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陌生的灾民 ...

  •   “徐英听旨!”

      闻言,徐英三人连忙俯首跪下,头顶传来一道清晰地声音。

      “传陛下手谕,今,特派锦衣卫指挥使徐英,带领两队锦衣卫,速速前往肃平,护佑常玉公主身侧,直至她平安返京,钦此!”

      话落,周形合起手谕,并朝跪在地上的徐英提醒道,“徐指挥使,接旨吧!”

      “臣接旨!”说着,徐英伸出双手恭恭敬敬的接下手谕,然后带着身后的人起身,只是表情有些一言难尽。

      要知道,锦衣卫是陛下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专门负责保证陛下的安全。

      如今,竟然为了常玉公主,至自身的安危于不顾,将他一个指挥使调离京城,真是难以置信!

      想到这里,徐英上前一步,放轻声音,谨慎地问道,“敢问周大总管,可是肃平那边出了什么事?”

      对于徐英的敏锐,周形并不惊讶,“您猜的不错。”

      “还请周大总管指点。”

      “徐指挥使言重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你应该也听说了,前些日子,常玉公主跟随赈灾队伍去肃平了。”

      “难道是这里面有什么隐秘?”

      “不错,就在去肃平的路上,有人行刺常玉公主,陛下得知后震怒,此番派您亲自带队,不只是为了常玉公主的安全,也有让您尽快调查出幕后主使之意。要知道,刺杀皇室公主可不是小事,徐指挥使,您可不要辜负了陛下对您的信任。”

      话已至此,徐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此次任务非同小可,不容有误。

      “多谢周大总管提点!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是锦衣卫的职责所在,徐英自当为陛下分忧,早日缉拿凶犯!”

      “如此甚好。”周形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催促道,“那就请徐指挥使,即刻出发吧!”

      一个时辰后,锦衣卫共二十五人策马从京城离去,路上积雪融尽,疾驰的马蹄越发轻快,哒哒远去。

      远在肃平的楚婳玉并不知道这些,这两日她被风寒所困,一直紧闭房门躺在榻上养病。

      自此之后,卢太医每日三次,都会准时给她请平安脉,还有那治风寒的汤药煎了一壶又一壶,一直往房里端。

      因为药里面添了一些安眠的成分,所以她清醒着时候很少,大多都是吃了药以后就昏昏大睡。

      以至于后来,卢太医向她讨要什么药材,她也迷迷糊糊地允了,完全不知道用在了哪里。

      就这样,又休养了两日后,她的风寒总算是有了好转。

      北风阵阵还带着冰冷刺骨的寒意,银杏掀开房门上厚厚的帘子,端着汤药走进屋内,一股寒风趁机钻进来,刮起火炉内燃烧旺盛的火苗越窜越高。

      此时,楚婳玉正坐在窗边的罗汉床上专注的看书,只见她三千青丝披肩,蛾眉杏眼樱桃口,不施粉黛亦倾城,身着桃红折枝团花纹狐皮袄,下穿宝蓝八宝奔兔织金马面裙,浑身透着清雅高贵的气质。

      银杏放轻脚步来到跟前,把汤药放在床桌上,犹豫片刻说道,“公主,您该喝药了。”

      楚婳玉恍若未闻,待银杏又唤了两遍,她这才反应过来,抬头只见一碗黑乎乎的汤药放在面前,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药味,她下意识用手指掩鼻,并抱怨道,“本公主真是怕了,只要看见这药就恶心,快把它端走。”

      “公主,不可呀!卢太医特意交待奴婢,一定要盯着您把药喝完。要不是您上次就少喝了几服药,体内风寒没有驱尽,这次也不会又染上了。”银杏苦口婆心的劝着,脸上难得带着几分强势。

      “这都喝了几天了?本公主都说过了,风寒早就好了,还喝什么啊?快端走,端走!”楚婳玉一边不耐烦的说道,一边放下书往旁边挪了挪,让自己尽量远离那股子药味。

      “公主有所不知,卢太医说了,这是调养身体的良药,特意为公主调配的,和昨天喝的汤药不一样,您先尝尝?”银杏想了想卢太医的话,耐心解释道。

      楚婳玉一脸不信,这汤药看着就比昨日的还要苦,一口喝下去,只怕是舌头不想要了!

      她心里一烦躁就想发脾气,可是不经意间的抬眸,让她看到了银杏手上的那道伤痕,心里的火突然就降下去了不少。

      那是因为,她想到了银杏背后还有一道伤口,是为了救她,被酒楼的房梁砸伤所致,又长又深,肯定会留疤。

      虽然,她让卢太医给银杏配了专门的去疤灵药,但还是免不了有些心疼。

      现在,终于好的差不多了,能来近前伺候,她也不想让银杏因此为难,于是一狠心端起汤药一饮而尽,把银杏吓得还以为她要把碗砸了。

      “好苦,你去跟卢太医说,让他不要再配这汤药了,改成药膳吧!”

