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醍醐灌顶青灯愿 是是非非了无尘(上) ...
-
静躺了一会儿。估摸着人大概出了院子了,贾珊颤颤巍巍的爬起来。
掀了被子下床穿鞋时,一个穿着葱绿坎肩,彩绣蝴蝶裙襕白绫裙子的圆脸丫鬟突然推门进来。双环髻上斜插着两只珍珠流苏的小钗。
看到贾珊坐起来了,惊呼一声,然后飞快的扑过来。把被子披在贾珊身上,然后跪在地上给贾珊穿鞋。
又扭头对着门口斥到“踏月,大姑娘醒了,还不快些回了老爷太太、老太爷老太太去。踏雪,去传小厨房,就说大姑娘醒了,快备些好克化的吃食送来。流霜,去叫黄裳来伺候姑娘洗舆。飞霜,寻个老成稳重些的小子去请太医来。”
贾珊见她安排的井井有条,却又不曾问过自己。先是一皱眉,继而安稳的坐着,免得漏了马脚。
不消片刻,一个鹅黄百褶裙子,浅碧色滚竹青花边窄袖袄子的尖脸丫鬟端着舆洗盆,缓步走进来。行到贾珊右手边站定。
黄色裙子的叫黄裳,想必葱绿坎肩的是叫绿衣了。
后边又有四个着石青色素面坎肩的小丫头,端着大漆盘子鱼贯而入,依次跪在贾珊面前。
衣襟被绿衣别好帕子,净水漱口,牙粉,清茶漱口。
黄裳拧了湿帕子洁面,绿衣挽起贾珊的袖子。黄裳拿起贾珊的手在铜盆里细细洗过,然后从最后一个漆盘子里拿过一个白玉盒子。
拧开来挑了膏子给贾珊搽脸和手。
绿衣转头出门,说要亲自去催小厨房。
贾珊被这二人伺候的浑身不自在。一方面是向来独立惯了,没有叫人伺候的习惯。二是作为成年人,自是看得出丫鬟间的暗流汹涌。
想必是黄裳老成些,贾赦和贾张氏对她吩咐了什么,惹了绿衣的眼。
故而故意在自己面前表现,主子醒了黄裳却不在主子跟前候着。这是给绿衣上眼药呢。
可惜自己现在也是一脑门子官司,不可能去给丫鬟分辨是非。她这般作为,倒是抛媚眼给瞎子瞧,白费苦心了。
那黄裳也不是善茬。人不在可是东西就备在门口。
还不叫绿衣瞧见,不动声色却是反将了绿衣一军。也是应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想到这里,贾珊也乐了。自己现在这个身体还小,身边就这么几个人,还每个人都这么多心思。
照自己看红楼原著的了解,依贾王氏的手段要想害自己,还真是毫无压力。
唉,别人穿越都是有这有那,忠心丫鬟,靠谱爹妈,各种系统、金手指、光环。
真到自己了,就这两个闹心玩意儿,时运不济啊时运不济。
这贾府也是有趣的很。照原著来看,这一大家子办的缺德事儿。
逾制、典当御赐之物、纵奴行凶、强取豪夺、私藏抄家罪臣家产、放印子钱,数罪并罚自是罪该万死。
风口浪尖上还敢掺和夺嫡那样的大事儿,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又眼拙押错了宝,导致全家杀头。一介大家族风流云散。
却倒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不过现如今自己也身在这个烂摊子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说不得自己也要被这些个黑心肝的蠢货牵连。
贾珊咬牙,赌气嘟囔了句“实在大不了,那便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贾张氏刚进门,就听到这个,心肝大姐儿要去当姑子。当下啊的一声,两眼一黑翻了过去。
眼看小主子刚好,大主子又厥了过去,丫鬟婆子忙七手八脚抬了贾张氏到屋里边软榻上躺平。
倒茶灌水抹胸顺气。贾珊的丫鬟忙去五斗柜里找醒脑的药丸子,贾张氏的小丫鬟跑出去请太医。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贾珊也不敢装混了,穿着中衣忙披了大衣裳到软榻边。
绿衣搬了绣墩给贾珊,倒了茶水给她抱着。细细看,贾张氏看面相,约摸二三十岁,鹅蛋脸。乍一看,却是与现实生活的自己,有五六分像。
不过贾张氏养尊处优惯了,又生养过,所以比自己身量更胖些。居然跟自己现实相像,这又是何故?
孙太医几乎是被半托半架着,从院子外一路小跑到屋子里的。
气喘吁吁在外间拂袖扶帽,整理衣裳。净手后开了药箱取腕枕,又有丫鬟上了香茶。
黄裳牵贾珊到软榻后的屏风背面,贾张氏的丫鬟婆子放下榻前的金丝纱帐。又在露出的一节手腕上盖了丝帕,抬了香木条凳放在榻前纱帐外。
垫好腕枕,孙太医老神在在的切脉。片刻后道“换个手来,你们缓些当心。”换了只手腕,贾张氏恹恹的歪在榻上。
贾张氏想着,珊姐儿从小就气性大。这回不是吓着了,怕就是气着了。
也怪自己这当娘的,没多生两双眼。谁曾想打个盹的功夫,竟儿女双双溺在跨院浅池子里头。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如何是好。
不过珊姐儿和瑚哥儿夏日里也向来不去跨院玩水,怎地这十月了跑去跨院玩?
丫鬟婆子们作甚了,就那么凑巧,都不在近前跟着。这般没用的东西,还是早早打发了,再拨几个伶俐的过来。
正胡思乱想,孙太医眉开眼笑的说“恭喜大太太,贵府这是要添丁进口了!就是连日来操劳过度,难免有些乏力,又强自撑着,平日需进些乌雌鸡汤,不宜过量大补。太太好生将养,日后必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贾张氏还以为自己是老了,精力不济需得好生保养。突然听得自己时隔五年,居然是再度怀孕了,不禁又惊又喜,直念菩萨保佑。
又忙不迭吩咐丫鬟,除了诊金红封,再给孙太医加一盒海珠。
所谓海珠,就是海里野生蚌类天然产出的珍珠。
海女一次也只能带一颗上岸,珠子越大,越是难得。这还不是每天都能下海,需得风调雨顺的年景,三牲六畜祭了海龙王爷,才能下海三个月。
每三天一次,有时候一批百来个海女,一回也不一定能凑齐十颗一样大小的来。
海珠的光泽度和珍贵程度,自不是沿海州郡渔民自己圈养的蚌,产的珍珠可比的。
少倾,丫鬟端了红封盘子并一个大红地打籽绣石榴的锦盒。
红绒里子衬着龙眼大小的米白色珍珠。光亮亮,圆滚滚,约摸有二十来颗,颗颗一般大小。
孙太医揣了盒子,好听话更是不要钱一样,乐得贾张氏见牙不见眼,连声请孙太医留下来吃酒。
贾珊在屏风后抿嘴。看来曹公原著说贾府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还真没夸大其词。不过现今情形和原著,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偏差。