块碎银,一闪一闪分明耀眼。
关译先是来到最近的一处粥棚,只见粥棚里面有两位老衙役,正在有条不紊的给大家分发粮食、施粥。
粥棚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多是老弱妇孺,人人裹紧了身上的棉衣,脸颊冻得通红,却都安静的等候着,不见一人喧哗或插队。
他站在不远处仔细观察,发现每一份粮食都足量,每一碗粥也很实在,并无克扣之举,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往前再走两条街,就是一处汤药点了,这里的景象比较忙碌,因为是用厚棉布临时搭建的药棚,所以远远地就看见那里热气袅袅,格外引人注目。
离得近了,能闻到一股药香,那是药棚里面在熬药。
要知道,每逢天灾,常有疫病发生。
考虑到雪灾之后,百姓多受冻寒侵扰,又因损失惨重,囊中羞涩,多半会拖延病症,或是心存侥幸不愿就医。
于是,高怀雍就派人在城中各处,专门设置了汤药点,每天都会有大夫免费看诊,免费发放汤药,为的就是及时为患者诊治,避免他们出现严重病情。
而这些大夫里面,多半都是随行医官,他们是由朝廷精挑细选出来的,医术很不错。有他们在,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
到现在为止,像这样的汤药点在城中有几十个之多,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疫病的发生。
听说,附近的村庄也有这样的汤药点,不同的是,大夫是就地挑选出来的,虽说他们医术平平,只会医治一些普通伤寒,但将汤药配方告之他们,并分发相应的药材,同样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不得不说,这位钦差大人在短时间内能做到这一步,真是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