      “是。”银杏开心的应下,还不忘把蜜饯递过去。

      楚婳玉含着蜜饯,苦着脸坐在那儿,完全没有心思再看书,总觉得鼻翼好似萦绕着一股药味,难闻得很,于是忍不住起身向窗边走去。

      当窗户被推开的那一瞬间,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冻的人一个激灵。

      楚婳玉忍不住伸出小手,紧紧捂住脸蛋,试图抵挡寒气的侵蚀,她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她的思绪也随之慢慢飘远。

      也不知道这场大雪还要下多久,还好提前把物资都买齐了,现在整个肃平都不缺吃喝,她这一趟总算没白跑。

      说起来,刚才那本《方客游记》她快看完了,是一位名叫方客的游历者写的,此人明不见经传,所以这本书也被归为杂书。

      他出身于南方的一个富庶人家,自幼饱读诗书。因厌恶官场,而放弃仕途,转身投入了山川之中。

      从青年开始,就一直在外游历,足迹踏遍了当时的整个高阳国疆域,甚至还涉足一些边境小国,书中详细的记载了旅途中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编撰成一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有趣,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尤其是书中提及的一种优质牧草——紫花牧草,让人印象深刻。不仅耐寒耐旱,能在极冷环境下越冬,还可改良土壤,便于以后提高粮食产量。

      这样的植物,简直就是为肃平量身打造,非常适合当地种植,用以改善原本就非常贫瘠的土地。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地百姓有机会过上好日子。

      而书上也说了,紫花牧草的产地,来自一个边陲小国——披狈。那里民风淳朴,一直以游牧为生,距离高阳国不远,很适合和他们往来。

      想到这里,楚婳玉眼前一亮,心里慢慢升起一种期待,或许等这场冬灾结束后,可以试一试。

      雪花飘进窗内,轻轻落在她那头乌黑顺滑的秀发之上,然后瞬间融化,让人没有半点察觉。

      直到银杏注意到以后,连忙上前劝道,“公主,您不能吹太久的冷风,还是回榻上看书吧!”

      听到声音,楚婳玉这才回神,发现自己的双手一片冰凉,连忙把手从脸上放下来握在一起,试图用这种方式恢复热度。

      银杏把手炉拿过来给她暖手,见她也没有再继续看书,而是坐在榻上发呆,心里忍不住有些担心,便试探性的问道,“公主,您在想什么啊?”

      “没什么。”楚婳玉淡淡回了一句,似是不想多说。

      见状,银杏也不敢再过多询问,只能在一旁静静的候着。

      与此同时,高怀雍正在和他的两个护卫议事,屋子里的气氛随着他们的对话,变得越来越沉重。

      “乔满,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大人的话,属下也是刚刚发现异常,便赶紧来报了。原来,自从大雪封城以后,来粥棚领粥的灾民里面,就突然出现了一些生面孔,他们每天都会按时过去领粮食,领粥,看起来和其他的灾民没什么不同。”

      “但是,负责施粥的衙役说,那些人很眼生,他以前从未见过,也确定不是本地人。出于谨慎,属下又问了一下那些灾民,就连他们都不知道那些人的底细,说是像突然间冒出来的一样,很是奇怪。”

      此时的乔满一改往日嘻嘻哈哈的笑脸,说起话来语气十分严肃,难得一本正经的模样,

      席元在一旁没有插话,这件事他也是才知道,并不了解其中的路数。

      而高怀雍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要知道,自从大雪封城,整个肃平都是进不来出不去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外面有逃难过来的灾民,那也是进不来的。

      可为何会突然出现一些生面孔,他们是谁?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不弄明白,终究是一个隐患。

      “知道那些人的数量吗?”高怀雍眼神幽深的问道。

      “大概有七八个人,也不多,所以一开始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乔满稍微回想了一下,才答道。

      “这么多大活人,总不会是凭空出现的。”

      “大人说的是。不如让属下去盯着他们,这样一来,就不信查不出什么猫腻!”

      “乔满说的在理,反正他们每天都会出现在粥棚,只要跟着他们那就有迹可循。”席元听完以后,很赞同乔满的提议。

      “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办。”高怀雍看向乔满吩咐道。

      乔满欣然领命,嘴上还忍不住嘟囔道,“属下就不信了,还能像那个管家一样,说不见就不见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此话立刻给高怀雍提了一个醒,或许,那个管家的突然消失,就和那些人有关系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