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5、第 275 章 ...


  •   转眼便是林家双子行冠礼的日子。阿杨一视同仁地给林家两姐弟规规矩矩地准备了笔墨纸砚。

      笔并不是市面上流行的湖笔,但却是名家手作,细节处可见标识。砚也是顶好的石头制的,雕工非一味求细,有几分自然的意趣。除此之外,阿杨还给姐弟二人都送了一柄漂亮的礼剑,并没有整太多的花俏。熟悉他的人反而还奇怪他这回怎么这般安分。

      “这是重要的日子,我就不喧宾夺主了。”阿杨摸了摸鼻子,笑道。

      阿杨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规矩地送文房四宝。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礼物了,但同时,这也是他们能为自己辟开未来的尖刀。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他们了。

      姐弟俩都还在读书,林海也不是出风头的人,冠礼只做林家的私宴,请的宾客除了和林家相熟的亲戚朋友,大多是林锦和黛玉两人的同窗。

      林锦比黛玉上一届,但两人的同窗哪怕彼此不认识,多少也在平日的文会上混了个眼熟,相处得颇为融洽。

      年轻的学生一多,就显出朝气蓬勃的气势来,让人看着觉得充满希望。瞧着那些年轻的学生谈天,倒有一种往来无白丁的文气在。

      林海作为主人,今日穿着一身礼服迎客,客人进屋后落座喝茶聊天,等待观礼。

      屋后走过穿廊,有东西两个房间,俩姐弟礼中要用的服饰器具皆列于此,冠礼开始之前,他们就在各自的房中等着,时不时有朋友来与他们打招呼。

      按照古礼,及冠礼前三日,要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大宾是冠礼上分位最重的人,如今的冠礼虽然没这么复杂,但需要正式地给大宾和赞冠者下帖子三推三请地邀请。大宾需着礼服,很容易辨认出来。

      林瑾那边的大宾请的是吕夷简,赞冠者是他的三子,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他觉得这孩子比较稳重,不至于因为边上有孔院长而慌神。没错,黛玉的大宾请的是孔院长,赞冠者是孔家坡有文名的一位女士,最近正巧受邀在书院研学,受孔院长之邀接下了赞冠者的身份。

      林海和吕相有旧,大家多少知道一些,但谁都没想到他居然能把孔院长请出山来。后来听说林府的大娘子早些时候拜了顾相做老师,这才恍然大悟。

      顾相不在京城,孔院长原是为他做替。

      这两个人,一下子把这一场半是私宴的及冠礼抬到了一个奇怪的高度,怕是整个京城除了宫里,再找不出比这更“豪华”的阵容了。

      冠礼前要着童子服,趁着吉时未到,阿杨赶紧去瞧个热闹。

      黛玉那边,还未进屋就听见一声声嬉闹,进去果见贾府的三春和黛玉要好的几个姑娘都在。

      黛玉扎着个总角头,左右两个发髻,用红绳系着,一身花里胡哨地笑闹,阿杨竟瞧出几分可爱了,没忍住带上笑。

      “好呀,连你也来闹我。”黛玉见阿杨过来,假意用团扇敲他。周围姐妹们又是一团笑。

      孙家姑娘拿过她的团扇,假意严肃道:“行了冠礼,以后可不许顽皮了。”说着,自己没绷住,又笑开了,笑得黛玉都忍不住跟着笑起来,没接住她的戏。

      都说衣服的完成度在脸,黛玉这一身花里胡哨,阿杨还觉得明媚,道:“瞧着挺精神。”

