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灭村(一) ...
-
在金城东门外四十多里外的黄河边上,有一个住着五十多户人家的简陋的小村子,村中大约有三百来人,因村中大多数是复姓鲜于的羌人因而叫鲜于村。
鲜于村的村民本身祖上是西域的游牧民族,但是后来出了一位见识深远的族长,叫鲜于宏,他自幼跟着一位族里经商的族人在外面跑,见多识广,习染了不少汉文化,深感自己族人和汉人之间的差距,在他当上族长后便逐渐有意识的引导族人向汉人学习,后来干脆在十多年前带领族人逐步迁徙到此处定居。当然,他肯定是在打通了当地执政官员的基础上才做成此事。当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以在黄河打鱼和在黄河边上种地为生。他们定居后也不例外。但是鲜于宏此人做事深谋远虑,他看到汉室懦弱,诸侯并起,世道渐渐趋乱。便暗中布置族人恢复自己游牧民族的本色,收拾弓马,早晚习练武艺,以求自保。同时和西凉的马家军一些将领暗中来往。
这天清晨,他儿子鲜于达打到一条二十多斤重的黄河鲤鱼,形象异于常见的鲤鱼,双眼放光,全身上下金麟灿灿,有点像当地渔民传说中的龙鲤。这么大的黄河鲤鱼很少打到,更不用说是传说中的龙鲤。他准备亲自做为祥瑞送到西凉太守马腾的府上,以示敬意。当他骑马走到村口之时,忽然发现一条熟悉的身影快速的闪进村中,并回头向他打个眼神。鲜于宏脸上神色一变,想了想,喊来儿子鲜于达替他去进献鲤鱼,自己马上转身回家。
回到家里,刚坐定。一道身影就很快的闪了进来。来人正是他的亲弟弟鲜于刚。鲜于刚一进门就神色慌张的对哥哥说:“大哥,出事了。”鲜于宏皱皱眉头,指着旁边的椅子让他坐下休息,慢慢的说:“你不是出差事去了吗,出什么事了,这么慌张?先喝口水再说。”鲜于刚看到哥哥如此镇静,也慢慢的平静下来,端起桌上的一碗水咕嘟咕嘟的喝下去,长出一口气,坐下来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原来,当初他们定居此处时就曾经和西凉太守马腾达成协议,除了和其他汉人一样纳粮外,还要充分发挥羌人擅长作战的特性,在需要的情况下暗中充当额外的差役。而鲜于刚本身武艺不弱,擅长轻功,更兼又有一手打猎时练出来的保命绝招——袖箭。因此一般都是他去帮马腾干些不能见光的勾当。此事只有马腾父子和鲜于宏兄弟心里清楚。这次朝中一文一武两位朝廷重臣前来西凉公干,正是向朝廷示忠的好机会,无论如何也出不得纰漏。故此,马腾不但让马超和马岱率领精兵前去迎接,更是让自己手中的侦骑、暗探倾巢出动。鲜于刚自然也就躲不过去,扮做古董商人去应差。现在忽然慌慌张张的回来,让表面镇静的鲜于宏也是有些心慌。
鲜于刚把这次出去的情况细细向哥哥讲述了一遍,饶是鲜于宏那么镇定的人不由得也慌了神。
这次出去鲜于刚是受命于马超,在暗中扮做古董商打探消息和接应。但是没想到在钦差到达宁远的当天晚上,他就接到命令,让他暗中去一个叫姜同的武官房中偷盗一卷叫《破黄要诀》的帛书。至于姜同,只说是从天水郡来护送钦差的功曹,具体如何没说。当晚,正当鲜于刚潜入他房中行窃时,没料到那姜同十分警觉,竟然被他发现,打斗中鲜于刚迫于无奈,施放袖箭伤了姜同。鲜于刚知道自己的袖箭上涂有见血封喉的剧毒,怕被擒暴露,伤了姜同也是没有办法。他想姜同不过一介小官,死了也没什么。但是当他抢到半边帛书逃离的时候却看到了令他后心寒气大冒的一幕。
他看到和马超、庞德在西凉马家军中并称三杰的马岱扑在姜同身上痛哭姐夫。姜同是何许人,鲜于刚或许不知道,但是他既然经常替马腾父子干些见不得光的事,虽然每次都是背着人出入马府,凭着马岱和马腾父子的关系和马岱在马家军中的位置,鲜于刚不可能不认识马岱。甚至有几次在马府后花园远远见到马家兄弟在马腾指导下习武。马岱是没有在意他,以为是马家仆人,但鲜于刚却知道他就是马家军中赫赫有名的三杰之一。
马超并没料到鲜于刚为了盗书杀死了姜同,他在外面听到人声喊叫,以为鲜于刚只是伤了姜同,便拿了半边帛书接应鲜于刚离去。鲜于刚却知道此事已经无法善了,不要说是马岱,就是马超也不会放过他,说不定会祸及家人。又不敢直接回村,料想王、卢两位钦差在西凉公干,马家也不敢太过分,便东躲西藏,直至今日方才逃回报信。
听完鲜于刚的讲述,早就脸上变色的鲜于宏猛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在原地搓着手转了两圈后沉重地说:“二弟,你闯大祸了!快,马上通知所有的族人收拾东西,粗重全部丢弃,准备逃命。”就在此时,两人同时感觉到大地上传来一阵震颤,不由得面面相觑,走出家门一看:不远处的村外一队黑衣蒙面人,手挥弯头砍刀,背上背弓挎箭,□□清一色高头白马,看上去极为彪悍,大约有一百五十人的样子。除了马蹄声和头领下达命令时发出的简洁、沉闷的声音再也没有任何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