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兰若寺 ...

  •   ~★~☆~★~☆~★~☆~★~☆~★~☆~★~☆~★~☆~★~☆~★~☆~
      从马车上下来,果然天空已经灰暗灰暗的,吹到脸上的风有点儿凉凉的,不似苏州的暖风。我抬头看了看前面的寺庙。说是“寺庙”其实并不恰当,因为从大小来看,它也只不过有苏州普通民宅那么大。而且如果不是门楣上“兰若寺” 三个大字,很难将它跟“庙”联系起来吧。兰若寺?不会是闹鬼的那个吧?

      大概是在这儿借宿的路人都很自觉,这个闲置的寺庙并不像电视剧里会发生很多故事的破庙那样到处都是蜘蛛网、破布和柴火,相反,屋子里的简单家具都摆放齐整,只是上面上蒙了一些灰尘。因此,我们很快安排好了行李物什,打扫出了两间屋子,我和薇儿、雨儿一间,小川子和管家陈伯一间。

      薇儿去小厨房收拾去了,小川子和陈伯大概出去找一些柴火之类的。尽管两世为人,我却依然很怕黑。一般在白天,我都是精神抖擞、活力四射、上蹿下跳的,可是到了晚上,如果没有电、没有光亮,我就蔫了,而且会非常紧张和恐惧。前世的我每晚都是开着台灯、蒙着被子才能安眠,朋友们说我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其实我怕黑,主要是怕鬼,大概是小时候看《聊斋》给吓到了。而在这个照明设备只有灯笼和烛火的时代,每晚我也只有点着蜡烛才能入睡。幸好我是生在还算富贵的人家,因为在普通百姓家,彻夜的点着蜡烛是消受不起的。

      虽然现在只是下午,还不是晚上,但由于是阴天,刚收拾好的屋子里已经很黑了。压制下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我笑着对雨儿说,“不知道薇儿把厨房收拾妥了没有?陈伯和小川子他们快回来了吧?走,我们瞧瞧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帮的上忙的地方。”

      刚走到院子里,就听雨儿惊喊出声,“你是什么人?”

      我一看,可不是吗?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院里无声无息的多了个人坐在那里。他身着一身灰色衣衫,头发……没有头发,是个光头。听到雨儿的声音,那人转过头来。我看着他头顶上的几个印子,原来是个和尚啊,而且还是个慈祥的老和尚,他的胡子花白,大概五、六十岁的样子,可是脸上没有什么褶皱,一双眼睛光华而有神采。

      只是,在看到我的一霎那,他眼睛里的晶亮不知为什么抹上了一层迷茫。他看着我,低低的喊了一声,“若儿?”

      听出来他声音里的犹疑,我想他大概是认错人了。果然,他看了我一会儿,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到,“不,你不是她。已经四十多年了,她,不可能依然是这幅模样。”

      我心里刚刚因怕黑而产生的恐惧被对这个老和尚的好奇而取代。他到底是谁?他口里的“若儿”又是谁?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若儿”?难道她把我错看成是我额娘?不对,他说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她不可能依然是这副模样,这说明“若儿”应该至少五、六十岁才对,而我额娘可没那么老。

      大脑在思考着,我的脚也没闲着,已经不自觉的向老和尚走去。

      “老……爷爷,你在等什么人吗?”本来想喊老和尚的,可又觉得这样也太不礼貌了,只好改了口。

      “老爷爷?是啊,好像才转眼间我都已经这么老了,也不知道若儿她,他们……”

      看着眼前的老和尚爷爷陷入了迷茫,那种凄楚的表情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和尚脸上啊?而且还是这么大岁数的……和尚。因此我心中的好奇又多了一分,不由得出口询问,“刚刚老爷爷喊我‘若儿’,可是将我认错作她人了?而且实不相瞒,若儿是我额娘的闺名”。

      这时老爷爷才抬起头来,仔细的打量我了一会儿,突然出声,“你额娘可是姓董鄂?闺名是董鄂若儿?”

