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六讲:如何识人? ...

  •   第十六讲:如何识人?
      孔子金句: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第二)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第二)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第五)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述而第七)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第九)
      1
      如何识人,取人,用人、重人,其中关键在于识人。
      孔子的识人标准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视其所以,就是看他的立身处世的根本,每个人不妨反躬自问:我凭借什么?是凭勤劳务实,还是依靠弄虚作假;是凭借聪明正直,还是依靠上下其手玩弄手段…….每个人的凭借不从,他采取的方式也就迥异。
      观其所由,就是看他的动机。稻盛和夫说过:“动机善则是必成。”如果动机是利己利人利社会的,则事情必定能够做成。如果动机不良,或者为了私利,或者为了邀功,则往往失败。事情的发展,总是沿着最少阻力的方向前进。
      察其所安,就是看他的心态,他安于什么。一生如何安身立命,能不能安于现实,安于贫困,安于平生,安于职守等等。在危难之时,能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如磐石,临大节不可夺。闲暇之时,能不能心如止水,此心安处是吾乡!
      《史记.魏世家》中谈李克论人,可以作为佐证:“居视其所以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取。”也就是平时看他亲近什么人,富裕了看他结交什么人,做官了看他推荐什么人,落魄时看他有什么不为。
      一个人结交的圈子,可以看出他的处世态度,一个人在落魄时有所不为,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就像岳飞,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也是不会落草为寇的。当然,人品才学与所处的地位没有关系。战国时期信陵君,他结交的朋友什么人物都有,甚至不乏鸡鸣狗盗之徒。但大多数人物还是人尽其才的,无论是夷门侯赢,还是屠夫朱亥,都表现出不少亮点。
      2
      除此之外,孔子的识人主要是听其言,观其行。
      明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胡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鸩死矣。(节选自《明史王艮传》)

      故事中解缙胡靖都是一时名士,被朱元璋钦点过状元的。在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的时候,各个陈词慷慨,准备舍生取义,只有王艮“流涕不言”。当说和做却迥然不同,胡靖回到家中,看到家中猪圈未关,还害怕自己家猪跑掉,自己家的猪尚且如此顾惜,对于自己的身家性命,更是不肯轻易舍弃了。解缙据说刚开始准备到朱元璋庙里尽忠,但到了半路转念一想,反而迎接燕王去了。只有沉默不语的王艮独自死去。
      “板荡识诚臣,时穷节乃现。”现代人常说,无事时埋没许多正人君子,有事时方识得阴谋小人。因此,平时的漂亮话雷人话是不能作数的,听其言,观其行,重要看内在的欲念。
      同是兵败被俘,文天祥一心求死,对功名利禄毫不放在心上,对于外在一切无牵无挂,所以可以坦然赴死。明末的名将洪承畴,一开始也表现出决不投降的义气,但皇太极暗中发现,有一粒瓦泥跌落身上,洪承畴就急忙拂去,他爱惜衣服尚且如此,何况是姓名呢?所以当皇太极把自己的羽衣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立即俯首称臣了。
      “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一个人心中充满了欲望,很难做到毅然决然,威武不能屈的,所以孔子评价说:“枨也欲,焉得刚?”
      “海乃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这句名句道出了个中真理。
      无欲方能无私,无私方能无畏;无畏才能无求;无求才能有所求!
      3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这是《菜根谭》中古人的识人观。
      遇到大事困难之事挺身而出而出,当仁不让,勇挑重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疑是一种优秀品质;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渐(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经历顺境,也遭遇逆境,都能乐观面对,潇洒自如地应对,这是一种情怀;
      喜怒不形之于色,“宠物不惊”,“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是一种涵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谁有远见卓识,对事情有准确的判断,对未来先知先觉把握趋势,这无疑是一位智者。
      勇于担当,宠辱不惊,镇定自若、远见卓识,无疑都是优秀的品质,能够具备其一就足够了。这四种品质共同的特定就是有心。有心就会担当,有心就会明察,有心就能看破看淡。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所以古人“看相”,提出“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
      清朝中兴名臣对于“识人”也有自己独到秘笈,他有一本书叫《冰鉴》,提出识人的主要口诀:
      功名看器宇,
      事业看精神。
      穷通看指甲,
      寿夭看脚踵。
      若要看条理,
      只在语言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十六讲:如何识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