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母亲(2) ...

  •   4. 于英自然是大力反对。

      她认为林长铭(林静堂父亲)在将林静堂送到她看不到的地方,她认为林长铭在间离她和林静堂的关系,哪怕林静堂告诉于英她是自愿的。

      于英总是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都是因为爱你。

      她说,你现在还不懂,你不知道妈妈在这个家里受了多少委屈。

      她说,你要对你爷爷奶奶留个心眼,还有你的姑姑们,他们从来见不得我们好。
      林静堂没有办法告诉她,她所以为的“爱”,从来带给她的只有伤害。

      你伤害了我,你却全然不知。

      其实林静堂有尝试过将这些告诉于英。

      她还试着告诉于英,哪怕离婚了,你也可以过好自己的日子,你可以不用把整个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放在婚姻、孩子身上。

      但是每次和于英的相处,她都被于英拉进她的痛苦里。

      于英不会听。她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真理。

      每次林静堂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不要被影响、不要去在意。

      但是她每次去面对于英,都再一次被她的阴影所吞噬。

      林静堂于是每次都只是沉默,沉默地听着于英的絮絮叨叨和抱怨。

      她几乎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过完这个暑假,她渴望离开。

      5. 来到这个全新的沿海城市,一切仿佛都湿润了起来。

      不同于S市四季分明的干燥空气,H市的空气里仿佛永远含着露水,即使是冬天,也不用裹上夸张的棉袄。

      林静堂办理了住宿,虽然在H市有认识的亲戚,她却不想过多的打扰,她从来在人际交往上十分拙劣与无措。

      新学校十分轻松,再没有之前那样严厉、阴沉、保守的氛围。

      比如学校里的外籍老师,有时候会奇怪的问:“你们居然都不谈恋爱的?What’s wrong with you kids” 他们吃惊于,诺大的一个学校,只有寥寥几对情侣(公开的)。

      如果放在从前,林静堂根本不敢想,这些会被老师打上“早恋”的标签的孩子们,会经历什么样的“酷刑”。

      她单方面切断了和于英的联系。

      或者说,她不去理会于英常常长篇大论的短信消息。

      人生第一次以来,她觉得一种轻松。

      遥远的地理距离,让于英的影响力指数型地下降。

      她没办法见到林静堂,只能发短信。而看不看、回不回短信的主动权,全然在林静堂手里。

      “叮。” 又是短信的提示音。

      林静堂看着亮起的手机屏幕,一个“Y”的字母如此刺眼—— 她不愿意给于英署名为“母亲”或是“妈”,甚至连她完整的姓名也不愿意打进手机的通讯录里。

      她迅速地、几乎逃避似的删掉那条短信,她不敢去看。

      哪怕只是看到短信的提示音然后删掉的这么几秒钟里,她都有种狼狈感。

      她在那短暂的几秒里,仿佛被撕裂进另一个空间里,那个空间是沉重的、粘稠的、布满了由于英织就的蜘蛛网。

      她仍然感到一种窒息。哪怕只有几秒。

      6. 忘记了那节英语课的主题是什么。

      大家被要求写一篇作文。林静堂第一次如此坦诚地写到“母亲”这个话题,或许是因为这个和蔼的来自加拿大的英语老师。

      她写道:“我突然发觉,不是所有父母都像完美的童话故事里一样,充满鼓励、积极、和爱意。

      我们的父母,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好一个父母。

      他们会犯下许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很深很深地伤害到他们年幼的儿女,却被冠以爱之名义。

      我突然明白,我曾一直怪罪自己,因为我的母亲怪罪我,但是,她所有的指责,不过是将自己生活的不满发泄在我的身上而已。

      她对我的教育囿于她本身的经历、教育、和认知。

      我应该去明白,我没有她所指责的那些错误,并停止指责自己。

      因为,我没有错;错的,是她。”

      她几乎觉得眼睛十分酸涩,在一节英语课上。

      最终,她没有把这些内容当成作业交上去,而是另外写了些别的。

      她开始觉得她可以去看于英发过来的那些短信,并给她回复简短的信息,尽管这件事情依然很难—— 她依然感觉到一种沉重的压力。但是她可以开始不直接删除掉来自这个女人的短信。

      尽管那些短信里依然是林静堂无法认同的内容。

      7. 或许是林静堂长期的“冷战”政策起了作用。

      于英对林静堂的态度再也不复小时候那样尖锐。她开始小心翼翼,她怕林静堂不开心、不理她。

      这样的转变,林静堂却不以为意,她觉得她已经不在意这些了,是真的不在意。
      她不再渴望来自“母亲”的任何东西,也就不再因为“母亲”的一举一动产生波澜。

      她曾在小时候想,为什么她血缘相连的是这样一个人?她宁愿没有母亲。

      但是现在,她开始接受。血缘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任你如何否认,它都不可斩断地存在。

      所以林静堂不再否认,不再逃避,她只是平静地、近乎理性地接受。

      她想,她或许是“爱”自己的母亲的,因为这个人毕竟是自己的母亲。

      只不过,她可能永远也不会“喜欢”她的母亲。但是这没关系。

      ……

      慢慢地,她变得更加成熟了,她可以去应对于英了。

      比如面对于英那些从前往往让她无语、愤怒、或是受伤的言论,她可以毫无压力地笑着应对,说一些会让对方开心或满意的话,哪怕她心里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

      哪怕是在极其没有耐心的时候,她分不出心力去应付于英的时候,她会随意地去处理—— 她想不去应付,就不去应付。

      她曾痛苦、她曾憎恨、她曾逃避,这花掉了她前十五年的人生。

      她终于面对、她终于接受,这花掉了她之后五年的人生。

      二十岁的林静堂,回看十三岁的自己,那个在墙上刻下“495”的女孩,是如此的傻气。

      她心疼那个敏感、忧郁、聪慧、倔强、又怯懦的女孩儿,她想告诉她,没事的,你所以为的黑暗,终究会过去,而你,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她玩笑地告诉自己,幸好没死啊,现在的你,如此幸福,怎么可以死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