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水患 ...

  •   谢婉宁和宋氏闻言,都倒吸了口凉气。
      自来宫闱重地,不许外男随便闯入,即便是自小在宫中长大的皇子,成年后也都要出宫建府。所以宫里除了陛下,便是些不入流的太监,再者就是巡守的侍卫。
      这人是如何躲过层层守卫的?

      “贤妃容色倾国倾城,陛下自得了她,一个月里有大半都歇在她宫中。可想而知,被最心爱的女人背叛,陛下当时无比震怒,然而只杀了那个男的。说实话有时候我挺羡慕贤妃的,她出身卑贱,又是罪臣之后,却因陛下的宠爱一步登天。她活着的那些年,后宫没有不恨她的,见她骤然触怒圣颜,无不挖空心思想置她于死地,可没想到陛下见此竟然还不愿意赐死她。”

      德妃顿了顿继续说道:“最后是陈妃身边的宫女出来指证,说是贤妃与那戏子是旧相识,两人从前还私定了终身。陛下震怒质问贤妃,没想到贤妃承认了。陛下在太极殿枯坐了一夜,那晚……贤妃自戕了。”

      “我不知道贤妃之死究竟和陈妃有什么关系,或许是迁怒,又或许是因为皇后,总之陛下再没有去过甘泉宫。我想着三皇子从姜国归来,待阿宁和端王完了婚,总会遇上,到时还是小心为好。”

      宋氏拉着谢婉宁向德妃道了谢,两人又闲扯了会家常,便听徐嬷嬷来报:安王殿下来向德妃请安。
      德妃刚说过安王也有意求娶谢婉宁,如今听到正主要来,宋氏哪里坐得住,便辞了德妃,匆匆带着女儿走了。

      谢婉宁和宋氏出了宫,一路上马车里都沉默地紧。
      谢婉宁没想到贤妃之死竟和陈妃有关,可上辈子她却从未听人提起,说起来那时候三皇子确实不大待见楚云阑,并处处给他使绊子。
      没承想竟是这个原因,不过谢婉宁感激德妃,如果没有她今日这些话,她怕是到死还想着去拉拢三皇子。

      况且按照德妃所说,她这未来婆母是决计没有复宠的机会,也连带着楚云阑在朝中难以出头。谢婉宁思来想去,总觉得以后的人生真的是好烂的一盘棋。
      简直烂的不能再烂!

      不过,反正只要不是太子登基,便还有一线希望。三皇子,他绝对不能成为新皇。原来谢婉宁也想过让楚云阑去争上一争,但他既无强大的外家,母妃又不得宠,谢婉宁便歇了这样的心思。如今听了德妃这话,只觉得路更难了。

      难不成真的只有助安王夺权?

      回想前世,安王身后有郑大将军,他在军中也颇有威名。而太子身边有张丞相还有自己父亲,再加上太子妃背后的势力,两人比划起来,其实安王胜算也有。况且安王殿下待人宽厚,又十分体恤百姓,和太子一比,品性就高出一大截。
      反正因为前世临死前的事,她再看太子哪里都觉得不顺眼。

      谢婉宁正想的出神,忽然马车停了下来。因为停得略急,谢婉宁险些撞到头。
      宋氏生怕女儿再有闪失,当下便骂了车夫。
      因为今日进宫要见陈妃,所以宋氏并没带个丫鬟,只母女两人坐了自家马车。如今出了宫,又挡在半路,当下便觉得有许多不便。
      吩咐了车夫去前面打听,才知原是路中央有人晕倒了。

      因人是刚晕,就恰被她们遇上,所以围观的人不算多。
      谢婉宁今日穿得厚,坐在车里觉得闷,便揭了帷裳。
      远远看去,晕倒的那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着快死了的样子,便有心想救他一命,遂将意思告诉了宋氏。
      宋氏从宫里出来十分心烦,但她成日礼佛,见那人着实可怜,又有女儿哀求,便从荷包里掏出了几两银子吩咐车夫给那人送去。

      没成想车夫摇醒了那人,说要给他银子,那人却死活不肯接。
      车夫回话时,宋氏郁闷极了。
      她难得发次善心,却有人不肯要她的钱。不过她又不缺这几两银子,要是能救人一命,也算是积德了,索性又从荷包里拿出十两,让车夫交给那人看病抑或是补补身子。

      可那人还是拒了。
      如此一来,谢婉宁也对那人产生了好奇心,天底下真有不爱银子的人吗?

      母女两个还在腹诽,又听车夫来报,那人想来谢过宋氏。
      谢婉宁轻呵了声,既然没接她娘的银子,又谈何谢字?这人的行为怎么看都透着古怪。
      她看着那人走近,虽然形貌狼狈,可举止从容有度,不像是个乞丐,这就更令人寻味了。

      “夫人心善,还请救我新城百姓!”那人来到马车前,径直拜了三拜。
      宋氏一看这架势,当下便懵了。
      那人见宋氏不答,便继续说话。

      谢婉宁听了半天,算是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原来新城五月时发了大水,又因是即将收获的时候,所以地里的庄稼没了、房子也没了,一时间新城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虽说陛下也拨钱赈灾,可那钱却被赈灾的人给贪墨了。

      这人姓吴,叫明嘉,是当地的一个秀才,因气不过那些人的作为,再加上新城百姓死了大半,便有心上京告御状。可刑部的人不管、大理寺也不接,他饥饿交困,又走了上千里的路,手里早没了余钱,又在京城求告无门,这才晕在路上。

      因见宋氏穿着诰命服,便希望宋氏能带他见官。

      不过连刑部和大理寺都不管的差事,宋氏哪里敢揽,况且自家老爷是工部尚书,贸然应了这人,岂不是平白招祸。

      宋氏别的本事没有,趋利避害的本事倒是不小。当下便拒了那人,连钱都不敢再给,急匆匆地让车夫带着她们母女二人离开。

      新城水患,上辈子谢婉宁也听说过,却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些龌龊。犹记得当时太子为此伤透了脑筋,当时她还向张良娣夸赞太子,说他为国为民,实有明君之范。

      不过现在看来,太子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还值得商榷。

      谢婉宁回去时,恰她哥也回来吃午饭,不过谢尚书没回来,谢婉宁便同谢青冥说了新城水患这件事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