      这下,我更惊奇了。“老爷爷难道认识我额娘?”

      老和尚爷爷苦笑了一下,“傻丫头,怎么可能?只是你与我的一位故人很像,而我的这位故人恰恰有一个十分疼爱的侄女,名字里面也有一个若字。”

      这么说来,老和尚爷爷说的“若儿”是我额娘的姑姑了,可是额娘从没有告诉过关于她的家人的任何事情,原来额娘还有一个姑姑?

      大概是我的神情太过好奇,大概是在他眼里我还是小孩子,大概是他一直因为什么事情不得解脱,他忽然拉过我的手坐在他的身边,笑着说,“丫头可想听我讲一个故事?”

      当然要听,这可是跟我额娘的姑姑有关呢。

      老爷爷像是重生了的婴儿一般,一脸的柔和,给我讲起了一个和三个人有关的故事。

      “我姓艾,在家排行十一,家里兄弟虽多,可成活的却少。平时我与自己的九哥最为亲厚,九哥虽然比我大不了几岁,却总是时时处处照顾我,只要是我看上的东西,不管九哥多喜欢都会让着我”。我在心里感叹着,又一个多产的家族,跟十四他家差不多了。等等,他姓艾?不会那么巧也是爱新觉罗家的吧?可是好像康熙的十一阿哥是早夭的啊?

      “我十六岁那年,在上元节那天遇上了一个叫若儿的女子,从看到她第一眼我心里就好欢喜,于是我去求了九哥,让我娶了她进门。当时九哥并未见过若儿,只是见我喜欢就应了。新婚后不久,我欢欢喜喜的带着若儿去给九哥瞧”,老和尚爷爷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本来喜悦的语调夹杂了一丝苦涩。

      “是不是老爷爷的九哥和若儿……”,我小心翼翼的问道。

      “如果当时我没有那么做就好了……”,老和尚爷爷叹了一口气,却很想把故事讲完,“小丫头猜对了,九哥对我的妻子一见钟情,而九哥本来就胜我许多,郎有情,妾……也有意。当时的我没有察觉,可后来却从他们的眉目中看了出来,若儿她从未用那样的眼神看过我。”听着老爷爷的讲述,我总觉的好像有什么要呼之欲出似的,有一个念头在脑子里东冲西撞,却又抓不住。

      “看着若儿在我身边渐渐消瘦,我终于忍不住去找了九哥,也生平第一次打了九哥,九哥没有还手,但却说了一句‘只要是你喜欢的,九哥都可以让给你,只有若儿不可以,九哥和若儿是真心的,为了若儿,九哥可以做任何事’。我失神落魄的回了家,虽然明知答案,还是忍不住问若儿的心里是九哥还是我。”哎,这位老和尚爷爷还真是可怜,难怪都当了和尚还是割舍不下。

      “我们三个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更会害了若儿。于是我带着若儿去找了九哥,跟他们说出了我的计划。只有我死了,若儿和九哥才能在一起。所以我要诈死。但是九哥背负着整个……整个家的重责,额娘他们必是不能容忍他因为对若儿的爱护,而忽略掉身上的担子。因此,若儿也必须死,这样九哥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心灰意懒的沉迷佛法。等额娘他们对九哥彻底失望了,再由本来已经死的我代替九哥出家,并借此来吸引众人的视线,让九哥和诈死的若儿暗度陈仓……我们的计划成功了,九哥和若儿相携着云游四海,而我则留在五台山潜心向佛。可四十多年了,越想清心越不得清心,越想解脱越不得解脱。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岸又在何方?”

      这个世上也有如此痴情的人吗?等等?艾十一?九哥?董鄂?五台山?脑子里那个飘忽的念头终于清晰起来。难道说这是顺治帝、董鄂妃和博穆果儿的故事?难道说顺治的弟弟十一阿哥并没有死?在五台山出家的是代替顺治的博穆果儿?而顺治和董鄂妃有可能至今仍生活在这大清朝的某个角落?历史的真相竟然是如此……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兰若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