      几个姑娘瞧瞧阿杨,又瞧瞧黛玉,又作挤眉弄眼调笑她。

      阿杨和她们说了会儿话,直到吉时将近,才和几个姑娘一同离开,趁着最后一点时间,去瞧瞧完林瑾笑话,才匆匆落座。

      其实也没什么好笑的,但是林瑾自己不好意思,所以他们才使劲笑他。

      落座没多久,冠礼正式开始。

      黛玉和林瑾二人穿着童子服出场,一切按着程序有条不紊地走。

      林海与两位大宾走拜答环节。

      先是孔院长,他在门外开始走礼,对导引者说文绉绉的场面话,大致就是说林家请他执事冠礼,而后导引者便进屋告知林海。

      吕相那边也是这般。

      之后,林海便跟着出去拜见两位大宾,大宾答拜,而又向赞冠者作揖,那边自然报揖。等他们反复拜了几轮,然后又根据礼程针对谁先进屋的次序三辞三请。

      阿杨忍不住回眼去看黛玉和林瑾,林瑾正暗中不知道在与黛玉用眼神交流些什么,黛玉注意到阿杨的视线,眼神盈盈一转,与他对上,轻巧一笑,便收回目光,专注仪程了。

      一通仪式走完了,两边都站到了各自规定的方位。

      林海立于正中,黛玉跪坐于左侧,林瑾跪坐于右侧,他们的赞冠者跪坐在他们身侧,为他们解开发髻,重新梳头。

      左边,孔女士将黛玉的头发辫盘到头顶,用小簪固定。

      右边,吕公著为林瑾重新束发,把头发网好。他收虽然看上去还是那副慢吞吞的样子,但这种场合下,居然显出几分持重端庄来。

      而后,两位赞冠者退回去,两位大宾同时上前,正式为二人加冠,这对师兄弟即使到了这般岁数,也还是默契十足,动作同步,行云流水。

      这边,孔院长为黛玉戴冠;那边,吕相为林瑾带上幅巾。

      时下流行以幅巾代布冠,林海询问了林瑾的意见,也选择了幅巾。

      每次加冠毕,都要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孔夫子和吕相同时开口念着祝词,音容端庄。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慎尔成德,寿考维祺,介尔景福!”

      姐弟二人起身与大宾作揖,而后跟着人去后面换上相对的深衣、大带。

      第二轮,黛玉换了顶发冠,林瑾则戴上了纱帽,二人又去后面换了皂衫、革带。

      第三轮的发冠,阿杨终于认得了,是先皇时期改良过的一种礼冠,多是女官而戴。林瑾戴的幞头也是他平日上朝常见的样式。

      二人再出来,皆是公服革带、纳靴执笏,看着精神挺拔。

      如此三轮奇迹林林,二人三加冠的流程才终于走完。

      而后,二人穿着礼服跟着引导去拜见母亲,最后由大宾为他们取字。

      众所周知,字这东西,或表示长辈的期许,或与名字相关,而按照林家传统,他们的字多是与自己的名字相关的。

      (很多年前还在书院读书的林海:“其实并没有。”

      顾修竹:“没有吗?挺有意思的啊,一起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真的不是传统吗。”

      林海:“行吧,有也行吧,让我睡吧。”

      从此就有了。)

      黛玉和林瑾的字是提前商量好过,按照顾修竹的习惯,不为孩子取大的字,不给孩子太多的期许和压力,把他们往后的人生,交给他们自己。

      孔院长取出信封,道:“这是你顾先生为你取的字。”

      阿杨听到此言,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紧张得屁股肉都绷紧了。

      上一个受害者可还在现场呢。

      顾师为黛玉取字“清琳”,琳为美玉,以清对黛,使墨玉澄清,显出青碧的生机。

      再“无功无过”不过的一个字了,但读起来倒是抑扬顿挫,阿杨没由来感觉这与曾皙的取字风格有些共通的意味,看孔院长时忍不住笑意。

      林瑾取字“清瑾”,与黛玉一看便能瞧出关联,他对于林家取字奇怪的执着早有心理准备(林海:“都说了其实没有这种执着。”),有了字以后就是大人了,这一点便足够让他开心的了。

      两姐弟依礼拜谢。

      而后,主人向敬酒,赠束帛俪皮为酬,再赠牲肉。受冠者去与亲友长辈相拜。

      至此,冠礼算是正式结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75章 第 275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